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修身篇

【原文】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①,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②,须向薄冰上履过③。

① 精金美玉:纯金美玉。精金,精炼的金,比喻人品纯洁或物品精美。苏轼《答谢民师书》:“欧阳文忠公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人品:人的品性道德。

② 掀天揭地:可以撼动天地。辛敩《〈寇忠愍诗集〉后序》:“莱公两朝大臣,勋业之盛,掀天揭地。”事功:功绩,功劳。《三国志·魏志·牵招传》:“渔阳傅容在雁门有名绩,继招后,在辽东又有事功。”

③ 履过:走过。《诗经·小雅·小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译文】

追求练就纯金美玉般纯洁的品性道德,必定要经历烈火煅钢般的磨炼;想要建立撼动天地的事业功绩,必须经由如履薄冰般险峻的考验。

【原文】

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①,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②;万善全③,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④,须假众木以撑持。

① 便:宜,应当。觉:警觉。百行:各种品行、德行。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阳货篇四》:“五常百行,何一而不以恭、宽、信、敏、惠行之?五常百行,道也。”

② 罅漏:裂缝和漏穴,比喻事物的漏洞。苏轼《飓风赋》:“补茅屋之罅漏,塞墙垣之缺。”

③ 万:所有。善:与善心相应之一切思想行为。全:周全。

④ 凌云:直上云霄。多形容志向崇高或意气高超。

【译文】

一旦出现一个不好的念头,就应当警觉各种品行、德行出现偏差;防范不好的念头,应当像对待渡海所用的浮囊,不能容忍哪怕一个针眼大小的裂缝和漏穴。所有与善心相应的思想行为周全无误,才能一生无愧;修养身心,当如参天宝树般,须凭借众多林木支撑。

【原文】

忙处事为①,常向闲中先检点②,过举自稀③;动时念想④,预从静里密操持⑤,非心自息⑥。

① 处:处置。事为:行为、事情。方孝孺《戆窝记》:“君居其名,师其道,言论事为必有卓乎越于世者。”

② 向:自,从。检点:约束言语行为。方干《赠山阴崔明府》:“压酒晒书犹检点,修琴取药似交关。”

③ 过:过失,过错。

④ 念想:惦记,想法。

⑤ 预:事先。密:细密,仔细。操持:筹划,料理。吴承恩《贺金耻斋翁媪寿幛词》:“内政操持,内子配诸侯之位;大邦藩屏,大夫当小国之卿。”

⑥ 非:不对,过失。心:心思。息:停止。《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文】

繁忙地处置各种事情,需要自空闲之时即注意约束自身言语行为,不恰当的行为自然就会减少;行动时的有些念头想法,首先从静处时仔细筹划,那些不恰当的心思自然就会停止。

【原文】

为善而欲自高胜人①,施恩而欲要名结好②,修业而欲惊世骇俗③,植节而欲标异见奇④,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⑤,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⑥。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⑦。

① 为善:做好事。而:却。自高:自以为是。胜人:胜过他人。

② 施恩:给人以恩惠。曹植《求通亲亲表》:“诚可谓恕己治人,推惠施恩者矣。”名:名声。结好:交结,亲近。《周礼·春官·典瑞》:“琬圭以治德,以结好。”

③ 修业:本指研读书籍,引申为修营功业。业,古人读书写字的版。《管子·宙合》:“修业不息版。”惊世骇俗:使一般人感到惊骇。朱熹《答陈抑之》:“勤劳半世,汩没于章句训诂之间,黾勉于规矩绳约之内,卒无高奇深眇之见可以惊世而骇俗。”

④ 植节:树立操守。

⑤ 戈矛:冲突。孙枝蔚《讥老翁》:“岂无贫亲戚,视之若赘瘤。还闻骨肉间,往往生戈矛。”荆棘:芥蒂,嫌隙。苏轼《与刘宜翁书》:“胸中廓然,实无荆棘,窃谓可受先生之道。”

⑥ 夹带:夹杂附带。

⑦ 真体:真实的本体。

【译文】

做好事却不忘自以为是,胜过他人;给人以恩惠却不忘追索好名声,并因此交结亲近;修营功业却不忘使一般人感到惊骇;树立操守却不忘标新立异追求奇特,这些都是好的念头中的冲突,追求义理过程中的芥蒂嫌隙,最容易夹杂附带,最难根除。必须荡涤干净负面思想,斩断根除其滋生的萌芽,才可以显现真实的本体。

