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2

老洋炮的故事

一支老洋炮,凝聚着王鹰杰的祖先几代英雄的故事,也凝聚着东宁一段悲壮的历史。

清政府为了统治关东边疆广大地区,在重镇宁古塔(今黑龙江省海林市长汀镇旧古城村)设置宁古塔将军。1666年,宁古塔将军迁建新城于唐代渤海国都城上京龙泉府故址(今黑龙江省宁安市东京城镇)。宁古塔将军管辖范围广阔,据《大清一统志》记载:“东滨大海,西接边墙,南峙白山,北逾黑水”。即东至大海3000余里,指北起鄂霍次克海,南至日本海的海面;西至柳条边590余里,至盛京威远堡开原界;南至长白山南图们江、鸭绿江1300余里,与朝鲜分界;北逾黑龙江至外兴安岭。

三岔口地区属于宁古塔副都统管辖。

1683年,清政府设立镇守黑龙江等处地方将军,简称黑龙江将军。黑龙江将军是清代黑龙江地区最高官员。宁古塔副都统萨布素升任黑龙江将军,驻黑龙江东岸的爱珲(旧城)。此后,黑龙江将军府多次迁移。1684年,移驻黑龙江西岸的爱珲(新城,称黑龙江城);1690年,移驻墨尔根(今嫩江);1699年,移驻齐齐哈尔。此后二百多年,黑龙江将军府一直设在齐齐哈尔。

1909年6月2日,清政府在三岔口设置东宁厅。东宁是因三岔口位于宁古塔东部而得名……

其实,第一次“闯关东”的山东、河北、山西人大多数没有闯到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而是闯到辽西、辽北和吉林等地区,只有少数人来到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关东因为移民而“地利大辟,户益繁息”。

后来,清政府认为闯关东的汉族人太多了,怕影响关东满族人的生活和习俗,又开始实行封禁政策。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边疆控制日益削弱,沙皇俄国不断侵吞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领土,骚扰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人民的生活。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之前,黑龙江将军特普钦建议清政府开放封禁,实边卫国。清政府采纳了特普钦的建议,再次开禁放垦,鼓励关内移民实边,以振兴关外的经济。当年,在关东局部驰禁放荒,之后全部开禁。山东、河北等地大量汉人第二次闯关东,尤其向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迁移。第一次闯关东迁到辽宁、吉林的一些人也随之迁到黑龙江、乌苏里江以及瑚布图河流域。

闯关东绝不同于一般的搬家那么简单,而是千辛万苦千里迢迢,拖家带口跋山涉水,除了经历险恶的自然、凶猛的野兽、残酷的疾病威胁之外,还要经受饥寒交迫的折磨,胡子官兵的洗劫,可以说是突破层层险阻,闯过重重关隘,最终才来到生存环境同样险恶的关东大地。闯关东的人在关东的生活、创业更加艰难,环境不适应、气候不适应、对当地人的语言以及排外情绪也不适应。他们从事的是非常繁重的体力劳动,干着当地人不愿意干的活儿。当时在当地流传这样一句话:“老金沟淘金,满族人不干,本地人不干,山东人干……”

第二次闯关东,使东宁地区人口大增。

十九世纪末期,沙皇俄国为了牢固地占有这片远离欧洲的肥沃土地(包括整个西伯利亚),也为了实施沙皇俄国蚕食亚洲的“远东政策”,决定修建一条贯通整个西伯利亚的大铁路。

1891年5月,西伯利亚大铁路海参崴段开始向北破土动工。

沙皇俄国为了实现西伯利亚铁路贯通,把远东重镇海参崴与其国境内的西伯利亚铁路东段连接在一起,更好地掠夺和侵略中国,酝酿在中国领土上修建穿过中国东北地区的铁路——“中东铁路”。1896年,清政府特使李鸿章赴沙皇俄国祝贺沙皇加冕典礼,与沙皇俄国签订了《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简称《中俄密约》),允许沙皇俄国在中国境内修筑“中东铁路”。

