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园林设计的组织原则

1.3.1 统一性

统一性即能把单个设计元素联系在一起进而使人们易于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事物。当一石块被自然之力分成几块时,碎块在大小和形状上都可能差别很大,但仍处于原始石块(图1-23)的大致位置。统一性就是要具有单体和整体的共性,能把不同的景观元素组合成一个有序的主题。

图1-23 原始石块

其他的统一技巧包括对线条、形体、质感或颜色的重复——当需要把一组相似的元素连接成一个线性排列的整体时,这种方法特别奏效,举例如下:

图1-24展示了重复的矩形人行道贯穿于整个空间。

图1-25展示了流动的水体作为统一的线条穿插于重复堆置的石块之中。

图1-24 矩形人行道

图1-25 流动水体及石块

图1-26展示了把相同种类的植物种植在一起,使之成为界限分明的组团。

如果不遵循统一性的原则,设计就会变得杂乱无序。比如混乱的植物丛(图1-27),或者各种石块随机散置于鹅卵石地面上或随机堆积在一起。

图1-26 植物组团

图1-27 设计混杂示例

1.3.2 顺序性

顺序性同运动有关。静止的观景点如平台、座凳或一片开敞的空间是重要的间歇点。我们穿越外部空间的同时也在体会着这一空间,那些空间和事件之间的一系列联系物就是顺序:水从山涧的小溪中缓缓流出,渐渐变成瀑布,汇成一泓深潭,然后急速奔流,终归江湖。同样,设计者在外部空间设计时也应考虑到方向、速度及运动的方式。精心布置的顺序应该有一个起始点或入口,用以指示主要路径;接下来应该是各种空间和重要景点,它们被连接成为一个有逻辑的过程且以到达顶点之感而结束;结束点应该是主要的间歇点并要展示一种强烈的位置感,一种居全景中心的位置之感,也可能是通向另一个序列的门槛。事实上,有多条道路和顺序也是可行的。

图1-28 顺序性

很多原则(强调、聚焦、韵律、平衡、尺寸)利于形成顺序。含有一些给游人惊喜的顺序是有效的(图1-28),因此最好不要在开始显露出所有景致。一个拐角能隐藏连接的空间或是重要景点;一条缝隙能使远处的景致若隐若现,不断发现的兴奋会增加游人的乐趣,如图1-29和图1-30景观中的神秘感。

图1-29 挡与藏

图1-30 隐与藏

当你要设计一些具体的形体时,不妨先自问一下这些问题:

整个设计中的每一部分都能作为一个优美的景致吗?

各个元素能彼此融合且同周围环境相融合吗?

是否使用了足够的元素类别、有限的表现,游人能否关注到?

设计中的每一样东西都必需吗?有无意义的形式、无关的材料和多余的景物吗?

1.3.3 尺度和比例

尺度和比例涉及高度、长度、面积、数量和体积之间的相互比较。这种比较可以在几种元素之间,也可在一种元素和它所在的空间之中进行。重要的是,人们倾向于把看到的物体同自己的身体进行比较。

“微型尺寸”是指小型化的物体或空间,它们的大小接近或小于我们自身的尺寸(图1-31)。

图1-31 微型尺寸

“巨型尺寸”是指物体或空间超出我们身体的数倍,它们的尺度大得使我们不能轻易理解(图1-32)。这种大能引起惊叹和惊奇之感,有时甚至是过度的压迫感。

在这两种尺寸之间就是人体比例的尺寸,即物体或空间的大小能很容易地按身体比率去估算(图1-33)。当水平尺寸是人身高的2~20倍、垂直尺寸是水平宽度的1/3~1/2时,尽管不能精确地目测尺寸,但此时的空间尺度是使人感觉适宜的尺度。

图1-32 巨型尺寸

图1-33 人体比例的尺寸

在人体比例尺寸这一较宽的范围内,人们常常喜欢根据经验划分成不同的级别:某一空间可能适宜数目较多的人群活动,而另一空间却适宜少量的人活动。空间级别是界定空间范围的概念。但尺度和比例的原则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好或坏、必需或不需要的关系,它们被设计者掌握以后,能创造出激发某些情感的作品。

