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的象形字本义是“头戴装饰的女人”,也就是“美女”。
炎帝,“上古三皇”(据《尚书大传》《帝王世纪》《三字经》)之一,姓伊耆,名石年,称神农氏、烈山氏,传说是燧人氏后裔,出生在厉山,生长在姜水(今陕西省岐山县)。姜姓始祖,在伏羲、女娲之后成为部落联盟首领。他以火德王,所以称炎帝,又被称为地皇、赤帝。执政后期与黄帝结成联盟,与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联盟爆发涿鹿之战。战后,炎帝部落被日渐强盛的黄帝部落兼并,姜姓分支流传到今天的仍有数百个。
姜姓 ——中国一百大姓氏之一。传说炎帝生长在姜水,也就是以“美女”命名的一条河,以表示“美女”的“姜”为姓。后人有西周太师(负责教授太子知识,位列三公)姜尚(字子牙)、南宋词人姜夔。
农氏 ——炎帝本为姜水流域部落首领,以发明农具、教民稼穑著称于史,世号神农氏,被后世尊为农神。神农氏有个儿子叫柱,又叫农,其支孙以农为氏,是为姜姓农氏。后人有民国初年天津爱国实业家农劲荪(sūn)。
侬氏 ——神农氏后裔农氏的一支称侬氏。唐代西南部少数民族称侬氏。名人有宋代广源州起义领袖侬智高。
司氏 ——神农时期设有司怪,是专职从事占卜祸福、解释当今、预测未来的神职人员,其后裔以司为氏,是为姜姓司氏。司马(主管军事的官员)、司空(主管水利和土木工程的官员)、司徒(主管土地和民众教化的官员)、司寇(主管刑狱的官员)的后裔以祖上官职为氏,后简化为单姓司。名人有明代《训蒙骈句》的作者司守谦。
厉氏 ——传说炎帝生于厉山(列山,又称烈山),其后裔在周代建有厉国(今湖北省随县厉乡),后改名赖国,后裔以先国为氏,是为姜姓厉氏。齐侯姜无忌,谥号“厉”,史称齐厉公,其支孙以祖父谥号为氏,为姜姓厉氏。
励氏 ——出自厉氏,清朝刑部右侍郎(副长官)厉杜讷被康熙帝赐为励氏。名人有清朝刑部尚书励廷仪。
列氏 ——传说炎帝生于列山,其后裔以列为氏,是为姜姓列氏。
山氏 ——传说炎帝生于烈山,故号烈山氏,其一支后裔以山为氏,是为姜姓山氏。名人有西晋“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
大氏 ——炎帝号称大庭氏,其后裔以大庭为氏,其中一支简化为大氏,是为姜姓大氏。
茶氏 ——炎帝驾崩后葬于茶陵(今湖南省茶陵县东部),其护陵人以茶为氏,是为姜姓茶氏。后人有明朝宝坻知县茶孟元。
沙氏 ——炎帝大臣夙沙氏的后裔夙沙卫,是齐国大夫,其后裔以沙为氏,是为姜姓沙氏。微子启后裔被封于沙邑(今河北省大名县),伯爵,其支孙以沙为氏,是为子姓沙氏。
路氏 ——炎帝庶子被黄帝封于潞(今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后被晋灭国,其后人去“水”以路为氏,是为姜姓路氏。帝喾之孙玄元被尧封为路中侯,其后代以国为氏,是为姬姓路氏。陆终四子求言受封于路邑(今北京市通州区),其后代以邑为氏,是为妘姓路氏。名人有明朝兵部(六部之一,掌管军事)尚书路迎。
隗(wěi,媿)氏 ——魁媿(kuì)氏是炎帝部落继神农氏之后的第二位部落首领,其后人在父系氏族社会去掉“女”字偏旁,称大隗氏,建都于大隗山(今河南省新密市大隗镇)。夏朝贵族被商汤封于隗(今湖北省秭归县东南),建立妫姓隗国,后被楚国所灭,其后裔以故国为氏,是为姒姓隗氏。名人有秦国丞相隗林、汉末枭雄隗嚣。