1897年8月27日,在三岔口举行了“中东铁路”开工典礼和奠基仪式。出席典礼的有三岔口中国地方官员、以总工程师尤戈维奇为首的中东铁路建设局官员,还有乌苏里铁路管理局和临近的沙皇俄国地方官员。“中东铁路”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恰如“T”字形,分布在中国东北广大地区。六处同时开始相向施工。

1898年,沙皇俄国组成百人勘测队,在沙皇俄国边防军的保护之下,分批闯入中国东北进行中东铁路线路勘测。本来,东北人民都对沙皇俄国逼迫清政府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强占乌苏里江以东四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包括海参崴、库页岛以及兴凯湖的大部分,非常憎恨!沙皇俄国还要在哈尔滨、绥芬河等中国境内修建海参崴通往莫斯科的铁路,进一步激起民愤!东北人民自发地组织起反对沙皇俄国占地筑路的武装斗争。

王鹰杰的前辈王振山和三岔口村的一些青年被招募为筑路劳工,修筑“中东铁路”绥芬河段铁路。他们夜以继日地开山采石,搭桥垫路;伐树破木,铺设道枕,以超强的体力劳动,为“中东铁路”建设流血流汗。

沙皇俄国监工经常凶残地虐待中国劳工,有一次竟把一个中国劳工鞭挞致死,清政府的管理部门却不敢为中国劳工说话,放纵凶手。王振山当劳工的时候才知道“中东铁路”是怎么回事,对沙皇俄国在中国修建铁路极为愤怒,也对沙皇俄国监工恨之入骨。

沙皇俄国工程师彼德罗夫学习汉语的兴趣极为浓厚,每天都请求王振山教他说汉语。王振山感觉彼德罗夫和别的毛子不一样,同情中国劳工,多次反对沙皇俄国监工虐待中国劳工,就不厌其烦地教他说汉语,并和他成为朋友。彼德罗夫喜欢洋炮,每天睡觉前都把自己珍爱的一支洋炮握在手上,对着墙上的一个斑点儿练习描准。据说,他每天搂着洋炮睡觉,就像搂着洋媳妇一样。

王振山不想再为沙皇俄国修筑“中东铁路”流血流汗了,准备离开。彼德罗夫对王振山恋恋不舍,把自己心爱的洋炮送给了王振山,还有一些弹药和一把猎刀,留作纪念。王振山把当筑路劳工的全部工钱留给彼德罗夫,他说什么也不要:“不,不,好朋友,送你的!”并用他生硬的汉语,吃力地教会了王振山使用洋炮。第二天清晨,王振山趁彼德罗夫出去练拳击,走进他的房间,把自己全部工钱放在他的枕头下面,然后带着洋炮、弹药和猎刀,和同村的青年人一起返回三岔口村。

王振山对洋炮爱不释手,摆弄过来摆弄过去,天天在自家院子里没完没了地练习瞄准。弹药金贵,舍不得实弹射击练习。

刚刚得到洋炮的王振山,还以为有了洋炮,就可以想打什么就打什么了。

王振山已经对洋炮了如指掌了,就带着装填了弹药的洋炮进山打猎。这是他第一次用洋炮实弹射击,也是第一次用洋炮打猎。为了检验洋炮的杀伤力,王振山准备射杀一头野猪。为了保险,身上还背着他以前打猎使用的弓箭。万一洋炮没打响,他好用弓箭射杀猎物。

神奇的大自然,哺育了神奇的动物。狍子、野兔、梅花鹿食草,温顺;狐狸、野狼、东北虎食肉,凶猛;野猪、黑熊食草也食肉,少温顺多凶猛。有土地,产生了农民;有动物,产生了猎人。是农民还是猎人都是特定历史时期人们赖以生存的生产方式决定的。猎人即使只想猎杀温顺的食草动物,也会遇到凶猛的食肉动物的攻击,所以,猎人必须和食肉动物一样凶猛,或者掌握能够猎杀食肉动物的武器,才能在危险重重的大自然中生存。