1.3.4 平衡性

平衡是对状态的一种感觉,它暗示着稳定并被用于引起和平和宁静的感受。在景观设计中它更多地应用于从静止的观察点处进行观察,如从阳台上、入口处或休息区进行观察。观察到的一些景象之所以比其他更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主要是因为它们对比强烈或是不同寻常。当各种吸引人的物体在假定的支点上保持平衡时,人们就会感觉思想上很放松。景观中的这种平衡通常是指沿透视线方向垂直轴上注意力的平衡。

规则式的平衡是指几何对称的图形,且特点是在中轴的两侧重复应用同一种元素。它是静态的和可预测的,并创造出一种威严、尊严和秩序之感(图1-34和图1-35)。

图1-34 对称性

图1-35 规则性

不规则式的平衡是没有几何形体和非对称的。它常是流动的、动态的和自然的,并创造出一种惊奇和运动之感(图1-36和图1-37)。

图1-36 自然的平衡

图1-37 动感的平衡

1.3.5 协调性

协调性是元素和它们周围环境之间相一致的一种状态。与统一性所不同的是,协调性是针对各元素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就整个景观而言。那些混合、交织或彼此适合的元素都可以是协调的,而那些干扰彼此的完整性或方向性的元素是不协调的。用一些具有真实感的自然材料处理园林景观中的问题比用无艺术感或功能性的人造材料要协调得多。一条总的原则是避免出现不协调、生硬。

如图1-38所示,这座位于草坪中的小桥,既无特定的方向性又无实际的意义,同周围环境是不协调的。

图1-39中腐蚀的树根被精心地排成一排,杂乱中有整齐感。

图1-38 不协调

图1-39 整齐感

图1-40中鸭子、小鹿、青蛙、天鹅,所有这些都在吸引你的眼球,这就会减弱空间效果,使空间有一种充满感。

另一种情况,20只火烈鸟组成一组,能给人以显著协调的冲击力(图1-41)。

协调的布局从视觉上给人以舒适感。比较图1-42中的水体和图1-43中的水体,是不是感觉不一样?图1-44和图1-45中的前院景观也会给人以不一样的感觉。

图1-40 动物造型

图1-41 火烈鸟组合

图1-42 协调的水体

图1-43 不协调的水体

图1-44 协调的前院

图1-45 不协调的前院

1.3.6 趣味性

趣味性是人类一种好奇、着迷或被吸引的感觉。它并非基本的组织原则,但从美学角度上说是必需的,因此也是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使用不同形状、尺度、质地、颜色的元素,以及变换方向、运动轨迹、声音、光质等手段可以产生一定的趣味性。使用那些易于引起探索和兴趣的特殊元素及不寻常的组织形式,能进一步加强趣味性。

1.3.7 简洁性

简洁性是减少或消除那些多余之物,也就是要使线条、形式、质感、色彩简洁化。因此,它是使设计具有目的性和清晰明了的一种基本的组织形式(图1-46)。但是,过于简单也可能导致单调。

图1-46 简单的组织形式

1.3.8 丰富性

丰富性与简洁性是对立的。如果不保持一个很强的统一主题,过多的元素就会导致无序。简单和丰富之间没有精确的界限,寻找它们之间的平衡点及寻找场所和项目之间的平衡点是至关重要的。图1-47和图1-48所示的是简单且又足够的丰富,从而不失趣味性的例子。

图1-47 简而丰富

图1-48 简而有趣

1.3.9 强调性

强调性是在景观设计中突出某一种元素,要求一种布局要强调一种元素或一个小区域,使之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有限地使用强调能使游人消除视觉疲劳并能帮助组织方向。当你能很容易地判断出哪一项最重要时,你的设计将会变得更加令人愉快。

强调主要通过对比来表现(图1-49~图1-52)。可以在一些较小的群体中布置一个大的物体,在无形的背景下布置一个有形的实体,在暗色调之中布置一种明亮的色调,在精细的质地之中布置一种粗糙的质地,或是使用一种类似瀑布的声音。

