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1

拳王的童年

1968年秋冬,黑龙江省东宁县三岔口镇三岔口村农民王远强、赵若兰生了个儿子。

王家不是武术世家。王远强小时候偶然得到了三本武术拳谱。他拳谱大的汉字认识不了一兜子,根本看不明白拳谱中写的是什么,只是心不在焉地翻看拳谱中的武术动作图解。一不留神,王远强竟然沉迷于拳谱中那些武术动作图解之中不能自拔了。

几年以后,王远强把拳谱中的武术招式都学会了,成为武功高强、深不可测的武术大师。深不可测,是因为村里人都知道王远强自幼习武,但是谁也没看到过他施展高强的武术功夫。

儿子的出生,让王远强欣喜若狂。他对有儿子是梦寐以求的,好让王家后继有人,更重要的是让他的武术功夫后继有人!他希望儿子能继承他的全部武学,成为出类拔萃的武林高手,以后在社会上能挺直腰杆,不受欺负。尤其是万一日本鬼子或者和日本鬼子一样的侵略者再侵略中国,好有实力打击侵略者,保家卫国。

于是,王远强给儿子起了一个江湖大侠一般响亮的名字——王鹰杰,取英雄豪杰之意。

王家并不是祖祖辈辈土生土长在三岔口,王家的祖籍在山东聊城。

1644年,清兵大举攻入山海关内,进而攻占京师(今北京),满族入主中原,建立大清王朝。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满族人大举入关后,为保护满族祖先的发祥地以及人参、珍珠等资源,并为以后战败保留退路,他们在辽河流域和吉林部分地区修建千余公里“柳条边”篱笆墙,禁止关内的汉人进入关东,使关东大地成为人烟稀少的北大荒。

1653年,清政府的统治地位已经稳固,再无退回关东之虞,也感到关东人烟稀少,不利于保土守疆,于是颁布了《辽东招民开垦条例》,打开封禁的“柳条边”城墙,鼓励关内汉人移民关东。

1658年夏天,王鹰杰的祖先一行六人,随着闯关东的人流,推着独轮车,越过“柳条边”城墙,继续移民关东的漫长跋涉。他们本来打算到吉林榆树安家,和村子里先前闯关东到吉林榆树安家的老乡会合,却因为迷路,一直走到海参崴,于是定居海参崴。

海参崴是满语,意为盛产海参的港湾。

海参崴位于三岔口东南、绥芬河河口海湾东岸,三面临海。海参崴唐代渤海国时期属率宾府管辖;金代属恤品路管辖;元代称为永明城,属水达达路管辖;清代为吉林将军的领地,初属大吉林宁古塔副都统管辖,后划归吉林珲春副都统管辖。

王鹰杰的祖先和祖祖辈辈生活在海参崴的满族人一起生息、劳作。他们捕捞海鱼、海参以及其他海产品,长途贩运到关外各地以及关内一些地方;再从这些地方换回或者买回布匹、皮货、粮食、日用百货、食盐、金银首饰等等。这种往返于海参崴和内地之间、原始的以物易物贸易方式,被称为“跑崴子”。

王鹰杰的祖先和其他山东人一样,骨子里都是“安土重迁”的,不愿意背井离乡,漂泊远方。由于关内土地兼并日益严重,黄河下游连年遭灾,战乱和灾荒不断,加上人口压力加大,农民生活日趋艰难。这些不断的天灾人祸,加上清政府的移民政策等坚定了他们闯关东的决心。

1860年11月14日,沙皇俄国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乌苏里江以东四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包括海参崴、库页岛以及兴凯湖的大部分被沙皇俄国夺去。中国的内河乌苏里江、瑚布图河成为中国和沙皇俄国的界河。

生活在海参崴的中国人都管沙皇俄国人叫毛子。当他们知道沙皇俄国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把海参崴强行划归了沙皇俄国,非常气愤和痛惜。海参崴本来就是中国的,一夜之间成为毛子的了。毛子太野蛮,太可恶,太不讲道理了!