王振山是三岔口最出色的猎手。他长得就像村东头的大树,挺拔健壮,刚劲威武。他血性强悍、英勇无畏,而且具有号召力,附近的胡子都不敢来三岔口村抢夺粮食。

过去,王振山打猎除了使用自制的弓箭,还在野兽经常出没的地方设置钢丝套、陷阱,猎捕动物。用弓箭打猎不能想打什么就打什么,更多的是射杀野鸡、野兔、狍子等中小型动物,很少射杀野猪等大型动物。射杀大型动物,尤其是大型食肉动物非常危险,也难以成功。野猪等大型动物只有射中它的脖子大动脉、心脏等要害,才能一击致命。因为野猪皮糙肉厚,一箭很难射穿它的心脏,只能瞄准它的脖子大动脉,否则,没有射中野猪的致命要害,容易遭到野猪疯狂的攻击。有一次,王振山在打猎的时候遇到一群野猪。他朝跑在后面的野猪射了一箭,正中它的脖子大动脉。然而野猪没有很快倒下,而是带着弓箭漫山遍野地在前面一路狂奔,王振山在后面一路猛追。野猪一气跑了十来里路,也没有倒下。王振山已经精疲力竭,就要倒下了,只好放弃继续追赶。就在王振山停止追赶野猪时,野猪却出人意料地突然倒下了。也许受伤的野猪血液流淌得太多,全凭精神的力量支撑着它奔跑。当它看到王振山停止了追赶,精神放松了,身体也就倒下了。

这头野猪受伤后没有立即凶猛地攻击王振山,是王振山的万幸。

用钢丝套主要是猎捕山兔、野鸡等小型动物,偶尔也能猎捕到狍子和小野猪什么的;捕猎陷阱则经常能捕捉到山兔、狍子,甚至大野猪和黑熊……

一进山,王振山远远就看到了四五头野猪在树下的草丛中觅食。他还不清楚洋炮的射程到底有多远,威力到底有多大,担心距离太远,洋炮打不到,就悄悄地接近野猪。当王振山距离一头大野猪三十多米的时候,瞄准大野猪的心脏部位开了一枪。洋炮的声音震天动地,把他自己吓了一跳,其他野猪也被吓得四散逃走。

大野猪被洋炮打中了,挣扎着跑了十几米,就倒在了草丛中。王振山走近大野猪一看,洋炮的大号独弹准确地打中了它的心脏。

王振山第一次使用洋炮,就猎杀了一头三百来斤重的大野猪,自然让他满心欢喜,也让他亲身体验到了洋炮的威力。他用大号猎刀把大野猪开膛,掏出内脏后,把大野猪肉分成两半。他担心野狼闻到大野猪的血腥味,会蜂拥而来,不仅和他争抢大野猪肉,还会把他和大野猪一起吃掉。于是,王振山把大野猪肉挂在一根粗实的木棍两头儿,高高兴兴地挑了回来。

王振山过去用弓箭打猎的时候,就经常把猎物送给三岔口村的各家各户。这次,是他用洋炮猎杀的第一头野猪,更应该让村民们分享。他把大野猪肉切成块儿,挨家挨户送给了三岔口村的村民。

村民们都吃上了野猪肉,大多是用野猪肉做酸菜馅饺子或者是炖酸菜粉条子。

为了打击沙皇俄国的勘测队和施工队,临村的一些猎人、普通农民自发地组织起来,袭击沙皇俄国的勘测队、施工队和边防军,被毛子和官兵称为“红胡子”。在他们鼓动之下,王振山和村里的一些农民也参加了他们抗击毛子的战斗。他们在绥芬河一带袭击了保护沙皇俄国勘测队、施工队的沙皇俄国边防军,反抗沙皇俄国士兵欺压中国劳工,以及勘测队、施工队非法闯入中国领土勘测、施工的行为。

