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景房也好,湖景房也好,或者是江景房、海景房,风景用来装点住宅,使住处变得诗意。诗意的居住,让房子有了文化,有了灵性,让生活有了趣味,有了审美,更有了尊严。通常都是,有风景的话,就以风景来装点住处;没有风景的话,就以赏石、盆景,甚至绘画来充当风景;而在广西环江,我发现,那画卷般的山水里,人们居住的房子,似乎是用来装点自然风景的。那是一种怎样的奢侈啊!那是一种怎样的诗意啊!
细雨中,走在黔桂古道上,低头看着一块块古老的石板,它们被雨淋得发亮,反映着银色天光。它在密林中蜿蜒九曲,究竟要把我带去何方?有多少穿着草鞋的脚,穿皮鞋的脚,光脚,还有马蹄,在这条道上走过?笑声,哭声,踢踢踏踏的脚步声,以及喘息和叹息的声音,在这条路上,像书页一样翻过去,一页页合拢。官员、文人、商旅、妓女,更多的是贩夫走卒,在这条道上,上演了多少人间悲喜剧?怎样才能把这本厚厚的书页翻开呢?
真想好好沿着这条路走,往密林深处走,向时光深处走。真想这条路是一根扯也扯不完的线,用一分想象,扯出无数的悲欢离合,和无数的可歌可泣。
要不是唐代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诗,寒山寺不过是一座普通的寺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为什么单单寒山寺成了千古名刹?因为张继说:“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庐山瀑布,要不是李白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名诗流芳,它也不过是万千瀑布中极其普通的一挂。即便《观庐山瀑布》妇孺皆知,庐山瀑布也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而环江的牛角寨瀑布群,则是藏之深山密林而大美无言。其美丽壮观,其规模宏大,其形式多样,其或雄壮若通天,或多致若三叠,或妩媚若七仙女,仿佛一个瀑布博物馆。身处其间,观悬挂之河,听清澈之交响,心灵忽而为之震撼,继而为之陶醉!所有的诗歌,都不足以赞美它们;所有的描述,都是无力。这是一种立体的大美,丰沛的演出,是集激情和柔情于一身的良辰美景啊!
竹子似乎是最野贱的植物,然而从古到今,它都是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甚至寄托了人们的道德节操和独特的东方审美。人们在竹子的身上,看到了虚心有节,看到了刚直不阿,看到了野火烧不尽的顽强和生生不息。同时也看见了它的美,诵风拂云,四季常绿,修长而飘逸。
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波川村,我看到村民将竹子劈得像棉线一样细柔,巧手编织成精致漂亮的花竹帽。据说编这种花竹帽已经有几百年的传统了。他们不仅用它来遮风挡雨,似乎更是用它来装饰生活的。竹篾劈得那么细,编织得那么精美,让我想起明清时期江南文人士大夫家中的“虾须帘”——竹丝细如虾须,整张竹帘因此看上去如透明的薄纱。而眼下这位毛南族姑娘手下的竹丝,也是细若虾须的呀!她的巧手,除了编织精致结实的花竹帽,她一定还能将世上所有的东西都用竹子编出来。但她却谦虚地说,她只会编花竹帽,因为师傅没有教。
我希望不远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奇异竹器,为姑娘们的巧手编织出来。因为环江的竹资源是那么丰富,简直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她们不仅可以编出花竹帽,还能编出花竹船、花竹车,编出竹桌椅、竹床榻、竹橱柜、竹书竹画、竹人竹狗竹猫,还有虾须帘,以及各种各样的古今人物、飞鸟走兽,五光十色,应有尽有,编织出她们更美的生活和更广阔的未来。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波川村,那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地方啊!春雨网住了她,白云托起了她,一个古老的地方,一个美丽的村庄。每个角度,每一步,都是青翠的绿,都是起伏的山,都是荡人心魄的美景。炊烟在村头飘,歌声在山间绕,武陵人误入的桃花源,是不是一个这样的地方呢?迎客的米酒,和他们的笑容一样甜;大锅里的饭菜,和山野的空气一样香。这里的山美水美,天美云美,梯田美,花树美,酒美菜美,人美歌声美。
只是那离别的时刻,真的叫人依依不舍,几度欲泪!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唱着离别的歌,一路送啊。送到路上,挥挥手;送到村口,再挥手;转身看看,还在挥手。车开了,越来越远了,还看到漂漂亮亮的一大群,还在挥手!歌声清清亮亮,悠悠长长,一直在耳际回响,在心头回响!
【作者简介】荆歌,号累翁,苏州人。出版有长篇小说十部,中短篇小说集多部,收藏文化随笔集三部,以及书法作品集《荆歌写字》。曾任香港浸会大学国际作家工作坊访问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曾在杭州、苏州、宁波、成都等地举办个人书画展。
◎分龙节狂欢夜-莫耀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