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振国在雕刻傩面具-卢增令摄
相对于城市,环江算是僻远之地。它的远还不仅仅限于时间或距离,还有一张虚幻的千年傩面,把它与这个世界隔离开来。
因为神秘,因为不易抵达,所以总是期待与向往。
有四水穿城、有山环水绕、有雨雾半遮半掩的环江,我是冲着它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它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申遗成功的花竹帽和有上千年历史的傩面去的呀,始料未及的是,原打算四天愉快的行程,在环江仅仅住了一个晚上的我,就不得不坐第二天的头班车离开。那个黑夜多么深沉啊,它被那件糟糕的沮丧的欲罢不能的麻烦事儿的分泌物粘连住了,连狗吠声也掀不起它的盖子。我穿着舒适的睡衣完全地嵌进了那张宽大的棉床里,一宿未眠。整个晚上我都攀爬在悬崖上,从凌晨一点到两点三点四点,每一段时光都是陡峭的险峻的。还真是第一次体验黑夜的利爪,整个身心就像被它活拆了似的丢了一地。精疲力竭想再努力一把让自己放松下来的时候,天色露出青灰的亮光,屋外下着小雨,我从床上弹起来。一面收拾着行李,一面用免提给县里的文联莫主席打电话,我跟他说明事情的原委并请求他的帮助,十分钟后他开着车在宾馆楼下等我。飞奔到车站,我买了当天头班车的第一张票。
是一辆五十多座的豪华大巴,我上车时竟发现还有一位比我更早的乘客。昨天买的票?他显然坐在我的位置上,看向窗外,根本不想搭理任何人。见我踌躇,他懒懒地说,这么早没人要到南宁去的,大把位置。被他的落寞打动,我找个位置坐了下来,直到下车再也没机会正面跟他打过照面。可至今我仍记得他那似乎永远都没办法聚焦的眼神,应该年纪不算太大,皮肤黧黑粗糙,满脸却是刀斧刻下的皱纹,这些都是与生活扭打留下的痕迹啊,一位愁苦的人儿。想着自己一夜无眠,脸色一定难看得不行,肯定也是愁苦的样子,真想借了微信的那个表情包:捂脸捂脸捂脸!
明明知道车上不会有熟悉的人,还是下意识地四处张望一番。和我一起来采风的大部队当天到环江的下南乡波川村体验生活去了,他们要看毛南族的“肥套”。
“肥套”?一个多么先锋又令人生奇的名字!若让“90后”“00后”描述,相信他们会说有现代卡通的味道。确实,从字面没法理解它的含义,而我是熟悉的。2009年曾和单位的三位同事到环江调研,知道是毛南语对“还愿舞”的称谓,是毛南族还愿活动的一种说法。毛南族人说话,“回”就读“肥”,所以肥就有“还”的意思。当然,这些仅仅限于县志及文史资料的了解,今天,这样的信息在网上随处可见,随时可取,随地都可以搜索捕获。处理相关的信息,我通常只让资料在我的记忆中作为一种认知一种常识来存档,需要时点击一下鼠标就好,别无其他。不同的是,我偏偏对那些古老神秘的事物特别向往和迷恋,愿意以无限的激情让那些失散已久遗弃在风中的过往满血复活,血肉饱满。我喜欢徜徉在旧事物的怀抱里,去体验传统的气息和温度。中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保留了上千年的还愿祭祀仪式,我更愿意把它视为一种人与神的神秘契约!它起源并盛行于明清,如今“肥套”也仍然是每一位毛南族成年男子最重要的礼仪。在毛南族,家中若有男丁长到35岁,父母必以隆重的“肥套”还愿,以感激神灵的赐予与护佑。还原仪式一般选在自家场院,请6到12位师公,戴上用木雕成的象征各路大神的傩面具,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子孙兴旺。这种随着岁月的更迭所孕育出来的毛南族傩文化已渗透到每一位毛南族人的血脉中,它结晶成籽,凝聚为强大的文化基因代代相传。深究它的源头,跟一段民间传说有关,跟无所不能的神灵有关,跟信守诺言践行契约有关,跟惜福感恩有关。这个人口极少的少数民族,他们穿衣着袍,戴上精雕细刻的精美傩面具,只等音乐响起,即以神的名义起舞,进行人神对话。这场面神秘,这仪式庄严,令人敬畏。而神奇的是,这套古老繁复的仪式是被置放在“世界自然遗产地”进行的。
◎非遗传承人方振国在雕刻傩面具-卢增令 摄