图1-49 深色的背景衬托着明亮的造型

图1-50 模糊不规则的背景围绕着轮廓清晰的形状

图1-51 低矮形体旁的高大体块

图1-52 主峰伫立在小型山石中

强调也可以通过使用一种不常见的或是独一无二的元素来表现,如图1-53、图1-54所示。

图1-53 强调不常见元素

图1-54 强调独有元素

1.3.10 框景和聚焦

框景和聚焦是强调的另一种表现。它们需要有一定的外围景观相配合。当周围元素的排列利于观察者注视某一特定的景象时,可使用框景和聚焦手法(图1-55、图1-56)。然而,必须注意的是聚焦的区域应具有欣赏的价值。

图1-55 框景

图1-56 聚焦

当强调的原则被应用在线形景观元素或某种图案上时,就会产生韵律。韵律是有规律地重复强调的内容。间断、改变、跳动都能给景观带来令人激动的运动感(图1-57、图1-58)。

图1-57 韵律

图1-58 间断

1.3.11 形体整合

1)使用一种设计主体固然能产生很强的统一感(如重复使用同一类型的形状、线条和角度,同时靠改变它们的尺寸和方向来避免单调),但在通常情况下,需要连接两个或更多相互对立的形体。或者因概念性方案中存在几个次级主体;或因材料的改变导致形体的改变;或因设计者想用对比增加情趣。不管何种原因,都要注意创造一个协调的整合体。

2)最有用的整合规则是使用90°角连接。当圆与矩形或其他有角度的图形连接在一起时,沿半径或切线方向使用直角是很自然的事。这时所有的线条同圆心都有直接的联系,进而使彼此之间形成很强的联系。图1-59的上半部分显示出了几种可能性。

3)90°连接也是蜿蜒的曲线和直线之间以及直线和自然形体之间可行的连接方式。平行线是两种形体相接的另一种形式。钝角连接的方式不太直接,适用于某些情况。锐角在连接时要慎重使用,因为它们经常使对立的形体之间显得牵强附会。

图1-59 图形的整合

4)也可以通过缓冲区和逐渐变化的方法达到协调的过渡效果。缓冲区意味着给相互对立的图形之间留出一段视觉距离,以缓解任何可能的视觉冲突。

5)除了设计者在一种形式和另一种形式之间用几个中间形式过渡以外,逐渐变化的方法与前者有相似的效果。在图1-59的右侧表示出了从蜿蜒的曲线向直线过渡的一种形式。

有几种图案被整合到图1-60中的平面图。可以找到两个90°矩形形状。为了和入口的台阶相匹配,其前方的以矩形铺装的停车区被旋转了45°,围绕着热水浴区域的墙体与建筑的墙体呈一条直线相连接。135°花园墙与建筑及草坪以直角相连接。曲线形的草坪边缘与铺装边缘也以直角(90°)相连接。从矩形喷泉跌落的水沿着直线形的台阶渠道流下,然后进入螺旋形的渠道。螺旋形的半圆圆心和露台的边缘的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6)拱顶展示了从圆向矩形转变的简便方法:弧形石的半径方向上引出一些直线,它们同砖块以钝角相交(图1-61)。

7)图1-62、图1-63都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立形体,注意它们的连接方式,可找到90°连接、缓冲区和逐渐过渡。

图1-60 显示形式整合过程的花园平面图

图1-61 形体转变

图1-62 对立连接

图1-63 缓冲设置

1.3.12 生态性

“生态”是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尽管生态学的概念直到19世纪才被提出,然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地球上出现生命以来就一直存在的命题。自人类诞生以来,人与自然的博弈从未停止。从原始时代对自然的依赖崇仰,到农耕时代对自然的调整改造,再到工业时代对于自然的开发掠夺,人类的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变化上。生态规划设计与研究成为风景园林的热点领域,原因在于地球的环境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我们必须面对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的现实,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寻求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途径。

风景园林学处理的是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环境,需要考虑社会、生态、文化、艺术、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经过综合分析找到最适合的发展途径。每块土地的价值都是综合的,设计面对的问题也是复杂多样的,唯生态论或生态至上的设计都是值得警惕的。对于城市公共空间而言,如果没有孩子们戏耍的天地,没有老年人锻炼的机会,没有市民户外生活的场地,那就丧失了它的使用功能,也就意味着割裂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那么设计师的那些生态理念对人类社会又有什么意义呢?一块土地如果不需要考虑人的使用,也就根本不需要风景园林师的工作,自然本身就可以成为最好的设计师。