海参崴不是中国的了,王鹰杰的祖先和一些生活在海参崴的汉族人、满族人、鲜族人感到没有安全感,也没有了家的感觉。1861年夏天,他们毅然离开海参崴。当他们走到瑚布图河西岸,即瑚布图河、小乌蛇沟河和大肚川河交汇地带时,发现这个地方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气候温暖,于是便搭盖茅屋,定居下来。他们称这个地方为三岔河口。他们还在三岔河口附近发现了丰富的金矿和珍贵的人参,除了开垦荒地种植粮食、蔬菜,还淘黄金、挖人参,过起了恬静安逸富足的生活。

其实,王鹰杰的祖先等一些人定居和开发三岔河口,绝不是东宁历史的开始。

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东宁地区就有人类活动。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在东宁大肚川河谷地带,发现了几处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古遗址。考古学家一致认为,这是沃沮人的文化遗存。沃沮人房屋遗迹虽然仍为半地穴式,但已经出现了围绕穴壁而筑的火墙,它是目前黑龙江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取暖设施,也是今天关东地区广泛使用的火墙、火炕的雏形。

据史料记载,沃沮人居住的地区“土肥美,背山向海,宜五谷,善田种”。也与东宁地区的地理位置、土地、气候等特征相符。

魏晋时期,牡丹江、绥芬河流域沃沮人生活的地区被肃慎人的后裔勿吉人所占据,并被融合。

唐朝时期,698年,肃慎人的后裔粟末靺鞨人为主体建立了渤海国。渤海国是统治东北地区的地方民族政权。731年,唐玄宗册封渤海国王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统辖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从此渤海国成为唐朝版图内的一个羁縻州。渤海国曾四次迁移都城,其中两次迁至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省宁安县渤海镇)。

渤海国时期,三岔河口地区属率宾府。金元时期,由于战争滋扰,三岔河口地区居民被全部迁走……

已经荒凉几百年的三岔河口地区,再度被王鹰杰的祖先等一些人开发起来。在这之后,三岔河口仍然有人继续到海参崴、双城子“跑崴子”。

三岔河口地区是东宁的发祥地,虽然处于高纬度,因为距离日本海较近,受海洋气候影响,地理条件得天独厚,依山傍水,气候温和,植物茂密,动物繁多,非常适合人类居住。

后来,三岔河口改名三岔口……

1970年,王鹰杰的弟弟出生。王远强还想为他起一个响亮的武林名字,希望他长大以后,在武学造诣上超越他哥哥王鹰杰,成为武学的一代宗师。

王远强上学的时候,记住了老师讲的梁启超先生的一句话:“少年强则国强。”可赵若兰还记住了梁启超先生的另一句话:“少年智则国智。”

自从赵若兰和王远强结婚之后,她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她真正意识到现在是新社会了,英雄豪杰行侠仗义、杀富济贫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不再崇尚仗剑独行的英雄豪杰,而是羡慕博古通今、出口成章的儒雅才俊。她自己也喜欢读书学习,更渴望儿子长大后用心读书,也成为博学多才的文化人,社会需要有文化的人才。于是,她给二儿子起名王鸿儒,取自唐代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之意。

本来,赵若兰平时什么事儿都听王远强的,在给二儿子起名这件事儿上,他无论说什么,赵若兰都不听了。王远强不再说什么了,只是闷闷不乐地坐在院子里,一口接一口地抽着烟袋。

从王鹰杰懂事儿的时候开始,二爷王建国和爹王远强就经常给他讲述王家前辈英雄打野狼、打野猪、打毛子、打胡子、打鬼子的故事,用前辈英雄的故事激发王鹰杰学习武术的热情,培养他血性强悍、英勇无畏的硬汉性格。

王鹰杰从小就喜欢听大人讲前辈英雄的故事,从心灵深处崇拜前辈英雄,也想像他们一样,做一个勇敢顽强、血性强悍的大英雄。

王鹰杰五岁的时候,王远强就迫不及待地教他学习武术动作。

王鹰杰对习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兴趣和天赋,可以说是兴致盎然,喜欢至极。王远强教他的武术动作无论多难,他一看就会,一听就懂。

