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壮族大本营

广西是壮族的集中分布区和聚居之地,是壮民族几千年来生息繁衍的“大本营”。从秦、西汉时期的西瓯、骆越,东汉时的乌浒、蛮里,两晋南朝至隋唐时期的俚、僚,到宋代逐渐分化形成的僮人,明代的僮人、俍人和土人,清代的僮人、土人,直到今天的壮族,广西都是壮族先民及其后裔生息繁衍的根本之地。两千多年来,广西境内的壮族不仅分布范围广,而且人口数量众多。在清中期汉族人口超过广西人口的一半以前,壮族曾长期占据广西人口的优势地位,是广西当之无愧的主体民族。即使在汉族占据广西人口多数之后的200多年时间里,壮族在广西人口中的比例也一直维持在30%以上。20世纪50年代初,著名学者费孝通在《关于广西僮族历史的初步推考》一文中,对当时广西壮族的分布情况和族群特征做了详细描述:“广西有一种人自称为土人或本地人,分布很广,除了东南角靠近广东的十多县外,没有一个县没有土人。从桂林到南宁的铁路以西,土人在乡村中占主要地位。百色专区境内,土人人口占人口总数百分之八十左右。以广西全省说,约有六百万土人,占全省人口三分之一。他们说土话。……土话又称僮语,依语言学的分类,和汉语同属汉藏语系,但并不属于同一语族。……至民国时期,尽管当时桂系统治当局认为广西僮族人只数万人,且大半已汉化之,但从1935年《广西年鉴》民族语言统计,有91个县有讲僮语的人。广西的土人用他们的土话自称‘布越伊’(puyueyi)或‘布伊’(pu-yi)。‘布’在僮语中是‘人’的意思,布越伊即越伊人。他们又有若干支系。” 费孝通写作此文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对广西的“土人”进行民族识别,但却揭示了这样一个历史事实,那就是僮族是广西历史悠久、分布非常广泛、人口数量众多的土著族群。正因如此,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僮族被确认为单一民族,族称为“僮”。1965年10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把“僮族”改称“壮族”,取强壮、壮大之意。

图2-4 白彝少女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由于地理环境的隔离,壮族形成了许多支系,其中黑衣壮是最为典型的一支。黑衣壮主要分布于广西与云南毗邻的那坡县,按照自称和语言可划分为12个族群,人口约5.2万人,占那坡壮族人口的33%。黑衣壮以黑色为美,并以黑色作为族群的标识,近年来其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征受到世人的高度关注。黑衣壮大多聚居在那坡县境内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大石山区,以农耕为生。其居住的房屋为古老的石木结构干栏式建筑,往往沿着山坡建成阶梯式排房。黑衣壮的形成,与唐宋时期桂西南地区爆发的两次大规模壮族人民起义有关。一次是唐中后期的西原少数民族大起义,至德元年(756年)二月,西原黄洞(今左江一带)人民在首领黄乾曜、真崇郁的领导下,联合陆州(今钦州西南)等地100余洞的少数民族人民,共20万人,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起义,时间持续数年之久。此后还有潘长安、黄少卿等相继领导西原黄洞人民进行斗争,直到879年,西原人民的起义才被彻底镇压。另一次是北宋皇祐年间侬智高领导的起事,侬智高建立了“南天国”,最终在狄青率领的宋军的镇压下失败。失败的壮族起义者为躲避官军的追剿,被迫携家带口躲入位于今广西、云南和越南交界的那坡县境内的山区,世世代代在封闭的环境中过着自给自足的简朴生活,同时也使得古老的黑衣壮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传承下来。黑衣壮至今都沿用着最古老的纺织技术,他们穿着自种、自纺、用野生蓝靛染成的黑色土棉粗布服装。如今,被誉为“壮族的活化石”的黑衣壮,正尝试用他们独特的民俗风情敲开山外的大门,走进多彩的大千世界。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全国壮族人口将近1700万,其中广西壮族人口为1600多万,约占全国壮族人口的94%。可见广西是中国壮族人口分布的绝对核心区。而广西的壮族又主要聚居于百色、河池、崇左、南宁、来宾、柳州6个地级市,占全区壮族人口的90%以上。

图2-5 黑衣壮主要生活在今广西、云南和越南交界的那坡县境内的山区,他们世世代代在封闭的环境中过着自给自足的简朴生活,古老的黑衣壮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传承下来。黑衣壮也被誉为“壮族的活化石”。图为那坡黑衣壮歌会上,对歌男女抛红结定情缘

图2-6 西林是句町古国故地,这里的壮族保留着壮民族最原始的习俗:织土布、染蓝靛,穿绣衣,着花鞋。其服饰厚重古朴,颇有句町遗风 yGXuxakSvnc4ocUO7iIEU6LLsspoHMJuXtXGyk0chvnAzbIFip9dfyPZbmOjaHA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