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应酬篇

【原文】

操存要有真宰①,无真宰则遇事便倒②,何以植顶天立地之砥柱③?应用要有圆机④,无圆机则触物有碍⑤,何以成旋乾转坤之经纶⑥?

① 操存:执持心志,不使丧失。《孟子·告子上》:“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真宰:自然之性。此指主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真宰弗存,翩其反矣。”

② 倒:反转。

③ 植:树立。顶天立地: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六:“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砥柱:比喻能负重任、支危局的人或力量。宋·陈亮《〈三国纪年〉序》:“《春秋》,事几之衡石、世变之砥柱也。”

④ 应用:适应需要,以供使用。《宋书·袁豹传》:“器以应用,商以通财。”圆机:见解超脱,圆通机变。文天祥《〈集杜诗·刘沐〉序》:“沉实有谋,圆机应物。”

⑤ 触物:接触事物。张载《七哀诗》:“哀人易感伤,触物增悲心。”

⑥ 旋乾转坤:扭转天地。比喻从根本上改变社会面貌或已成的局面。也指人魄力极大。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陛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乾转坤。”经纶:整理过的蚕丝,比喻筹划治理国家大事。《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孔颖达疏:“经谓经纬,纶谓纲纶,言君子法此屯象有为之时,以经纶天下,约束于物。”

【译文】

执持心志,不使丧失,要有主见,没有主见,处理事情就容易向相反的方向反转,那又怎么可能树立气概豪迈的负重任、支危局的砥柱?适应需要,以供使用,要见解超脱,圆通机变,见解不超脱,无法做到圆通机变,接触事物尚有障碍,又怎能成就扭转天地的筹划治理国家大事的能力呢?

【原文】

士君子之涉世①,于人不可轻为喜怒②,喜怒轻,则心腹肝胆皆为人所窥③;于物不可重为爱憎④,爱憎重,则意气精神悉为物所制⑤。

① 士君子:有学问而品德高尚的人。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此乃有识者之所叹慜,士君子之所嗟痛也!”涉世:接触社会。《晋书·孔衍传》:“宗人夷吾有美名,博学不及衍,涉世声誉过之。”为:表露。

② 于:对。

③ 心腹肝胆:比喻内在的心思。为人所窥:被他人窥伺。

④ 物: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重为爱憎:以爱憎为重。

⑤ 意气:志向与气概。《管子·心术下》:“是故意气定,然后反正。”悉:都,全部。制:限定,约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译文】

有学问而品德高尚的人接触社会,对人不能轻易表露出喜怒,轻易表露喜怒,那么内在的心思就很容易被他人窥伺;对于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不能把爱憎看得过重,对爱憎看得过重,那么志向气概精神就会都被人以外的具体东西所限定约束。

【原文】

倚高才而玩世①,背后须防射影之虫②;饰厚貌以欺人③,面前恐有照胆之镜④。

① 倚:靠着。高才:才智过人。《东周列国志》:“忽一夕,甘罗梦紫衣吏持天符来,言:‘奉上帝命,召归天上。’遂无疾而卒。高才不寿,惜哉!太子丹遂留于秦矣。”玩世:以不严肃的态度对待现实生活。《汉书·东方朔传赞》:“依隐玩世,诡时不逢。”颜师古注引如淳曰:“依违朝隐,乐玩其身于一世也。”

② 射影之虫:比喻暗中诽谤与中伤者。

③ 饰:装饰,修饰。厚貌:待人诚恳、宽容的样子。

④ 照胆:照彻肝胆,犹言洞穿心思。葛洪《西京杂记》卷三载,汉高祖入咸阳宫,见“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即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人有疾病在内,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

【译文】

靠着才智过人而以不严肃的态度对待现实生活,必须防范暗中诽谤与中伤的人;修饰成待人诚恳、宽容的样子而自欺欺人,面前恐怕有照胆镜照彻肝胆,洞穿心思。

【原文】

心体澄彻①,常在明镜止水之中,则天下自无可厌之事②;意气和平③,常在丽日光风之内④,则天下自无可恶之人⑤。

① 心体:指思想。《后汉书·延笃传》:“仁以枝叶扶疏为大,孝以心体本根为先。”澄彻:思念清明。

② 可厌:令人厌恶。

③ 和平:和洽安宁。

④ 丽日:明亮的太阳。《清平山堂话本·洛阳三怪记》:“这一年四季,无过是春天,最好景致。日谓之‘丽日’,风谓之‘和风’。”光风:雨止日出时的和风。《楚辞·招魂》:“光风转蕙,氾崇兰些。”王逸注:“光风,谓雨已日出而风,草木有光也。”

⑤ 可恶:令人厌恶恼恨。干宝《搜神记》:“其身如兔,两眼如镜,形甚可恶。”

【译文】

内心清明,如同常在明亮的镜子前与静止不流的水中,那么普天之下自然就没有令人厌恶的事;志向气概和洽安宁,如同常在明亮的太阳下,雨过天晴时的和风里,那么普天之下自然就没有令人厌恶恼恨的人。

【原文】

当是非邪正之交①,不可少迁就②,少迁就则失从违之正③;值利害得失之会④,不可太分明⑤,太分明则起趋避之私⑥。

① 是非:事理的对与错,多用来指不好的事情。《礼记·曲礼上》:“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邪正:邪恶与正直。《汉书·刘向传》:“今贤不肖浑肴,白黑不分,邪正杂糅,忠谗并进。”

② 迁就:降格相就,曲意迎合。柳宗元《送蔡秀才下第归觐序》:“后果依违迁就,四进而获。”

③ 从违:依从或违背。韩愈《送区弘南归》:“爰有区子荧荧晖,观以彝训或从违。”钱仲联集释引孙汝听曰:“示以彝训,或从或不从,故曰或从违。”正:准则,法则。

④ 利害得失:好处和坏处,得益和损失。岭南羽衣《东欧女豪杰》:“我虽然素有是志,可恨自己学问太浅,不能够把那利害得失,详详密密说将出来,感动大众,所以稽延至今,甚为憾事。”

⑤ 分明:明确,清楚。《韩非子·守道》:“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

⑥ 趋避:趋利避害。李贽《焚书·复邓鼎石》:“又恐利害及身,百般趋避。”私:偏爱,私心。

【译文】

事理的对与错、邪恶与正直互相交错之际,不能有哪怕丝毫的降格相就,曲意迎合,如果那样就容易导致失去依从或违背法则的情况发生;得益和损失聚合之时,不可分辨得太过明确,太过明确就容易生起趋利避害的私心。

【原文】

苍蝇附骥①,捷则捷矣,难辞处后之羞②;萝茑依松③,高则高矣,未免仰攀之耻④。所以君子宁以风霜自挟⑤,毋为鱼鸟亲人⑥。

① 附:附着。骥:好马,一种能一日行千里的良马,喻贤能。《论语·宪问》:“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② 辞:躲避,推托。处:存在,置身。羞:羞辱。

