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文字里的桑与蚕

桑和蚕不仅存在于传说里,人们也很早就造出文字来记载它们。

甲骨文 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汉字,它产生的时间大约是在距今3000多年的殷(yīn)商时代。在已经识别确认的一千多个甲骨文字中,就有“蚕”“桑”“丝”等字。我们就通过这几个字和与丝绸相关的词语来体会一下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吧。

甲骨文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目前出土的甲骨文骨片已经超过15万片,发现的单字约5000个。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

“蚕”字一看就是蚕宝宝的象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头、躯干,以及背部的花纹,形态十分逼真。在同时期的一些青铜器物上,我们还发现了将蚕背上的花纹夸张放大的抽象蚕纹。

甲骨文

“桑”字的下面是木,上面描画了许多树枝。在甲骨文里,“桑”字频繁出现,表示桑林和采桑,以及一些地名。古人用甲骨来占卜吉凶,其中就包括向上天询问蚕事或者祭祀蚕神。

甲骨文

“丝”字看起来就像两捆蚕丝,表示的是从蚕茧抽下来的生丝。在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中,丝的意思是“蚕所吐也”。

甲骨文

“帛”字是上下结构,有人说上面的“白”字形象就代表蚕茧,中间的一横就指代蚕蛹破茧而出,它的发音“(bó)”就是破茧那一刻的拟声。下面的“巾”,形象描绘了梭子穿过织机的过程。对于“帛”字,有人说是丝织品的总称,也有人认为(bó)(伯)是大的意思,指顶级丝织品。

小篆

“纸”字为什么也是绞丝旁呢?因为我们现在的纸张大多是用植物纤维制成的。可是在古代,除了我们熟知的竹简外,古人还用过一种丝织品来写字画画,它就是用蚕丝做成的。

此外,我们常用的许多词语、成语也都和桑蚕丝织有关。

你如果仔细观察过蚕宝宝进食的样子,那就一定会深刻理解“蚕食”是什么样子。它们往往从一个点开始慢慢地啃食桑叶,速度很快,一会儿就啃出一个大洞或者啃掉一大块了。“鲸吞”就是鲸鱼吞食物的样子,只要一大口,什么都进入嘴里了。现在用这个词比喻以各种方式侵占、吞并别国的领土。

用来形容丝线非常之多,彼此之间存在非常复杂的联系。如果想要织一块漂亮的锦缎(duàn),那真的要用很多经线和纬线进行细致的穿插,要费一番功夫的。

这是纺织最基本的结构,一条经线(纵线)和一条纬线(横线)相交,就是交织。后来,我们指示道路、标注位置,也都采用经纬度。

“绩”最初的含义是把麻搓捻(niǎn)成线或者绳,而“成绩”的含义就是制成了的麻线。经过引申,就成为取得成功的业绩或者成就了。

汉字非常形象,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字、词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非常有趣。知道了原义,我们就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词语,并且用到自己的说话和作文当中,提高表达能力。

问 汉字“蚕”“桑”最早出现在哪种古代文字中?

你能选出正确的答案吗?请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

答1 甲骨文 □

答2 金文 □

答3 石鼓文 □

答案见此处 mR+Ddset16yGSHl/pTnQ+WLee7Gv265FmY/kFaf4cL5av7NGCN1xCfy/ItqI1kd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