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4

公元604年,隋文帝稀里糊涂地死去,杨广成为新皇帝。

人们这才发现,这个浓眉大眼的才子、品行端正的君子,原来是个大戏精。

杨广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赐死哥哥杨勇。这时他老妈独孤皇后也已死去,整个帝国,再没有一个人能令他顾忌。于是,这位大戏精不再演戏,他决定放飞自我,干一些大事,还给自己定了年号:大业。

干大事当然要大手笔。杨广一上位,就上马一个又一个大工程。

首先,他需要一个古往今来最伟大的都城,于是开建东都。先征发壮丁数十万,挖壕沟、修城墙,再征发壮丁二百万,建造主城。

光有皇宫还不够,他还需要一座皇家园林,位置选在洛阳城西,史称西苑。

这座西苑有多大呢?《资治通鉴》上说,方圆二百里。苑内种满从南方移植过来的名贵树木,还有周长十余里的人工湖,湖上有三座假山,高一百多尺。

苑内有十六座宫殿,每个宫殿有两三百个美女,设一个四品夫人主持。杨广最喜欢干的事,是在月圆之夜,带着几千名宫女在西苑游玩。我们读《红楼梦》时,总会被大观园的规模震惊,如果把大观园放到杨广的西苑里,不过是一个小花园。

然而,这么大的园林,也装不下杨广那颗膨胀的野心。

他还有一个更大的计划——京杭大运河。

这可是三千五百多里的大工程,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条东西水系,仅用四年就完工了。

只是代价也很大。为这项工程服劳役的是五百一十万人,工程结束,累死、病死、打死的壮丁“十之四五”。五百一十万是什么概念?隋文帝在位时,巅峰期人口不足五千万。全国百分之十的人口,都在挖这条河了。

如果街头采访一个隋朝末年的老百姓,问问他这个工程厉不厉害,他一定会夺过你的话筒扔进身后的河里。

但历史总是以出其不意的方式上演。京杭大运河开通后的一千多年里,历朝历代中国人都在受益,它让中国的南北第一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交通大动脉。北京、扬州、苏州、杭州的繁华,都是拜这条河所赐。

历史给过杨广一个成为伟大帝王的机会,可惜,他却用来挥霍。

大运河开通后,杨广在两岸建了四十多座行宫,三下江南,每次的船队“数千艘”,首尾相连“两百余里”。他乘坐的龙舟有四层,长二百尺,中间两层有“百二十房,皆饰以金玉”,就是一座水上宫殿。

当时可没有发动机,这些船全靠士兵和壮丁拉,这些纤夫有多少人呢?据《资治通鉴》记载,“八万余人”,都是民脂民膏呀。

晚唐皮日休有诗: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意思是:这条河确实厉害,如果不是杨广拼命作死,他的功劳不亚于大禹。

杨广的作死,仅仅在于豪华游吗?当然不是。

杨广有一种“大哥情结”,非常爱面子。隋朝跟突厥、高丽的连年战争,就是大哥的面子之战。

著名的三征高丽,就是因为高丽王不肯“跪下叫爸爸”,大哥很生气,带着一百一十三万大军就出发了。可惜,前两次都败了,第三次刚一开战,高丽王实在打不动了:“哥,我认 还不行吗?”

在杨广十几年的皇帝生涯里,不是建大工程,就是打仗。每次出征,他都喜欢用英雄体诗,来歌唱自己的千秋大业。比如这首《饮马长城窟》,节选几句: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

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

是不是看到了盛唐边塞诗的影子?这首诗古朴苍劲,很有帝王气质。关键是他还很谦虚:啊,先人留下伟大的长城,是让我们保护亿兆苍生。

再看另外一首,叫《白马篇》:

白马金具装,横行辽水旁。

问是谁家子,宿卫羽林郎。

文犀六属铠,宝剑七星光。

山虚弓响彻,地迥角声长。

…………

简直是建安和初唐的合体。没错,这两篇从题目到诗境,都在向建安致敬。清朝张玉谷评价杨广的诗:“……气体阔大,颇有魏武之风。”真是好诗,真是好诗人啊!

可惜,他真不是一个靠谱皇帝。 Piq7uTiL+kD8jxl0fIvih2CS6rp/AP8+U7N485iYw74l5B1utjAtZO1AZE+l5vc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