③ 萝茑:女萝和茑。两种蔓生植物,常缘树而生。沈约《郊居赋》:“室暗萝茑,檐梢松栝。”

④ 仰攀:向上抓住或攀着。李白《登瓦官阁》:“杳出霄汉上,仰攀日月行。”

⑤ 风霜:比喻经历的艰难困苦或高洁坚贞的节操。《北齐书·文襄帝纪》:“犯危履难,岂避风霜。”《晋书·列女传赞》:“操洁风霜,誉流邦国。”自挟:自恃,自负。方回《送刘都事五十韵》:“南者据都曹,不以贵自挟。”

⑥ 毋:本义是不要,表示禁止。《诗·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郑玄笺:“毋,禁辞。”鱼鸟:泛指隐逸之景物。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亲: 感情好,关系密切。《孟子·滕文公上》:“夫夷子,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

【译文】

苍蝇附着于良马之尾,速度固然快了很多,但却难以避免置身马尾后的羞耻;女萝和茑缠绕松树生长,高倒是高了,却免不了向上攀着的耻辱。因为这个原因,有学问而品德高尚的人宁愿经历艰难困苦,也不会像缸中鱼、笼中鸟这些事物一般博得他人的好感。

【原文】

好丑心太明①,则物不契②;贤愚心太明③,则人不亲④。士君子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⑤,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⑥。

① 太:过于。《孔雀东南飞》:“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明:明白,清楚。刘向《战国策·赵策》:“明谓左右。”

② 契:契合。

③ 贤:有德才。愚:愚笨,愚昧。

④ 亲:亲近。

⑤ 得:获得,感到。平:平等。

⑥ 生成:养育。《晋书·应詹传》:“(韦泓)既受詹生成之惠,詹卒,遂制朋友之服,哭止宿草。”德量:道德涵养和胸怀气量。《世说新语·雅量》:“顾看简文,穆然清恬。”

【译文】

分辨美丑的念头过于分明,那么就不容易与外界事物相契合;分辨有德才或是愚笨、愚昧的念头过于分明,那么就不容易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有学问而品德高尚的人应当是内心清楚明白而外在表现朴实浑厚,使美丑两方面都得到平等对待,使有德才或是愚昧的人都能得到好处,这才是养育道德涵养和胸怀气量的正确途径。

【原文】

伺察以为明者①,常因明而生暗,故君子以恬养智②;奋迅以为速者③,多因速而致迟,故君子以重持轻④。士君子济人利物⑤,宜居其实⑥,不宜居其名⑦,居其名则德损;士大夫忧国为民,当有其心⑧,不当有其语,有其语则毁来⑨。

① 伺察:侦视,观察。《旧唐书·李林甫传》:“伺察上旨,以固恩宠。”

② 恬:心境的安静,平静。《说文系传》:“恬,安也。”《广雅》:“恬,静也。”

③ 奋迅:精神振奋,行动迅速。王维《老将行》:“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④ 重:慎重,谨慎。《荀子·议兵》:“重用兵者强,轻用兵者弱。”持:对待,处理。轻:不重要。《韩非子·喻老》:“无势之谓轻,离位之谓躁。”

⑤ 济人利物:救助别人,对世事有益。梁启超《呵旁观者文》:“中国词章家有警语二句,曰:‘济人利物非吾事,自有周公孔圣人。’”

⑥ 居:处于,处在。魏学洢《核舟记》:“佛印居右。”实:忠厚朴实。

⑦ 名:浮华浅薄。

⑧ 有其心:有志向。《汉武帝内传》:“夫人笑曰:‘……拔嗜欲之根,愿无为之事,良有志矣。’王母曰:‘所谓有心哉。’”

⑨ 毁:毁谤,以言语相攻击或嘲讽丑化。荀悦 《汉纪·宣帝纪一》:“胜坐毁谤诏书,毁先帝,不道。”?

【译文】

自认为观察得很清楚,往往却因此忽略许多不清楚的地方,因此学问高又有道德品行的人,以心境的平静涵养智慧;精神振奋、行动迅速的人,常常因为速度快反而导致了迟缓,因此学问高又有道德品行的人,慎重谨慎地对待那些看似不重要的事情。有学问又有地位的人想要救助别人,对世事有益,应当做到忠厚朴实,而不是浮华浅薄,浮华浅薄就会有损道德品行;有学问又有地位的人忧虑国家和国民,应当有志向有实际行动,而不应当只是口头上说说,只是口头上说说,就容易招来毁谤。

【原文】

遇大事矜持者①,小事必纵弛②;处明庭检饰者③,暗室必放逸④。君子只是一个念头持到底,自然临小事如临大敌⑤,坐密室若坐通衢⑥。

① 矜持:拘泥,拘谨。胡应麟《诗薮·宋》:“矜持于句格,则面目可憎;架叠于篇章,则神韵都绝。”

② 纵弛:放纵恣肆。刘向《列女传·霍夫人显》:“禹等纵弛日甚。”

③ 明庭:大庭广众之处。

④ 暗室:遮去光线的房间,别人看不见的处所。《晋书·列女传·王广女》:“俄于暗室击芳,不中。”放逸:放纵逸乐。《逸周书·时训解》:“蜩不鸣,贵臣放逸。”朱右曾校释:“放逸,放纵晏佚。”

⑤ 如临大敌:好像面对着强大的敌人。形容把本来不是很紧迫的形势看得十分严重。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到了抚院,又碰了止辕,衙门里扎了许多兵,如临大敌。”

⑥ 密室:隐秘的房间。《晋书·艺术传·鸠摩罗什》:“乃饮以醇酒,同闭密室。”通衢:四通八达的道路。班昭《东征赋》:“遵通衢之大道兮,求捷径欲从谁?”

