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编者的话

我是余秋雨先生早年的学生,年轻时曾经亲耳聆听先生讲授的《戏剧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艺术概论》、《艺术创造工程》等课程和他在不少地方的讲学、演讲。也是《戏剧理论史稿》(今名《世界戏剧史》)、《中国戏剧文化史述》(今名《中国戏剧史》)的第一批读者。先生诸多的文章和著述我都曾一一拜读并珍藏。

作为一名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的爱好者、实践者,我认为,余秋雨先生不仅是中国著名的散文作家,世界文化史研究的大家,还是卓有建树的美学大师。先生的美学思考、艺术理论以及精到的审美赏析,贯通中西、纵横古今、新颖独特、精彩纷呈,形成了独创的完整的文化美学体系。

歌德说过,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余秋雨先生构筑的美学殿堂一扫灰色沉闷之气,处处青山绿水,生机盎然。那些深刻的思想,除了系统地体现在几部大的学术著作之中,在散文、随笔、游记和论文中也有着大量丰富生动的珍藏。在这个美学体系中,既有对艺术发展的美学鸟瞰,又有对具体作家作品的审美赏析;既有对书法、昆曲、普洱茶以及自然山水和人文山水的倾心品察,又有对美的本质、特征的宏观把握;既有对艺术美创造细致入微的审视,又有对审美公德、生态美化和人格美学的终极关怀。这些思维成果,都是用充满文采的感性语言来表述,如诗如画,读来如饮琼浆、沁人肺腑,对于美化人生、美化人格以及艺术创造和欣赏,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在重读先生授课稿,本人的听课笔记,阅读时做的读书卡片和珍藏的文章、著作的基础上,不揣冒昧,将先生在文化美学方面的精彩论述撷取出来,以《大美可追》为题,选编成源流、创造、赏析、修行四篇。源流,主要包括美的本质、东方美学、公共审美等方面的内容;创造,主要包括艺术的定义和创造原理、历史剧创作、创作方法和技巧、创造与创新等方面的内容;赏析,主要包括艺术美的历史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修行,主要包括人格的修行、境界的升华、人生的美学等方面的内容。

这本书几年前就开始了编写,其间因故搁置了些时日。近期,在余先生、金克林先生的关怀和支持下,再次增删、校勘,终成此稿。在此谨致谢忱。

本书旨在通过先生宏伟著述的一个独特的视角,展现其文化形象中颇具魅力的侧面;亦为广大读者奉上一脉滋养身心的甘泉。囿于学识,难免粗疏、浅陋,不妥之处,敬请先生和读者谅解。

江学恭
二〇一八年一月十五日 A+fjn+4pxc6qwJ2FPgqdKvg3V/WZmXt91jAKpaPoHo22XIgJz1Fbc0lLXUF1mOD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