王振山他们四十三人,只有七支洋炮、十四只弓箭,其他人则手持大刀和长矛。他们已经商量好了,由王振山担任指挥,毛子兵一出现,先是由猎手的洋炮、弓箭对毛子兵射击,然后手持大刀、长矛的村民向毛子兵冲杀,力争将毛子兵一举歼灭,灭灭毛子的威风。

他们从早晨开始,就埋伏在了一个山坡两旁,如同围猎的猎手,在等待着猛兽的出现。然而,一直等到中午,也没有一个毛子兵的踪影。有三个人认为毛子兵不会来了,不想再埋伏了。他们也不向王振山报告,就拎着大刀、长矛下山了,提前撤出了战斗。当他们走到山下,毛子兵突然出现了。他们三人被吓得不知所措,既想说是下地干活儿的,却拿的不是农具;又想退回到山坡上,和王振山他们会合,已经来不及了。毛子兵一看他们三人就不是干活儿的农民,而是要砍他们、扎他们的“红胡子”,于是,向他们三人开枪。三人当场死亡。

由于他们三人和毛子兵提前遭遇,让毛子兵提高了警惕,破坏了王振山他们的部署,伏击变得被动。王振山大喊一声:“打毛子!”

拿洋炮和弓箭的猎手同时向毛子兵射击。猎手的射击都是非常精准的,几乎百发百中,然而七支洋炮只有五支响了,有两支洋炮火门内的火药受潮,没有引燃炮膛内的火药,只打死了五个毛子兵。十四只弓箭射不了那么远,只射中了三个毛子兵。王振山的洋炮打死了骑着高头大马、别着短枪的毛子军官。

其他人手持大刀、长矛刚要冲下山坡,想砍瓜切菜一般砍杀毛子兵,王振山把他们叫住了。王振山看清了毛子兵的家伙事儿都是使用弹壳子弹的钢枪,打得远、打得准,换子弹比洋炮装填弹药快十倍。王振山听彼德罗夫介绍过这种钢枪。尤其王振山看到除了下面三十多个毛子兵之外,远处还有三十多个毛子兵朝这边儿冲来。如果不及早撤退,他们四十人都得被毛子兵的钢枪打死。于是,王振山立马组织大家撤退,朝山林里跑。

当王振山他们摆脱了毛子兵的追杀,清点人数的时候才知道,有四个手持大刀、长矛的人没有听王振山的指挥,洋炮打响之后,他们就冲下山坡,还没有砍到扎到毛子兵,就被毛子兵的钢枪射杀了。其他人安然无恙,各回各村,各回各家……

王振山有了这支洋炮,如虎添翼,很快就成为三岔口更出色的猎手。

王振山在一次狩猎中,和一只带崽儿的黑熊遭遇了。黑熊一看到拎着洋炮的王振山,一种本能地保护熊崽儿的心理,让它把王振山当作威胁熊崽儿安全的劲敌,毫不犹豫地向王振山发起了攻击。王振山本想马上离开,不和黑熊发生冲突,然而黑熊如同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似的向王振山冲了过来,他只好向黑熊开枪。大号独弹把黑熊的肚子撕开了一个大洞。黑熊只是停顿了片刻,立马又向他冲来。王振山想要为洋炮装填弹药已经来不及了,只能是转身就跑。他刚刚跑到一个山崖上,黑熊就追了上来。王振山和黑熊进行了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洋炮在击打黑熊的过程中脱手,险些折断。大号猎刀刺进黑熊的肩膀,却丝毫没有削弱黑熊进攻的勇猛。即将精疲力竭的王振山用最后的力气,把这只肠子都露出来,血液快流淌干净的黑熊踢下山崖……