【译文】

遇到大事拘泥拘谨的人,在处理小事时一定放纵恣肆;在大庭广众检点、自我约束的人,在别人看不见的处所,一定会放纵逸乐。有学问又品行高尚的人,自始至终坚持同样的念头,就会很自然地对待小事如同面对着强大的敌人,坐在隐秘的房间里如同坐在四通八达的道路上。

【原文】

使人有面前之誉①,不若使其无背后之毁②;使人有乍交之欢③,不若使其无久处之厌。

① 面前:面对,当面。誉:赞誉。

② 不若:不如。《墨子·亲士》:“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

③ 乍:刚刚。韩愈《和侯协律咏笋》:“竹亭人不到,新笋满前轩。乍出真堪赏,初多未觉烦。”交:结交,交往。《资治通鉴》:“交游士林。”

【译文】

使他人有当面的赞誉,不如让他没有背后的言语攻击或嘲讽丑化;使他人有刚刚结交的欢欣,不如让他没有长久相处的厌烦。

【原文】

善启迪人心者①,当因其所明而渐通之②,毋强开其所闭③;善移风化者④,当因其所易而渐及之⑤,毋轻矫其所难⑥。

① 启迪:开导;启发。《书·太甲上》:“旁求俊彦,启迪后人。”孔传:“开道后人,言训诫。”人心:人的感情、智慧、觉悟、境界等。孙文《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

② 因:顺应。《庄子·养生主》:“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通:了解,懂得。《后汉书·张衡传》:“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

③ 闭:阻塞不通。

④ 移风:转变风气。潘岳《笙赋》:“乐所以移风于善。”化:用言行影响、引导,使有所转变。《易·乾》:“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

⑤ 及:至,到达。《广雅》:“及,至也。”

⑥ 难:不容易。《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译文】

善于开导启发人的感情、智慧、觉悟、境界的人,应当顺应他所清楚之处逐渐使之了解懂得,不要强行开启他阻塞不通之处;善于用言行影响引导、转变风气的人,应当顺应他所容易做到的,逐渐达到目的,不要轻易矫正他所不容易做到之处。

【原文】

彩笔描空,笔不落色①,而空亦不受染②;利刀割水③,刀不损锷④,而水亦不留痕。得此意以持身涉世⑤,感与应俱适⑥,心与境两忘矣⑦。

① 落:丢下。

② 染:沾染。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③ 利:锋利。《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④ 锷:刀剑的刃。《汉书·萧望之传》:“底厉锋锷。”颜师古注:“锋,刃端也。锷,刃旁也。”

⑤ 意:念头,想法。持身:对自身言行的把握;要求自己。《列子·说符》:“子列子学于壶丘子林。壶丘子林曰: ‘子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

⑥ 感与应:受影响而引起反应。《易·咸》:“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适:舒服,适意。苏辙《武昌九曲亭记》:“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⑦ 心与境:意识与外物。希运《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忘:舍弃,忽略。

【译文】

用蘸了彩色的笔对着天空描画,笔头颜色不会少,天空也不会被沾染上颜色;用锋利的刀割水,刀刃不会损坏,而水也不会留下痕迹。具有这样的想法,接触世事,把握自身言行,受到的影响及引起的反应都感到适意,意识与外物彼此互相忽略。

【原文】

己之情欲不可纵①,当用逆之之法以制之②,其道只在一“忍”字③;人之情欲不可拂④,当用顺之之法以调之⑤,其道只在一“恕”字⑥。今人皆恕以适己而忍以制人⑦,毋乃不可乎⑧?

① 情欲: 人的各种情感和本能欲望。《庄子·天下》:“以禁攻寝兵为外,以情欲寡浅为内。”纵:放任,不拘束。《离骚》:“纵欲而不忍。”按:“任情肆意之谓也。”

② 逆:不顺从。《尚书·太甲下》:“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制:限定,约束,管束。

③ 道:方法,途径。《商君书·更法》:“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忍:忍耐。《论语·卫灵公》:“小不忍,则乱大谋。”

④ 拂:违背,不顺。

⑤ 顺:沿着同一方向。《释名》:“顺,循也。”

⑥ 恕:宽恕。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⑦ 适己:自得。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矜名道不足,适己物可忽。”

⑧ 毋乃:只恐、恐怕。《礼记·檀弓下》:“君反其国而有私也,毋乃不可乎?”

【译文】

自身的各种情感和本能欲望不可放任,应当采取不顺从它的方法加以限定约束,方法途径只在于忍耐;他人的各种情感和本能欲望不可违背,应当采取沿着同一方向的方法加以调整,方法途径只有宽恕。当下的人们,都对自己宽恕却对他人的感情限定约束,恐怕不能这样吧?

【原文】

好察非明①,能察能不察之谓明②;必胜非勇③,能胜能不胜之谓勇。

① 好:喜好。《淮南子·精神》:“好憎者,心之暴也。”察:明察。《左传·庄公十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 之谓:叫作。

③ 必胜:一定获胜。勇:有胆量。

【译文】

喜好明察不是真正的明智,能明察也能不明察才叫作明智;一定获胜不是真正的有胆量,能获胜也能不获胜才叫作有胆量。

【原文】

随时之内善救时①,若和风之消酷暑;混俗之中能脱俗②,似淡月之映轻云③。

① 随时:顺应时代。之:至,到。内:某一群体中间。《论语·季氏》:“而谋动干戈于邦内。”救时:匡救时弊。金·王若虚《臣事实辨》:“生以救时,死以明道。”

② 混:混同,混合掺杂。《淮南子·览冥训》:“天下混而为一。”脱俗:脱离庸俗,不沾染庸俗之气。葛洪《抱朴子·登涉》:“近才庸夫,自许脱俗。”

③ 淡月:不耀眼、无色彩之月。王明清《挥麈录·余话》:“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

【译文】

顺应时代融入其中的同时善于匡救时弊,就如清和之风可以消除暑意;掺杂在尘俗之中能不沾染庸俗之气,就像不耀眼、无色彩之月透映轻薄的云层。

【原文】

思入世而有为者①,须先领得世外风光②,否则无以脱垢浊之尘缘③;思出世而无染者④,须先谙尽世中滋味,否则无以持空寂之后苦趣⑤。

① 入世:投身于社会。刘向《九叹·惜贤》:“妄周容而入世兮,内距闭而不开。”

② 世外:尘世之外,世俗之外。

③ 垢浊:垢渍。《诗·唐风·扬之水》:“扬之水,白石凿凿。”郑玄笺:“激扬之水,波流湍疾,洗去垢浊,使白石凿凿然。”尘缘:世俗的关系。洪昇《长生殿·情悔》:“虽谢尘缘,难返仙庭。”

④ 出世:超脱人世束缚。苏轼《书黄鲁直李氏传后》:“无所厌离,何从出世?无所欣慕,何从入道?”

