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汉族移民进入

秦始皇统一岭南,在今广西境内设置桂林郡、象郡,并移民实边,便揭开了岭北汉族移民迁入广西的序幕。汉代移居到岭南西部苍梧郡、郁林郡、合浦郡的汉人已经达到了一定数量,逐渐成为桂东等地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江中游地区因为岭北汉族移民的渐次迁入,甚至成为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促进了今广西东部的开发和民族融合。至此,岭南西部的人口形成了以土著民族为主体,以汉人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族群结构。但自汉至唐的1000年间,虽然曾发生过两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浪潮,即西晋末年永嘉丧乱和唐中期安史之乱后的大移民。但这两次大移民的潮头都没有到达广西境内,因此进入广西的北方汉族移民总体上数量有限,而且分布范围较小,对广西民族构成的主体格局影响不大,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较为有限。入宋之后,上述局面日渐改观。北宋皇祐年间狄青率领宋军征讨侬智高的军事事件,逐渐演变为后来许多广西人记忆中的“移民事件”,在今天操平话的平话人中体现得尤其明显。邕州(今南宁)作为宋军征讨侬智高后驻防的重要城市,这些军士及其家属成为南宁较早的汉族居民,并在南宁地方风俗、语言的形成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故《大明一统志》卷八十五《南宁府志》载:“人品同青兖,言语类荆襄。”这是宋代来自青兖(今属山东)、荆襄(今属湖北)地区的汉族移民在南宁留下的印记。随着宋王朝对广西各地控制的加强,带动了各类移民的到来,在桂西南今崇左境内,“有仕宦、商贾落业者,有宋皇祐从军来者,山东人十之六,江南、河南、江西、广东人十之三” 。融州(今融安、融水)“惟自宋置清远军而后,民族之来自湖南、湖北、广东、江西、福建者日益众,或以官而家焉,或以商而家焉,或以从军戾止而家焉,或以垦殖生产而家焉” 。宾阳县在宋代“狄武襄(指狄青)奉命南征,擒渠扫穴,事平置戍以去。当时随征健儿来自山左,遂多占籍,此间北方文化相与俱来,邹鲁之风讫以南峤”

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导致了中国历史上自北而南的第三次大移民,这次移民规模甚大,其前锋波及广西,许多北方汉族移民迁入桂北和桂东南地区。今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境内也迁入了不少汉族移民,“宋大观元年,曹、荣、龙、李、潘、杨、欧、马、蓝、侯、龚、谢十二姓,避金兀术乱,自闽入粤,溯柳江而上,卜居古宜,沿浔江流域以居” 。在桂东南容县境内,“宋南渡后,北客避地者多” 。宋人蔡絛记载了南宋初年博白境内因为北方汉族移民剧增,导致人类与老虎争夺生存空间,迫使老虎主动攻击人类的事件。他说:“吾以靖康岁丙午(1126年)迁博白,时虎未始伤人,村落间独窃人家羊豕。……十年之后,北方流寓者日益众,风声日益变,加百物涌贵,而虎寖伤人。” 与宋代相比,明代广西的汉族移民进一步增多。其中,军事移民是最为突出的一种类型,这与明朝实行卫所军士世袭驻防有关。明代广西的卫所在洪武时期初建,经过不断调整,到嘉靖时共有10个卫、21个守御(或屯田)千户所 。凡是卫、所驻防地,都有一批军事移民,所操语言为官话,亦称为军话。此外,还有大量来自广东肇庆府、广州府的汉族移民,他们溯西江水路而上,迁入广西梧州府、浔州府等地,并将所操粤语传入桂东南。 正如徐松石所说:“现在广西自称为汉人的,十之八九来于明清两代。东南方面,以自广东搬来的为最多,北部则以湖南迁来的为最众。” 当然,明代广西境内的汉族移民不仅仅来自广东和湖南,还包括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份。故道光《博白县志》记载:“博邑土音有三:地老话是唐宋前遂居此;新民话在有明间多自江浙来,故声音与江浙相近;漳州话自闽省来。” 在明代汉族移民迁入广西的背景下,大致形成了东、中部汉族聚居区与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分布格局。据嘉庆年间广西巡抚谢启昆记载:“广西为南方边徼,秦汉始置郡县,历代号为瘴乡。元明以来,腹地数郡四方寓居者多,风气无异中土,然犹民四蛮六,习俗各殊。他郡则民居什一而已。” 元明以来汉族移民分布的广西腹地数郡,即今广西桂林、柳州、贺州、梧州、贵港等市境内,而桂西各地仍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汉族移民很少。这一分布大致以今天的湘桂铁路线为界,此界也是明代广西汉族与少数民族分布区的一条重要界线。