王振山被黑熊抓伤了七处,手臂的伤势最严重,伤口露出了骨头。

通过这次和黑熊的较量,王振山总结出一个深刻的教训——即使用洋炮打猎,也不是什么动物都能打的,要和用弓箭打猎时一样,尽量不要招惹黑熊等凶猛的野兽,遇到了不能不打,也必须一枪毙命,让它不再有攻击人的能力,否则,受伤的黑熊等猛兽会对人发起更为凶猛的攻击,人就危险了。

王振山的洋炮是前膛装填弹药的滑膛枪,属于霰弹枪。使用之前要先装填火药,加上纸垫,再装枪砂,再加上纸垫,过程繁琐,需要一定的时间。打大型猎物,要装填和炮膛同口径的大号独弹;打小型猎物,要装填高粱米粒大的铸铁枪砂或者铅砂。因此,在猎杀猛兽的时候如果射击不精准,或者没有装填大口径独弹,没有让猛兽一枪毙命,在猛兽的攻击之下,没有机会再为洋炮装填弹药。没有装填弹药的洋炮和没有箭矢的硬弓一样没有意义,猎手很容易被疯狂的猛兽所伤。

1900年夏天,沙皇俄国军队侵入绥芬河、三岔口一带,三岔口的商铺遭受沙皇俄国士兵的抢掠。清政府在沙皇俄国政府的逼迫下,调走边防军队,遣散屯兵。为了保卫家园,三岔口镇组织起五十人的炮手营,以猎人为主,打击沙皇俄国军队。

王振山积极组织三岔口村的十二个猎人参加炮手营。王振山虽然不是炮手营的头儿,但是他善于总结经验,有上次袭击保护勘测队和施工队的沙皇俄国边防军的教训,他建议不能和毛子兵硬碰硬,而要发挥猎人熟悉山林的优势,把毛子兵引进山林,像猎人围猎一样从四面突然袭击毛子兵。打完了就钻进深山,在隐蔽处、在运动中打毛子。还要发挥捕猎陷阱的作用,多挖设一些捕猎陷阱。

炮手营的头儿接受了王振山的建议,在毛子兵必经的山林地带挖设了四十多个陷阱,底部插满木箭。他们屡次在山林里袭击毛子兵,打得毛子兵晕头转向,有二十多个毛子兵掉进陷阱而丧命,致使毛子兵不敢进入山林追赶炮手营。炮手营既打击了毛子兵,又保存了自己。此后,毛子兵不敢再进犯三岔口。

在炮手营,王振山用洋炮打死了四个毛子兵,打伤了两个毛子兵。

1907年,清政府决定裁撤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设置奉天、吉林、黑龙江行省,置巡抚。黑龙江行省省会设在齐齐哈尔。

1907年,东宁地界的胡子十分猖獗。胡子头儿李焕文、十五阎王、王德、尹大个子等纠集二百多人,分头滋扰三岔口地区各村庄。绥芬厅派军队进行围剿,胡子无路可逃,窜入沙皇俄国境内。绥芬厅派出的军队撤走后,胡子又从沙皇俄国境内潜回,继续滋扰各村庄。

王振山召集三岔口村的十三个年轻猎手组成炮手队,阻击胡子进村滋扰,誓死保护三岔口村父老乡亲的生命财产安全。他把炮手队两个队员分成一组,轮流为村子站岗放哨。一有胡子,鸣枪为号,其他队员迅速朝枪响的地方集结,进行围猎;如果来不及集结,就各自为战,拿出猎杀野狼和黑熊的勇气和枪法,猎杀胡子。

王振山的太爷爷、一个年逾古稀的老猎人提出打胡子的建议:“振山哪,你还年轻,没经验。村子里的猎手人少,胡子人多,寡不敌众;洋炮落后,也不抵胡子的钢枪邪虎。如果在村子里明目张胆地和胡子针锋相对,不但阻止不了胡子进村抢劫,还会激怒胡子前来报复,惹来杀身之祸,甚至引来胡子屠村的灾难。你听我的,麻溜儿出村,去三个村子之间的道边儿山坡上伏击胡子。保证没错!”