⑤ 持:持守。空寂:空旷寂静。洪迈《夷坚乙志·殡宫饼》:“中夜空寂,不妨过我。”苦趣:令人苦恼的意味。

【译文】

想投身社会而有所作为的人,必须先领略到尘世之外的风光,否则无法摆脱充满垢渍的世俗关系;想超脱人世束缚,必须首先非常熟悉人世间的各种况味,否则无法持守空旷寂静后使人感到苦恼的意味。

【原文】

与人者①,与其易疏于终②,不若难亲于始;御事者③,与其巧持于后④,不若拙守于前⑤。

① 与人:合乎民意取得人心。《国语·越语下》:“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韦昭注:“与人,取人之心也。”

② 与其: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

③ 御:控制,约束以为用。《孙子兵法·谋攻篇》:“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④ 巧持:巧妙处理。

⑤ 拙守:安于愚拙,不取巧。

【译文】

合乎民意取得人心,与其最终走向疏远,不如开始就不要过于亲近;处理事情,与其事后巧妙处理,不如事前安于愚拙,不取巧。

【原文】

酷烈之祸①,多起于玩忽之人②;盛满之功③,常败于细微之事。故语云:“人人道好,须防一人着恼④;事事有功,须防一事不终。”

① 酷烈:极其猛烈。《荀子·议兵》:“秦人,其生民也狭阸,其使民也酷烈。”

② 玩忽:不认真对待。叶适《文林郎前秘书省正字周君南仲墓志铭》:“人情多玩忽见事,君悸心怛虑,睹缓知亟。”

③ 盛满:满盈;盛极。《汉书·楚元王刘交传》:“妻死,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德不敢取,畏盛满也。”

④ 着恼:生气,恼怒。

【译文】

极其猛烈的祸患,多源于不认真对待的人;本可以满盈盛极的功劳,常败在细微的事情上。因此有话这样说:“想要人人都说好,必须防止一个人生气恼怒;想要每件事都功成名就,必须防止一件事不能善始善终。”

【原文】

功名富贵①,直从灭处观究竟②,则贪恋自轻③;横逆困穷④,直从起处究由来,则怨尤自息⑤。

① 功名富贵:升官发财。李白《江上吟》:“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② 直:只。灭:消失,丧失。究竟:推求,追究。《高子遗书·会语四》:“人要于身心不自在处,究竟一个着落,所谓困心衡虑也。”

③ 自轻:自己降低身份。

④ 横逆:强暴不顺理的行为。王充《论衡·书解》:“吕氏横逆,刘氏将倾。”困穷:艰难窘迫。《易·系辞下》:“困穷而通。”

⑤ 怨尤:怨恨突出。

【译文】

升官发财,只从消失丧失的角度推求追究,贪恋的念头自然就会减轻;遭遇强暴不顺理的行为,处于艰难窘迫的境地,只从缘起之时追究为什么,那些突出的怨恨自然就会销声匿迹。

【原文】

宇宙内事要力担当①,又要善摆脱。不担当,则无经世之事业②;不摆脱,则无出世之襟期③。

① 力:尽力。《诗·大雅·烝民》:“古训是式,威仪是力。”担当:承担并负责任。《朱子语类》:“岂不可出来为他担当一家事?”

② 经世:治理国事或阅历世事。事业:成就。

③ 襟期:襟怀、志趣。

【译文】

对于天下的事,要尽力承担并负责任,又要善于摆脱。做不到承担并负责任,就不可能建立治理国事或阅历世事的成就;不能摆脱,就不可能具有不被世俗所累的襟怀志趣。

【原文】

待人而留有余不尽之恩礼①,则可以维系无厌之人心②;御事而留有余不尽之才智,则可以提防不测之事变③。

① 不尽:不完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恩礼:尊上对下的礼遇。《后汉书·鲁恭传》:“数召宴见,问以得失,赏赐恩礼宠异焉。”

② 维系:保持不使涣散。史可法《复摄政睿亲王书》:“中原鼎沸,仓猝出师,将何以维系人心,号召忠义!”无厌:不厌倦。

③ 提防:小心防备,注意防范。不测:料想不到的事情,多指祸患、意外。杜甫《赠李十五丈别》:“下临不测江,中有万里船。”

【译文】

待人而留有余地,不完全采取尊上对下的礼遇,就可以使他人对自己保持不厌倦不涣散的感情;处理事情而留有余地,不完全用尽聪明才智,就可以小心防范料想不到的祸患和变化。

【原文】

了心自了事①,犹根拔而草不生;逃世不逃名②,似膻存而蚋仍集③。

① 了心:了却贪心妄念。了事:办妥事情,使事情得以结束。《新五代史·杂传·郑珏》:“帝(梁末帝)曰:‘事急矣,宝固不足惜,顾卿之行,能了事否?’”

② 逃世:隐居不仕。逃名:逃避声名而不居。《后汉书·逸民传·法真》:“法真名可得而闻,身难得而见;逃名而名我随,避名而名我追。”

③ 膻:像羊肉的气味。蚋:昆虫。

【译文】

了却贪心妄念自然可以办妥事情,犹如拔掉草根就不会再生出来;隐居不做官却不逃避声名,就如同像羊肉的气味依旧存在,蚋这类的昆虫仍然会集于周围。

【原文】

仇边之弩易避①,而恩里之戈难防②;苦时之坎易逃③,而乐处之阱难脱④。

① 仇边:有仇一方。

② 恩里:有恩一方。

③ 坎:道路不平。喻指麻烦,变故。

④ 处:……时。阱:陷阱。

【译文】

有仇一方射来的弩箭容易躲避,而有恩一方挥来的戈难以提防;困苦时的麻烦容易逃过,欢乐时的陷阱难以逃脱。

【原文】

膻秽则蝇蚋丛嘬①,芳馨则蜂蝶交侵②。故君子不作垢业③,亦不立芳名④。只是元气浑然⑤,圭角不露⑥,便是持身涉世一安乐窝也⑦。

① 膻秽: 又臭又脏。谓肮脏丑恶。陈康祺《郎潜纪闻》:“一马一牛触犬羊之膻秽,不能须臾暂忍。”丛:聚集。《说文》:“丛,聚也。”嘬:聚缩嘴唇而吸取。

② 芳馨:芳香。也借指香草。《楚辞·九歌·湘夫人》:“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交侵:迭相侵犯。唐顺之《读〈春秋〉》:“《小雅》未废而四夷不敢交侵,《小雅》尽废而后四夷交侵。”

③ 垢业:污秽不洁的事情。

④ 芳名:美好的名声。李峤《纸》:“妙迹蔡侯施,芳名左伯驰。”

⑤ 元气:中国古代哲学,道家指构成万物的原始物质。《鹖冠子·泰录》:“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此指人的精神、精气。浑然:完整不可分割。周密《齐东野语·针砭》:“凡背面二器相合,则浑然全身。”

⑥ 圭角:圭的棱角。泛指棱角。比喻锋芒。《礼记·儒行》:“毁方而瓦合。”郑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人小合也。”

⑦ 安乐窝:宋邵雍自号安乐先生,隐居苏门山,名其居为“安乐窝”,后迁洛阳天津桥南仍用此名。后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

【译文】

脏臭气味麇集,蝇蚋之类的昆虫便会聚集一起,聚缩嘴唇而吸取;芳香气味麇集,蜂蝶便交替前来采撷。因此学问道德俱高之人,不参与污秽不洁的事情,也不谋取虚名。只是精神内蕴完整不可分割,也不动辄就发表一些怪异出格的言论,这便是把握自身言行、从事社会活动的安静舒适状态。