生态设计不应该成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精美包装。应该将生态作为规划和设计的基本要求,将对自然的尊重和对自然规律的遵循融入设计理念中,使每一个项目都是生态的规划设计,同时也是社会的、美学的和文化的规划设计。让我们回归到生态的本质,重新将人类和人类社会置于自然之中,这样才是风景园林生态规划设计的发展方向。

1.从自然中获得灵感

对自然的珍视和虔诚的热爱,可带给设计师丰富的设计灵感和创作源泉。很多杰出的设计,其灵感都来源于大自然。好的园林景观设计作品应该“虽为人工,俨然天成”,设计师以自然为导师,从对自然的感受(声音的倾听和景观的阅读)中,形成通过设计的“有为”来达成对基地的看似“无为”的景观设计特征。把天然形成的风景转化为景观设计语言,自然本身自有其大美,人的活动应该在自然的背景下去完成,如图1-64所示。

图1-64 某度假酒店景观休闲广场

2.充分利用自然界原有资源

真正的园林景观设计并不是任意去破坏自然,破坏生态,而应充分发挥原有景观的积极因素,因地制宜,尽可能利用原有的地形及植被,避免大规模的土方改造工程,争取用最少的投入,最简单的维护,尽量减少因施工对原有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以人类的长远利益为着眼点,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尽可能考虑物质和能源的回收和再利用,减少废物的排放,增强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例如,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地面和广场上的建筑屋顶都设置了专门的雨水回收系统。收集来的雨水用于广场上植物的浇灌、补充广场水景用水及建筑内部卫生的清洁等,有效地利用了自然降水。

3.注重对自然的体验

现代人对自然的亲近尤为迫切,对自然的感受和需求也更为细腻和多样。园林景观无论是花园还是公园,都是作为人们感受自然、与自然共呼吸的场所。天空的阴晴明暗、云聚云散,风的来去,雨的润物无声和植物的季相变化,应该是设计师常常捕捉的对象并反映在设计中,让人们身处其中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些微妙的变化,享受“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景观要反映人们对于自然与土地的眷恋和热爱,成为唤起人与自然天然情感的桥梁,强调人与自然的生态性联系。

例如,许多景观作品都非常关注地面铺装的设计,运用多种材料拼出精美复杂的图案,雨天铺装图案鲜明突出;晴天铺装图案淡雅含蓄。在北欧国家潮湿多雨、天气变幻莫测的情况下,铺装图案的不同效果反映了不同的天气状况。一些景观设计师,常常在作品中设计一些浅浅的积水坑,不仅在下雨的时候能积聚少量的雨水,又能在放晴后倒映天空的变化,使人更贴近自然。

4.尊重自然的准则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的价值观是设计中必须尊重的观念,它与人的社会需求、艺术与审美同等重要。生态性是指园林中各要素在改善周围环境如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水土保持方面所起的作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设计中,重视环境中的水、空气、土地、动植物等与人类密切关联因素的内在关系,注重设计中的规模、过程和秩序问题,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予以重视并体现在具体措施和环节中(图1-65)。

图1-65 园林外围景观带

从方案的构思到细节的深入,时刻都要牵系这一价值观念。在设计与生活中尊重自然带给我们的生命的意义,把尊重环境、自然的理念,合理运用到人类生活的场景中。

1.3.13 文化性

文化性是指园林中各要素所体现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的延续,是园林景观设计通过隐喻与象征等手法传达出的文化内涵。即使同样的使用功能,因其地域、文化、气候、适用对象等的差异而对其园林景观设计也会提出不同的要求。

文化景观的概念虽始于19世纪末,但它早已在人类漫长的演进历程中悄然形成。

自人类繁衍于一片土地,文明便开始孕育孵化,具有地域色彩的文化也随即在为人类供养生息的土地中落地生根。经岁月的洗礼,文化景观从地域中衍生而成,记录着人与土地的亲密关系,反映着它们之间一种最持久的联系。

在前工业时期,由于生存的需要,农业耕种是人类在土地上进行的最直接的大面积开发活动,随之形成的农业景观便成为文化景观的本源。“文化”对应的英语词汇“culture”的演变可以印证这一来源。该词的拉丁词根的最初意思是指“耕作和培育”,后来在英语中逐步引申至“对人的教化”,遂形成“文化”的含义。可以说,文化景观主要指的就是“第二自然”,即生产的自然,或者说是劳作的自然,经过生产而改变的自然,如图1-66所示。