生氏 ——炎帝后裔筠生的子孙,以生为氏,是为姜姓生氏。蔡国大夫归生的支孙以祖名为氏,是为姜姓生氏。明代浙江省桐乡知县生用和出自该氏。
共氏 ——炎帝的玄孙共工居住在共地(今河南省辉县市),以治理洪水闻名于史,其后人以共为氏,是为姜姓共氏。名人有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共敖。
供氏 ——共氏的一支改称供氏。后人有明代攸县县丞供仲序。
恭氏 ——古代共、恭通用,共工一支后裔称恭氏,是为姜姓恭氏。晋献公的太子申生遭骊姬之难,谥号“恭”,其支孙以祖父谥号为氏,是为姬姓恭氏。南北朝梁国敬姓因避梁敬帝之讳,改为恭氏,是为妫姓恭氏。名人有明朝都御史恭昭。
龚氏 ——中国一百大姓氏之一,出自姜姓共氏。为了避难,共氏加“龙”称龚氏。名人有清代文学家龚自珍。
洪氏 ——出自姜姓共氏。为了避难,一支共氏改称洪氏。名人有南宋文学家洪迈、太平天国创建者洪秀全。
药氏 ——炎帝后裔有药氏,是为姜姓药氏。名人有东汉南阳太守(郡行政长官)药崧(sōnɡ)。
邰(tái)氏 ——帝喾的妃子姜嫄生于炎帝后裔有邰氏(在今陕西省武功县),其后裔称邰氏,是为姜姓邰氏。
岳氏 ——共工的侄孙伯夷,曾任颛顼(zhuān xū)帝的大祭司,后为第一代太岳,其后裔称岳氏,是为姜姓岳氏。历史人物有南宋英雄岳飞。
吕氏 ——中国五十大姓氏之一。伯夷被禹封于吕(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董吕村),侯爵,其后代以国为氏,是为姜姓吕氏。晋国大夫魏锜食采于吕(今山西省霍县西南),其子吕相以采邑为氏,是为姬姓吕氏。名人有秦国丞相吕不韦、汉高祖皇后吕雉、北宋宰相吕蒙正。
漆氏 ——伯夷之孙河,本为姜姓,隐居在漆水东岸,以水为姓,称漆氏。后人有孔子的弟子漆雕开。
许氏 ——中国三十大姓氏之一。依照“二王后三恪”礼制,伯夷的后裔姜文叔勉强属于“三恪”,被周朝封于许(今河南省许昌市东部),是周代诸侯国中唯一的男爵,后来南迁依附楚国,最终被楚国吞并,后人以国为氏,是为姜姓许氏。尧帝曾将首领之位让给贤人许由,许由坚辞不受,隐居箕山,箕山因此被称为许由山,其后裔以许为氏。名人有《说文解字》作者许慎、唐朝宰相许敬宗。
无氏 ——古鄦国即许国,鄦公的后裔称无氏,是为姜姓无氏。王茂改巨无氏为无氏。后人有明朝淳化县丞无能。
文氏 ——姜文叔的后裔以其字为氏,是为姜姓文氏,史称河南省文氏。孟尝君田文的支孙以其字为氏,是为妫姓文氏,是山东省文氏的源头。西伯姬昌,被后代追加称号为“文”,史称周文王,他的后裔以其称号为氏,是为姬姓文氏,是陕西省文氏的源头。卫国大臣孙林父,字文子,其后裔以其字为氏,是为姬姓文氏。代表人物是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
封氏 ——炎帝裔孙钜的后代被夏朝封于封父(今河南省封丘县西封父亭),后被周文王所灭,其后代以国为氏,是为姜姓封父氏,一支后裔以封为氏。名人有唐朝宰相封德彝、伊西节度使(重要地区军事长官)封常青。
巨氏 ——炎帝裔孙封钜曾任黄帝的老师,其一支后裔称封钜氏,后衍生为封氏、钜氏。钜氏一族后来去“金”旁称巨氏,是为姜姓巨(qǔ)氏。宋国巨毋氏的后裔,以巨为氏,是为子姓巨(jù)氏。鲁国巨子(墨家首领)的后裔以巨为氏,是为姬姓巨氏。名人有明朝监察御史(御史台副长官)巨敬。
神氏 ——榆罔是神农氏部落联盟最后一任君主,后被黄帝打败,其后裔以神为氏,是为姜姓神氏。后人有汉代中郎将(统领皇帝侍卫的武官)神通、明代金吾左卫指挥使(卫的长官)神忠。
