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3

安史之乱开始后,高适跟李、杜对战争的反应,也完全不同。

杜甫是马上回家,先把老婆孩子安顿好,然后跑到唐肃宗的新政府寻找机会,做了左拾遗。他力挺的,是一个叫房琯的人。

杜甫知道什么是好诗,但不知道什么是好大将。

房琯好大喜功、言谈浮夸,把四万政府军都折在战场上。唐肃宗要革房琯的职,而杜甫不顾生死、不分立场出面营救。在唐肃宗看来,老杜同志是分不清轻重的,一点政治素养都没有,算了,写你的诗去吧。

李白情况类似,他带着老婆从宣城一路南下,跑到浙江、江西,一边逃难,一边寻找新机会。病急乱投医,上了永王李璘的贼船。

我不是要黑李、杜,而是说他俩真的只是诗人,他们的表现,有普通老百姓对战争的恐惧,也有对复杂政治环境的迟钝。

高适不一样。

他跟着哥舒翰抵抗叛军,几经生死。最后哥舒翰战败,投降了安禄山。

高适没有跟着投降,他骑上一匹快马,追上正在逃亡四川的唐玄宗。

玄宗:“高书记,快给我说说前线的情况。”

高适:“我上司哥舒翰投降是不对,但打败仗是有原因的。他已经退休了,身染重病,你还让他去打仗。士兵长期没有训练,刀枪都生锈了,也不发军饷,这仗怎么打?”

玄宗:“不是有十万大军吗?”

高适:“老板,你读过杜甫的《兵车行》《石壕吏》吗?老头老太太都拉上战场啦!”

玄宗一脸忧虑:“咋整?”

高适:“赶紧把国库的钱拿来,招好兵、买装备。”

玄宗:“我已经让我的孩儿们分镇各地了,守住城池,以后那都是他们的封地,这一招妙不妙?”

高适:“妙个屁,就算仗打胜了,大唐跟藩镇割据有什么区别?……”

玄宗:“高书记啊,虽然你说话很难听,但很有见地,你就做谏议大夫吧。太子李亨已经强行上位了,我老了,玩不动了,你去帮帮李亨吧。”

灵武县,唐肃宗李亨议事堂。

杜甫:“老板,李白是个好人,肯定不会谋反啊。”

肃宗:“永王是我最疼爱的弟弟,他也是个好人。”

杜甫:“说不定,李白是被胁迫的呢?”

肃宗:“‘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被胁迫的,能写出这么好的诗?”

杜甫:“他是个天才……”

肃宗:“别说了!高适,你说。”

高适瞄了一眼杜甫,无奈地摇摇头,向前一步。“老板,永王是不是谋反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绝对会战败。”

肃宗露出了微笑:“老高,你说说看。”

高适噼里啪啦一通技术流分析……

肃宗非常高兴:“讨伐永王就你了,这是淮南节度使大印,接着。”

走出门外,杜甫、高适对视。

杜甫:“二哥,还记得大明湖畔的三兄弟吗?”

高适神秘一笑:“兄弟保重。”

以上对话是我脑补出来的,但大致的历史脉络就是这样。

杜甫站队房琯,李白为永王呐喊,都是看不清政治形势,这能“致君尧舜上”吗?能“为帝王师”吗?

其实就人脉资源而言,李白的朋友圈可谓藏龙卧虎,文坛政坛军界通吃。

比如,他早年曾出手救过一个小军官,谁也没想到,这个小军官后来人生逆袭,安史之乱中收复两京,接着两次打败吐蕃,力挽狂澜,救大唐于危难。

后来他拿到臣子界的奥斯卡——丹书铁券,画像凌烟阁,被称为“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他的名字叫郭子仪。

这个大腿够粗吧,可李白没有抱,愣是挽住了永王的小胳膊。

而高适,先入哥舒翰幕府,后坚决不降,千里追玄宗进谏,直到为肃宗平叛。每个节奏都踩得精准,简直是个“太鼓达人”。

对于朝廷,他们最大的区别是,李白杜甫只能锦上添花,高适却是雪中送炭。 AvVaupBTobaQ4H6w1U+JGroknQiXLPf1DaSo5gbtcVIPnrMItWeFL1PK3y0Zwgb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