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的眼里只有你
——我与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的故事

龚贝贝

我想,我应该不是一个善于总结和表达的人。长期从事传染病危重症护理工作,临床紧张的工作节奏、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长期面临病患的生死离别,总让我感觉到,自己这些年正慢慢变得理性和冷漠。

最近这段时间让自己安静下来,回忆工作17年来的点滴,一股难以名状的情愫悄悄地从心底某个角落直蹿鼻尖,眼眶竟湿润起来。四医院,就像我的另一个生身父母,我们之间,是永远也无法割舍的血肉情缘。

原来你是这样的你

我是土生土长的南宁妹子,我的家就在四医院周边的长堽五里,因为父母的单位里偶尔会有叔叔阿姨得了肺结核就去四医院看病,所以我从小就知道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是专门治疗肺结核的医院。

2002年,我的父亲带着19岁刚毕业的我来到医院参加面试,懵懂的我根本不知道传染病医院护士的概念是什么,只想着在当时的就业压力下,能找到一份离家近的工作,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了。我的卫校老师和同学知道后问我,你的成绩这么好,可以多去其他医院看看。但当时医院接收我后,我还是鬼使神差地留了下来,开始了我的护理生涯。

刚刚来到医院时,我们一起来的护士有三个,大家一起住一个宿舍,没分配到科室时,有同事说,好害怕被分到传染科呀!单纯的我心里完全没有概念,没心没肺地说我愿意去呀!后来,我果真被分到了结核科二病区,到了病房我才知道,这里每天都需要戴18层的棉纱口罩,要穿厚厚的长袖白大褂,头发要用白帽子全部罩起来。我心目中头戴燕尾帽、身穿护士服的护士形象被现实残酷地击碎。

下班回到家里,我跟父亲打起了退堂鼓。父亲坚定地告诉我,每一份工作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只是工作的方式有所差别,别人能够做得好,相信我也能干下去。于是我硬着头皮,坚持干了下来。

当时病区的护士长是现在我们可敬可亲的护理部韦彩云主任,可以说,在我这个小护士成长的路上,韦主任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的职业生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结核科二病区则是我成长的丰厚土壤,直到今天,离开结二科十来年了,带我的老师们很多都已经退休了,可我依然对我们一起工作时的情景记忆犹新,老师们的包容和善良,呵护着一个青涩稚嫩的小护士茁壮地成长,让我度过了工作以来最快乐的时光。

大家眼里的技术能手

2007年,南宁市卫生系统举办全市护理技能大赛。护士长找到我,叫我去参加医院的海选,海选的考核方式包括理论及技能考核。在护士长的鼓励下,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参加了,没想到以优异的成绩被医院定为选手参加比赛。参加比赛的护士共有四个,我是最年轻的,老师们都有过大赛经验,理论基础过硬,年轻的我不管在理论还是在技能操作方面都没有优势。每次训练,我出现的问题总是最多,老师们突飞猛进的进步,常常让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偷偷哭过好几次。可我从小就是不服输的性格,我知道笨鸟先飞的道理,天赋不够,努力来凑。脱产练习的一个月里,我每天都认真地看老师们的操作手法,虚心请教,刻苦反复地练习,下班回家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全在看书。那段时间,我把一整本护理三基书和各类法律法规都背得滚瓜烂熟。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7年的全市护理技能竞赛中,我获得了个人二等奖的好成绩。大家都为我高兴,祝贺我,而我知道,那次的比赛,我收获的不只是荣誉,更重要的是知识的积累,这一切都为我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接下来的2009年、2012年、2015年……几乎每一次的南宁市护理技能竞赛我均代表医院参加比赛,在领导的指导、同事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我分别取得了各类技能竞赛的个人一、二、三等奖,成了大家眼里的护理技术能手。

今天,当我回过头来思考,深深地感谢领导多年来的栽培和同事们无私的帮助,没有大家的齐心协力,我不可能取得这些成绩,而这些团结一心、排除万难的品质,也正是我们四医院精神的闪光点。

我与ICU的不解之缘

说起我和重症护理的缘分,应该是三天三夜都道不尽的。参加工作后,我从未想过从事重症护理,更别提传染重症这个让人望而却步的岗位了。

2008年,护士长找我谈话,表明医院现阶段非常缺乏重症护理方面的护理人员,建议我去北京胸科医院进修结核重症护理。当时的我并不太理解重症护理是什么概念,领导语重心长的话,让我坚定信念踏上了北京胸科医院的进修之路,经过半年的重症结核护理专业进修学习,2009年我回到了医院。2010年,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年,这年,吴锋耀院长来到我们医院,他睿智的思维方式和长远的发展眼光不得不让人佩服,吴院长提出了要创建我们医院自己的重症医学科,当时的情况下,护理部外派我去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进修第一届广西ICU专科护士,经过三个月的培训,我成为四医院第一个专科护士,怀揣着热腾腾的ICU专科护士资格证,我和同事们开始了创建ICU的艰难之路。