王远强经常告诫王鹰杰说:“日本鬼子当年侵略咱们国家,就是因为咱们实力太弱。必须学会武术,万一日本鬼子或者和鬼子一样的侵略者再侵略咱们国家,咱们好有实力保家卫国。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美国鬼子侵略朝鲜,接着就要侵略中国,被咱们志愿军打回去了。你出生的第二年,毛子要占领咱们的珍宝岛,也被咱们打回去了。他们侵略中国的野心不死,咱们一定要提高警惕。无论日本鬼子、美国鬼子,还是比日本鬼子、美国鬼子更凶恨野蛮的毛子,都在惦记着咱们地大物博的国家,不学会武术行吗?没有实力,怎么能保家卫国?”

赵若兰清晰地记得,1969年3月的一天,苏联军队几次对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的珍宝岛实施武装入侵,并向中国岸上纵深地区炮击,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保卫了中国的领导完整。

当时,王远强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像毛子打到家门口一样,匆匆忙忙跑回家,对赵若兰说:“听到了吧,我说毛子不会消停吗,这不,又起事儿了,要占领咱们的珍什么岛,看来毛子还在惦记中国东北的这片领土啊。不练习武术行吗?等鹰杰长大了,我一定要把我的全部武术功夫传授给他,让他练好一招一式,掌握对付毛子的本事。”

赵若兰对他说:“保家卫国依靠国家军队的实力、武器装备,而不是你的武术动作。”

王远强不服气地瞪了她一眼,并在鞋底儿用力磕了一下烟袋锅……

王鹰杰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不喜欢书本知识,只喜欢武术招式。王鹰杰聪明至极、记忆超群,是武术天才。有些动作王远强练习了一个月才学会;然而教王鹰杰一遍,王鹰杰就铭记于心,谙熟于行,然后就是自己坚持不懈地练习。

王鹰杰八岁的时候,王远强已经把自己掌握的全部武术招式,像簸箕倒黄豆一样毫无保留地倒给了王鹰杰,其中不乏一些实战价值极高的武术精华,也就是一些绝招。

王鸿儒五岁的时候,家里人都认为他应该和王鹰杰一样,也懂事儿了,就开始对他进行全方位的教育。王建国就像教育王鹰杰一样教育王鸿儒,给他讲述有关前辈英雄可歌可泣、慷慨悲壮的故事,让他不要忘记东宁的历史和先辈英雄的事迹。他听得津津有味。王远强给王鸿儒讲解武术招式。他听得聚精会神。赵若兰给王鸿儒背诵秦代荀子的《劝学》、唐代韩愈的《师说》,让他从小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听得目不转睛。

在对待学习文化和学习武术上,王鸿儒和王鹰杰的好恶截然相反。王鸿儒酷爱学习文化知识,喜欢上学,对于学习武术毫无兴趣。开始,王远强对王鸿儒学习武术寄以殷切希望,认为王鸿儒比王鹰杰个子高,身体好,应该更具习武天赋。对他讲学习武术的重要性,开始是悬河泻水、晓之以理,最后是口干舌燥、虚废词说。就像王鹰杰五岁的时候对他进行的文化教育一样,简直是对牛弹琴,无动于衷。

如此几次劝说之后,王远强甚至让赵若兰用如何美女爱英雄地爱上他的现身说法,去说服王鸿儒习武。王鸿儒只是莫名其妙地看了王远强一眼,还是对习武兴趣索然。王远强埋怨赵若兰给王鸿儒起名的时候非得带个软弱的“儒”字,决定了他对武学的漠不关心。

赵若兰记忆超群,《三字经》《百家姓》《名贤集》《千字文》《弟子规》等能倒背如流。她记得王鹰杰小时候,她为他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就像王远强给王鸿儒讲武术动作时一样,王鹰杰听得枯燥乏味。王鸿儒小时候,赵若兰为他背诵:“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就像王远强给王鹰杰讲武术动作一样,王鸿儒听得津津有味。