【原文】

从静中观物动,向闲处看人忙,才得超尘脱俗的趣味①;遇忙处会偷闲②,处闹中能取静③,便是安身立命的工夫④。

① 超尘脱俗:超脱世俗的高雅境界。

② 偷闲:挤出空闲时间。《商颂》:“不出差错不自满,不敢懈怠不偷闲,上天赐予各种福禄。”

③ 取静:保持淡定的心态。冯梦龙《喻世明言》:“人学得它,便是闹中取静,才算做真闲。”

④ 安身立命:安身,在某处安下身来;立命,精神有所寄托。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工夫:时候。元稹《琵琶》诗:“使君自恨常多事,不得工夫夜夜听。”

【译文】

安静之时观他物运动,安闲之时看他人忙碌,可以获得与众不同、超脱世俗的高雅趣味;遇到忙时能挤出空闲时间,身处热闹的环境中保持淡定的心态,就是生活有着落、精神有寄托的时候。

【原文】

邀千百人之欢①,不如释一人之怨②;希千百事之荣③,不如免一事之丑④。

① 邀……欢:寻求欢乐。高适《陪窦侍御泛灵云池》:“乘兴宜投辖,邀欢莫避骢。”

② 释:解除,解脱。《说文》:“释,解也。从采,取其分别物也。睪声。”

③ 希:盼望。

④ 免:不要。冯梦龙《醒世恒言》:“了缘道:‘这也容易。但我的徒弟乃新出家的,这个可以免得。望列位做个人情。’”

【译文】

寻求千百人的欢乐,不如解除一个人的怨恨;盼望千百件事的荣耀,不如不要因一件事而出丑。

【原文】

落落者①,难合亦难分②;欣欣者③,易亲亦易散④。是以君子宁以刚方见惮⑤,毋以媚悦取容⑥。

① 落落:形容举止潇洒自然,豁达开朗。《三国志·蜀志·彭羕传》:“若明府能招致此人,必有忠谠落落之誉。”

② 合:合群。分:离散。

③ 欣欣:喜乐的样子。

④ 亲:亲和,亲近,接近。

⑤ 刚方:刚直方正。《后汉书·祭肜传论》:“祭肜武节刚方,动用安重。”见:被。惮:憎恶,畏惧。

⑥ 媚悦:讨好,取悦。苏轼《影答形》诗:“妍媸本在君,我岂相媚悦。”取容:讨好他人。

【译文】

举止潇洒自然、豁达开朗的人,难于合群,也难于因对事物的看法不同而与他人离散;外在表现为喜乐的人,容易亲近也容易离散。因为这个原因,学问和道德修养俱高之人,宁可因为刚直方正遭人嫉妒怨恨,也不讨好取悦他人。

【原文】

意气与天下相期①,如春风之鼓畅庶类②,不宜存半点隔阂之形③;肝胆与天下相照④,似秋月之洞彻群品⑤,不可作一毫暧昧之状⑥。

① 天下:中国人的精神信仰,仁义道德。顾炎武《日知录·正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期:契合。

② 庶:几乎,差不多。类:相同。

③ 隔阂:情意不相通,彼此思想有距离。曹植《求通亲亲表》:“隔阂之异,殊于胡越。”

④ 肝胆:比喻真诚的心,还用来比喻勇气。《庄子·大宗师》:“假于异物,托于同体,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覆终始,不知端倪。”

⑤ 洞彻:彻底地理解。群品:万事万物。孔颖达《〈周易正义〉序》:“圣人有以仰观俯察,象天地而育群品。”

⑥ 作:兴起。一毫:比喻极小或很少。暧昧:不光明的,不便公之于众的。陆采《怀香记·鞫询香情》:“这暧昧之事,容得你见?”

【译文】

志向气概与普遍的精神信仰、仁义道德相契合,差不多如春风和畅使万物畅达,不应该有哪怕半点情意不相通的情形;真诚的心与普遍的精神信仰、仁义道德相映照,好似秋天的明月能彻底地理解万事万物,不能兴起哪怕极小的不光明的念头。

【原文】

仕途虽赫奕①,常思林下的风味②,则权势之念自轻;世途虽纷华③,常思泉下的光景④,则利欲之心自淡⑤。

① 赫:明显,显著,盛大。

② 林下:退隐或退隐之处。风味:事物所具有的特殊色彩。

③ 纷华:繁华,富丽。《史记·礼书》:“出见纷华盛丽而说,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

④ 泉下:九泉之下,犹死后。

⑤ 利欲:对私利的欲望。蔡邕《故太尉乔公庙碑》:“雅性谦克,不吝于利欲。”

【译文】

做官的过程即使非常顺畅,经常思索退隐所具有的特殊色彩,那么追求权势的念头自然就会减少很多;人生的旅途虽然繁华富丽,经常思索死后九泉之下的情形,那么对私利的欲望自然就会淡漠很多。

【原文】

鸿未至先援弓①,兔已亡再呼犬②,总非当机作用③;风息时休起浪④,岸到处便离船,才是了手工夫⑤。

① 鸿:大雁。援:拉,引。《九歌·国殇》:“援玉枹兮击鸣鼓。”

② 亡:逃。呼:召唤。

③ 当机:抓住时机。在紧要时刻立即做出决断。

④ 休:停止。曹丕《典论·论文》:“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起:产生。

⑤ 了手:完手,结束。

【译文】

大雁未来先拉弓等待,兔子已逃再呼唤猎犬,都不是抓住时机以使其发挥作用的举动;风停时便浪止,岸到时便离船,才是及时结束的时候。

【原文】

从热闹场中出几句清冷言语①,便扫除无限杀机②;向寒微路上用一点赤热心肠③,自培植许多生意④。

① 热闹场:官场。沈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余自绩溪之游,见热闹场中卑鄙之状不堪入目,因易儒为贾。”出:脱离,释放。清冷:冷落。

② 杀机:杀害的念头、动机。李涉《咏古》:“顺天行杀机,所向协良谋。”

③ 寒微:出身贫贱、社会地位低下的人。杨贲《时兴》:“贵人昔未贵,咸愿顾寒微。”用:施行,实行。《史记·孝文本纪》:“古者殷周有国,治安皆千余岁,古之有天下者莫长焉,用此道也。”赤热:真诚。心肠:想法,意思。曹雪芹《红楼梦》:“紫鹃深知黛玉心肠,但也不敢说破。”