王振山感觉太爷爷说得在理,就留下两个队员守卫村子,自己带着十一个队员悄悄出村,去三个村子之间的道边儿山坡上埋伏,突然袭击了胡子武装。胡子拉着三辆马车,装着满满的粮食、兽皮、家禽和火药等。王振山在洋炮里装满黄豆大的钢珠,一枪打倒了两个胡子。其他队员一齐开火,当场射杀了十一个胡子。剩下三个胡子刚要逃走,被快速冲上来的王振山用洋炮逼住。其实他的洋炮还没来得及装填弹药,是空枪。胡子哪里知道。其他队员冲上来就把剩下的三个胡子杀死了。王振山开始想阻止他们杀死三个胡子,后来一想,杀死三个胡子也对。应该斩草除根,否则他们回去报信,势必引来大量的胡子。那样,才容易为三岔口村引来杀身之祸。

王振山把从胡子手里抢来的粮食、兽皮、家禽分给了村民,把武器、弹药分给了炮手队员。

三岔口村的村民一阵欢天喜地之后,立马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胡子知道是猎手伏击了他们,但是不知道是哪个村的猎手。从此,胡子不敢轻易滋扰三岔口了。

王振山担心胡子前来报复,就继续坚持日常两人一组站岗放哨,丝毫不敢松懈……

1923年春天,王振山的孙子、王鹰杰的爷爷王卫国出生。

1925年秋天,王振山的二孙子、王鹰杰的二爷爷、王卫国的弟弟王建国出生。

日俄战争后,战败的沙皇俄国将旅顺、大连及附近领土领海的租借权让给日本,日本也得到了长春——大连的铁路支线(南满铁路)。沙皇俄国和日本把旅顺、大连地区称为关东州。日本为了维护其殖民利益,实现侵吞中国东北的梦想,在关东州驻扎了一支军队,称为关东军。关东军的数量和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野心在不断膨胀。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炮轰和进攻中国东北军在沈阳的军营——北大营,开始了侵略中国的战争。

1933年3月,日本鬼子和抗日救国军打仗,闯入三岔口。他们惨无人道地烧毁民房,屠杀村民。王卫国、王建国的爹妈正在外屋地烧火做饭,鬼子扔进去一颗手雷,将他们炸死,然后鬼子又点燃了茅草房。当时,王振山正在野外教王卫国、王建国打猎。当他们回来一看,房子已经变成一片废墟。王卫国、王建国的爹妈尸骨无存。

童年的王卫国、王建国心里埋下复仇的种子,他们痛恨日本鬼子!

王振山看到眼前的悲惨景象,怒火填膺,拎着洋炮,带着大号猎刀就要追赶鬼子,为儿子、儿媳报仇雪恨。一想,儿子、儿媳都没了,如果他再有个三长两短,王卫国、王建国就没有人抚养了,只能暂时把仇恨咽下……

日本鬼子占领东北之后,大肆掠夺中国的木材、煤炭和矿产等资源,解决国内资源不足的问题,以维持其持久侵略战争需要。他们强迫中国劳工,在东宁境内的山林中日以继夜地破坏性盗伐林木,除了供修建东宁军事要塞以及其他军事要塞使用之外,源源不断地运往日本。

1938年冬天,已经五十八岁的王振山在杨木桥子森林里打猎的时候,和几个在山上打猎的鬼子遭遇。他用大号猎刀杀死一个鬼子,用洋炮打死一个鬼子,凭借对山林地形的熟悉,摆脱了鬼子的追杀。在山里,王振山发现鬼子看押着几十名中国伐木工人,没日没夜地在为鬼子盗伐木材。王振山回到家里,把所有的弹药都装进狩猎背包,带上洋炮和大号猎刀,然后进山袭击鬼子,阻止鬼子盗伐中国木材,也为儿子、儿媳报仇。

