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作为边疆民族地区,虽然自秦代以来已经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但是作为王朝实施有效管辖的一项重要制度,人口调查统计制度在广西境内的全面推行却是缓慢而渐进的。尤其是在桂西少数民族聚居区,直到清代改土归流后,大多数地方的人口才纳入官方的户口汇总发布系统,从而正式进入国家的版籍。从“无籍之民”到“编户齐民”,见证了广西各民族逐渐进入国家体系的过程。与人口调查统计制度的推行过程相适应,历史上的广西官方人口数据并不能真实反映广西境内人口的实际情况,而是存在大量未纳入统计的人口,特别是长期处于羁縻、土司制度下的少数民族人口。广西人口数量的变迁,固然是土著居民自然增长的结果,也与外来人口迁入造成的机械增长和繁衍生息密切相关。因此,两千多年来广西人口的变迁过程,是广西境内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西汉以前,有关广西的人口缺少最基本的数据,也就无从推算得知其数量。而从西汉开始,根据历代正史《地理志》对各地政区户口的记载,再结合有关的人口史料,我们已经能够大致推测其数量情况。西汉时期,元始二年(2年)的广西人口约有27万。东汉时期,永和五年(140年)的广西人口约有100万。西晋太康初年(280—282年),今广西约有37万人。刘宋大明八年(464年),今广西境内人口约有64万。隋大业五年(609年),今广西人口约有107万。唐贞观十三年(639年),今广西境内约有84万;天宝元年(742年),今广西境内约有111万。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今广西境内约有168万。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今广西境内约有260万人。明万历六年(1578年),今广西境内约有民籍人口300万,加上军籍人口约50万和未编入户籍的少数民族人口50万,合计约有400万人,其中汉族人口约100万、少数民族人口约300万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今广西境内约有1044万人;宣统二年(1910年),今广西境内约有1589万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今广西境内约有1399万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今广西境内约有1566万人。
广西人口变迁情况表
续表
长期以来,汉族在广西人口中并未占据多数。直到清中期,汉族人口才超过广西总人口的一半,成为广西人口最多的民族。在民国时期广西人口的民族构成中,汉族人口占多数,壮族次之,而且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1941年,广西(不包括钦廉地区)总人口1425万,其中汉族800万~900万人,占60%;壮族500万人,占37%;瑶族约20万人,占1.4%;苗族5万~6万人,占0.3%。汉族虽然占据广西人口的多数,但是分布的地域却主要集中于桂东地区,约占广西总面积的1/3;壮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桂西和桂北地区,约占广西总面积的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3年进行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这次人口普查数据也是广西历史上第一次涵盖了境内各民族居民的最为全面、准确的数据,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据统计,1953年今广西境内共有1975万9637人,其中位于桂西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桂西壮族自治州、宜山地区、百色地区的人口有873万9309人,约占广西总人口的4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广西各族人口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经济条件,人口总量急剧增加,从1949年的1845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5159万人。平均每年增长近54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20‰,人口密度也由每平方千米78人提高到218人,高于同期全国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根据2010年广西人口普查数据,汉族约占63%、壮族约占31%、瑶族约占3%、苗族约占1%、侗族约占0.6%、仫佬族约占0.4%。 可见自清中叶以来的200多年间,广西一直维持着以汉、壮民族为主体的人口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