赵若兰劝王远强不要再强迫王鸿儒和他习武了。正所谓乐山爱水,人各有志,如不可求,从吾所好。王远强终于放弃了让王鸿儒学习武术的念头。

王鹰杰习武天赋日益彰显,不到一年时间,就学会了三本拳谱中的全部武术招式。

王鹰杰每天都到菜园子外面的草地练功。草地旁边儿有两棵大树。他把沙袋系在大树上,天天练习用拳头击打沙袋,用腿脚踢踹沙袋。开始是细河沙,后来换成粗河沙,最后就换成沙砬了。

王鹰杰每天打水的时候,都坚持利用轳辘井练功,提高身体力量。他把水桶放到深深的井底,罐满水之后,快速摇动轳辘把儿,摇到了井台再快速反向摇动轳辘把儿,把装满水的水桶放下去,锻炼自己的爆发力;然后用力慢慢摇动轳辘把儿,把一桶水慢慢摇上来,再用力慢慢放下去,锻炼自己的耐力。

后来,王鹰杰为了锻炼腿部力量,到河边儿挑水,每天挑得家里水缸满了、锅盆满了,再挑水浇园子。轳辘井因为长时间也不打水,已经成为青蛙的天堂。

为了练习腿部力量和速度,王鹰杰天天朝山上跑,然后拎两捆柴火跑下山。

王鹰杰对王远强教他的武术招式绝不是照葫芦画瓢地生搬硬套,更没有照猫画虎地死记硬背王远强送给他的三本拳谱,而是逐步在研习和领悟。他王鹰杰感悟到,王远强只是学会了其中武术动作的皮毛,而没有掌握武术的精要,更没有将武术拳谱中的各种招式融会贯通、有机结合,进而在实战过程中灵活自如、得心应手地运用。

之后,王鹰杰更深地感悟到,中国武术门派繁多,招式五花八门、千变万化。一个人不可能对所有门派千变万化的招式都烂熟于心,应用自如。如果把其中一些实用的招式铭记于心,应用自如,就是高手中的高手了。因此,王鹰杰对王远强教他的武术招式进行了发展改造,在他对武学的理解和参悟的基础上,对这些招式进行重新组合,编排了六套拳脚功夫。这六套拳脚功夫的招式是为了练习时方便记忆,绝不是实战时的固定套路。实战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对手、具体情况,将一个一个拳脚招式拆开,灵活运用,融会贯通。王鹰杰在回忆王建国讲述的打猎故事中,认真品味和想象黑熊、野猪、野狼和苍鹰的攻防动作,通过蹬腿、转体、手臂或腿部屈伸的协调搭配和合理利用,把身体的最大潜能发挥出来,把浑身的力量集中在拳头上、腿脚上,实现用最大力量、最快速度攻击对手,而让对手没有时间防守,也没有机会攻击他。他甚至把王远强教他的拳脚功夫简化了一半,把不实用的动作剔除,留下的动作更加简洁、直接、实用,更具有实战价值。

王鹰杰几次追问王远强,他的武术功夫是和谁学的,师傅是哪位高手,是什么门派。王远强都回答不出来。王鹰杰也就不再问他了。王鹰杰确定王远强掌握的武术动作基本无门无派,于是,就给自己创新发展的拳脚功夫命名“王氏拳脚功夫”。

听王建国讲,王鹰杰、王鸿儒的长相,和王家前辈英雄的样貌十分 像,一家人就是一家人,一脉相承,有着血缘关系和没有血缘关系就是不一样。

王鹰杰成熟得比别的孩子都早。他上小学的时候,身体就比别的孩子强壮,思维就比别的孩子敏捷。这和他从小就开始练习拳脚功夫有关系。王鹰杰悟性极高,具有出类拔萃的习武天赋。

王鹰杰五官端正,单独拿出来都不出众,普普通通,看不出多少英俊潇洒,多少风度翩翩。他个子不高,一米七二,但是身材匀称,肌肉发达,力量巨大。王鹰杰的性格和王远强深藏若虚、不露圭角,天生懦弱、胆小怕事的性格截然相反。他若受辱,必定拔剑而起,宁死不屈;人若被欺,必定挺身而出,锋芒毕露。王鹰杰是一条生龙活虎的硬汉,充满阳刚之气,性格过于强悍,血性满盈;内心过于强大,坚韧无畏;犹如一只雄性猛禽,具有英勇顽强的斗志和主动进攻的霸气。