竹氏 ——炎帝后裔姜墨如的儿子姜胎初被禹封于孤竹(今河北省卢龙县南),国君之子伯夷、叔齐以竹为氏,是为姜姓竹氏。竹氏名人有唐朝宣州刺史竹承构。
竺(zhú)氏 ——出自姜姓竹氏。汉代的竹晏,为避仇人改为竺氏。天竺(今印度)人进入中国称竺氏。名人有现代地理学家、气象学家、教育家竺可桢。
墨氏 ——与姜姓竹氏同宗。姜墨如的支孙以墨台(胎)为氏,后因避难简称墨氏。代表人物是战国初期思想家墨子。
台氏 ——墨台氏的一支后裔以台为氏,是为姜姓台氏。后人有唐末淮南名将台蒙。
默氏 ——禹封大臣姜怡于绍烈山(今湖北省随州),时称默台,姜怡后裔以封地为氏,是为姜姓默氏。后人有明朝扶风县丞默思道。
怡氏 ——姜怡的后裔以祖名为氏,是为姜姓怡氏。北周夏州刺史默台峰,因避难改姓怡,史称怡峰。
申氏 ——叔齐后裔申吕被周穆王封于申(今河南省南阳市北部),伯爵,其后人以国为氏,是为姜姓申氏。申(胜)屠氏的一支简称申氏,是为姚姓申氏。名人有战国思想家申不害、明朝内阁首辅申时行。
宇氏 ——出自姜姓申氏。申伯后裔以宇为氏。名人有明朝临江知府宇宾。
雷氏 ——中国一百大姓氏之一。黄帝打败第八代炎帝俞罔后,与俞罔的长子雷联姻,从而形成了延续千年的炎黄部落联盟。雷帮助黄帝讨伐蚩尤,被黄帝封于方山(今河南省禹州市),称方雷氏,其一支后裔取雷为氏,是为姜姓雷氏。名人有西晋天文学家雷焕。
方氏 ——中国一百大姓氏之一。方雷氏的一支后裔取方为氏,是为姜姓方氏。周朝大夫方叔的后裔以方为氏,是为姬姓方氏。名人有明朝名士方孝孺、清代散文家方苞、革命烈士方志敏。
殳(shū)氏 ——炎帝后裔伯陵同民人吴权的妻子一见钟情,私生了三个儿子,三子叫殳,是箭靶的发明者,尧封他为殳侯,赐为殳氏,是为姜姓殳氏。有虞氏族人殳斨(qiānɡ)是舜的大臣,其后裔以殳为氏,是为姚姓殳氏。清朝女诗人、书法家殳默出自殳氏。
薄氏 ——炎帝后裔被封于薄(又称亳,今山东省曹县东南),其后代以国为氏,是为姜姓薄氏。商代有薄姑国,王族先后以薄姑、薄为氏,是为子姓薄氏。宋国大夫被封于薄(今河南省商丘市北),其后人以封地为氏,是为子姓薄氏。
牟氏 ——炎帝厘的后裔建有姜姓牟国,于商代初期东迁山东省半岛。商代中期,姜姓牟国被东夷族鸟夷所取代,称东牟。炎帝系祝融后裔被周武王封于牟(今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辛庄镇赵家泉村),子爵,称牟子国,后迁到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被齐国所灭,后裔以故国为氏,是为姜姓牟氏,史称牟氏正宗。名人有东汉太尉(三公之一,朝廷最高军事长官)牟融。
逢(蜂)氏 ——夏、商有诸侯逢公,其后人以逢公为氏,其中一支简称逢氏,是为姜姓逢氏。名人有赤眉起义领袖之一逢安。
逄(pánɡ)氏 ——炎帝后裔陵被商朝封于逄(今山东省临朐市石门山),史称逄伯陵,后来逄国被周武王所灭,其后人以故国为氏,是为姜姓逄氏。夏朝弓箭手逄蒙的后代以逄为氏。
丑氏 ——齐国大夫逄丑父的支庶子孙以丑(niǔ)为氏,是为姜姓丑氏。共工氏之子丑的后裔以丑(hào)为氏。齐国大夫景丑的后裔以祖名丑(niǔ)为氏。吴国大夫钮宣义的后裔称钮氏,后因避祸去“金”改为丑(niǔ)氏。孟子的学生公孙丑的后裔以丑(hào)为氏。后人有明朝邵武府通判(府的副职)丑慈。
向氏 ——中国一百大姓氏之一。炎帝后裔被周武王封于向(今安徽省怀远县),其后代以国为氏,是为姜姓向氏。宋桓公支子向父盼卒后,其孙戌以祖名为氏,是为子姓向氏。名人有魏晋“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北宋宰相向敏中。