【原文】

能轻富贵①,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②,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③。是事境之尘氛未扫④,而心境之芥蒂未忘⑤。此处拔除不净,恐石去而草复生矣。

① 能:可以。轻:不看中。曹丕《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富贵:富裕而显贵。《论语·颜渊》:“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② 名义:名声与道义。

③ 复:再,又。念:念头,心思。

④ 事境:具体纷繁的事件情境。尘氛:尘俗的气氛,凡俗之貌。牟融《题孙君山亭》:“长年乐道远尘氛,静筑藏修学隐论。”扫:弃,摒除。

⑤ 心境:意识与外物。张说《清远江峡山寺》:“静默将何贵,惟应心境同。”芥蒂:心中的怨恨、不满或不快。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对于发表信札的事,我于兄也毫无芥蒂。”

【译文】

可以不看中富裕显贵,内心却放不下看中富裕显贵的念头;可以看重名声道义,却又重蹈只注重形式上名声道义的覆辙。这是困扰于尘俗中具体纷繁的事件情境不可自拔,思想深处对人对事的怨恨、不满或不快不能根除的表现。那些不正确的想法不根除,就如同石下的小草,一旦石有所松动,便又可以再生。

【原文】

纷扰固溺志之场①,而枯寂亦槁心之地②。故学者当栖心元默③,以宁吾真体④;亦当适志恬愉⑤,以养吾圆机⑥。

① 纷扰:纷乱骚扰。《三国志·魏志·袁术传》:“今世事纷扰,复有瓦解之势矣,诚英义有为之时也。”固:原本,本来。溺志:心志沉湎于某种事情。

② 枯寂:枯燥烦闷,寂寞无聊。元好问《鹿泉新居二十四韵》:“岩居枯寂朝市喧,喧寂两间差有趣。”槁心:比喻心情冷漠。

③ 学者:求学的人。《论语·宪问》:“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栖心:寄托心意。白居易《病中诗序》:“余早栖心释梵,浪迹老庄,因疾现身,果有所得。”元默:即玄默,谓沉静无为。

④ 真体:真实的本体。

⑤ 适志:舒适自得。《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恬愉:快乐。《庄子·盗跖》:“惨怛之疾,恬愉之安,不监于体。”成玄英疏:“恬愉,乐也。”

⑥ 圆机:超脱是非,不为外物所拘牵。《庄子·盗跖》:“若是若非,执而圆机。独而成意,与道徘徊。”成玄英疏:“圆机,犹环中也。执于环中之道以应是非,用于独化之心以成其意,故能冥其虚通之理,转变无穷者也。”

【译文】

纷乱骚扰原本即可使心志沉湎于某种事情不能自拔,枯燥烦闷、寂寞无聊必然导致心情冷漠以致对任何事情都没有热情。因此求学的人,应当寄托心意于沉静无为,以安宁自己真实的本体;也应当舒心适意,自得其乐,以培养自己超脱是非、不为外物所拘牵的内心精神。

【原文】

昨日之非不可留①,留之则根烬复萌②,而尘情终累乎理趣③;今日之是不可执④,执之则渣滓未化⑤,而理趣反转为欲根⑥。

① 昨日:过去,既往。非:不对,过失。不可:不能。

② 根烬:枯根余烬。

③ 尘情:凡心俗情。王勃《七夕赋》:“鄙尘情于春念,拟仙契于秋诺。”累:拖累。理趣:义理情趣,思理情致。

④ 今日:当下。是:对。执:假借为坚持己见。

⑤ 渣滓: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的因素。化:消解。

⑥ 欲: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即佛家所谓“五欲烦恼”。

【译文】

既往的不对不能有丝毫保留,有丝毫保留就如同枯根余烬容易再次萌发,因而义理情趣、思理情致往往为凡心俗情所拖累;对待当下认为是对的事物,也不可一味固执己见,如果固执己见,其中可能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的因素就不能消解,因而追求义理情趣、思理情致反而可能转变为滋生欲望的根源。

【原文】

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①,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②;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③,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④。时时检点,到得从多入少、从有入无处⑤,才是学问的真消息⑥。

