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准备上学,做好“环境”衔接

一说到“幼小衔接”,相当多的人最先想到的可能是“知识衔接”,即“孩子是不是能跟得上老师的节奏,是不是可以学到知识、不被落下”,这的确可以被看成是“幼小衔接”的重点内容之一。

不过,我们不能只是看到这些内容,还有一个最基本的内容我们要首先关注,那就是“环境”衔接。

战国末期有一篇散文名为《晏子使楚》,其中有一段内容:“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意思是,同样为橘树,只因为生长环境的水土不同,其果实味道便有了差异。可见,环境对事物的影响不容小觑。放在“幼升小”这件事上来看,对于环境的“衔接”我们也要重视起来。孩子要能从熟悉的环境顺利过渡到陌生的环境中,并融入其中,小学生活才可能过得顺畅。

想去哪里上学?早做打算

虽然地域不同,但每年初夏,大部分地区小学分区划片这件事都会陆续开展起来。孩子要去哪里上学、想要上一个怎样的学校,这些问题就需要纳入我们的思考之中了。

不得不说,生活中的确存在很多“心大”的父母。

有一对父母离开老家在某地居住了10年,但却从来没有考虑孩子未来上学的问题。直到孩子的幼儿园开始组织小学报名,这对父母才开始犹豫,拿不准要让孩子在现居住地上小学,还是回老家去上小学。

最后,他们临时决定让孩子回老家。

但做这个决定有些晚,老家心仪的那所私立小学报名截止日期马上就到了,孩子的爸爸只得连夜开车回到老家,赶在报名截止的最后一刻才上交了材料。

而紧接着,由于是电脑排位,他们还要等学校通知,也并不能确定是不是真的可以上这一所学校,再加上一系列材料的准备,父母二人有些忙不开了,孩子开始为即将离开熟悉的环境而紧张,正需要人安慰,而家里还有个二胎宝宝尚在吃奶,更需要人照顾。爸爸在老家忙活老大上学报名的事,妈妈在住了10年的“外地”家中一个人辛苦照顾两个孩子。

不仅如此,他们还陷入了另一个难题:这住了10年的“外地”房子要怎么处理,出租还是卖掉?房子里的东西是要搬回老家,还是就地处理?一系列的烦心事全都纠缠在了一起。

移居是当下很多年轻人的选择,但不论怎样的选择,请尽量把孩子未来的上学问题提前考虑清楚、安排妥当,到底要在什么地方上、所在区的小学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孩子内心可能会有什么想法,这些都要提前预想到,需要全家商量好,然后选择一个全家人都满意的答案,以免事到临头手忙脚乱。

之所以对去哪里上学要早做打算,一是因为孩子对环境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二则是因为不同的学校所需要的入学材料有所不同。越早打算,准备起来会越从容。否则,万一决定得晚了,有些材料可能一时准备不全。有些父母可能会耍“小聪明”,在户口等重要报名材料上动手造假,一旦查出,孩子的上学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比如,某地出台的一项措施,将所有报名造假的孩子都“打发”到一个偏远的小学,这就是失信的代价。

新环境是什么样的?

在某小学新生报到过程中,趁着孩子排队的时间,两位妈妈开始交谈。

一位妈妈说:“我在网上查了这所小学,据说这里是公办区重点,环境看上去也还可以,上一届是六个班,不知道他们这一届会分几个班,听说这一届孩子挺多。”

而另一位妈妈却一脸茫然地回应道:“啊……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就是幼儿园让报名才提交材料,昨天通知下来我才知道要上这里,我也没上网查,直接导航开车过来的,也不知道这个学校是什么情况。”

不论是什么原因,第二位妈妈的做法其实并不利于孩子对小学的适应和接纳,就她自己而言,也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

“到时候直接去”的想法,有些太敷衍了事,孩子即将经历人生第一个重要的身份转换,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如果能对即将就读的小学提前进行了解——是哪一所学校,在什么位置,有什么样的环境……这会给孩子和我们都吃一颗“定心丸”。毕竟面对未知的环境,大多数人都会有一种恐惧、退缩的心理,可一旦看到了、了解了,内心就会因为“已知”而感到安定很多。