焦氏 ——炎帝后裔被周武王封于焦(今河南省陕县焦城),其后人以国为氏,是为姜姓焦氏。名人有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
麦氏 ——炎帝后裔麦人从西部东迁河南省、山东省,以麦为氏,是为姜姓麦氏,后迁往广东省、广西、海南,成为大姓。名人有清末抗英名将麦廷章。
节氏 ——炎帝后裔节茎的后人以节为氏,是为姜姓节氏。周朝掌节之士和秦符节令的后人,以官职为氏。名人有山东省烈士节振国。
赤氏 ——炎帝诸侯赤奋、赤松的后裔以赤为氏,是为姜姓赤氏。帝喾的老师赤松子的后人,以赤为氏。契又称紫氏、赤氏,其一支后裔称赤氏,是为子姓赤氏。
同氏 ——炎帝后裔居住在同谷(今甘肃省成县),后迁往陕西省,终被商朝所灭,其后裔以故地为氏,是为姜姓同氏。商灭同后,将支庶子孙封于同(今陕西省大荔县),其后裔以国为氏,是为子姓同氏。司马迁入狱后,其次子司马观改姓同。后人有明朝巴陵知县同子俊。
井氏 ——井为《周易》六十四卦之一,意为取之不尽,炎帝一支后裔取井为氏,是为姜姓井氏。后人有北洋政府陕北镇守使(省内某要地的军事长官)井岳秀。
齐氏 ——炎帝后裔姜尚被周文王拜为太师,后因辅佐周武王灭商,被封于齐(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一支后裔以国为氏,是为姜姓齐氏。名人有现代画家齐白石。
丘氏 ——姜尚建齐都于营丘(今临淄区),一支后裔以丘为氏,是为姜姓丘氏。鲁国左丘明的一支后裔以丘为氏。名人有唐朝左武侯大将军(十二卫大将军之一,正三品)丘和、元代道士丘处机、抗日名将丘逢甲。
邱氏 ——中国一百大姓氏之一,与姜姓丘氏同源。古代丘通邱,因姜尚定都于营丘,一支后裔加“邑”称邱氏。名人有明朝礼部尚书邱濬(jùn)、清朝兵部尚书邱元武、抗美援朝英雄邱少云。
尚氏 ——姜太公,名尚,号尚父,支孙以祖名为氏。名人有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
望氏 ——姜尚,号太公望,其后人以望为氏,是为姜姓望氏。后人有民国初年零陵镇守使望云亭。
丁氏 ——中国五十大姓氏之一。姜尚的长子姜伋是周成王姬诵的重臣,又是周康王的顾命大臣,还是第二任齐侯。姜伋薨后,周朝为他定的称号是“丁”,史称齐丁公,其支孙以祖父称号为氏,是为姜姓丁氏。名人有西汉大司马骠骑将军丁明、清朝四川省总督丁宝桢、清末爱国将领丁汝昌。
纪(jǐ)氏 ——姜尚的次子父丁被周武王封于纪(今山东省寿光市南纪台村),伯爵,其后人以国为氏,是为姜姓纪氏。历史人物有《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昀。
骆氏 ——姜尚有个儿子名叫骆,史称公子骆,骆之子为公孙嵩,其后代以骆为氏,是为姜姓骆氏,先迁河南省内黄,后移居江南。名人有“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明朝锦衣卫指挥使(掌管皇帝仪仗、侍卫和情报、巡查、缉捕,正三品)骆思恭。
绍氏 ——姜尚有个儿子名叫绍,子孙以其名为氏,是为姜姓绍氏。
青氏 ——姜尚有个儿子名叫青,子孙以其名为氏,是为姜姓青氏。黄帝之子青阳氏的后裔以青为氏,是为姬姓青氏。名人有为民请命而自缢的明朝湖南省龙阳县典史(知县属下掌管缉捕、监狱的官员,无品级)青文胜。
年氏 ——姜尚有个儿子名叫年,子孙以其名为氏,是为姜姓年氏。名人有清朝名将年羹尧。
