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创业认知准备

大学生创业者走向创业实践之前,心理认知上的准备极其关键。创业认知不仅包含了上一章提到的对创新创业的概念的认知,更关键的是创业者的自我认知以及创业能力的认知。因为大量的创业研究成果表明,创业行为能否走向实践以及成功与否,除了与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创业项目的选择偏好等相关外,非常重要的一个变量就是自我认知。

(一)如何评估自身的创业潜能

综合胜任力模型、人格类型等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比较公认的学术理论都认为,具有外向型人格、执行力强、洞察力强、风险承受能力好、有激情、勇于尝试挑战性工作的人更适合进行创业等高风险、高强度领域的工作。但是,至今也没有任何科学的结论证明,只有某一种类型的人适合进行创新创业,而对其他所有人都关上大门。没有人生来就不适合创业,也没有人天生能够回避创新创业;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学业、就业、事业和创业将在新时代的青春搏击和人生历练中实现完美统一和有机融合。只要对新奇的事物、新兴的领域充满好奇,愿意去创造新技术和新产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抑或解决各类社会问题、满足新的社会公益需要,进而创造更加丰富的人生价值、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那就勇敢地去尝试,接受与创新创业创造相关的挑战。

课堂训练

创业能力测试量表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利用下面整个或部分的网上简易自我测评量表进行测评(该量表采用流行的李克特量表,可从网络资源中下载,教师可结合高校特色和学生情况修改)。也可以帮助同学们测试自己还有哪方面的短板,以在下一步学习实践中弥补和提高。

1.创业基本素质

(1)你认为自己很勇敢吗?

如果你选择“是”加1分,否则,减去1分。

(2)你在学校很出色吗?

如果你选择“是”减去4分,否则,加4分。

(3)你热衷于集体活动吗(如俱乐部活动、运动队活动甚至两人约会)?

如果你选择“是”减去1分,否则,加1分。

(4)你宁愿经常独处吗?

如果你选择“是”加1分,否则,减去1分。

(5)孩提时,你送过报纸、卖过柠檬水或从事过其他小型的经营活动吗?

如果你选择“是”加2分,否则,减去2分。

(6)你曾是一个执着的孩子吗?

如果你选择“是”加1分,否则,减去1分。

(7)你十分谨慎吗?

如果你选择“是”减去4分,否则,加4分。如果你很爱冒险的话,另加4分。

(8)你担心别人怎么看你吗?

如果你选择“否”加1分,否则,减去1分。

(9)你是否厌烦日复一日、如出一辙的单调生活?

如果求新是你决定你的人生历程的一个重要动机,就加2分,否则减去2分。

(10)你会动用你所有的积蓄去涉足新的领域吗?它可能让你的投资成为泡影,你仍会投资吗?

如果你选择“是”加2分,否则,减去2分。

(11)如果你刚投资的事业失败了,你会立刻着手另一项吗?

如果你选择“是”加4分,否则,减去4分。

(12)你是乐观主义者吗?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乐天派,加2分,否则,减去2分。

现在计算总和。如果你得分在20分以上,则表明你具备了较好的创业素质。如果得分在10~19分,虽不理想,但仍可努力。如果得分在-10~10分,你以不独创自己的事业为宜。低于-11分则表明你的才能可能在其他方面。

2.创业专业素质

针对以下问题,如果完全不懂则答1分,非常清楚地了解则答5分,根据你对题目的了解程度,分值可以是1、2、3、4、5中的任一数字。

(1)你知道哪些力量在影响着市场景气吗?具体地说,你对经济指标有多了解?

(2)你做计划和预算的能力怎样?

(3)你对财务管理及控制有何了解?

(4)你对进货和存货控制的了解程度如何?

(5)你对市场分析、预测是否在行?

(6)你认为自己对市场需要哪些产品(或服务)有没有敏锐的感觉?

(7)你对促销、广告的了解怎样?

(8)你对定价有多少把握?这需要对客户需求、进料价格、竞争状况有较全面的考虑。

请计算你的总得分。如果你的自我评估在35分以上,你已有充分准备,可以放手一搏。如果在25~34分,你可以尝试一下,并就薄弱环节尽快补课。假如自我评估的分数在24分以下,或许你最好再加一把力,例如找一些书籍自学,针对自己的不足,在他人公司里工作一段时间;或去修一些课程,包括系统地向个人请教。

(二)创业领域的选择

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分析,无论未来从事什么行业的职业,还是选择创业的行业领域,选择者要对自身有一个全面清醒的认识,找到自己或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同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一个方面有较为深刻的把握,能够发现用户存在的痛点和解决办法,从而设计创业企业的产品模型、商业模式和发展战略。

常常可以看到很多名校学生首先选择在中学生课业辅导培训行业中创业。先不管企业运作的模式如何,至少他们是在竞争激烈的课外教育市场中找到了一个比较擅长的切入点。

另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在创业领域同样适用。即便所学专业与实际创业的领域千差万别,但选择自己真心热爱或有浓厚兴趣的领域去创业总不会错。例如,有些文科学生偏偏选择了开发手机游戏,有些理工科生则把在抖音等新媒体上搞内容创作作为创业的首选项。当然也要避免因为热情或喜爱引发的“一叶障目”现象,创业领域的选择一定要多调研、多尝试,类似“精益创业”中的“最小可用品”对于学生创业来说是很好的测试性工具。