而且,很多准备工作是要在了解情况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的。比如,学校离家的距离远近,会给我们选择接送路线和方式提供依据;学校中各项收费项目如何,会让我们对学生消费有一个判断标准,也会对学校提供的包括用品、午餐等服务的质量水平有一个大致了解;学校有哪些特色项目,也能让我们提前有所了解,有的学校是“绳文化”,有的学校是“球文化”,还有的是“棋文化”,那么我们就要给孩子准备相应的用品和工具。

所以,我们也不要太犯懒,分区划片会比学校下发录取通知早很多,我们可以结合前一年的分区划片情况,对孩子可能就读的学校进行一番观察和了解。

除了我们自己去了解,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提前“探一探路”,让他看看学校的样子,看看小学生的样子,这也有助于他内心对学校生活建立起良好的愿景。

一起适应学校的环境

这世上极少有完美情况出现,孩子的学校环境也是如此。对于他即将要就读的学校,不论我们是实地考察还是网上搜索,都可能会发现一些不是很满意的地方。

比如,有的学校位置不是很理想,临街,交通很拥堵,可能存在交通安全隐患;有的学校教学楼老旧,不论是孩子还是我们可能都会觉得“不好看”;有的学校有翻新建筑或场馆,或者是全新的学校,那么它的环境健康与安全问题也可能被很多人担心;等等。

学校环境的种种问题,或大或小,都可能会因为我们和孩子内心的想象以及过高的期待而出现与事实不符的情况。那么,应该怎么看待这个环境问题,如何让孩子和我们都能顺利地接纳这个环境,并保证孩子最终融入环境,也是我们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孩子对环境的态度都是很表面的:“学校不够漂亮”“学校不像动画片里呈现的那样”“学校太大了”,任何一个看上去很小的点都可能会引发他对学校的不满,而我们对学校往往会想象很多,会涉及方方面面。但是,孩子如何看待这样的环境,我们的态度很重要。

对于已经可以确定下来的学校,比如,片区内只有这一所学校可选,那么,我们就要先接纳这个环境,从好的方面去考虑,路途问题、接送问题等都要提前考虑,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就要将这些问题一一化解,也要让他感受到我们对他的学校是有好感的,这样他也会坦然接受新环境。对于片区内有好几所学校的情况,因为不能确定到底会去哪一所学校,那么我们倒不如暂时撇开对环境的担忧,多去关注每所学校优秀的地方,对环境少一些评价,客观面对可能到来的“分配”,与孩子多一些积极正向的交流,憧憬一下未来的学生生活,淡化环境缺点所带来的“小遗憾”。

也就是说,学校的环境问题不会因为一句话就能解决,与其抱怨不停,与其和孩子一起嫌弃,倒不如学会接纳,学会“随遇而安”。我们用更豁达的态度来看待环境,也就很容易化解孩子对环境的疑惑与不满。

提早关注孩子对“隐形环境”的适应

网络上曾经有一篇名为《一个北大高考状元的抗抑郁史》的文章,其主人公是某省的高考文科状元,经历过数年寒窗苦读,她终于进入了人才济济的大学。

这“人才济济”的大学中,她的“左邻右舍”都是各省市的状元,天津状元文章写得好,新疆状元舞蹈跳得好,辽宁状元个人综合能力强,而且他们见多识广,拥有宽广的眼界。

这位从寒门走出来的“小镇做题家”式的高考状元发现,自己除了死读书,别的什么都不会,家中的条件使得她没有机会接触到更大的世界,她没有微信,也不会用手机导航,完全融不进周边这广阔鲜亮的世界。

她觉得自己“就是个土鳖学霸”,这种巨大的落差导致了她很自卑,再加上不知前路的茫然,最终她患上了抑郁症。

这位高考状元所表现出来的,是诸多寒门学子的内心之痛。而我们之所以要说到这一点,是因为这种心理落差而导致的问题,可能在幼升小阶段就已经有了苗头。

一些出身普通的孩子进入贵族学校或知名学校,最容易出现心理落差。因为这样的学校都会存在一个高消费环境,尤其是贵族学校,当周围孩子的文具、书包满是名牌,出入豪车接送,仅校服就有好几千元甚至上万元时,孩子就会感受到这与自己的出身所产生的强烈对比。

