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读

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上海县法华汇(今上海市)人,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堪称中西方文化交流第一人。

徐光启虽然深受传统教育影响,自幼读的是四书五经、八股时文,但他很小就对一些实用性的学问感兴趣,比如农桑水利之类。他思想开放,不崇古,不守旧,不唯书,不盲信,对于万事万物都要寻一个道理出来,这也造就了他后来在中国科学史上的辉煌成就。

徐光启的一生,是坎坷而又辉煌的。他早年科举失利,年过不惑才中了进士,官场中也是起起落落,曾经受到阉党的攻讦诋毁,以致很多理想和抱负都没能实现。然而,他还是坚持为百姓谋福利,推广甘薯、水稻,翻译《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西方科学著作。晚年又呕心沥血,整理《农政全书》和《崇祯历书》,不过,前者并没有在其生前得到刊印,后者也没有在他有生之年得以推行。他写的有关甘薯的很多文字,也在明末失传,直到近代才重新发现,这辜负了他想借此书推广甘薯种植以救饥疗荒的夙愿。他精研兵法,写了《兵机要诀》《徐氏庖言》等兵法著作,并研习西洋火器,希望建立一支装备有火器的近代化军队来抵御强敌,保家卫国,然而却因为朝廷腐朽、党争剧烈,以至于他的爱徒孙元化身陷叛军之手,那些战斗力极强的火炮之类,也都成了满清八旗军的战利品。徐光启最后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可谓生荣死哀,但他的种种愿望,却始终没有实现。

徐光启堪称中西方文化会通的第一人,他以开放的胸怀来对待外来文化,以兼容并蓄、求实求真的精神来对待科学和技术,他杜绝了迂腐和狭隘,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发展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快捷之路。虽然很可惜,因为种种现实原因没有实现,但这丝毫不影响徐光启作为光前启后、名标青史的一代人杰,永远辉映在史册之中! 1IIPMwC+iicl1wQ/yKaCr56eOAPBXhYR/MStLTKx1hZ+mNNeGIWB6fqdAp41Q1v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