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是“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凉州词》,对其含意、江湖地位无须解释,历代几乎所有唐诗读本、名家大咖,把赞美的话说尽了。
如果它是一颗珍珠,不妨看看它诞生的背景。
唐史领域一直有个争议话题,唐玄宗时期是不是穷兵黩武?这属于战争动机的范畴,暂不讨论。反正仗是打了,跟南诏,跟吐蕃、突厥、契丹,各种互殴,今天这个跪下叫爸了,明天那个又喊你孙子了,像打地鼠游戏。
打仗这么苦,朝廷能做好抚恤工作也行呀,然而并没有。唐玄宗的后半生,废寝忘食,净忙着研究“蝴蝶效应”了。后来又专宠杨贵妃,更无心国事。军队、人民和朝廷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有的士兵,十五六岁去北方打仗,四十岁打不动了,又被派往西线的军田。杜甫有诗:“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在军营里也不好过:“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军嫂也是一肚子怨气:“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要是战死了呢?对不起,没有抚恤金,甚至官府连派人慰问一下都没有。玄宗后期,初唐那种“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青春荷尔蒙指数直线下降。
现在再看王之涣的吐槽:“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典型的春秋笔法:前线的兄弟们啊,你们整天吹那幽怨哀婉的《杨柳曲》有啥用!君王的春风,是吹不到那里的。
话分两头。吐槽归吐槽,自古愤怒出诗人。相比明清文人,大唐的愤青们活得痛快多了。这些诗不仅没有抹黑唐朝形象,反而散发着大唐最性感的光芒。从这个角度讲,吐槽,是唐诗的第一生产力。
开篇那场吐槽大会,出自唐人薛用弱的《集异记》。看结尾,只能说王之涣太狂啦。
我可以不负责任地告诉你,真实的结尾是这样的:
三大才子被这一群歌伎拥进总统套间,各种免单,求签字、求新诗、求带,并再次确立王之涣的大哥地位。
三人大醉一晚,歌舞狂欢。临走时,王昌龄把那名头牌姐姐拉到一旁:
“姑娘,‘秦时明月汉时关’,要不要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