除了自身经济条件之外,进入这种学校的孩子所接触到的兴趣班也都是高消费型甚至充满“国际范儿”,普通人家的孩子可能就是在家附近画个画、跳个舞,但贵族学校或知名学校的孩子却可能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参加马术、冰球、西餐礼仪培养等“贵族活动”。也就是说,普通人家的孩子在消费水平、兴趣或素质培养方面都和贵族学校或知名学校的孩子存在不小的差距。

那么,情况若是反过来呢?经济条件好的孩子,进入了很普通的学校,孩子同样会有内心的波动。有的孩子会不自觉地表现出炫耀的心理,自己的衣服、文具都比周围同学好,自己比周围同学多会好几种“技能”,如果不加以引导,他自己是很难掩盖住想要“显摆”的心理的。

这种来自于“隐形环境”的心理衔接是需要我们格外注意的,不要让孩子在学校里显得格格不入。

对于普通孩子进入贵族学校的情况,若只是有此打算,那就应该好好斟酌一下:家里的财力是否能够支撑这样的学习,孩子是不是除了这样的学校就没其他选择,最好衡量一下利弊,然后再做决定。若是已经进入了这样的学校,那就要帮孩子宽心,在尽量满足孩子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将他的注意力从高标准的物质消费上转移开,鼓励孩子积极提升自我综合素质,通过良好的个人素养来赢得周围人的尊重。

而对于“有钱人家”的孩子进入普通学校这样的情况,则要及时消除他因为经济条件优越而来的傲慢心理。淡化家中良好经济情况给他带来的影响,比如,可以减少昂贵学习用品的使用频次,根据他周边环境来为他准备更适合的衣物和用品。同时,也要引导孩子将关注点多放在好好学习、团结同学、尊敬师长、爱国爱校等更深层次的内容之上,杜绝他的炫耀心理。

对于心理上的这些引导越早开始越好,从而让孩子尽早淡化这种因为经济条件而带来的心理落差。当然,除非你能保证做好孩子的心理工作,除非真的没有选择,否则还是选择与孩子成长、生活环境相匹配的学校,以减少他出现心理落差的概率,保证他可以快乐地开启学习生活。

对家中环境的适度改造

说到幼升小期间的环境,除了要去确定和感受孩子即将进入的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的适当改变也很重要。

在孩子上学之前,很多家庭中都充满了“童趣”,女孩有各种娃娃、小贴纸、画笔、玩具化妆台,男孩有各种飞机、小汽车、机器人、陀螺,还有孩子们几乎都必备的积木、乐高等各种玩具。身处其中,就好像身处游乐场,孩子在家也会玩得不亦乐乎。

但这样的环境对于小学生来说就不是很合适了。如果只是让孩子去学校像小学生一样学习,但家中环境没有变化,那么放学回家之后,孩子可能更容易回归学龄前那种任意玩耍的状态,也就变成了“出门一个样,回家一个样”,这显然并不利于他学生身份的转换。

所以,当孩子进入幼升小阶段,我们就要抽出时间来对家中的环境进行一些改造,收起那些一看就是幼儿玩的玩具。可以准备一个箱子,和孩子一起把这些儿时小玩具收拾起来,或者选择以送人等合适的方式处理掉;将经常阅读的书摆放在显眼的位置,方便拿取阅读;把玩耍的时间进行压缩,不再一回家就没完没了地玩,而是帮孩子把时间分为学习时间、娱乐时间、休息时间,让他的生活逐渐步入学生状态,并随之建立良好的作息与时间安排。

我们自己也要加入创造这种环境的工作中来,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日渐转变,在家中要体现出一种“家有小学生”的氛围,多和孩子聊聊与学校有关的事,入学之后多听他讲讲学校里的见闻,和他一起阅读,一起运动,慢慢远离幼稚玩具与幼稚游戏。 /odvOIT/7If1iTxckgx/1sYafy6+lsgkgrj6bfMAXArNoOAIE59kWKzTuMjvDD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