王振山刚刚进入山林,就听到两声枪响。有两个鬼子在追赶一个中国人。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会袖手旁观,任由日本鬼子追杀中国人的,王振山更是如此。他毫不犹豫地抄近道追赶上鬼子,然后从背后杀死后面的鬼子,又用洋炮打死前面的鬼子。王振山解救了身处险境的中国人。他叫李杰,是东北抗日联军的连长。李杰他们连在深林里的营地遭到鬼子和伪军的袭击,突围的时候被打散。李杰遭到鬼子的追杀,子弹打光了。

王振山这才知道有一支叫作东北抗日联军的队伍,是共产党领导的打鬼子的军队。

王振山对这一带山林了如指掌。他帮助李杰找到了被打散的队伍,并提出和抗日联军一起偷袭看押伐木工人的鬼子,阻止鬼子盗伐木材。李杰他们也正想打掉看押伐木工人的鬼子森林宪兵队,保护中国的林木资源。

半夜,王振山、李杰带领三十多个抗日联军战士悄悄接近鬼子森林宪兵队。他们先是朝鬼子帐篷投掷了十多颗手榴弹,然后向冲出来的鬼子射击。从侧面接近伐木工人帐篷的五个抗日联军战士消灭了鬼子岗哨,成功解救了几十名伐木工人。

经过十多分钟的战斗,消灭了二十多个鬼子和伪军。除了三名战士牺牲外,其他人在王振山的指引下,顺利撤出战斗,并转移到其他深山。

这次战斗,王振山又用洋炮打死了一个鬼子……

王卫国、王建国长大了。他们从爷爷王振山手里接过洋炮,开始用洋炮打猎,成为和王振山一样的出色猎手。他们枪法精准,驰骋荒原,纵横山林;身体健壮,血性强悍,英勇无畏。他们和王振山一样,是在国家遭受侵略的生死存亡之际,能够挺身而出,英勇抗敌的硬汉。

这个时候的洋炮已经饱经风霜,成为老洋炮,大号猎刀也成为老猎刀了。

日本鬼子为了永久占领中国,在中国东北实行了移民政策,派遣“开拓团”,几十万日本人移民东北。“开拓团”强占或以极低廉的价格强行收购中国农民的土地,为建立移民村落,还把大批中国农民赶出家园。从而使上百万中国农民失去土地和家园,四处流浪或住进日本鬼子建立的“集团部落”中,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因为冻饿和疾病而死亡的不计其数。鬼子除了把抢夺中国农民的土地租给中国农民耕种外,还抓来大批农民劳工,帮助日本移民疯狂开垦东北富饶的土地,种植他们需要的粮食等作物,供其生活和侵略战争的需要。

王卫国、王建国每次进山打猎,王振山都叮嘱他们:“日本鬼子到处抓中国人当劳工,为他们修筑军事工事,还为他们开荒种地。你们打猎一定要小心,别让鬼子抓了劳工。大肚川被鬼子抓去二十多个,去了就没回来!”

王卫国、王建国每次进山打猎,都保持警觉,不和鬼子遭遇。

王卫国、王建国没有忘记爹妈被残忍的鬼子杀害的血海深仇,总想打鬼子报仇。

王振山对他们说:“有一支专门打鬼子的队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叫东北抗日联军。我认识抗日联军的一个连长,叫李杰。你们俩要想打鬼子,保家卫国,为爹妈报仇,就应该参加抗日联军。”

从此,王卫国、王建国到山里打猎,总是往远处走,注意寻找抗日联军。

1939年夏天,王振山带着王卫国、王建国去村外稻壕里设置捕鱼的渔亮子。他们先是在稻壕的两岸钉上木桩,把柞木棍和柳条铺成梳子形状,用麻绳捆绑结实后,固定在木桩上。然后利用水流的落差,用梳子一样的渔亮子拦截稻壕的流水,放走水,截住鱼。