① 思:反思,反省。闲杂:无关,不正。念想:惦记,想法。

② 粗浮:不周密,浮躁。意气:偏激、任性的情绪。

③ 得意:满意,满足。骄矜:骄傲自负,看不起他人。辞色:言辞和神色。《后汉书·独行传·陆续》:“续虽见考苦毒,而辞色慷慨。”

④ 怨望:怨恼愤恨,心怀不满。情怀:怀有某种感情或心境。

⑤ 到得:等到,到了。

⑥ 学问:学习和询问(知识、技能等)。《易·乾》:“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消息:奥妙,真谛。

【译文】

无事便反思有没有不正的想法,有事便反思有没有浮躁不周密的偏激、任性情绪;志得意满时便反思有没有看不起他人的言辞和神色,不得志时便反思有没有怨恼愤恨、心怀不满的感情或心境。经常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语行为,到了从多入少、从有入无的境界时,才算是悟到了求学问道的奥妙真谛。

【原文】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①,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②。立业建功③,事事要从实地着脚④,若少慕声闻⑤,便成伪果⑥;讲道修德⑦,念念要从虚处立基⑧,若稍计功效⑨,便落尘情。

① 士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统称。真心:真实无妄之心。

② 万:极言其多。穷:尽。

③ 立业建功:建立功勋,成就大业。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古之圣贤,建功立业,兴利捍患,至于百工小民之事,皆有可观。”

④ 着:安置,放置。《世说新语·伤逝》:“以犀柄尘尾着柩中,因恸绝。”

⑤ 声闻:名声。《荀子·大略》:“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

⑥ 伪果:修道无所证悟。

⑦ 讲道:宣讲道义。修德:修养德行,行善积德。《左传·庄公八年》:“《夏书》曰:‘皋陶迈种德,德,乃降。’姑务修德,以待时乎!”

⑧ 念念:每一个心念。王守仁《传习录》:“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虚:不自满。立:奠定。

⑨ 稍:稍加。功效:结果和成效。

【译文】

文人知识分子存真实无妄之心,百折不挠,才能修炼成应对各种变化的奇妙智慧。建立功勋,成就大业,每件事都要脚踏实地,如果稍微有些羡慕名声的心思,便不可能真正有所证悟;宣讲道义,修养德行,行善积德,每一个念头都要从不自满出发奠定根基,如果稍加注重结果和成效,便会落入世俗的思想意识境地。

【原文】

身不宜忙,而忙于闲暇之时,亦可儆惕惰气①;心不可放②,而放于收摄之后③,亦可鼓畅天机④。

① 儆惕:戒惧。《明史·沈溍传》:“帝尝以勋臣子弟多骫法,撰《大诰》二十二篇,谕天下武臣,皆令诵习,使知儆惕。”惰气:惰性。

② 放:解脱约束。

③ 收摄:管束,收聚。《三国志·魏志·国渊传》:“收摄案问,具得情理。”

④ 鼓畅:鼓动并使畅达。唐甄《潜书·尚治》:“起于幽陆,至于炎崖,偃靡万形,鼓畅众声,无一物之不应者,惟风为然。”天机:比喻天意或重要不可泄露的秘密。此指天赋纯正的本性。《庄子·大宗师》:“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译文】

身体不适合过于忙碌,在闲暇时适当忙碌,也可以起到戒惧惰性的作用;心思不能一味放纵,而解脱约束于管束收聚范围内,也可以鼓动并使天赋纯正的本性畅达。

【原文】

钟鼓体虚,为声闻而招击撞①;麋鹿性逸②,因豢养而受羁縻③。可见名为招祸之本,欲乃散志之媒,学者不可不力为扫除也④。

① 闻:听见。杜甫《赠花卿》:“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招:招致,受到。

② 性:生性,秉性。

③ 豢养:喂养(牲畜)。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洗象》:“后因象疯伤人,遂不豢养。”羁縻:拘禁。《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羁,马络头也。縻,牛也。”引申为笼络控制。

④ 力:用极大的力量。

【译文】

钟鼓内空,为了使声音能被听见而被敲击;麋鹿生性超逸,因为喂养而受到限制。可见追求虚妄的名声是招致祸患的根本,过多的欲望是消弭志向的媒介,求学之人不能不用极大的力量加以戒除。

