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股权分配是一项艺术,是一种组织理念,而不是一个公式

我经常被创业者问这样的问题:“蔡老师,你看看我们这样的股权比例是否合理?”在我对他们公司的商业模式、团队成员没有任何了解的情况下,我如何能判断他们这样的股权比例是否合理?从他们问问题的方式,我就知道他们认为股权分配有一个固定的标准。

我知道社会上有许多“创业导师”或者股权律师用一种“傻瓜式”的方法教大家分配股权。最常见的“教条”是,他们会主张核心创始人绝对控股,比如分得50%~70%的股权,然后其他的创始人分得10%~20%的股权,再预留一个10%~20%的用于员工激励的期权池。在他们看来这是最合理的股权分配比例。确实,我见过很多投资人对创业企业股权架构的审美观也是这样的。

一个静态的股权分配机制是否合理有很多因素要考量:团队成员各自领多少钱工资?他们为了什么而创业?他们各自冒了什么风险?他们对创业的专注度如何?他们对团队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如何?他们是追求短期利益还是长期利益?他们更看重工资还是股权?

按照这种套路,静态地约定好创始人之间的股权比例,不一定会导致公司出问题,尤其是对于那种都比较“佛系”的、已经实现财务自由的创业者。我们投资的一家做基因检测和体外诊断的公司,由三个高中同学共同设立。三位同学的关系一直很好,相互认可,他们一开始就静态地约定了彼此的股权比例,也比较平均。在我看来,他们之间的股权安排可能对其中某个创始人不太公平,他的股权并不多,很长一段时间他是全职的,领着象征性的薪水,其他两位创始人还在大学保留着教职领取大学的薪水,并没有承受很大的创业风险。我们投资了他们公司将近4年,我观察到他们三人并没有因为静态的股权比例而影响创业的积极性。也许,这位全职的创始人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已经不在乎得失,但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nuH2dWm/X9XUW2bH1vaUHEnTVhxrryDSp1/hy2j/rdTI8bI82drupDNj6xLkDeT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