我们是踩着三月的尾巴向环江出发的。烟花三月啊,一个多美好的季节。新雨正淅淅沥沥地下着,等进入了环江地界,毛毛细雨便与空中的水汽弥漫成缭绕的雨雾。越迫近目的地,雨雾越发浓稠。它们开始只在山头驻足,然后丝絮一般蜿蜒而下,山腰山脚直至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环江的半成山水半成楼便隐藏在袅袅的雨雾里。雨雾一起,万物皆宁。这样的情景多符合我的想象呀,信奉神灵严守契约的毛南族人就生活在这既有人间烟火又虚幻缥缈的仙境里。即便是“世界自然遗产地”这片奇妙的山水,也是为孕育毛南族的傩文化而准备的呀。生长在环江上的那些独特的稀有的绝妙而不可复制的峰林、峰丛,都灵秀,都静谧,都妖娆丰茂;而洼地、谷地和洞穴都隐秘,都肥沃,都莺飞草长。所有的这些存在,又多么适合神灵逍遥、仙侣独步呀。环江神奇独特的自然风貌与神秘瑰丽的傩文化,正是如此这般的互相成全互相滋养,才完成了环江的盖世奇观和瑰丽的文化。
错过了“肥套”那场盛大的仪式,坐在回程的车上我不无遗憾地念叨着。或许也未必呢:乡下的民俗,用到自己身上,多半就认真就虔诚;倘若用于表演,大多也就是走过场不走心。这般想来,心里又宽慰了许多。思忖着,环江还是要再来的,有机会,哪家的父母为儿子做“肥套”,我会自愿地给他们搭个手帮个忙,干脆就住到他们的家里,真切地看那戴了傩面的师公,是否就真的能人神两界自由地穿梭,就能到上界去探个虚实回来。
这不过是一些玄想罢了,傩文化有它自己的定义:它融合了毛南族口头文学、民间山歌、舞蹈、音乐、戏剧、傩面具雕刻等内容,并形成相对独立的傩歌、傩舞、傩戏、傩乐、傩故事和傩木面艺术等表现形式,是毛南族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2006年毛南族“肥套”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环江是以傩文化为骄傲的,《盛世祥傩》群雕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公园落成,成为该县民族文化公园的标志性雕塑。有趣的是,从2008年起,环江每年都要举办盛大的分龙节,而分龙节的傩面晚会,则是节中节——傩面狂欢节,那是个万人狂欢的宏大壮观的聚会啊。我没参加过面具舞会,但我体验得出傩者狂欢的痛快:所有参加者,不论是原先只想当旁观者的还是来做参与者的,不论是本地的还是外来的,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小官中官高官,只要来了,都不由自主地脱下原先的所有的社会面具,戴上这张称之为傩的面具,在这一特定的情境中为自己而舞,为所有躲在那一张张面具后面的神祇而舞。只有当你躲在傩的背后,你才会发现自己该有多自由和多痛快。真实的灵魂常常是需要面具的,真实的灵魂常常是需要虚拟的、掩饰的、假扮的。真实的灵魂哭泣的时候有时是需要一张笑的傩面,真实的灵魂快乐的时候有时是需要一张沮丧的面孔。同样,既然你猜不透对面或身边戴面具的舞者,权且就当傩面背后的那个他就是你希望的那个吧。傩面真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这个发明不仅让人有了一张往来于人神鬼三界的通行证,或娱神,或娱鬼,或娱人,更让人的灵魂有了一个最可靠的依附。
环江之外,真实的世界何尝又不是傩的世界?我们的那张天天要保养修饰要涂脂抹粉要美容甚至整容的脸面,无比丰富的表情后面,你又看得出多少灵魂的真实?环江只是用傩面给了我们,还了我们,告诉我们一个哲理,给了我们一个灵魂的寓所。
环江,这就是世人神往的理由吗?
总觉得县城广场中那座巨大的傩面雕塑一直在盯着来往的行人,似乎要弄清人们面相背后真实的容颜,真让人无颜以对!人生也有沉重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偶尔会狼狈会萎靡会困顿,一时半会儿甚至会绝望,如果有一张傩面可以躲藏可以逃避可以沉默多好啊。这个时候我也会站出来说,给你一张傩面吧,这样光阴似乎就没有这么可怕,你就可以躲在它的后面窃喜或者泪涌。人生有了这段难得的残喘与休整,人们才可以回到幸福的原点。
【作者简介】冯艳冰,《广西文学》编审、副主编,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