图1-66 因农业耕种而形成的景观就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景观
(甘肃岷县,为了保水,将山体开辟成梯田,这也是黄土高原典型的农业生产方式)

文化景观是历史长河中,人类与自然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因素驱动下,相互影响并紧密结合的共同作品,并随着人类活动的作用而不断变化,深刻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进化历程。在一系列人工干预自然的过程中,地表的景观不断改变。历经千百年,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文化景观是一个由不同时期的景观逐步融合而成的结果。换言之,它是人类为满足实际生存、生产、生活需要,在基于自然景观之上逐步叠加人工景观而形成的地表综合体。文化景观的营造与形成并不一定是人们有意为之,也并非为满足纯粹的欣赏需求或有意识地要为后世留下景观遗产,它是反映特定时期人的生活状态的最鲜活的见证,也是体现“天人合一”的最佳力证,如图1-67所示。

正是由于文化景观的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1992年首次将“文化景观”纳入世界遗产的范畴,也使得世界遗产公约成为第一个国际性的具有认定和保护重要的文化景观的法律文件。正因于此,遗产与文化景观往往会并列出现。

图1-67 福建土楼(文化景观是在基于土地的自然景观之上逐步叠加人工景观而形成的地表综合体)

文化景观遗产是当代人们为这些国土上广泛存在的文化景观赋予评价体系和价值体系的标记方式,以便更好地保留保护使其得以延续。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如何客观地制定评价体系,它都无法摆脱被当代人的审美与价值观所左右。而这一体系的评价对象却是由不同地域的人们千百年来对土地不断改变而呈现的千差万别又多姿多彩的风貌,但由于资信的缺乏、认识的局限以及涵盖范围的有限可能会将很多有价值的文化景观排除在这一评价体系之外。因此,仅仅将文化景观理解为被国内外各种组织与机构列入历史、文化和保护地的区域是极其片面和狭隘的,文化景观遗产只是文化景观的一部分。

相对于被列入各类遗产地和历史与文物保护地的区域而言,大地之上的各种文化的遗存,农田、原野、池塘、湖泊以及各类工程也很有价值。不可否认那些被列入或以后将被列入遗产名录的区域是人类文化遗存中最精华的部分,但是我们的国土景观是由整个地表构成的,除了大自然留下的天然景观和凝结了前人智慧的城镇和建筑以外,更多的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留下的最朴素的、最平常的劳作后的大地,这些文化景观覆盖了地球上有人类生存的广博的土地,它们就是我们身边的日常景观。只有对文化景观进行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和研究,才能更好地维护多样的、独特的、充满魅力的、沉积了厚重自然与历史信息的中国的国土景观。

1.体现民族传统地域性准则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张,保持地方历史性、文化性和自然地理特质显得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图1-68)。

园林景观设计应根植于所处的地域。地域性准则是在对局部环境的长期体验中,在了解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模式的基础上做出的创造性设计。遵循这一原理主要表现为:尊重地域的精神和建材等,创造具有自然特征、文化特征的景观,突出地方文化与地域特征。

有的设计师善于从各自的民族传统和自然环境中汲取设计灵感、提炼设计语言,通过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形成地方特色。设计师常常采用自然或有机的形式,创造出富有诗意的园林景观,体现朴素自然、温馨典雅和功能主义的简洁风格。

图1-68 某休闲度假区景观

2.独特的文化内涵

1)现代设计师应当从时代特征、地方特色出发,顺应文脉的发展,寻找适合自己的风格。人类所生存的环境包括园林中的花草树木等,均能唤起人类强烈的情感和联想。设计师在作品中,通过精心的艺术构思,表达出心中的感念,以引起人们的共鸣。

2)就像法国富廷花园壮丽的轴线诞生的原动力来自于现实中王权控制与征服力量的强烈意愿,浓郁氛围的日本庭园产生于精心的维护和一系列复杂的文化背景,意大利城市广场特色源于富有生气的社会生活方式等。像拙政园、网师园等我国的许多优秀的园林都是学习和借鉴的榜样,这些园林景观不仅富有自然界的生命气息,具有符合形式美规律的艺术布局,而且还能通过诗情画意的融入、景物情趣的构思,表达出造园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理解及其理想追求,其景观除了具有一般外在的形式美之外,还蕴涵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和文化内容。