其氏 ——姜尚有个儿子名叫其,子孙以其为氏,是为姜姓其氏。后人有汉朝阳河侯其石、宋朝儒林郎其德林。
亓(qí)氏 ——姜其后裔其石,因功成为汉朝开国功臣,被封为阳河齐哀侯,延续到第七代爵位被废,后代为避祸改为亓氏,是为姜姓亓氏。春秋诸侯国都设有笄(丌、亓)官,其后代取亓官为氏,后在朱元璋倡导的改胡姓运动中改为单姓亓氏。名人有明朝太常寺(掌管礼乐)少卿(副长官)亓诗教。
綦(qí)氏 ——姜姓其氏的一支称綦氏。后人有清朝顺治年间进士綦汝楫。
易氏 ——姜尚后裔被封于易(今河北省易县),其后人为河北省易氏,是为姜姓易氏。齐大夫雍巫,字易牙,其后代以字为氏,是为姜姓易氏。晋大夫毕万的后裔食采于易水,支孙以水名为氏,是为姬姓易氏。
章氏 ——姜伋之孙姜虎被封于鄣(今山东省东平县接山乡鄣城村),史称鄣穆公,后被齐国所灭,末代国君鄣胡公被杀,后人散居齐地,去“邑”为章氏,是为姜姓章氏。黄帝之子(实为黄帝部落联盟)禺阳的封国鄣的后人以封国为氏,是为任姓章氏。周朝大夫方叔被追封为豫章伯,其后裔以章为氏,是为姬姓章氏。名人有北宋宰相章惇、近代思想家章太炎。
浦氏 ——姜尚的后裔投奔晋国,成为晋国大夫,被封于浦,其支孙以封邑为氏,是为姜姓浦氏。舜帝的裔孙被封于蒲坂(今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其后裔先后称蒲氏、浦氏,是为姚姓浦氏。名人有明朝监察御史浦镛。
聂氏 ——姜伋的庶子吕衡,被周康王封于聂北(今山东省茌平县贾寨镇),支孙以聂为氏,是为姜姓聂氏。卫国大夫食采于聂(今河南省濮阳),支孙以采邑为氏,是为姬姓聂氏。名人有音乐家聂耳。
乜(niè)氏 ——吕衡被封于聂北(也作“乜北”),支孙以乜为氏,是为姜姓乜氏。后人有国民革命军少将乜子彬。
崔氏 ——中国一百大姓氏之一。姜伋病逝时,伋的前三个嫡子早亡,嫡四子季本该继位,但季将国君之位让给同母弟叔乙(齐乙公),然后号令子孙食采于崔邑(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黄河镇土城村),其后人以采邑为氏,是为姜姓崔氏。名人有唐代诗人崔颢、宰相崔胤。
高氏 ——中国二十大姓氏之一,姜姓。齐文公赤薨后,其子脱继位为齐成公,另一个儿子公子高辞官退隐,被齐成公封于高邑(今山东省禹城市)。公子高之孙傒因迎立齐桓公有功,齐桓公命傒以祖父的字为氏,世为上卿,高傒被公认为渤海高氏始祖。齐惠公的儿子公子祁,字子高,其后代也以高为氏。名人有唐代诗人高适、明朝内阁首辅高拱、清代文学家高鹗。
卢氏 ——中国五十大姓氏之一。高傒食采于卢邑(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西南),其后人以采邑为氏,是为姜姓卢氏。周代庐子国(今安徽省合肥市)的后人以卢为氏,是为妫姓卢氏。名人有东汉大儒卢植、唐代诗人卢照邻、明朝兵部左侍郎(副长官第一位)卢象升。
刁氏 ——齐人竖貂挥刀自宫成为宦官,深受齐桓公宠信,是齐国内乱的主角。竖貂进宫前,生有两子一女,其孙子称貂氏,后代为避先祖恶名,改以刁为氏,是为姜姓刁氏。周朝公族被封于雕(今陕西省延安市),雕、刁同音,其后人以刁为氏,是为姬姓刁氏。名人有唐代画家刁光胤、近代外交家刁作谦。
刀氏 ——齐国大夫竖刀(貂)的后裔,以刀为氏,是为姜姓刀氏。明朝兵部尚书王骥平定麓川(今云南省瑞丽)后,赐当地土著刀姓。后人有南唐建安太守刀彦起。
东郭氏 ——古称外城为郭,齐桓公姜小白的子孙住在临淄外城东门的,得封东郭大夫,后人以东郭为氏,是为姜姓东郭氏。齐国大臣东郭牙出自该氏。
