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2

先是暖场节目,比男人还爷们儿的梨园姑娘一通杂耍,青衣长剑,虎虎生风。

王昌龄抿一口酒,提议道:“谁是老大,咱们说了不算。一会儿歌伎小姐姐们上台,唱谁的诗多,谁就是老大,如何?”

高适:“这个好。”

王之涣哈哈大笑:“走着瞧。”

几杯酒下肚,只听满堂喝叫,口哨声起,一个小姐姐走上舞台。

她身披薄纱,长裙拖地,头发绾成高髻,上插一朵粉红牡丹,那是长安最流行的装束。丝竹声起,小姐姐唇红齿白,声音带着忧伤,只听她唱道: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头一句尚未唱完,王昌龄就斟满一杯,像在品酒,又像在品歌。一曲结束,他拿起粉笔,在墙上工工整整画了一道。“我,一首啦。”

又一位小姐姐上场了。她梳着椎髻,身披锦帛,“拂胸轻粉絮,暖手小香囊”。一开口,声音让人黯然销魂,她唱的是:

开箧 泪沾臆,见君前日书。

夜台今寂寞,犹是子云居。

…………

高适也将酒一饮而尽,笑声里裹着边塞的风沙:“不好意思,我也一首了。”

第三个歌伎也上场了,众人一片欢呼。显然,这是一位网红,她的服装打扮与前两位没有太大区别,只是手里多了一把团扇。

团扇姐姐一开口,王昌龄又笑了,因为她唱的是: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多么空虚寂寞冷的画面啊,这正是王昌龄火爆长安的青楼必点金曲——《长信秋词》。

王昌龄更得意了,在墙上又添了一道,冲王之涣说:“我,两首了。”

王之涣淡定依旧,扫一眼台上,又瞄一眼墙上,轻轻吐出一个字:“俗。”

“什么俗?”王昌龄逼问。

“姑娘俗。”

“俗人也不唱你的诗呀。”

王之涣饮完一杯,胸有成竹。“这些姑娘都没品位,看到那个头牌了吗?”

高适、王昌龄顺着王之涣的目光望去,舞台一侧,今天压轴的歌伎即将登场。

“如果这位头牌不唱我的诗,我就认 ,要是唱了,你俩就向我磕头拜师吧。”

高适、王昌龄是什么人物?边塞大神!会怕这个?就这么定了。

琴瑟齐鸣,震天的欢呼声中,头牌缓缓登场。 yS6UyAoVCAXGzovMwnTQQKSWLkvHJGjxP9poVDf2zPuSXB3CEgTEqYRuCTsjWWg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