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历史上的世居民族除了汉、壮、瑶等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的族群,还有人口较少、分布范围较为有限的一些特有民族,比如毛南族、仫佬族、京族。
毛南族的前身是“茅难蛮”,“茅难蛮”即分布于宋代桂西北宜州境内茅滩地方茅难团的“蛮族”,与抚水蛮毗邻而居,具有共同的渊源,都是从百越族系的僚人分化而来,后来逐渐演变为两个不同的民族共同体。有学者认为毛南族是从水族中分化而来 。虽然宋代“茅难蛮”已经从僚人中分化出来,但是完全形成今天的民族共同体毛南族,却可能迟至明清时期。今天毛南族的族源主要来自两部分:一是魏晋时期僚人的一支,二是明清时期外来的汉族移民。
仫佬人是在元明时期从桂西北庆远府天河县境内分布的一支“伶”人中演变出来,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而“伶”人是从侗人中分化而来的,因此仫佬族与侗族存在亲缘关系。仫佬人的族称经历了从宋代的“伶”向元代的“木佬”和明清时期的“姆佬”演变的过程。元明时期,有一部分迁入罗城、天河的汉族移民通过联姻,也逐渐融入仫佬族之中,这是人口较少的外来移民融入迁入地社会的普遍路径。
京族是广西境内特有的少数民族,由于其主体在越南,也被称为越族。京族的民族语言为京语,文字为“字喃”,是13世纪末京族人民在汉字的基础上创制的本民族文字,现在京族人通用汉语的粤方言和汉字;广西的京族主要聚居于东兴市江平镇的澫尾、山心、巫头三个海岛上,人口有2.8万多人,故该地素有“京族三岛”之称。京族是从古骆越部族演变而来,广西京族的祖先大约在16世纪初陆续从越南涂山等地迁移而来,最先居住在巫山岛和江平镇附近的寨头村,后来才逐渐向澫尾、山心、潭吉等地发展。根据京族中人口较多的刘、阮二姓的追述,他们的祖先原先居住在越南吉婆岛,后迁至越南涂山沿海,以打鱼为生。一次他们追捕鱼群来到今东兴市的巫头岛,看见这里荒无人烟,又有较好的渔场,于是定居下来,至今已传十六七代。清朝曾在京族聚居的江平地区设置巡检司。中法战争期间,澫尾、巫头等地的京、汉各族群众,在澫尾村京族人杜光辉的率领下,参加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抗击法国侵略者。京族人信仰多神教,包括祖先崇拜、地方神灵崇拜等,也兼信道教、佛教和天主教。京族具有独特的民族乐器独弦琴,独弦琴与京族人的“唱哈”“竹竿舞”被誉为京族传统文化的三颗珍珠。
图2-8 京族是广西境内特有的少数民族,唱哈、独弦琴、竹竿舞被誉为京族传统文化的三颗明珠。图为海边集体弹奏独弦琴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