王家的邻居秦家有一个女孩儿,叫秦雨晴。她是三岔口村最漂亮的女孩儿。

秦雨晴1969年春天出生,比王鹰杰小六个半月。秦雨晴上小学、上中学都和王鹰杰同班。两家的房子和房子距离二十多米远,园子和园子只隔着一道柞木栅栏。

王鹰杰和秦雨晴每天都能见面,除了上学放学之外,种地铲地,酱缸打耙、摘黄瓜柿子、割韭菜拔小葱,互相见面的机会非常多。尤其是王鹰杰天天早晚练习拳脚功夫,秦雨晴都在偷偷地观看。

王远强早就发现秦雨晴经常偷看王鹰杰练拳。他叼着的烟袋一直在嘴里含着,都含出口水来了。他的脸上露出一种莫名其妙的微笑。微笑让他的眼睛变得更小,似乎看不了多远,但是他的心想得很远。

秦雨晴小时候胆小怕事,性格懦弱,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还和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一样,每天像小白兔一样谨小慎微,诚惶诚恐。

美女都是爱英雄,爱才子的。秦雨晴在不懂得爱的孩提时期,就在内心深处喜欢王鹰杰,把他当作武功高强的大英雄来崇拜。王鹰杰有时候和村里其他孩子一起玩儿,秦雨晴总是站在旁边儿观望,很少参与疯跑疯跳的剧烈运动。尤其是有一个游戏叫老鹞子抓小鸡,因为男孩子要搂女孩子的腰,女孩子也要搂男孩子的腰,秦雨晴总是远远地观看。她不敢搂男孩子的腰,也不可能让男孩子搂她的腰。王鹰杰身手敏捷,总是在这个游戏里扮演捉小鸡的老鹞子。秦雨晴和王鹰杰很少单独说话,有时两人一前一后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都互相不说一句话。同学们都知道他们是邻居,都认为秦雨晴是王鹰杰的人,谁都不敢欺负她。

三岔口地区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处于寒温带,土质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适于人类居住,被誉为“塞北小江南”。

东宁地区以长白植物区系为主,兼有兴安植物区系和华北植物区系植物。盛产山参、南果梨、苹果梨、山葡萄、草莓、山都柿,山芹、芥梗、薇菜、黄花菜,木耳、蘑菇,尤其是针松茸等。

在野菜中,三岔口人最喜欢吃的是山芹。他们把山芹叫作“野山芹”。三岔口人最喜欢吃野山芹大包子。野山芹大包子的馅主要是野山芹的嫩茎叶,加上家猪或者野猪的五花肉。除了皮薄馅大外,包子的个头也很大,吃着过瘾。

三岔口的野山芹大包子非常好吃,不仅仅在东宁负有盛名,也名声在外。夏天,好多人到东宁,就是为了到三岔口吃野山芹大包子。

每年的五、六月份,是野山芹的收获季节。三岔口村家家到山林野外采摘野山芹。野山芹喜阴不喜阳,多生长在阴坡林间、沟谷湿地。野山芹不能晒成干菜,晒干的野山芹保持不了原滋原味。除了吃新鲜的野山芹外,三岔口人把大量野山芹用盐腌上,留着冬天吃。冬天吃的时候先用清水泡洗,脱去盐分,再做包子馅。因此,即使冬天,三岔口人也能吃上香浓味美的野山芹大包子。

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王鹰杰领着秦雨晴、王鸿儒等七个孩子到山上采摘野山芹。王鹰杰采摘得最快,背篓很快就装满了,仿佛背着一座小山。秦雨晴害怕蛇和洋辣子,采摘野山芹的时候提心吊胆,影响采摘的进度。王鹰杰就帮助她采摘,很快,她的小背篓也装满了。正当他们往山下走、准备回家的时候,地上悄无声息地盘着一条毒蛇,突然在秦雨晴的小腿上咬了一口。王鸿儒和其他孩子吓得撒腿就往山下跑。秦雨晴吓得扔掉小背篓,手足无措地坐在了地上大哭起来。

