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花一鸟总关情

人们喜欢赋予花朵各种各样的含义,康乃馨代表亲情,木兰花表示高尚灵魂,红玫瑰代表爱情……

借物抒情定义

这种赋予某种事物内涵的行为并不是现代社会独有的,古时候的人们也会对一些事物赋予特定的内涵。他们往往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而是借助这些具有特定含义的事物,来把内心的思想情感委婉地诉说出来。这就叫作“借物抒情”。

战国时期的屈原就运用过这种技巧。他在《离骚》中描写了很多珍奇的香草,借香草来指代自己这种高尚正直的君子,而恶臭的杂草则被用来讽刺那些卑鄙的奸臣小人。后来的人们也常常借物抒情,“柳”就是一个很常见的例子。因为“柳”的发音近似于“留”,人们就常常用“柳”来表达离别时的不舍之情,还有“折柳送别”的习俗。而月亮在盈满之时既亮又圆,不管身处何方都能抬头望见,满月也就有了“团圆”的含义。梅花不畏严寒在冬天盛放,被人们认为是坚贞的象征。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成为纯洁的代名词。猿的啼鸣听起来十分凄凉,也就成为引发人们哀伤情绪的由头。

借物表达志向

历代文学家们大都十分喜爱借物抒情。最常见的就是借助赞美某种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明代文学家、政治家于谦写过一首《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我们将会在六年级学到。它表面上是在写石灰开采的过程,实际上诗人是在表达不畏牺牲、要做纯洁清白的人的正直理想。

我们在初中时将会学到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其中以大量笔墨赞美西北高原上坚强挺拔的白杨树,借以歌颂朴实、坚强、团结、勇敢的抗日军民。

借物表达情绪

有时作者们也借物来表达悲伤或怀念。我们将在高中时学习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其中作者就借一株枇杷树表达了自己对亡妻的思念。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写道: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这句话中并无一字提及对亡妻的思念。但是,院子中的这株枇杷树是妻子去世那年亲手种下的。每当看见这株枇杷树,归有光就会想到已经去世的妻子。枇杷树一年一年长高,他一年一年想念亡妻。如今,枇杷树已经高大繁茂,像伞盖一样了。而归有光的思念,也就寄托在这株枇杷树中。虽然这句话没有直抒自己的悲伤与怀念,但比直抒思念的话语更加感人。

借物表达讽刺

不同于常见的借助事物来赞美志向品格或是抒发情怀,像表达愤怒或者讽刺之类的心情也可以用此方法。向上追溯到中华文学两大源头之一的《诗经》,其中有两篇诗作借写老鼠来讽刺统治者的虚伪与贪婪。《相鼠》开篇写道: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你看那老鼠都还有皮囊,人却不顾脸面没有礼仪。人既然不讲礼仪,还活着做什么?这是《诗经》里讽刺最直白露骨的一首诗。而《硕鼠》的开篇则要相对隐晦委婉一些: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意思是说:“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吃我种的米!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照顾。”表面上看起来是在写偷吃人家米的大老鼠,实则是在讽刺那些剥削百姓、压榨百姓的贪婪统治者。

本单元的课文中,《白鹭》的作者郭沫若借白鹭来赞美一种寻常事物中的自然美,也借以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追求。《落花生》借写花生表达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一道理。《桂花雨》中的桂花树是作者思乡之情的寄托。而《珍珠鸟》则借珍珠鸟与作者之间的故事传达了“信赖”的美好。

扫码听更多有趣内容哟! 1FjlIScPhKoZlWTaKe8f0PsSjAkbW/99mfA7ibiE1LA9qmE+O38mWiBWJV2YZgh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