【原文】

一念常惺①,才避去神弓鬼矢②;纤尘不染③,方解开地网天罗④。

① 惺:领会,醒悟。《五灯会元》:“一声寒雁叫,唤起未惺人。”

② 去:离开。神弓鬼矢:祸祟邪气。

③ 纤尘不染:排除物欲,保持心地纯洁。

④ 地网天罗:上下四方设置的包围圈。

【译文】

心中念想清楚明白,才可以避开祸祟邪气;排除物欲,保持心地纯洁,才可以冲出上下四方设置的包围圈。

【原文】

一点不忍的念头①,是生民生物之根芽②;一段不为的气节③,是撑天撑地之柱石④。故君子于一虫一蚁不忍伤残⑤,一缕一丝勿容贪冒⑥,便可为万物立命、天地立心矣⑦。

① 不忍:不忍心,感情上觉得过不去。《榖梁传·桓公元年》:“先君不以其道终,则子弟不忍即位也。”

② 根芽:比喻事物的根源、根由。

③ 不为:不乱作为。

④ 撑天撑地:上顶着天,下及于地。比喻起大作用。柱石:担当重任的人。

⑤ 君子: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

⑥ 容:容忍,允许。贪冒:贪图财利。《左传·成公十二年》:“诸侯贪冒,侵欲不忌。”

⑦ 立命:修身养性以奉天命。《墨子·非命上》:“覆天下之义者,是立命者也,百姓之谇也。”立心:立志。《陆九渊集·语录》:“心不可汩一事,只自立心。”

【译文】

有一点不忍心的念头,是人与各种生物成长发展的基本。不乱作为,就能上顶着天,下及于地,担当重任,起大作用。因此品德高尚的人,不忍心伤害哪怕一虫一蚁,连一缕一丝都不允许多贪图,这样,便可以修身养性以奉天命,并立志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原文】

拨开世上尘氛①,胸中自无火炎冰兢②;消却心中鄙吝③,眼前时有月到风来④。

① 拨开:远离。

② 胸中:思想深处。

③ 消却:消除。鄙吝:形容心胸狭窄。

④ 眼前:生活中。

【译文】

远离红尘世相里的庸俗不堪,思想深处就不会经常处于冰火两重天的无序交替;消除心胸狭窄的痼疾,便得以常常生活在清风朗月的氛围中。

【原文】

学者动静殊操、喧寂异趣①,还是煅炼未熟、心神混淆故耳②。须是操存涵养③,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的景象④;风狂雨骤处⑤,有波恬浪静的风光,才见处一化齐之妙⑥。

① 殊:异于寻常。操:品行。

② 煅炼:修养身心。心神:心思。混淆:混沌不清。故:缘故。

③ 存:体现。涵养:修身养性。

④ 鸢飞鱼跃:形容万物各得其所。

⑤ 狂:疾。骤:密集。

⑥ 化:性质或形态改变。齐:完备。

【译文】

求学之人或因动静的情势或因喧嚣寂寞的环境就品行异于寻常,意趣发生变化,这是修身养性未臻于纯熟,心思混沌不清的缘故。日常品行必须体现修身养性的成效,才可以从固定不动的云中、静止不流的水中看到鸢飞鱼跃的景象;如同风疾雨密的地方,出现波平浪静的风光,如此才能说经过修身养性而显现始终如一、以不变应万变的妙境。

【原文】

心是一颗明珠。以物欲障蔽之①,犹明珠而混以泥沙②,其洗涤犹易;以情识衬贴之③,犹明珠而饰以银黄④,其涤除最难。故学者不患垢病⑤,而患洁病之难治;不畏事障⑥,而畏理障之难除⑦。

① 以:因为。物欲:对物质享受的欲望。《朱子语类》:“众人物欲昏蔽,便是恶底心。”障蔽:比喻形成隔阂的东西。

② 犹:尚且,还。

③ 情识:才情见识。宋濂《〈南堂禅师语录〉序》:“绝枝蔓,去町畦,而不堕于情识之境,不意大法凋零而能见斯人哉!”衬贴:附着。

④ 饰:装饰。

⑤ 患:担心,忧虑。《说文解字》:“患,忧也。”垢:污秽。病:致病。

⑥ 事障:佛教二障之一,指贪、嗔、痴。

⑦ 理障:佛教语,邪见等理惑障碍真知、真见。

【译文】

人心如同一颗明珠。因为对物质享受的欲望而形成隔阂,如同明珠夹杂泥沙,对它进行洗涤还算容易;而才情才识的附着,就如同明珠装饰了白银黄金,对它进行洗涤最难。因此求学之人不担心因为污秽致病,却忧虑洁净致病更难医治;不怕存有贪、嗔、痴等念头,唯恐邪见等理惑障碍真知、真见而难以根除。

