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 理智看待“知识性学习”的衔接

在“幼小衔接”这个话题上,大部分父母最关注的,应该就是这个阶段“知识性的衔接”。很多父母一提到“幼小衔接”,恐怕就只有“要让孩子早早进入学习状态,以免入学后被落下”这样的想法。

但就现实来看,诸多父母感觉很重要的知识衔接,可能已经不再是“幼小衔接”中最重要的一项了。随着国家教育新政策的不断出台,学龄前是否需要大量的知识性学习也成为人们重点讨论的话题。

所以,对于“知识性学习”的衔接,我们也要理智看待,而不要盲目出击。

了解一下国家的最新政策

2020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不得开展违背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

尽管这只是草案,也还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但它却是一个很明确的信号,学龄前儿童的超前学习将不再被允许,“幼小衔接”不应超前学习知识性内容。

国家的法规政策出台,显然是考虑到了孩子成长发育的特点。就如“为什么要设定入学年龄为6周岁”这个问题的答案一样,孩子只有发展到了一定的年龄,他对知识的接纳、智力的开发才可能顺畅,否则任何“拔苗助长”的行为都是在透支孩子的潜能。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教师授课的前提,是将所有孩子当成“零基础”来授课。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孩子基本都能学会知识,且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从原则上讲,并没有必要进行提前学习。

而从孩子自身的角度来说,提前学习后续才会讲到的内容,会让他养成“吃老本”的坏习惯,刚入学时他可能会凭借着自己已经学过的内容而错误地认为学习很简单,可是随着后续知识越来越多,需要他加入自己思考、独立分析整理的内容也会越来越多,如果他习惯了“吃老本”,也就学不会独立思考,对于这越来越难的内容,他也会渐渐地束手无策,日后的学习会成为他的“大难题”。

所以,我们不妨了解一下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新政策,理智看待学龄前的知识性学习,不盲目跟风,也不过于焦虑,顺其自然地耐心等待孩子成长,加以积极的引导,反而会让孩子更快地熟悉学校的生活,更快地学会真正的学习。

需要去上“学前班”吗?

“学前班”,即幼小衔接班,顾名思义,就是上学之前去参与的学习培训班。在上不上学前班这件事上,一直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很多人说“应该上”,也有很多人盲目跟风,看别人上,自己也就带着孩子去上,当然也有一些人很坚定地表示“没必要”。我的回答是“不建议”,但如有必要,可以上,根据孩子自身实际情况来决定。

要不要上“学前班”,其实都不过是每个家长的个人选择,但要怎么选,则需要好好斟酌,否则就可能会出现下面这种情况:

一位妈妈在孩子即将上幼儿园大班时办理了退园手续,带着孩子选择了一家“幼小衔接班”。

可是没上一个月,因为这家教育机构搬迁,地址换到了较远的地方,妈妈便换了另外一家机构,孩子被转到了新的班级。

但这新的衔接班也没上太久,因为妈妈在原来幼儿园的家长私聊群里听说很多孩子都去了某一家“幼小衔接”教育机构,听大家介绍再加上看到机构安排的课程表,里面涵盖了很多重要的知识性学习,于是她又带着孩子转去了第三家“幼小衔接班”。

孩子尤其喜欢这第三家,因为“班里都是原来同一个幼儿园、同一个班的小朋友,就好像又继续一起上幼儿园一样,能一起玩”。课程安排倒是很满,但不论是数学、拼音还是生字,孩子似乎没有几个认真学的。

当上幼小衔接班就跟逛街一样,带着“这家不好去那家”的想法时,其实意味着家长并没有真正理解为什么要让孩子去上这样的一个班。

幼小衔接班或者说学前班,其存在的真正意义应该是为了让孩子能够预先感受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熟悉上课的学习方式,熟悉老师讲课的模式,熟悉听课的过程,以及培养良好的专注力、自我管理能力。如果是有这样内容的学前班,恰好孩子也的确需要规范地培养好习惯,去接触一下也是可以的,而不是要让孩子参加提前灌输小学知识的学前班。所以,凡是以这些教学内容为卖点的学前班,还是不建议去。

当然,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的确天赋异禀,在各方面的能力有超前表现,也发育到了需要大量学习的阶段,那么你可以在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上,让他去教授更多知识内容的班级里试学也无妨。

总之,一切应该以孩子的需求为主,而不只是我们的自我感觉。

父母自己可以教孩子点什么呢?

幼小衔接阶段的知识性学习,其实并不需要多么紧张严苛地去开启,完全可以采取一种“每天学一点”的方式来让孩子习惯“日常学习”这件事。

到了这个阶段,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了,此时还是需要顺其自然,观察一下孩子现有的水平,然后根据这个水平来做一些当下可以做的、也可以为他所接受的知识方面的准备。

比如,阅读。喜欢阅读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也是一个对孩子成长非常有益的行为。阅读开始得越早,孩子从中受益越大。而且阅读这件事没有什么门槛,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启。如果孩子原本就有阅读习惯,那就延续下去,如果还没有形成习惯,那就趁此机会积极培养。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或进入幼儿园,他对阅读也会逐渐有需求,想要念更多的字,知道更多的内容,这正是巩固他阅读习惯的大好机会。

所以,从父母的角度来说,要做的工作就是给孩子准备足够多的、足够吸引他的阅读内容,并保证这些内容积极健康、通俗易懂、有趣并有意义。

有的父母可能还是会关注“知识性的学习”,其实我们要搞清楚“为什么要学知识”这个问题。我们希望孩子学知识,并不只是要他“不被班里同学落下”“考试不要什么都不会”,知识学来就是为了用的,那么在孩子尚未开启正规学习之前,我们不妨就在生活中去给孩子分享知识,让他发现知识对他的生活起到的作用,从而唤起他想要主动学习的心思。

举个例子,买东西的时候我们会熟练使用运算能力,先从简单的开始,算给孩子看,让他发现数字并不只是数数那么简单,还能通过数字之间的“组合搭配”“拆分组合”来实现其他的目的,这就非常有趣了;再举个例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我们自己也可以去搜索然后借助拼音拼读给孩子听,让他发现字母之间奇妙的排列组合就能帮助他更快读出一个字,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将知识融入生活中去讲解、展现,会让孩子觉得学习知识是与他有紧密联系的,这会降低他对学习的恐惧感,也会拉近他与知识的距离感。其实,孩子所积累的很多知识,有很多都来源于我们在生活中的潜移默化,所以尤其是在“幼小衔接”时期,我们倒不如有意识地让孩子多看到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帮他建立起“我想要学得更多”的这种自我追求,从而唤起他的好学精神。 QbR7F0h5SAjA23KeNi9ALvAZ+F3m/jCadEjQ6rJju8IRFwZvdcJoFHshzo0N7u/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