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共享的便利,各式各样的心理状态越来越多地被分享。我们似乎每天都能在互联网上看到各式各样的名词,而且这些名词更多地用来形容某种人际关系,比如PUA、内卷、凡尔赛等。在孩子教育方面,我们听得最多的一个词是“焦虑”,有父母的焦虑,也有孩子的焦虑。

这一切来自哪里?我们要从生命的本源开始探寻,然后会发现它们来自我们的家庭。在我专注家庭关系研究20年之后发现,家庭在我们人格的最初组成部分上蒙了一层底色。那么,对我们来说,家庭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幼年时,家庭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个归属。当我们成年后,越来越想要独立。但是,我们在归属和独立之间总会感到孤单。不少人越来越感到孤单,一些青少年变得不太爱说话,不热衷于社交,自我封闭,沉迷于游戏……当父母尝试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时候,结果往往是“他们好像不太愿意和我们说”。看到孩子处于这样的状况时,我们不妨想想,我们曾经是不是也这样呢?

为什么一些人倾向于独立、独身,不太愿意去建立亲密关系?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们是否会有一种特别强烈的感觉:有时我们觉得自己特别孤单,但自己既享受这种孤单的感觉,又害怕这种孤单的感觉。这让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造就了我们?

这种孤单是我们曾经的一个重要成长场所,孤单造就了我们某种性格特点。家庭给了我们爱、规则和模糊的边界,而孤单的延续与这三个部分相关。

曾经有父母对我说:“(我们)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最多的时间、最好的资源全都给了孩子,我们很爱他,但是孩子似乎还是特别自卑,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还觉得:“好像孩子对我们并不是特别感激,以至于我们觉得孩子特别自私。”

父母给孩子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还是说父母在以爱的名义控制着自己的孩子?

人与人之间的控制来自三种情感:第一种是恐惧,第二种是愧疚,第三种是责任。

怎么让孩子恐惧?很简单,威胁就可以。比如对他说:“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你再这样我就不给你……”这是常见的威胁方式。如果要让孩子经常性地感到愧疚,那就更简单了。当父母把所有的资源都给孩子而自己过得不是很快乐的时候,孩子自然而然会对父母产生愧疚,这有点像我们经常说的:“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你。”从那一刻起,孩子的愧疚就深深地植入内心了。

责任,更多的时候是攀比。这种攀比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的攀比。我们觉得自己是尽责的父母,我们不断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赋予孩子责任。这背后似乎缺乏了一点真正的、成全式的爱,更多的是一种控制式的爱。这种控制式的爱之所以无法令人满意,是因为我们总是对孩子有所期待,或者说我们总在担心未来会有一些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

当我们按照这样的方式爱孩子的时候,其实孩子经常会有一种感觉:“我是父母的累赘。”当孩子被过度照顾时,他们会失去自己的价值。

我们并不想看到一个给我们添麻烦的孩子,或者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经常犯错的孩子。我们认为孩子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但在我们觉得自己是在为孩子付出的过程中,孩子的价值渐渐被剥夺了。

曾经有一些人讨论,说自己和父母聊天是报喜不报忧的。报喜不报忧其实是一种攻击行为。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愿意用真诚的方式去与自己的父母交流,因此用一种付出的方式,好让父母安心。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父母和孩子彼此之间是不信任的,孩子觉得父母好像是弱者,当他们把一些事情说给父母听的时候,担心对方承受不了,就像很多父母把重担全都放在自己身上,仿佛不把孩子看成家庭的一部分。

还有一种现象经常发生在传统的家庭里,就连一些成年人也受其影响,那就是家庭中的规则感。我们回想一下:你在多大的时候拥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空间?或者说一个独立的房间?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多少次你的“领地”被无端侵入?哪怕是你的一个喜好、一个爱好、一种口味,都有可能被质疑。比如孩子说:“妈妈,我想吃草莓冰淇淋。”但是父母觉得草莓冰淇淋不好,认为这个东西是“凉性的”。在这里,一个简单的愿望都可能不被满足。同时,父母给了孩子一个其他东西,逼着孩子去吃。这种情景屡见不鲜。

在这种情况下,相对来说,父母对待孩子就比较任性,他们无法对孩子需要的东西感同身受。而这一切也是父母在他们的父母那里习得的。

亲子关系中缺乏一种边界感。如果孩子的边界不断被父母侵入,他长大以后便可能无法正确面对自己的边界,他可能会去讨好别人,可能会胡乱答应别人的一些要求。

长此以往,他们会缺乏一种合作精神,缺乏一种契约精神。

讲到规则,我们常常认为规则是保护我们的,但我们又发现,在家庭或亲近的关系中,我们在不断强硬地打破规则,我们需要“我说了算”。我们之所以要打破规则,是因为我们希望这个世界按照我们内心的理想规则运行,希望这个世界围着我们转,我们无法认同、接受外界的规则,无法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处。一有机会,我们内心就想把我们身上的“安全带”解开,我们好像总是无法理解规则、总想打破规则。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误解和困惑,当你产生困惑时,可以看看我们到底被怎样对待了、我们是不是也在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最亲近的人。经常有人说“原生家庭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困惑”。如果你当了父母后还在因原生家庭感到困惑,意味着你也在创造影响你孩子的原生家庭。

这本书中展示了一些很常见的现象,希望读者理解我们应如何厘清爱、界限与规则。其实,对我们来说,这三个要素是人生最重要的心理营养。当我们能够理解这三个要素时,我们将更加享受我们的生命和人际关系。

胡慎之
2021年5月26日 F71gIH1lTApuacdMpJqEPpjjmAaoxcgFQVWMqUBRg2S+qEdWgH/Qe9Okkcn8mMz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