创建阶段,医院几乎没有人知道应该怎么做,从硬件到软件,作为ICU护士长的我都感到无从下手。只有通过参考其他医院的布局、设施,和领导不断地沟通协调,与外院同行老师交流学习,再针对四医院的具体情况,设计传染病院ICU布局。我像一个建筑工人一样,和装修师傅讨论每一个插座应该装哪里,和总务科协调每一个水龙头安装的位置,与设备科商量每一台仪器设备的配置要求……同时,还有护理人员、医生团队的配备,培训工作的开展……那段时间里,我天天蹲在科室,从早上7点开始上班,经常干到凌晨一两点才回去休息。终于,科室于2010年10月装修结束,人员设备基本配置齐全,四医院重症医学科正式成立开科。科室成立初期的工作开展是异常艰难的,最难的就是护理人力的不足。当时几乎没有护士愿意来ICU,现在回想起来,倒不是护士怕辛苦,而是护士们不知道怎么做,所以望而却步。在这个时期,护理部给了我最大的支持,医院通过各种激励措施,鼓励优秀的护士加入了我的护理团队,卢巧玲、黄雪梅、蒙福清、卢晓燕、叶翠平、朱凤梅、梁春秀、倪丹丹、吴幸幸,还有很多很多优秀的护士,她们在ICU这片土地上义无反顾、任劳任怨、辛勤耕耘,是她们无私的奉献,才让四医院ICU在异常艰难的环境下能成长起来。这些优秀的护士,如今很多人都从ICU走出去,成长为优秀的护士长和护理专家。

吴院长非常重视四医院ICU的发展,2011年,刘升主任从华西医院进修返院,在林艳荣主任和刘升主任的带领下,我科的医疗团队规模也开始初步建立,我们开始考虑组建一支致力于传染病重症的医护团队,筹建南宁市危重症传染病救治中心的项目。在领导的支持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重症医学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我们对危重病人各类治疗护理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得心应手,对肺结核、艾滋病、甲型H1N1、H7N9、手足口病、疟疾、流行性出血热等各类危重症传染病人的救治护理工作也开始走上正轨,并不断地积累经验,先后开展了经皮气管切开术、床边纤支镜灌洗术、俯卧位通气技术、PICCO……开科将近十年,我们的团队越来越强大,病床数从5张扩大到15张,医护人员从原来的10人发展到现在的45人,ICU专科医生达6人,ICU专科护士4人,呼吸治疗师1人。技术力量的提升,让我科在各类南宁市突发新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得到了突出表现,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暴发、2015年春甲型H1N1疫情、2016年甲型H7N9疫情……我科作为医院技术力量的排头兵,在各类新发突发危重症传染病的救治工作中表现优异,成功挽救了多名患者的生命,我科在南宁市内的影响力也初见端倪。

2017年,对ICU来说又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将四医院5号楼4楼设置为重症医学科新址,设置床位23张,工作环境整洁舒适、仪器设备齐全完善,患者的就医环境得到了巨大的改善,现代化的吊塔、20台呼吸机、EC‐MO、PICCO……我们手里的武器越来越多,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传染病危重症的治疗护理模式走向规范化,科室的影响力逐渐向区内外扩展。

2019年,我相信这对ICU来说,又将是具有举足轻重意义的一年。在四医院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的这个平台上,院领导独具慧眼,计划在现阶段重症医学科的基础上,开设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将传染病重症医学引领向更精细化、专业化发展方向,这对于重症医学科的学科发展、医院的整体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转折,同时也对我们传染重症护理人提出了挑战。我们需要建立更精确、规范、专业的医疗及护理体系,这需要我们的团队付出更大的努力。我也相信,通过领导和同事们的齐心协力,不懈奋斗,定能推动四医院传染病危重症医学的发展。

17年弹指一挥间,在四院的陪伴下,我从刚迈出校门的懵懂少女,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护士。17年,我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寄予我脚下这片热土,我曾经痛哭流涕、彷徨无助,多少次我也想退缩,但又一次次在你的滋养下勇敢地站了起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因为,我的眼里只有你。 PWYht965cLVUdEujvUfuy2WPK41hyGUTHf/xqZRk0j/tug5jLDX7d0PaR1kJGzX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