如果说宋代开启了岭北汉族移民大量迁入广西的大幕,明代形成了以湖南、江西籍为主体的岭北汉族移民迁入桂东北,以广东、福建籍为主体的岭南移民迁入桂东南的分布特征,那么清代则是汉族移民大规模迁入广西并形成今天广西民族分布格局的关键时期。有清一代,以广东、湖南籍移民为主体的外省汉族人口长时间、大规模迁入广西,有力地推动了广西的开发进程,并不断重塑广西各地的民族分布格局。清前期,外来汉族移民主要分布在广西的东部、北部,迁入桂西土司地区的汉族移民相对较少。随着乾隆中期广东、湖南等省的人地矛盾日益凸显,而广西作为后开发地区对广东等省移民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乾隆帝因时而变,下令放宽对人口流动和移民土司地区的限制,为外省移民迁入广西扫清了制度上的障碍。在此背景下,清中期广西迎来了外来移民的高潮,不仅东部涌入了大批移民,而且西部土司地区的汉族移民数量也十分可观。汉族移民通过购买等手段,逐渐获得了一部分土官田地的耕作权。道光初年,越来越多的广东、湖南等省游民前往广西租山种地,其中大多数在广西落籍定居。在道光朝的奏折、上谕中,经常谈及加强管理广西各地种山移民的问题 。道光、咸丰年间,汉族人口已经占到广西总人口的60%~70%,这是清代广西人口民族构成上的一大转变。清人姚莹在《平贼事宜状上赛节相》中说:“广西土著民人,皆苗、瑶、侗、僮,不过十分之三。其七皆来自外省之客民,湖南最多,广东次之,贵州又次之。” 汉族移民在广西的分布格局,以平乐为界,北部主要为湖南移民,南部主要为广东移民,故咸丰时右江道员严正基在《论粤西贼情兵事始末》中说:“通计土著十之三四,柳(州)、庆(远)、桂(林)、平(乐)四郡,楚南垦荒贸易者多,粤东间有民人,亦略相等,闽省差少。梧(州)、浔(州)、南(宁)、镇(安)、郁(林)等府州,半与东境毗连,垦荒贸易占籍者多系东人,闽人间亦有之。” 道光三十年(1850年),刑部尚书杜受田在奏折中也说:“粤西自平乐、浔、梧、郁林及南、太、泗、镇,大半皆属广东口语。” 足以窥知广西境内广东、湖南移民之众。

在明末以来迁入广西的汉族中,有一支被称为“高山汉”的汉族,他们生活在桂西北高山地带,主要来自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等省,讲西南官话,当地壮族将他们称为“布哈”,意为“转移居住的人” 。从有关史料的记载看,西南和中南地区的汉族移民迁入桂西北山区定居,大致来自两个时段:一是明末清初因为躲避战乱或随张献忠大西军余部迁入;二是清前中期因为人地压力迁入桂西北山区开荒谋生,尤其是清乾隆、嘉庆和道光年间迁移到桂西北的高山汉人较多,在咸丰、同治年间已经形成了广西汉族中的一个特殊族群。雍正年间,广西巡抚金鉷在《檄拿汉奸牌文》中说:“粤西土属为湖广、江西汉奸聚集之薮……为此牌仰该司官吏即便速饬南、太、庆、思、泗各府,严饬所属汉土地方各官遵照,凡在土司现有湖广、江西等人居住境内者,即查其来由,作何事业。” 广西官府发布的该条禁令,实际上就是针对来自湖广、江西等地的“高山汉”,害怕他们进入桂西土司地方后,要么挑拨土官与官府的关系,要么危害土民。乾隆年间放开移民桂西土司地区的限制后,迎来了“高山汉”迁入桂西北山地的高潮。东兰土州“湖南、四川、贵州诸省人民迁徙踵至,散居各哨山峒间,其言语流布亦广,即今所称湖广语” 。随着这些汉族移民的到来,逐渐改变着桂西地区的民族结构,并推动形成新的民族关系。“高山汉”和清中后期来自广东、福建等省的汉族移民一道,构成了桂西地区的汉族群体。与广东、福建等省的汉族移民主要分布于桂西的城镇、圩场中从事商业和手工业不同,“高山汉”则主要分布于山区从事农业垦殖,因此形成了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各个领域与壮、瑶等民族交往的格局。

汉族移民经过清代的大规模移徙过程,历经民国,直至今天,汉族人口都在广西人口中占据优势地位,这是2000多年来汉族移民不断迁入并长期生息繁衍的结果。

图2-2 苗族少女

图2-3 高山汉少女 VU24fF+SKr4D+9FdSlOE+SapagQkiqKDpp+w5sFe5xKwMska4RYNoYFXAFQD4dg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