现代园林景观通常是城市历史风貌、文化内涵集中体现的场所。其设计首先要尊重传统、延续历史、文脉相承,对民族文化要深入研究,取其精华,使设计富有文化底蕴。中国的景观设计思想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皇家园林、宫殿建筑是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最具典型性的景观,儒家思想影响下的园林景观设计一般都具有严格的空间秩序,讲究布局的对称与均衡。其中故宫是现在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也是最精美的宫殿景观建筑,主要建筑严格对称地布置在中轴线上,体现了封建帝王的权力和森严的等级制度。道教思想影响下的中国古代园林景观设计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文化底蕴,如天坛、江南园林等,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群体美、环境美、亲和自然的理想境界。其次,设计在继承和研究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又要有所创新,因为人们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又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

3.对称与均衡

均衡是部分与部分或整体之间所取得的视觉力的平衡,有对称和不对称平衡两种形式。前者是简单的、静态的,后者则随着构成因素的增多而变得复杂,具有动感。

对称平衡从古希腊时代以来就作为美的原则之一,应用于建筑、造园、工艺品等许多方面,是最规整的构成形式,对称本身就存在着明显的秩序性。通过对称达到统一是常用的手法。对称具有规整、庄严、宁静及单纯等特点,但过分强调对称会产生呆板、压抑、牵强、造作的感觉。对称之所以有寂静、消极的感觉,是由于其图形容易用视觉判断。见到一部分就可以类推其他部分,对于知觉就产生不了抵抗。对称之所以是美的,是由于部分的图样经过重复就组成了整体,因而产生一种韵律。对称有三种形式:一是以一根轴为对称轴,两侧左右对称的轴对称,多用于形态的立面处理上;二是以多根轴及其交点为对称的中心轴对称;三是旋转一定角度后的旋转对称,其中旋转180°的对称为反对称。这些对称形式都是平面构图和设计中常用的基本方式。

不对称平衡没有明显的对称轴和对称中心,但应具有相对稳定的构图重心。不对称平衡形式自由、多样,构图活泼、富于变化,具有动感。对称平衡较工整,不对称平衡较自然。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建筑、山体和植物的布置大多都采用不对称平衡方式。推崇的不是显而易见的秩序,而是带有某种含混性、复杂性和矛盾性的不那么一眼就能看出来的统一,并因而充满生机和活力。

1.3.14 节奏与韵律

园林景观空间中常采用简单、连续、渐变、突变、交错、旋转、自由等韵律及节奏来取得如诗如歌的艺术境界。

简单韵律是由一种要素按一种或几种方式重复而产生的连续构图。简单韵律使用过多易使整个气氛单调乏味,有时可在简单重复的基础上,寻找一些变化。创造出具有韵律和节奏感的园林景观,如等距的行道树、等高等间距的长廊、等高等宽的爬山墙等,即为简单的韵律(图1-69)。

渐变韵律是由连续重复的要素按一定规律有秩序的变化形成的,如长度和宽度依次增减或角度有规律地变化。交错韵律是一种或几种要素相互交织、穿插所形成的。两种树木反复交替栽植,登山道踏步与平台的交替排列,即为交替规律。由春花、夏花、秋花或红叶几个不同树种组成的树丛,便形成季相韵律。

图1-69 某住宅小区园区景观

中国传统的园路铺装常用几种材料铺成四方连续的图案,游人可一边步行,一边享受这种道路铺装的韵律。植物种类不多的花木,按高矮错落做不规则的重复,花期按季节而此起彼落,全年欣赏不绝,其中高矮、色彩、季相都在交叉变化之中,如同一曲交响乐在演奏,韵律感十分丰富。一个园林的整体是由山水、树木、花草及少量的园林建筑组成的千姿百态的园林景观,尤其是自然风景区更是如此,其成分比较多,相互交替并不十分规则,产生的韵律感像一组管乐合奏的交响乐那样难以捉摸,可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体会,这种艺术性高且比较含蓄的韵律节奏,耐人寻味,引人入胜。

