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西瓯、骆越广布

殷商时期,岭南西部的百越族群已经初步形成了西瓯、骆越两大支系,并在战国时期呈现出明显的文化分异现象。从今人对西瓯、骆越的释义来看,都与山林、山麓有关,可见这是古代岭北之人根据岭南西部多山的地形和民众居住的山地环境对当地族群进行的一种命名。西瓯又作西呕,本为瓯,为了与“东瓯”区别,故称为“西瓯”。骆(或雒)应与山麓、雒田有关,岭南之人多居住在山麓地带、山间谷地,垦食山麓之田、山间峒场,因此这里的人被称为骆人(或雒人)。因为骆人是岭南越人的一个支系,因此又被称为“骆越”。

战国时期,西瓯、骆越两个族群已经在今广西境内建立了两大方国,其中西瓯大致分布在今桂江流域和西江中游浔江流域一带,因此当秦始皇派大军从湘桂走廊和潇贺古道进攻桂东地区时,遭遇到了西瓯人的顽强抵抗。西瓯人在君长译吁宋的领导下顽强抵抗秦军,在译吁宋战死后,又“相置桀骏以为将”。他们采取丛林游击战术,依仗岭南山高林密的有利地形,与秦军展开了长达数年的战争。史称秦军“三年不解甲弛弩”“伏尸流血数十万”,连秦军统帅屠睢本人也死于与越人的战争 ,足见战况之惨烈。骆越是先秦时期广西境内的另外一大族群,主要分布于广西西部和南部,此外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岛以及越南北部都有骆越人居住。而广东茂名至广西陆川、博白、玉林、贵港、灵山、合浦一带,则是西瓯、骆越交错聚居的地区。在秦朝通过开凿灵渠扭转在岭南西部的军事颓势,取得对西瓯战争的胜利后,骆越人也随之归附了秦朝,秦朝最终实现了对岭南地区的统一。

图2-1 广西十二个世居民族女性服饰展示,依次为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彝族、京族、回族、水族、仡佬族

秦朝在岭南西部这样的边疆民族地区实施行政统治,其政区的设置无疑既要考虑交通便利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又要考虑西瓯、骆越人的分布情况。秦朝在岭南西部设立的桂林郡、象郡两个郡级政区,显然考虑到了西瓯、骆越人在地域分布上的特点,其中桂林郡主要管辖广西东部、中部的西瓯人,而象郡则主要管辖广西西部、南部和越南北部的骆越人。因此,西瓯、骆越是今广西纳入中原王朝版图后境内较早的两大族群,他们经过不断演化,大部分演变成后来的壮族。首先是西瓯人的分化。西汉中期,汉武帝派兵平定南越的叛乱后,西瓯人内属,其中一部分西瓯人融入汉族,一部分则与骆越人结合为瓯骆,成为壮族的主要先民 。其次是骆越人成为今广西境内非汉族群的主体。从与骆越人分布有关的地名(雒、洛、六、陆、渌、罗等)来看,几乎涵盖今广西全境。与此相对应,《汉书·地理志》将岭南地区设置的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7个郡划入百越族群分布的范围。据《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载:“粤(通‘越’)地,牵牛、婺女之分野也。今之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日南,皆粤分也。”汉朝统治者对岭南地区的治理,也充分考虑到了岭南地区作为越人聚居区的社会现实。汉高祖刘邦将赵佗封为南越王,以统治岭南越人之地,以及南越王赵佗自称“蛮夷大长老”,穿着越人的服饰,采用越人的起居方式,以便“和集百越”,都反映出骆越人是岭南大地的主人。

西汉前期,南越王赵佗大力拉拢西瓯、骆越人,其中用财物贿赂和委任官职是最重要的两个手段。汉高后时,赵佗“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 。在南越国中央和地方的官僚机构中,文官上至丞相、下至郡县级官吏,武官从将军到小校,都有大量的越人。特别是作为南越国军队的重要兵源,西瓯、骆越士兵的人数也比较多。汉武帝时担任南越国桂林郡监的居翁,本身即是越人,当他听说汉军已经攻占南越国都城番禺后,就劝说西瓯、骆越兵40余万投降汉朝,为此获封湘成侯 。笔者认为这40余万应是指西瓯、骆越之民,其军队人数不可能有如此之多。范宏贵先生认为西汉时期苍梧郡、郁林郡境内的西瓯人大约有40万,而合浦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境内的骆越人大约有100万

综观之,汉代岭南西部百越族群两大支系的分布格局大致可以描述为:西瓯主要分布于郁林郡东部和苍梧郡,相当于今桂江流域和西江中游一带,即今桂东南和粤西南地区;骆越则主要分布于郁林郡中西部、合浦郡、交趾郡、九真郡和日南郡,相当于今广西西部、南部和越南中北部。到了东汉时期,经过将近200年的发展,西瓯、骆越的称谓逐渐为乌浒人、里(俚)人所取代,于是东汉时期岭南西部的人口形成了以乌浒人、里人为主体,以汉人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族群结构。 G6cZOKembgX2n+2kLG38qcpFRXHHFcjXWZR+3+r9AhaiHhfNcr4q9sD1pVTCZBC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