【原文】

躯壳的我要看得破①,则万有皆空而其心常虚②,虚则义理来居③;性命的我要认得真④,则万理皆备而其心常实⑤,实则物欲不入⑥。

① 躯壳:有形的身体,肉体(对精神而言)。看得破:看穿,看透。陆游《破阵子》:“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

② 万有:万物。钟嵘《诗品·总论》:“照烛三才,晖丽万有。”

③ 义理:合于儒家经义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礼记·礼器》:“义理,礼之文也。”

④ 性命:本性。

⑤ 理: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

⑥ 实:充实,充满。入:侵入。

【译文】

有形的肉体的我要能看得穿看得破,那么所有的物质在眼中都会空空如也,这样就可以做到内心不自满,内心不自满则合于儒家经义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就能常驻心间;无形的本性与精神的我要求真,那么就可以掌握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而使内心充实,内心充实则物质享受的欲望就不易侵入。

【原文】

面上扫开十层甲①,眉目才无可憎②;胸中涤去数斗尘③,语言方觉有味④。

① 面:脸面。扫开:除去。十层:层层,极言其多。甲:坚硬的外壳,比喻冷漠无情。② 眉目:借指容颜。可憎:令人厌恶憎恨。

③ 尘:不正确的心思念想。

④ 有味:耐人回味。

【译文】

除去脸面上如坚硬的外壳般的冷漠无情,容颜才可以展示出不令人厌恶憎恨的表情;将内心深处的不正确的心思念想涤荡干净,谈吐言辞才可以耐人回味。

【原文】

完得心上之本来①,方可言了心②;尽得世间之常道③,才堪论出世④。

① 心上之本:本心。《汉书·游侠传·郭解》:“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著于心本发于睚眦如故云。”颜师古注:“心本,犹言本心也。”

② 了心:了却贪心妄念。

③ 常:一般,普通。道: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或轨迹,事物的变化运动规律。

④ 堪:能够,可以。出世:超脱人世。北齐颜之推:“考之内教,纵使得仙,终当有死,不能出世。”

【译文】

只有完善了道德的本心,才可以了却贪心妄念;只有充分掌握了普遍的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或轨迹、事物的变化运动规律,才可以考虑超脱人世。

【原文】

我果为洪炉大冶①,何患顽金钝铁之不可陶熔②;我果为巨海长江,何患横流污渎之不能容纳③。

① 果:如果。为:是。洪炉:冶炼用的炉器。大冶:冶炼匠人。《庄子》:“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

② 顽金:坚硬的金属。俞文豹?《吹剑三录》:“难疑答问之外,则薫陶其气质,矫揉其性情,辅成其材品,如良工之揉曲木,巧冶之铸顽金。”钝铁:炼不成钢的铁。释惟一《偈颂一百三十六首》:“依稀钝铁,仿佛顽铜。”陶熔:陶铸熔炼。比喻培育、造就。杜光庭 《亲随司空为大王醮葛仙化词》:“臣曲荷陶镕,实深造化,唯虔祷祝,少答恩慈。”

③ 横流:充盈,遍布。司马相如《封禅文》:“协气横流,武节猋逝。”李善注:“横流,多也。”污渎:死水沟。贾谊《吊屈原赋》:“彼寻常之污渎兮,岂容吞舟之鱼?”