1.3.15 以人为本

1.注重人情味

人在内心深处是渴望相互间的交往和沟通的,设计应顺应这一愿望,给人们交往提供良好的空间和氛围,在设计时要体现一切设计都以人为本的原则。

如设计中运用人体工程学,充分尊重人体的尺度和人的活动方式,使作品表现舒适和亲切的内涵。质感是材料肌理和人的触感的基础,重视材料的触觉感受,讲究材料使用的舒适度,通过对材料的精心选择和运用,可以把冰冷变为温馨,让设计充满人情味和美学品质。

2.宜人性原则

功能性原则确保了人们特定行为的发生,而宜人性原则体现了人们对于更加美好舒适的生活方式的追求及较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宜人性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必须把握的一项原则。

宜人性的实现要求园林景观设计师对于人性的敏锐洞察,对于人们日常生活长期的细心观察和积累,对于建筑学、心理学、行为学及色彩学等众多学科知识的综合了解,参见图1-70。

图1-70 某自然生态园林景观

我国著名的乾隆花园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其设计将使用者性情与园林景观风格完美统一起来,满足并体现了使用者的精神文化需求。乾隆花园也就是宁寿宫花园,位于宁寿宫的北面,乾隆三十六年至四十一年建置,面积约有6000m 2 ,是乾隆皇帝在位时拟定退位后供他养老休憩之处。

花园采用一条线布局,最南端的大门名衍祺门,进门即为假山,堆如屏障。绕过假山,迎面正中为敞厅古华轩。轩前西南是禊赏亭。

古华轩向北过垂花门即为遂初堂院落,院内空间开敞,不堆山石少植花木。

遂初堂后第三进院落格调突然一变,不但正厅建成两层的萃赏楼,而且院内堆叠山石,植高大的松柏低矮的灌木,并于山石上建小亭辟曲径,宛若一处独立的小园林。

因中轴线较前院东移,便在西面建配楼延趣楼,东边建单层的三友轩。第四进院落主体是高大方正的重檐攒尖顶符望阁,其院中假山堆叠,较前院更为高峻,上植青松翠柏,中建碧螺亭。符望阁后即为倦勤斋。乾隆花园完全遵照乾隆皇帝的旨意营造,既具皇家园林的特色又有江南小园的美妙,装饰以松、竹、梅三友,分布错综有致,间以逶迤的山石和曲折回转的游廊,使建筑物与花木山石交互融合,意境谐适,反映了庭园主人的性情爱好。

1.3.16 时代性

时代的发展使得园林景观从功能需求到其文化内涵都发生了变化,改变着今天的园林景观设计形式和风格。尤其在今天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景观设计也呈现了多样化发展趋势,设计更要讲究创新及多样性,并充分考虑时代的社会功能和行为模式,分析具有时代精神的审美观及价值取向,利用先进成熟的科学技术手段来进行富有时代性的园林景观设计。

1.形式的多样化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由于建筑外部空间、建筑内部空间及自然环境空间等相互融合与渗透,园林景观成为人们室内活动的室外延伸空间。设计师逐步探索,将原来用于建筑效果、室内效果的材料与技术用于园林空间。当代设计师掌握了比以往时期更多的材料与技术应用手段,就可以自由地运用光影、色彩、音响、质感等形式要素与地形、水体、植物、园林小品等形体要素来创造新时代的园林景观(图1-71)。

创新运用地形等自然要素,同样是公园设计形式多样性的来源。比如加强地形的点状效果或是突出地形的线形特色,以创造如同构筑物般的多种空间效果,或将自然地形极端规则化处理。如克莱默为1959年庭园博览会设计的诗园,通过运用三棱锥和圆锥台形组合体使得地形获得如同雕塑般的效果,形成了强烈的视觉效果。再如喷泉也发生了变革,相信那些由计算机调节造型、控制高度、形态变化多端的喷泉较之于传统的喷泉更别有一番情趣。

图1-71 某公园景观

2.多种风格的展现

风格是指园林景观设计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综合性的总体特点。园林景观风格的多样性体现了对社会环境、文化行为的深层次理解。由于人们对园林景观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所以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多种多样的不同风格。在多种艺术思潮并存的时代,园林景观设计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与自由性特征。折中主义、新古典主义、解构主义、波普主义及未来主义都可以成为设计思想的源泉,形成多种风格的并存。