④ 培植:培养,扶植。陆游《谢钱参政启》:“兹盖伏遇某官培植众材,主张公论。”生意:生机,生命力。

【译文】

在官场上脱离释放哪怕几句清平冷落的言语,就可以扫清无限杀害的念头、动机;对出身贫贱、社会地位低下的人付出一些热心肠,自然可以培养出很多生机。

【原文】

随缘便是遣缘①,似舞蝶与飞花共适②;顺事自然无事③,若满月偕盂水同圆。

① 随:顺从。缘:缘分,人与人或人与事物之间发生联系的可能性。遣:运用。

② 飞花:落花飘飞。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共适:相处和谐。

③ 顺事:顺从地侍奉。陈师道《朝奉郎魏君墓铭》:“君又独曰:‘希意顺事为自计耳,于公何有?’”事:滋事生非。

【译文】

顺从缘分就是运用缘分,好似飞舞的蝴蝶与飘飞的落花相处和谐;顺从地侍奉自然不会滋生是非,如满月与盂中的水共圆。

【原文】

淡泊之守①,须从浓艳场中试来②;镇定之操③,还向纷纭境上勘过④。不然操持未定⑤,应用未圆⑥,恐一临机登坛⑦,而上品禅师又成一下品俗士矣⑧。

① 淡泊:不看重名利。守:节操。

② 浓艳场:富贵奢华的场合。试:测验。

③ 操:品行,德行。《楚辞·谬谏》:“夫何执操之不固。”注:“志也。”

④ 纷纭:众多而杂乱。《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威武纷云,湛恩汪濊。”颜师古注:“纷云,盛貌。”勘:验证。

⑤ 操持:操守,立身处世的原则。杜甫《东津送韦讽摄阆州录事》:“推荐非承乏,操持必去嫌。”

⑥ 应用:适应需要,以供使用。《宋书·袁豹传》:“器以应用,商以通财。”圆:周全。《说文》:“圜,全也。”

⑦ 临机:面临变化的机会和情势。苏曼殊《敬告十方佛弟子启》:“出家菩萨,临机权化,他戒许开,独于色欲有禁,当为声闻示仪范故。”登坛:登上坛场,借指某种事物开始出现。

⑧ 上品:上等。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如此诸贤,故为上品,以外率多田野闲人。”下品:质量最低或等级最低者,形容人的行为品质等。《晋书·刘毅传》:“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俗士:庸俗不高尚或者见识浅陋的人。《后汉书·文苑传·刘梁》:“常疾世多利交,以邪曲相党,乃著《破群论》。时之览者,以为‘仲尼作《春秋》,乱臣知惧。今此论之作,俗士岂不愧心’。”

【译文】

是否具有不看重名利的节操,必须经过富贵奢华场合的考验;是否具有镇定的品德品行,必须经过众多而杂乱场合的验证。不然立身处世的原则未能确立,适应需要未能圆通,恐怕一旦面临变化的机会和情势,登上坛场,即使是上等的有德行的禅师,也要沦为庸俗不高尚的人了。

【原文】

廉所以戒贪①,我果不贪,又何必标一廉名,以来贪夫之侧目②;让所以戒争,我果不争,又何必立一让的,以致暴客之弯弓③。

① 所以:用来。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② 以:而。来:招来。侧目:因怒恨而不以正眼看人。

③ 致:招致。暴:凶恶,残暴。《史记·陈涉世家》:“伐无道,诛暴秦。”客:邪祟。

【译文】

廉洁用来戒除贪欲,我如果不贪,又何必标榜一个廉的名声,而招来贪恋者因怒恨而不正眼相看;谦让用来戒除争抢,我如果不争抢,又何必设置一个谦让的靶子,而招致凶恶、残暴、邪祟之人弯弓射击。

【原文】

无事常如有事时提防,才可以弥意外之变①;有事常如无事时镇定,方可以消局中之危②。

① 弥:弥补。

② 局:骗人的圈套。

【译文】

无事常和有事时一样提防,才可以弥补意外变故带来的损失;有事常和无事时一样镇定,才可以消除骗人圈套中的危险。

【原文】

处世而欲人感恩①,便为敛怨之道②;遇事而为人除害,即是导利之机③。

① 处世:与世人相处交往。《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欲:使。

② 为:是。敛:收拢,聚拢。《六韬·文韬·文师》:“而树敛焉。”

③ 导:导引。利:与愿望相符合。机:事物的关键、枢纽。

【译文】

与世人相处交往,总想使人感恩,便是收拢怨恨的途径;遇事而替人除害,就是导向与愿望相符合的关键。

【原文】

持身如泰山九鼎凝然不动①,则愆尤自少② ;应事若流水落花悠然而逝③,则趣味常多④。

① 持身:对自己心绪、言行的把握。凝然:静止的样子。

② 愆尤:罪过。张衡《东京赋》:“卒无补于风规,只以昭其愆尤。”

③ 应事:处理事务,应付人事。《列子·说符》:“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逝:去,离开。

④ 趣味:使人感到愉快,能引起兴趣的特性。叶适《跋刘克逊诗》:“怪伟伏平易之中,趣味在言语之外,两谢、二陆不足多也。”

【译文】

对自己心绪、言行的把握,如泰山九鼎般静止不动,那么罪过自然就会减少;处理事务,应付人事,如流水落花那样闲适地离开,那么使人感到愉快,能引起兴趣的特性就会增多。

【原文】

君子严如介石而畏其难亲①,鲜不以明珠为怪物而起按剑之心②;小人滑如脂膏而喜其易合③,鲜不以毒螫为甘饴而纵染指之欲④。

① 介石: 操守坚贞。也指碑石。陆采《明珠记·珠圆》:“义士施偷天之计,郎君秉介石之心。”

② 鲜:通“斯”。于是,就。《国语·晋语一》:“夫人知极,鲜有慢心;虽其慢,乃易残也。”按剑:以手抚剑,预示击剑之势。《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路,人无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

③ 小人: 人格卑鄙的人。《史记·项羽本纪》:“今者有小人。”

④ 毒螫:毒汁,毒素。《鬼谷子·权》:“螫虫之动也,必以毒螫。”甘饴:甜麦芽糖浆。《诗经·大雅·绵》:“堇茶如饴。”郑玄笺:“其所生菜,虽有性苦者,甘如饴也。”染指:比喻参与做某种事情。钱谦益《〈梅村先生诗集〉序》:“余老归空门,不复染指声律。”

【译文】

学问道德修养俱高之人如碑石那样严肃,人畏惧他而难于接近,于是就不会把明珠作为怪物兴起用剑砍击的念头;人格卑鄙的人如脂膏那样油滑,却善于合群,于是就不会把毒汁、毒素视为甜麦芽糖浆而有接触的念头。

【原文】

遇事只一味镇定从容①,纵纷若乱丝②,终当就绪③;待人无半毫矫伪欺隐④,虽狡如山鬼⑤,亦自献诚⑥。

① 一味:一直。

② 纵:即使。纷:众多,杂乱。《楚辞·招魂》:“班其相纷些。”