【译文】

我如果是冶炼匠人,有冶炼用的炉器,怎么会担心坚硬的金属、炼不成钢的铁无法陶铸熔炼;我如果是大江大海,怎么会担心无法容纳充盈的河流和污浊的水沟。

【原文】

白日欺人①,难逃清夜之鬼报②;红颜失志③,空贻皓首之悲伤④。

① 白日:光天化日。欺人:自欺欺人。

② 清夜:寂静的夜晚。曹丕《于谯作》:“清夜延贵客,明烛发高光。”鬼报:鬼魂的报应。

③ 红颜:年轻人的红润脸色。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忆子初尉永嘉去,红颜白面花映肉。”

④ 贻:遗留。《诗·周颂·思文》:“贻我来牟。”皓首:白头,指老年。《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译文】

光天化日之下自欺欺人,寂静的夜晚难以逃脱鬼魂的报应;少年时失去远大的志向,到老年来就只会留下一事无成的伤心难过。

【原文】

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①,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②,以爱妻子之心爱父母③,以保爵位之策保国家④,出此入彼,念虑只差毫末⑤,而超凡入圣⑥,人品且判星渊矣⑦。人胡不猛然转念哉⑧!

① 货财:货物或钱币。《礼记·曲礼上》:“贫者不以货财为礼,老者不以筋力为礼。”

② 功名:旧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泛指功业和名声。《史记·管晏列传》:“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③ 妻子:妻子儿女。心:情怀。

④ 爵位: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策:计谋,办法。

⑤ 毫末: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⑥ 超凡入圣:超越平常人而达到圣贤的境界。形容学识修养达到了高峰。吕岩《七言之二》:“举世若能知所寓,超凡入胜弗为难。”

⑦ 人品:人的品性道德。沈约《奏弹王源》:“源虽人品庸陋,胄实参华。”星渊:天渊。喻差别大。褚人获《坚瓠秘集·两太宰嚭》:“两太宰嚭何忠佞星渊哉!”

⑧ 胡:为什么。猛然:忽然。转:改变。

【译文】

以积累财富的心思积累学问,以求取功业名声的念想追求道德修养,以爱妻子儿女的情怀爱父母,以保全封赐等级的计谋保卫国家,由这里出从那里入,这两种考虑差别极其细微,然而能超越平常人而达到圣贤的境界,人的品性道德却有天渊之别。人为什么不能幡然醒悟改变那些不正确的想法呢!

【原文】

立百福之基①,只在一念慈祥②;开万善之门③,无如寸心挹损④。

① 百福:多福。《诗·大雅·假乐》:“千禄百福,子孙千亿。”

② 慈祥:温和的态度和神色。

③ 善:心地仁爱,品质淳厚。

④ 无如:无可奈何。寸心:微小的心意。挹损:减少,缩小。《管子·轻重乙》:“国贫而用不足,请以平价取之,子皆案囷窌而不能挹损焉。”

【译文】

确立多福的根基,只需要具有温和的态度这一个念头;打开所有的心地仁爱、品质淳厚的大门,不如减少哪怕微不足道的缺失和不足。

【原文】

塞得物欲之路①,才堪辟道义之门②;弛得尘俗之肩③,方可挑圣贤之担。

① 塞:阻隔。《说文》:“塞,隔也。”物欲:对物质享受的欲望。

② 道义:道德义理或道德正义。《易·系辞上》:“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③ 弛:放松。《广雅》:“弛,缓也。”尘俗:尘世间的庸俗。

【译文】

阻隔对物质享受的欲望通路,才可以开辟培育道德正义的门径;放下尘世间那些庸俗的念想,才可以担当学问道德修养俱佳的重任。

【原文】

容得性情上偏私①,便是一大学问②;消得家庭内嫌雪③,才为火内栽莲④。

① 容:体谅,宽容。《尚书·君陈》:“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性情:性格。《易·乾》:“利贞者,性情也。”孔颖达疏:“性者,天生之质,正而不邪。情者,性之欲也。”偏私:偏离正统的私心杂念。

② 学问:道理,水平。王汶石《大木匠》:“我桃叶的眼力可真不错,挑得有学问。”

③ 嫌雪:霜雪般冷漠的怨嫌。

④ 火内栽莲:比喻身处烦恼中而能解脱,达到清凉境界。

【译文】

体谅宽容他人性格中偏离正统的私心杂念,就是很有水平的体现;消解得了家庭内部霜雪般冷漠的怨嫌,才能从身处的烦恼中解脱出来,达到清凉境界。

【原文】

事理因人言而悟者①,有悟还有迷,总不如自悟之了了②;意兴从外境而得者③,有得还有失,总不如自得之休休④。

① 事理:事物的道理。事即因缘生之有为法,理即不生不灭之无为法。《管子·版法解》:“慎观终始,审察事理。”