南郭氏 ——齐桓公子孙住在临淄外城南门的,以南郭为氏,是为姜姓南郭氏。楚国司马南郭子綦出自该氏。
西郭氏 ——齐桓公子孙住在临淄外城西门的,以西郭为氏,是为姜姓西郭氏。晋朝秘书郎西郭阳出自该氏。
北郭氏 ——齐桓公子孙住在临淄外城北门的,以北郭为氏,是为姜姓北郭氏。齐国大夫北郭子车出自该氏。
孝氏 ——齐桓公驾崩后,齐国大乱,逃亡在外的太子昭依托宋国攻杀了齐国奸佞,成为齐国国君。昭薨后,得谥号“孝”,史称齐孝公,其支孙以祖父谥号为氏,是为姜姓孝氏。秦国国君嬴渠梁,谥号“孝”,史称秦孝公,其支孙以祖父谥号为氏,是为嬴姓孝氏。名人有宋朝靖州知州(州最高行政长官)孝发。
桓氏 ——齐侯小白,谥号“桓”,史称齐桓公,其支孙以祖父谥号为氏,是为姜姓桓氏。宋国国君御说,谥号“桓”,史称宋桓公,其支孙以祖父谥号为氏,是为子姓桓氏。黄帝大臣桓常的后裔以桓为氏,是为姬姓桓氏。名人有东汉太尉桓焉,东晋丞相桓温、桓玄,唐朝宰相桓彦范。
庆氏 ——齐桓公有一位孙子名叫庆克,庆克之子庆封被齐庄公姜购拜为上卿,改称庆氏,是为姜姓庆氏。后人有汉朝东平太守庆普。
贺氏 ——中国一百大姓氏之一。庆、贺同义,因避汉安帝之父刘庆的名讳,东汉侍中庆纯改为贺纯,成为贺氏始祖。名人有隋朝上柱国贺若弼、唐代诗人贺知章。
查(zhā)氏 ——齐顷公姜无野执政时期,封儿子于楂(今山东省济阳县),其支孙以查为氏,是为姜姓查氏。鲁庄公姬同之子姬延食采于查邑(今山东省泰安),其支孙以采邑为氏,是为姬姓查氏。名人有作家查良镛(金庸)。
阚(kàn)氏 ——齐国卿士止与田成子一起被齐简公姜壬拜为左右相,封于阚(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南),后来田成子发动政变,将齐简公和阚止杀死,阚止后人以封邑为氏,是为姜姓阚氏。后人有唐代越州都督(州军政长官)阚稜(lénɡ)。
狄氏 ——周成王乃周武王与姜尚之女邑姜所生,周成王继位后,封舅舅孝伯于狄城(今山东省博兴县高苑镇),其后人以城邑为氏,是为姜姓狄氏。名人有唐朝宰相狄仁杰、宋朝枢密使(主管军事,从一品)狄青。
强氏 ——齐国大夫公孙强的支孙以祖名为氏,是为姜姓强氏。名人有唐朝大理寺(九寺之一,掌管刑狱案件审理)少卿强循。
盖(ɡě)氏 ——齐国公族欢被封于盖邑(今山东省沂水县西北),其支孙以封邑为氏,是为姜姓盖氏。名人有东汉虎牙将军盖延。
连氏 ——齐国大夫连称的支孙以祖名为氏,是为姜姓连氏。陆终六子季连的支孙以祖名为氏,是为芈姓连氏。
充氏 ——齐国公族大夫充闾的支孙以祖名为氏,是为姜姓充氏。孟子的弟子充虞出自该氏。
畅氏 ——齐国公族以畅为氏,是为姜姓畅氏,今集中居住在河南省。后人有唐朝户部(六部之一,掌管户籍与财经)尚书畅璀。
上氏 ——齐国大夫邢公的驾车人叫上之登,其后人以上为氏,是为姜姓上氏。楚国上官氏的后裔,以上为氏,是为芈姓上氏。后人有明朝进士上志。
檀氏 ——齐国大夫食采于檀邱(今山东省兖州区),以采邑为氏,是为姜姓檀氏。名人有南朝宋国开国元勋檀道济。
闾氏 ——齐国大夫闾丘婴的后人以闾为氏,是为姜姓闾氏。楚平王之子启,字子闾,其支孙以祖字为氏,是为芈姓闾氏。周朝闾师的后裔以官职为氏,是为姬姓闾氏。名人有明朝贵州省布政使(主管省行政与财政的官员)闾钲。
接氏 ——齐国公族接子的后裔以接为氏,是为姜姓接氏。楚国隐士接舆的后裔以祖名为氏,是为芈姓接氏。后人有明代知县接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