(三)创业启动和融资

融资并不是创业必经的环节,融资与否、融资多少必须与项目的发展阶段密切结合,千万不可把是否获得投资、投资量的多少作为衡量项目成功与否的标准。现实中已经有太多因为创始人与投资人之间理念不合、利益纠纷造成项目流产的案例,达成投资协议之前一定要对股权结构设计、投票权、项目发展计划、资金使用计划等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一时短视往往会造成悲惨结局。

创业融资和启动资金也不是同一个概念,一些现金流良好的创业项目可能只需要很少一部分启动资金就可以运作起来,而良好的自有现金流也意味着后续融资并不是创始人面临的最紧迫任务。中国人民大学连续几年开展的全国性创业教育情况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者最大的资金来源还是自有资金,获得创业投资的比例非常小,而对于创业扶持贷款、创业补贴等政策,学生基本上都不是很了解。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来说,全面了解掌握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创新创业的各项政策、把最适合自己的相关政策匹配到位,是最基本的功课,相应的信息资源管理和公共关系能力也是创业的基本功。如果当前形势下获得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越来越难,那么创业贷款、创业补贴等金额虽小却弥足珍贵的资金来源,也应得到创业者足够的重视。

(四)创业实践与创业比赛

创业比赛并非创业成功者的必经之路。在比赛中获得名次,也并不代表创业项目必然成功,否则创业成功也太容易了。特别是一些大规模的赛事,能否得奖还会受到各种现场因素的干扰,千万不要以获奖作为项目好坏的标准。提倡所谓“以赛代练”,甚至导致以赛为生的“创业比赛专业户”的出现,将会使创业实践与比赛的关系本末倒置。

比赛永远无法取代系统学习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即使是在创新创业这样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领域之中,也不能随意放弃价值引导和知识传授,更不能为了取得比赛成绩,因短视和投机而付出代价。当然,在不影响创业者时间和精力的前提下,参加一到两次综合性比较强的创业大赛也是可行的,关键是能够在参赛过程中得到评委导师的点评指导或与资本方进行互动,以及观摩其他项目获得启发,总之要对项目发展有所裨益。

(五)创业计划书和创业的关系

创业计划书的写作和修改经常会花去创业者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对于时间和精力非常宝贵的创业者来说尤其显得得不偿失。因为密集的投资对接、创投见面会上,投资人确实也很难有时间认真阅读计划书,经常可以看到堆成山的计划书会后就直接被当作废品处理掉了。如果对资本需求不是特别大、不急于获得投资的项目,是不是就可以不需要特别详细的创业计划书?

对此,很多创投界的资深专家认为,创业计划书充分体现了创业者对创业项目的思考和认识深度。对项目可行性的基础调研、对商业模式的初步验证、对财务管理的计算论证,都要在创业计划书中得到高度的凝练。如果在写作过程中已经发现无法实现产品、运营、人力和资本等几大要素的匹配,创业者还有机会及时地调整。当然,计划书关键在“计划”,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项目发展方向和阶段规划的蓝图,也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和科学规划。同时,创业计划书也是塑造创业愿景、形成团队共识的重要手段,创始人可以通过介绍计划书来为每一位创业参与者描绘创业设计和成功前景。

课堂训练

课堂辩论会

休学创业这个问题是很多有技术特色的项目遇到的困惑。如果创业项目技术上有一定的“保质期”,不尽早投入市场可能很快就会落后或被取代,那么进入实践阶段有一定的合理性。创业者一定要做好创业的收获和中断学业的损失之间的成本权衡,毕竟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可能性很大,而创新性不足、商业模式相近的项目失败的可能性更大……

以上述文字为引子,教师现场组织一场围绕“创业大学生应该/不应该休学创业”主题的辩论会,学生可以自愿加入正反方。准备时间20分钟,辩论时间30分钟。其中双方各有三名辩手,每人轮流发言。每队发言结束后,由对方观众自愿点评10分钟。

教师在辩论正式开始前请提示:

(1)在现实中,我们遇到的大多数学生创业项目并没有技术独创性等进入壁垒,很多人可能是头脑一热、盲目跟从进入了某个创业领域。

(2)经常发生项目前期调研不充分,项目计划书写得非常完美,一旦真的实践却发现根本无法落地,落入“假需求”陷阱的情况。

(3)休学去创业也只是创业选择的选项之一,关键还是要看在创业项目中学生个人扮演了什么角色。比如现在很多工科技术背景的项目属于师生共创(教师和学生共同创业、共有知识产权或共有股权)。如果教师拥有主要知识产权,学生没有太多技术研发的职责,只是负责管理和运营的话,通常就没有必要专门休学去做项目。因为技术研发的压力并不在学生身上,也不需要付出暂停学业的代价去解决技术紧迫性问题。 XMqsVKgZ7+ECGXCY+tXs6BQP7Zt4jzvH+a6fbMl4HAUMOxifnYw/ZEGpTrMrSwV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