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读了这么多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他们接触的都不是真正的知识。
“你看,我会弹这么多曲子。”
“你看,我把GRE单词全拿下了。”
“你看,我两天一本书,今年又读了172本。”
“你看,我考了这么多证,这么厚,全是我的。”
这些重要吗?
重要,任何一类知识,都是千百年的传承,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但是,对你而言,它是不是最重要的?
不是,因为这些都是术的层面,是细枝末节。
对个人而言,真正的知识,是框架,是把杂乱的无机物组成有机物,是简单的单细胞构成高级生命体,是把零碎的信息组成体系,构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真正的知识,绝对不是静止地堆在那里。
但是有太多的人,他们把信息当知识,把数字当成就,把阅读当思考,把存储当掌握。
你要是真掌握了知识,是不可能过不好这一生的。
除非你拿的说明书是错的,但你自己不知道。
人生最重要的,是做选择。
而选择,就要判断对错,计算得失,这就需要你有极清晰的底层框架,才能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中,做出准确的判断。
就像物理定律,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因为万有引力,月亮在天上掉不下来,也是因为万有引力。
看似相反的两个事情,实际是一回事,只是速度不同而已。
但如果你只关注细枝末节,就会觉得它们毫不相干。
大多数人的知识结构是有问题的,他们不分对错,总是觉得A也对,B也对,C也有道理,这样的结果就是,等到做选择的时候,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为什么现实中有人侃侃而谈,感觉什么都懂,但就是一事无成?因为他不下注啊!
观察那些极度成功的人,你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敢拿自己的全部资源,去押注那件他认为对的事情。
不动摇,不退缩,坚毅笃定,一路向前,甚至没有时间和别人争辩。
这才是拉开差距的关键。
大家都没有三头六臂,都是碳基生物,都只有24小时,肉体的差异很小。唯一能拉开层级的,只有选择。
想做对选择,就得有清晰的底层框架。
比如你可以尝试回答这两个问题:
1.该不该乱扔垃圾?
你可能觉得不该,可是有人乱扔垃圾,然后对清洁工说:“我不乱扔,你不就失业了?你能有今天的工作,你应该感谢我。”如果你隐隐觉得不对,好,请问哪里有问题?
2.该不该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是美德,可如果每个人都勤俭节约,那消费的东西不就少了很多,很多商家不就倒闭了?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堆积成山怎么办?好,请问哪里有问题?
如果你的回答是“既应该这样也应该这样”,那就等于没说。
人生最没有价值的,是正确而无用的废话。
如果没有明确的答案,那你需要这本书。
在很多人关心的热点方面,我也写了很多文章:
理财金融方面:小额贷款的利率到底有什么陷阱?为什么普通人的财富自由是个悖论?为什么复利永远不可能让你致富?为什么有的公司市值千亿却拿不出来十个亿?既然股市上涨的时候大家都赚钱,那亏钱的人去哪里了?
商业逻辑方面:国美当年凭借物美价廉就崛起了,那对手为什么不跟进?明星明明有这么多粉丝,为什么很多人一带货就翻车?为什么山寨币无论涨跌都不能碰?直播带货的未来在哪儿?普通人想做直播带货的机会在哪儿?
房产实操方面:年轻人第一套房要注意什么?房产证该写几个人的名字?既然房贷利息这么多,那到底要不要贷款买房?既然公寓便宜不限购,年轻人能不能先买来住?为什么长租公寓频繁爆雷,哪里出问题了?什么时候还清房贷最合适?
如果这些问题你没有明确笃定的答案,你需要这本书。
认知是如此地重要,一旦出错,人生就会偏航,辛苦无比却回报寥寥。
很多人抱怨,为什么他什么都没做,光买了一套房,就超过我这么多。
真正的答案是:买房不值钱,知道买还是不买,知道该买哪里,知道要买而且敢用一辈子积蓄下注,才是他超出你的关键。
“买”这动作,是不值钱的,也就值500元的跑腿费。
你现在觉得羡慕,可当时你也可以买呀,为什么没买?
人生最重要的,是做选择。
世界上大多数事情,在选择的那一瞬间,就已经注定了结局,后面再多努力,无非就是修修补补。
就像这本书。
买?
还是不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