③ 就绪:一切安排妥当。归有光《跋唐道虔答友人问疾书》:“事就绪,射政东归。”

④ 矫伪:作伪,虚假。司马光《辞知制诰第五状》:“意者朝廷以臣所言皆为矫伪,不足听察邪?”欺隐:欺骗隐瞒。《梁书·武帝纪下》:“凡是政事不便于民者,州郡县即时皆言,勿得欺隐。”

⑤ 虽:即使。山鬼:泛指山中鬼魅。杜甫《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卧病识山鬼,为农知地形。”

⑥ 献:呈现,表现出来给人看。《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隔川茶埠,村庐缭绕,烟树堤花,若献影镜中。”

【译文】

遇事只要做到一直镇定从容,即使事情如乱丝一样众多杂乱,最终也必定会一切安排妥当;待人没有任何的作伪虚假、欺骗隐瞒,即使对方像山中鬼魅那样狡猾,也会自动呈现出真诚。

【原文】

肝肠煦若春风①,虽囊乏一文,还怜茕独②;气骨清如秋水③,纵家徒四壁④,终傲王公⑤。

① 肝肠:比喻人的某种心绪。庾信《小园赋》:“关山则风月凄怆,陇水则肝肠断绝。”煦:和乐的样子。柳宗元《为裴中丞贺克东平赦表》:“伤夷受煦。”

② 还:依然,仍然。茕独:孤单的样子。《楚辞·离骚》:“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③ 气骨: 气概,骨气。《梁书·文学传上·丘迟》:“父灵鞠,有才名,仕齐官至太中大夫。迟八岁便属文。灵鞠常谓气骨似我。”

④ 家徒四壁:形容家中十分贫穷,空无所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⑤ 终:终究。《景岳全书·论治》:“终非治虚之法也。”傲:藐视,不屈。王公:被封为王爵和公爵者,泛指达官贵人。韩愈《〈荆潭唱和诗〉序》:“至若王公贵人,气满志得,非性能而好之,则不暇以为。”

【译文】

和乐的心绪如同和暖的春风,虽然口袋里没有一文钱,仍然怜悯那些孤独的人;气概骨气如秋水般清明,即使家中十分贫穷,空无所有,终究藐视不屈于达官贵人。

【原文】

讨了人事的便宜①,必受天道的亏②;贪了世味的滋益③,必招性分的损④。涉世者宜蕃择之⑤,慎毋贪黄雀而坠深井,舍隋珠而弹飞禽也⑥。费千金而结纳贤豪,孰若倾半瓢之粟⑦,以济饥饿之人⑧;构千楹而招来宾客⑨,孰若葺数椽之茅⑩,以庇孤寒之士。

① 人事:人世间事。《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

② 天道:天理,天意。《易·谦》:“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

③ 世味:功名宦情。韩愈《示爽》诗:“吾老世味薄,因循致留连。”滋益:滋养补益。《朱子语类》:“如人吃物事,若不消,只生在肚里,如何能滋益体肤?”

④ 性分:天性,本性。《后汉书·逸民列传序》:“然观其甘心畎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岂必亲鱼鸟乐林草哉,亦云性分所至而已。”损:使蒙受害处。

⑤ 蕃:繁多。

⑥ 隋珠:隋侯之珠,古代与和氏璧同称稀世之宝。《搜神记》:“隋县溠水侧,有断蛇邱。隋侯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疑其灵异,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走,因号其处断蛇邱。岁余,蛇衔明珠以报之。珠盈径寸,纯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烛室。故谓之‘隋侯珠’,亦曰‘灵蛇珠’,又曰‘明月珠’。”

⑦ 孰若:何如,怎么比得上。《后汉书·逸民列传·庞公》:“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⑧ 济:帮助,救助。《晋书·何攀传》:“惟以周穷济乏为事。”

⑨ 构:制成。楹:古代计算房屋的单位,一楹犹一间。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敞而为门,竦而为堂,抱而为阁,翼而为两庑两厢,凡三十余楹。”宾客:门客。《战国策·燕策》:“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⑩ 葺:修理房屋。《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葺其墙屋。”椽:古代房屋间数的代称。《聊斋志异·促织》:“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

庇:遮蔽,掩护。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孤寒:出身低微的贫寒士人。《晋书·陈传》:“以孤寒,数有奏议,朝士多恶之,出除谯郡太守。”

【译文】

在人世间的事上讨了便宜,必然要在天理上吃亏;多吃多占了功名宦情的滋养补益,必然在本性上遭受损失。投身社会的人,应当在繁杂中做出选择,谨慎而不要因为贪图黄雀掉入深井中,不要抛掷隋侯之珠弹射那些飞禽。花费千金之资结识贤豪之士,怎么比得上拿出半瓢小米,帮助饥饿的人?建成千间房屋招待门客,怎么比得上修理几间茅草房屋遮蔽贫寒的读书人?

【原文】

解斗者助之以威①,则怒气自平;惩贪者济之以欲,则利心反淡②。所谓因其势而利导之③,亦救时应变一权宜法也④。

① 解斗:使争斗的双方和解。《三国志·魏志·吕布传》:“布性不喜合斗,但喜解斗耳。”威:表现出压服人的力量使人敬畏的态度。《老子》:“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② 利心:追逐物欲的想法。淡:淡漠。

③ 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④ 救时:匡救时局。权宜:暂时适宜的措施。《后汉书·西羌传论》:“计日用之权宜,忘经世之远略。”

【译文】

要使争斗的双方和解,辅以压服人的力量使其敬畏,那么双方的怒气自然会平息;惩戒贪婪的人,利用欲望作为帮助,那么贪婪的人追逐物欲的想法反而会淡漠。这就是前人所说的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也是匡救时局应对变化的一个暂时适宜的措施。

【原文】

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①,雪忿不若忍耻之为高②,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③,矫情不若直节之为真④。

① 市恩:买好,讨好。《新唐书·裴耀卿传》:“今朕有事岱宗,而怀州刺史王立饩牵外无它献,我知其不市恩也。”报德:对受到的恩德予以报答。《诗·小雅·蓼莪》:“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厚:待人诚恳、厚道。《史记·高祖本纪》:“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

② 雪忿:雪恨。忍耻:忍受耻辱。

③ 要:邀集,追求。

④ 矫情:掩饰真情。《后汉书·王允传》:“王允矫情曲意,每相承附。”直节:守正不阿的操守。范仲淹 《依韵和庞殿院见寄》:“直节羡君如指佞,孤根怜我异凌霄。”

