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曾年

第一次提起曾年这个人,还是在1990年与崔健的聊天中,崔健问我是否认识他。“我的第一盘专辑《新长征路上的摇滚》的封面就是曾年拍的。”他说。

那是一幅深入人心的图片,是一面飘扬在中国音乐史上的“红旗”。

曾年是南京人,现定居巴黎,与一位法国女郎已播下了爱情的种子。他的穿着极其“时髦”,清一色纯棉布制品,布裤、布鞋、棉衫。那双布鞋,一只新一只旧,脚上不穿袜子。没有耀眼的摄影包,一个军挎包,一部平常百姓绝不多看一眼的“徕卡M3”相机。

我俩在《中国摄影家》杂志社门外聊天,那时我是作为《艺术·市场》的编辑在例行公事地采访他,请他谈谈摄影在西方的市场问题,以及对目前中国摄影市场的展望。

显而易见,这不是什么激动人心的话题,谈论这个问题,就如同讲述我们并不开心的家事。其实家里的缸里还有多少米,那两只母鸡下的蛋能卖几元钱,我们是清楚的。

不过让我们乐观的是,我们可以自己尽力地做些努力,大不了我们还可以等待,儿子不行,靠孙子,祖祖孙孙等下去,中国的摄影终会被人民接受。

一年后,我在《现代摄影》杂志主编李媚的办公室再次与曾年“相见”。不过这次见到的不是他瘦高个子的本人,而是他从巴黎邮来的两组稿子,以及他的爱妻当上母亲那痛苦而幸福的一组黑白照片。

那是我刚到深圳的头几个晚上,没有什么人可以和我说话。我像一个掉进面包房的饿汉,在李媚的资料库里尽情享受。

我从柜子里取出曾年寄来的那两份稿子,端坐在李媚的位子上。

《关于萨尔加多其人》《何奈布里目击世界四十年》,读完这两个标题,我紧张地倒吸了一口气,我知道这是我一生中“遇见”的两位大人物。

萨尔加多是当今世界的顶级摄影大师,他的那组“淘金者”的图片是世界摄影史上的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峰……

何奈布里,四十年奔走于世界各地,用他的相机和勇气见证着我们这个时代。

在文章的结尾处,有这样一段话:“干这个职业的人都不会发财,不会成巨富,只能是在付掉旅馆、胶卷、冲洗照片、飞机票、电话、传真等费用之后,用剩下的钱往破旧的大众牌汽车里加一点汽油了……但自由又是最富有的,因为我们是事件的参与者,我们目击了世界。”

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把视线落在文章最后几排的小字注解上。

乔治·贺臻(GEORGE RODGER),摄影师,英国人,玛格南社六个创建人之一,今年八十五岁。

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摄影师,匈牙利人,玛格南社六个创建人之一,1954年在越南触地雷身亡。

大卫·西摩(DAVID SEYMOUR),摄影师,波兰人,玛格南社六个创建人之一,1956年在埃及中枪弹身亡。

以下的文字我再也看不清了,我的泪水哗哗地落在了曾年的稿子上。

我的天呀!

那一夜,我很晚很晚也睡不着。我的泪水继续流落在李媚送给我的枕头上,我已经看到了我的未来,没有办法,我只能咬牙走下去。

我没有任何兴趣和能力去做别的什么工作,深圳这个地方,男人大概只为两件事:挣钱和女人。我为什么而来?

晚上我做了梦,梦见《现代摄影》成了法国的玛格南图片社,我们一些要好的朋友,在世界各地采访,冒着枪林弹雨,回来后,我们谈论在国外各自喜欢的酒吧和遇见的有趣的人和事……

曾年(摄影家)——1991年8月——北京 B5DL5g/1NksXrxQtumtNxoLVbT2ixw4Od5FUuiKlE3uXftFGeMH/UF7bpnvjtGl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