风格是识别和把握不同设计师作品之间的区别性标志,也是识别和把握不同流派、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园林景观设计之间的区别性标志。

对一个设计师来说,可以有个人的风格;就一个流派、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园林景观来说,又可以有流派风格、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其中最重要的是设计师个人的风格。设计师应当从时代特征、地方特色出发,发展适合自己的风格。设计师个人创作风格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有自己的设计风格,作品才有生命力,设计行业才有持续的发展前景。

3.追求时代美学和传统美学的融合

面对园林景观设计中不断涌入的各种艺术思潮和主义,清醒的设计师应该认识到:景观艺术风格不是单纯的形式表现,而是与地理位置、区域文化、民族传统、风俗习惯及时代背景等相结合的客观产物;设计风格的形成也不是设计师的主观臆断行为,而是经过一定历史时期积淀的客观再现;园林景观艺术风格的体现要与景观的主题、景观功能、景观内容相统一,而不是脱离现实的生搬硬套。应将时代与传统美学相结合,追求和谐完美为设计的主要目标。现代的园林景观艺术已经逐渐凝结了融功能、空间组织和形式创新为一体的现代设计风格,如图1-72所示。

图1-72 螺旋水景观

场地的合理规划应主要考虑以下内容:在场地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场地现状条件;找出各使用区之间理想的功能关系;精心安排和组织空间序列,如图1-73及图1-74所示。

图1-73 中式风格园林景观

图1-74 某主题公园景观

1.3.17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布局

1.把握水系的策划原则

(1)曲水有情,环抱为上 根据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布局的基本原则,水以曲为上,曲水更具有聚气的效果,直流之水所聚集的能量要减弱。曲水还要分在曲水的哪个方向,一般来说,在水的内弯处为上,在内弯处的对面则不吉。所以,在园区水系规划时,就应该将建筑规划设计在水系的内环处,形成所谓玉带缠腰的效果。

(2)水系以动为佳(图1-75) 有动感的水能量会更强。动感的水可包括流水、喷水、跌水、涌水等,这几种水都可以,流水占地面比较大,影响的面也比较大,故要以环抱建筑为上;喷水、跌水、涌水等占地面比较小,影响也往往局限于附近的建筑。

图1-75 水系以动为佳

2.园区道路的规划原则

在中国传统园林布局中,道路常常看作为假水,其作用与水相似。所以,道路的规划应遵循上述流水水系的规划原则。同时,应特别注意的是,道路不要直冲建筑,若此种情况无法回避,则应在受冲的位置以植树等措施加以调和。

3.把握假山的策划原则

“山主人丁水主财”,山在中国传统园林布局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假山的设置也是有讲究的。

(1)方位 假山一定要在合适的方位上,不可乱建。

(2)形状 假山要圆润柔和,不可怪石嶙峋、尖角乱冲,否则会弊多利少,如图1-76所示。

4.各种雕塑的设置

某邻水雕塑如图1-77所示。

在现代园区,各种各样的雕塑并不少见。进行雕塑规划时,要注意合理的设置。比如,有的园区把马的雕塑置于水中就不很合适,因为马五行属火,置于水中易产生“水克火、水灭火”的隐喻,造成不好的寓意。

图1-76 假山

图1-77 雕塑

5.巧妙利用树木

传统园林布局中很注重对树木的规划,因树木可以协调周围环境。一般情况下,植树多多益善。但阴湿气过重的地方,则不宜植太多的大树,否则加重阴湿气。另外,在楼前不远之处植树干粗高的大树,也当慎重,因高大的树干容易对建筑形成压抑。

6.藤类植物的特殊说法

在中国传统园林布局中,藤类植物属阴性,有困扰、纠结的隐喻,所以,不主张多使用藤类植物。但因藤类植物有其独特的观赏、避阴、能增加绿化空间的特性,故受人们喜爱。所以,如果使用,建议可在稍远离居住建筑的地方栽植。 CaMwqRmTlldQnilVo14xIVcaU05knb20IQeE20Z+asKbtzbW+KVBuy4ourWMdVC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