渔亮子刚刚铺设完成,突然,不远处的两只白鹭腾空飞起。凭着王振山的经验,白鹭一定受到什么惊吓,才突然飞起来的。他站在高处一看,有一队鬼子正朝三岔口村而来。鬼子一定是来三岔口村抢粮食抓劳工的。王振山知道最近鬼子频频到各村抢粮食抓劳工,他们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王振山本可以带着王卫国、王建国踩着塔头墩子躲藏在湿地深处,那么,他们三个就安全了。但是,王振山考虑到鬼子突然进村,村里人没有任何准备,一定会遭殃。他必须快速回村,给村里人报信。他们设置渔亮子的稻壕就在道边儿,鬼子正朝他们这边走来。王振山让王卫国和王建国藏匿在芦苇丛中。

王卫国、王建国争着要去村里报信,让王振山躲藏在芦苇丛中。王振山非常担心他们俩被鬼子发现,受到鬼子的伤害,执意要自己去。

王振山年岁已高,跑得不快。他刚跑出去几步,又折了回来。他知道自己凶多吉少,不想让老洋炮落在鬼子手里,就把老洋炮和弹药留给了王卫国,并嘱咐他们说:“无论发生了什么,都不能出来,保护好自己!”然后努力朝三岔口村跑去。

鬼子发现了王振山,快速朝他追来。眼看鬼子距离他越来越近了,王振山心急如焚。

王振山故意暴露自己,吸引鬼子朝他开枪。这样,他可以引开鬼子,不让鬼子发现王卫国和王建国,也让村里人听到枪声,尽快撤离。

鬼子有五十多个,只是紧紧追赶王振山,就是不朝他开枪。王振山情急之下,挥动着手臂,并大声呼喊着:“鬼子来了,鬼子来了!”

突然,鬼子的后面传来一声沉闷的枪声。这一枪是王卫国打的。

鬼子立刻派十几个人朝枪响的方向追来。

当王振山高喊“鬼子来了”的时候,王卫国就意识到王振山是在为村里人报信,故意引鬼子开枪。王卫国为了保护王振山,并为村里人报信,果断地朝鬼子打了一枪。一个鬼子被打倒。王卫国、王建国立马猫着腰,钻进他们熟悉的湿地深处。

十几个鬼子朝王卫国、王建国追来。一看王卫国、王建国钻进湿地深处,鬼子知道湿地里的地形复杂,不敢向湿地深处追踪,就朝湿地深处盲目打了一阵子乱枪,又朝湿地扔了两颗手雷,就离开了。

王振山听到了老洋炮射击声,知道是王卫国和王建国开的枪,为了保护他,并为村里人报信。接着,又听到鬼子钢枪激烈的射击声、手雷的爆炸声,王振山担心王卫国、王建国被打死,被炸死,决定用自己的老命,保护两个孙子的年轻生命。于是,王振山放慢了奔跑的脚步,偷偷拔出腰间的老猎刀,猛然转身,想以命相搏,吸引鬼子。就在这时,一颗子弹打中了他的脑袋。可怜,老英雄王振山死于罪恶的日本鬼子之手!

村里人听到枪声,知道是鬼子来了。除了两个耄耋老人不想拖累别人,坚持留在村里,被鬼子的刺刀杀害外,其他村里人都安全地撤到了山上。

当王卫国、王建国和村民们找到王振山的尸体时,他的手里还紧紧地握着老猎刀。他们俩失声痛哭了起来。

王卫国、王建国和村里人在村头儿为老英雄修筑了一座坟墓,并为他老人家举行了悼念仪式。王建国想把老猎刀也埋葬了,陪伴老英雄。王卫国阻止了王建国。王卫国想用老英雄的老猎刀为老英雄报仇。

王建国想朝天空打一洋炮,为老英雄送行。王卫国阻止了他:“咱们弹药太少,留着弹药多杀死一个鬼子,为爷爷报仇雪恨!”

老洋炮的故事远没有结束…… ubZoXEn1D0iJ11cJHWOH3YrW0xNr4g1HK27+CDXEKq/VeY7JmvYGxmAPDKRHtWF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