② 了了:心里明白,通达。袁宏《后汉纪·献帝纪》:“小时了了者,至大亦未能奇也。”

③ 意兴:兴致。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景公意兴索然。”

④ 自得:自己有心得体会。《礼记·中庸》:“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休休:安闲、安乐的样子。《诗·唐风·蟋蟀》:“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译文】

因缘生之有为法,不生不灭之无为法,因他人解说而有所领悟,有所领悟的同时也会有所迷惑迷失,总不如自己领悟那样明白通达;从外部环境中获得的兴致,获得的同时也难免有所缺失,总不如因为深刻的内心体验自己心有所得更适宜安乐。

【原文】

情之同处即为性①,舍情则性不可见②;欲之公处即为理③,舍欲则理不可明④。故君子不能灭情,惟事平情而已⑤;不能绝欲⑥,惟期寡欲而已⑦。

① 情: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喜、怒、爱、憎、哀、惧等心理状态。《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击能。”性:固有的性质。

② 舍:放弃,舍弃。《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③ 公:共。理:事理。

④ 明:清楚。

⑤ 事:做事。平情:公允而不偏于感情。

⑥ 绝:断绝,根除。

⑦ 寡:少。

【译文】

外界事物所引起的相同的喜、怒、爱、憎、哀、惧等心理状态,就是固有的性质之所在,离开那些心理状态,固有的性质就不存在了;相同的欲望就是事理,离开相同的欲望,事理就不明确。因此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也不能泯灭喜、怒、爱、憎、哀、惧等心理状态,可以做到的,只有通过做事情平定某些心理状态;不能根除欲望,可以做到的,只有期待减少欲望罢了。

【原文】

欲遇变而无仓忙①,须向常时念念守得定②;欲临死而无贪恋③,须向生时事事看得轻④。

① 仓忙:仓促,忙碌。

② 向:从开始到现在。常时:寻常之时,平时。念念:一心一意。吴樾《〈暗杀时代〉自序》:“予于是念念欲杀尽此辈。”守:保持。

③ 临:到。贪恋:贪求眷恋。

④ 看:看待,对待。轻:不看重。

【译文】

想做到遇有变化而不仓促忙碌,必须从开始就一心一意保持镇定状态;想要在死前都不贪求眷恋,必须在有生之时对待任何事都不看得那么重。

【原文】

一念过差①,足丧生平之善②;终身检饬③,难盖一事之愆④。

① 过差:过失,差错。

② 生平:一生,终身。善:心地仁爱,品性淳厚。

③ 检饬:检点,自我约束。

④ 愆:过失。

【译文】

一个念头的差错,足以使一生的心地仁爱、品性淳厚丧失殆尽;一生不断检点、自我约束,也难以掩盖一件事上出现的过失。

【原文】

从五更枕席上参勘心体①,气未动②,情未萌,才见本来面目③;向三时饮食中谙练世味④,浓不欣,淡不厌,方为切实工夫⑤。

① 从:在。五更:古代中国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首尾及三个节点用鼓打更报时,因名。此专指凌晨3点到5点。枕席:枕头和席子,此指床榻。王维《千塔主人》:“所居人不见,枕席生云烟。”参勘:通过交互考证省察。心体:精神与肉体,犹思想与身体。

② 气:杂念邪思的浮躁气息。

③ 本来面目:本有心性未泯灭。寒山:“万机俱泯迹,方识本来人。”

④ 向:对着,朝着。三时:早、午、晚。谙练:熟悉练达。

⑤ 切实:切合实际,实实在在。工夫:花费时间和精力后所获得的某方面的造诣本领。葛洪《抱朴子·遐览》:“艺文不贵,徒消工夫。”

【译文】

凌晨3点到5点,睡醒未起床时,在枕席上通过交互考证省察思想与身体,杂念邪思的浮躁气息情感尚未萌动,才可以体察心性未泯灭的自己;面对早、午、晚三餐饮食,熟悉干练通达的人对世间的各种况味,能做到甘厚滋味不欣喜,寡淡滋味不厌倦,才可以称得上是切合实际、实实在在的本领。 8UTl26jbMGnSyc3arn6KBt5af7Xf6yron1TO9pQ2YR+FSNeW+/1wV/QQmK0kirF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