【译文】

买好讨好不如对受到的恩德予以报答更加厚道,雪恨不如忍受耻辱更加高明,追求名声不如逃脱名声更加合适,掩饰真情不如守正不阿的操守更加真诚。

【原文】

救既败之事者,如驭临崖之马,休轻策一鞭①;图垂成之功者②,如挽上滩之舟③,莫少停一棹④。

① 轻:轻易。策:用鞭棒驱赶骡马役畜等。《论语·雍也》:“将入门,策其马。”

② 垂成:事情将近成功。《三国志·杨阜传》:“弃垂成之功,陷不义之名,阜以死守之。”

③ 挽:拉,牵引。《左传·襄公十四年》:“或挽之,或推之。”注:“前牵曰挽。”

④ 棹:船用撑杆。《韵会》:“棹,短曰楫,长曰棹。”

【译文】

挽救即将失败的事情,如同驾驭踏临悬崖的烈马,不要轻易挥鞭抽马;图谋将近成功的事情,如同拉引上滩头的船,不要稍停一棹。

【原文】

先达笑弹冠①,休向侯门轻曳裾②;相知犹按剑③,莫从世路暗投珠④。

① 先达:德行高、学问深的知名先辈。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爰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笑:讥笑。弹冠:弹去冠上的灰尘,整冠。《楚辞·渔父》:“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王逸注:“拂土芥也。”

② 侯门:诸侯之门。刘禹锡《学阮公体》:“侯门有仁义,灵台多苦辛。”曳裾: 拖着衣襟。裾,衣服的大襟。陶潜《劝农》:“矧伊众庶,曳裾拱手。”

③ 相知: 互相了解,知心。《楚辞·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犹:犹且。

④ 世路:人世的经历。杜甫《春归》:“世路虽多梗,吾生亦有涯。”暗投珠:误投不贤之主。高适《送魏八》:“此路无知己,明珠莫暗投。”

【译文】

德行高、学问深的知名先辈,讥笑一个人升了官,其他同伙弹去冠上的灰尘以示庆贺,因此不要面对着诸侯之门自轻地拖着衣襟谋求做一名食客;即使互相了解知心,犹且需要预示击剑之势,在人世的经历中,不要误投不贤之主。

【原文】

杨修之躯见杀于曹操①,以露己之长也②;韦诞之墓见伐于钟繇③,以秘己之美也④。故哲士多匿采以韬光⑤,至人常逊美而公善⑥。

① 杨修:(175—219)字德祖,东汉文学家,为人恭敬好学,有俊才。在曹植与曹丕争夺魏太子的事件中,杨修选择了站在曹植的阵营中,最终曹操选择了曹丕作为魏王的继承者。建安二十四年(219)秋天,杨修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的罪名杀死。见:被。

② 以:因为。

③ 韦诞:(179—253)三国时期魏国大臣、书法家、制墨家。曹魏建立后,历任武都太守、侍中、中书监,以光禄大夫致仕。嘉平五年(253)去世,享年七十五。伐:平毁,铲除。何景明《敌中篇》:“恐伐吾士大夫、百姓之坟墓也。”钟繇:(151—230)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④ 秘:不公开,保守秘密。

⑤ 哲士:旧时对知识分子的一种称谓。《东观汉记·田邑传》:“愚闻丈夫不释故而改图,哲士不徼幸而出危。”韬光:敛藏光采。孔融《离合作郡姓名字诗》:“玟璇隐曜,美玉韬光。”

⑥ 至人:思想或道德修养最高超的人。逊:辞让,退让。公:共同。《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善:心地仁爱,品质淳厚。

【译文】

杨修的身躯被曹操杀害,是因为过多地暴露了自己的才华;韦诞的墓被钟繇平毁铲除,是因为秘藏了自己创作的精美书法作品。因此读书人大都隐匿敛藏自身才华的光彩,思想或道德修养最高超的人,往往辞让美好的东西以便他人共同享有。

【原文】

少年的人,不患其不奋迅,常患以奋迅而成卤莽①,故当抑其躁心;老成的人②,不患其不持重③,常患以持重而成退缩④,故当振其惰气⑤。

① 卤莽:粗率冒失,不郑重。杜甫 《空囊》:“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

② 老成:成熟稳重。

③ 持重:行事慎重,谨慎不轻浮。《仪礼·丧服》:“何以不贰斩也?持重于大宗者,降其小宗也。”

④ 退缩:胆量不足而放弃的行为。司马光《九月十一日夜雨宿南园韩秉国寄酒兼见招以诗谢之》:“吾庐奥且曲,退缩如晴蜗。”

⑤ 振:振作。《史记·高祖本纪》:“秦军复振,守濮阳,环水。”

【译文】

对年轻人,不担心他精神不振奋、行动不迅速,往往担心他因为精神振奋、行动迅速而导致粗率冒失,不郑重,因此应当抑制他浮躁的心思;对经历多、成熟稳重的人,不担心他行事不谨慎稳重,往往担心他因为行事谨慎稳重,出现因为胆量不足而放弃的行为,因此应当振作他的惰性。

【原文】

望重缙绅①,怎似寒微之颂德②;朋来海宇③,何如骨肉之孚心④。

① 望重:名望大。《南齐书·江谧传》:“以刘景素亲属望重,物应乐推,献诚荐子,窥窬非望。”缙绅: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缙绅大夫士。”

② 颂德:颂扬德行。

③ 海宇:海内,宇内。谓国境以内之地。《梁书·武帝纪上》:“浃海宇以驰风,罄轮裳而禀朔。”

④ 骨肉:比喻至亲。《吕氏春秋·精通》:“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此之谓骨肉之亲。”孚:为人所信服。《左传·庄公十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文】

名望大的官宦,怎么可以与出身贫寒、地位低微的人被颂扬德行相提并论?有朋友自国境以内之地来访的喜悦,怎么可以胜过被至亲信服?

【原文】

舌存常见齿亡,刚强终不胜柔弱①;户朽未闻枢蠹②,偏执岂能及圆融③?

① 柔弱:要君主守柔贵弱的政治主张。《列子·黄帝》:“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强胜不若己,至于若己者刚。弱胜出于己者,其力不可量。”

② 户:一扇门。枢:门上的转轴。蠹:蛀蚀器物的虫子。

③ 偏执:片面而固执。苏轼《乞罢详定役法札子》:“所见偏执,乞罢详定役法。”圆融:圆满融通。苏轼《答子由颂》:“五蕴皆非四大空,身心河岳尽圆融。”

【译文】

常常看到舌头尚在而牙齿已脱落,可见刚强最终胜不过柔弱;常见一扇门腐朽,却没听说门上的转轴被虫子蛀蚀,片面而固执怎么可能比得上圆满融通? kcNZJCOkMvcKD3Z5cf7LO9i02O3hNWRPQubWv90omxmX9RQeDaEgubfUUwuk+66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