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3 维也纳:瓦格纳与分离派

奥地利建筑师瓦格纳(Otto Wagner,1841—1918)本来擅长设计文艺复兴式样的建筑,19世纪末他的建筑思想出现很大变化。1894年,53岁的瓦格纳就任维也纳艺术学院教授,次年出版专著《论现代建筑》(Moderne Architektur),提出新建筑要来自当代生活,表现当代生活。他写道:“没用的东西不可能美”,主张坦率地运用工业提供的建筑材料。他推崇整洁的墙面、水平线条和平屋顶,认为从时代的功能与结构形象中产生的净化的风格具有强大的表现力。1900年前后他设计的一座维也纳公寓住宅初步显示出他的那种理性主义建筑观念。这座多层公寓(Flats,40 Neus-liftgasse,Vienna)的形体大体上保有意大利文艺复兴府邸建筑的遗风,但装饰与线脚大为减少,墙面光洁,有的部位是大块光墙面。瓦格纳稍后设计的维也纳邮政储金银行(Post Office Saving Bank,Vienna,1904—1906)高六层,立面对称,墙面划分严整,仍然带有文艺复兴建筑的敦厚风貌,但细部处理新颖,表层的大理石贴面细巧光滑,用铝制螺栓固定,螺帽暴露在墙面上,产生装饰效果。最新奇的是银行内部营业大厅的处理,那里是满堂的玻璃天花,由细细的金属框格与大块玻璃组成,中厅高起呈拱形,两行钢柱上大下小,柱上的铆钉也袒露出来,整个大厅白净、明亮、新颖。除了车站、厂房和暂设的展览馆外,如此简洁创新的建筑处理在当时的公共建筑中尚属首创,它出自一位60多岁的教授建筑师之手更是难能可贵。

瓦格纳的观念和作品影响了一批年轻建筑师,他的弟子们比他走得更远更快。老师带有由旧转新的痕迹,年轻人则有意同传统划清界限。1897年瓦格纳的学生奥别列去(Joseph M.Olbrich,1867—1908)、霍夫曼(Josef Hoffmann,1870—1955)与画家克里木特(Gustav Klimt,1862—1918)等一批30岁左右的艺术家组成名为“分离派”(Secession)的团体,意思是要与传统的和正统的艺术分手。瓦格纳对这伙年轻人表示了支持。

图6-5 瓦格纳,维也纳邮政储金银行,1904—1906年

图6-6 维也纳邮政储金银行营业大厅

图6-7 奥别列去,维也纳分离派会馆,1898年

1898年奥别列去设计的维也纳“分离派会馆”(Secession Building,Vienna)曾受到画家克里木特一张草图的启示,其特出之处是在厚重的纪念性建筑之上安置了一个很大的金属镂空球体,使那个原本一般的建筑变得轻巧活泼起来。这座会馆给奥别列去带来了声誉。1899年德国路德维希大公(Grand Duke Ernst Ludwig)邀请奥别列去到达姆斯塔特主持一组建筑的设计。奥别列去设计了大公的公馆(1901)、大公的银婚纪念塔和展览馆(1908),此外还招来七位建筑师和艺术家,由他们各自设计一幢自用住宅(1901),由此形成著名的艺术家村(Artist's Colony)。大公公馆(Ernst Ludwig House)立于高丘上,建筑横向铺开,突出水平线条,入口处为一半圆形拱,大门两旁有壁画,门前有两尊人像雕塑,庄严而活泼,不落老套。银婚纪念塔与展览馆合成一组高低错落的建筑群。展馆部分覆有德国民居惯用的红色大屋顶,有纪念性又很亲切。银婚纪念塔为砖砌的七层塔形建筑,内部设有大公的图书室等房间,塔顶呈向上突出的“五指”形,指尖为小的半圆拱,塔上的窗子偏在一边,有的是角窗,底部入口居于塔的中轴线上,塔的构图对称中又有不对称。自古以来欧洲有过数不清的塔楼造型,而这座银婚纪念塔却与它们全都不同,别出心裁。奥别列去既做建筑设计又从事绘画。1901年,他对于把抽象形式用于建筑设计发生兴趣,他写道:“我对方的形体特别有兴趣,也考虑把黑与白当作主导的色彩,这些要素在早先的艺术风格中没有得到充分的表现。”奥别列去自觉创新,精心设计,使这一组建筑成为达姆斯塔特市的一处遐迩闻名的文化胜景。奥别列去去世时只有41岁,英年早逝,但他留下的这一组建筑作品至今仍以其鲜明的独创性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维也纳分离派的另一名著名建筑师霍夫曼在1903年得到一位银行家的支持,成立了“维也纳艺术工作室”(Wiener Werkstatte)。这是拥有上百名各种工艺匠师和设计师的设计和生产组织,建筑之外又从事家具、皮革制品、书籍装帧等方面的业务。霍夫曼于1903年设计的一座郊外疗养院是一个采用平屋顶、墙面光坦的简洁单纯的房子,除了对称构图之外,几乎可以说是后来20世纪20年代流行的“方盒子”建筑的雏形。这座疗养院的造型如此简朴,一方面是出于设计者的革新思想,另一方面也可能出于财力的限制,霍夫曼其他的建筑作品并非都是这样单纯简朴。

1904年霍夫曼得到委托为斯托克莱在布鲁塞尔设计一座很大的公馆(Palais Stoclet,Brussels,1905—1910),他的艺术工作室承担从建筑、装饰到家具的全部工作。公馆主体高三层,有坡屋顶,但造型完全脱出传统邸宅的形态,特别是它的外墙面处理,表面贴白色大理石,墙面转角安置深色的金属细条,增加了建筑的轻巧性。公馆上面有一个突出的塔楼,顶尖上安置着四尊人像雕塑。这座公馆建筑内部装修华丽考究,外部朴素大方。从建筑处理看,尽管有大片实墙,但建筑物给人的印象却好像是轻巧且没有什么重量的容器,没有传统建筑的沉重感。这一特点对20世纪20年代的现代主义建筑师有启示作用。

然而,1910年以后,维也纳分离派建筑师自己又向古典主义倾斜。1911年瓦格纳的“维也纳第22区”规划方案,主次轴线明确,建筑端庄严整,与同一时期英国霍华德(E.Howard)的“花园城市”的浪漫情调明显对立。霍夫曼为1911年罗马国际艺术大展设计的奥地利馆也是一个古典式的庄重建筑,有的建筑史学者甚至认为这座展馆是日后墨索里尼统治意大利时期法西斯建筑风格的先行者。

历史是曲折的,无论国家、社会还是个人都可能走回头路。 boC9p40PMnK9q1C58otPTglrlIKAOaXAyS/TJKWSb6ALIe8QT2XqqXzvi7rsOeb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