王鹰杰跑过来,一看秦雨晴被毒蛇咬了,那条毒蛇就在她的对面,草绿色身体带着黑色花纹,伸着略宽的脑袋在看着她大哭。

王鹰杰摘下背篓就想抓住毒蛇的尾巴。那条毒蛇非常凶猛,突然甩过头来要咬王鹰杰的手,那速度如同功夫高手的出拳。王鹰杰敏捷的左手快速躲过蛇头的进攻,一把抓住毒蛇的脖子,然后用右手抓住毒蛇的尾巴,突然松开抓着蛇头的左手,同时右手用力一轮,把毒蛇的脑袋重重地摔在一棵树上。连续摔了三下,看看毒蛇不动弹了,已经死去,才把它扔到树林深处。然后,王鹰杰蹲下来,解开秦雨晴扎紧的裤脚。因为害怕毒蛇和虫子,每次上山采摘野山芹,她都得把裤脚扎紧。王鹰杰撸起秦雨晴的裤脚,先是托起她的小腿,用双手挤压带有蛇毒的细小伤口,感觉效果不好,就开始用嘴吸血。吸一下吐一下。

用嘴吸蛇毒是王远强教王鹰杰的。

当王鹰杰捋起秦雨晴的裤脚,用手挤她小腿伤口的时候,秦雨晴就想用手打开他的手;当他用嘴吮吸她小腿血水的时候,她想打开他的嘴。但是一想,王鹰杰是在救她的命,而且是冒着中蛇毒危险救她的命,她就不是想打他,而是感激他了。

最后,王鹰杰连自己的小背篓和装得满满的野山芹都不要了,毅然把秦雨晴背回了家。

秦雨晴的爸爸秦青石看到王鹰杰背着秦雨晴回来了,还以为是王鹰杰惹祸,让秦雨晴受伤了。疾言厉色地训斥王鹰杰说:“你小子又捅啥娄子了,把雨晴伤成这样?她伤到哪儿了?”

王鹰杰记得王建国、王远强都对他说过,有毒蛇的脑袋较宽,无毒蛇的脑袋较窄。他感觉这条蛇的脑袋较宽,应该是有毒蛇。他担心秦雨晴的安全,没有时间为自己辩解:“雨晴让蛇咬了。那条蛇草绿色,还带着黑色花纹。我感觉应该是毒蛇。”

秦青石漫不经心地说:“那是野鸡脖子,是无毒蛇。没事儿,养两天就好了。”

王鹰杰感觉秦青石说话不太着调儿,不托底儿。赶紧跑回家里,向王远强描述了那条蛇的形状特征,并问那条蛇是不是毒蛇。

王远强一听说毒蛇,麻溜儿从嘴里抽出烟袋,把嘴空出来,朝地上“哧溜”吐口唾沫:“那是野鸡脖子,是毒蛇。前年,咱们村儿老罗头就是被野鸡脖子咬死的。谁被野鸡脖子咬了?谁呀?”

王鹰杰也不回答,转身就跑出去了。他听老师讲过,人要是被毒蛇咬了,最安全可靠的方法是注射抗蛇毒血清。他管赵若兰要了钱,想借辆自行车去三岔口镇药店买抗蛇毒血清,去了三家,也没借来。情急之下,他一路狂奔跑到三岔口镇药店,为秦雨晴买了抗蛇毒血清。

秦雨晴注射了抗蛇毒血清,王鹰杰才放心了。秦雨晴也化险为夷了。

王鹰杰非常崇拜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前辈英雄,尤其是前辈英雄王振山。王鹰杰从小,就经常听王建国讲述老英雄王振山和老洋炮的故事。

王鹰杰总想把老英雄王振山和老洋炮的故事讲给秦雨晴,但是一直没有机会…… mMYSnn39NMPDsMbOoHtEXWJoKZ831jkY2DMEKx0sQKsgy2O6KPHipjXRxzj5n5G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