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4节

委以重任科罗廖夫
举世无双冯·布劳恩

齐奥尔科夫斯基在苏联的追随者不止一个,其实有一批。从20世纪初这位航天之父发表他的著名理论后,到“二战”之前,苏联也和当年欧洲的其他几个国家类似,激励了不少航天科幻小说和航天爱好者组织了航天协会等火箭研制团体,涌现出了一批火箭专家,并成功地发射了液体火箭和火箭飞机。不过,我们在这里只代表性地介绍一个人。

话说当年德国的V2导弹专家布劳恩带着一批人投降了美国,使美国受益匪浅。当然,除了火箭专家之外,重要的还有火箭研发基地。那块地盘原来是划归苏联托管的,但美国不甘心,组成了一个突击队,将基地近百枚的V2火箭以及相关设备几乎抢运一空,当苏军在后来抵达的时候,只看到一座座空空荡荡的工厂。苏联只好忍气吞声地捡了点“残渣剩饭”,将一些留守的二三流科学家及家属和剩余的研究设备运往苏联本土,进行火箭开发。

据说斯大林闻及此事曾对谢洛夫将军等人大发雷霆:“不是我们首先打败纳粹、占领柏林,还有佩纳明德导弹基地吗?怎么现在美国却得到了这些专家呢?”为了安抚这位独裁者,有人暗地里提醒说:“不要紧,火箭专家我们自己也有的!”是啊,斯大林这才想起了在1933年,苏联的确成立过一个火箭研究所,在1938年的劳动竞赛中,还研制出了著名的“喀秋莎火箭炮”、火箭飞机等,后来用于实战效果不错,对战斗的胜利起了很大的作用。不过,斯大林有些纳闷:记得在1938年,这个火箭研究所的几个领导已经在“大清洗”中被我镇压枪决了,难道现在要到阴间去找回他们不成?

手下人看出了斯大林的疑惑,赶快报告说,当初的火箭研究所里还有一个叫科罗廖夫的副所长,他才是全面负责技术工作的人才啊!大清洗运动中他也是被判了死罪的,所幸没有立即执行,这个人在西伯利亚做了几年苦工之后,现在正在一个监狱工厂里为我们研究和设计火箭呢!听到这里,斯大林僵硬的脸上才露出了一丝丝笑容……

谢尔盖·科罗廖夫(1907—1966)生于乌克兰,因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小时候生活坎坷,没能进入正规中学念书。但他痴迷于飞上太空,在飞机工厂中半工半读时,得到著名的飞机设计师图波列夫的赏识和指点。后来,科罗廖夫成为一名滑翔机设计师和驾驶员,并在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影响下,将他的志向转为研究火箭和航天,由于在研制火箭的协会中崭露头角,被任命为副所长,后来便有了刚才所述的被清洗到西伯利亚监狱坐牢之事。

图波列夫可算是科罗廖夫命中的“贵人”,少年时将他带上航空航天之路;后来,斯大林对知识分子进行政治镇压和迫害时,图波列夫自己也受到牵连,但是因为“二战”的缘故,苏联太需要飞机了,也太需要像图波列夫这种研究飞机的人才,因此才将图波列夫从无期徒刑监牢里释放出来为苏联研究飞机对抗希特勒。图波列夫得到自由后又使尽全力将科罗廖夫脱离死牢,最后推荐他在研制火箭中担任重任,为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载人航天的开创者。

虽然苏联从德国捞到的油水不如美国那么多,但苏联雄厚的科技实力和俄罗斯民族的大国气概帮助了他们。苏联毕竟是航天之父的故乡,这位伟人早已于1935年去世,但他的弟子无数,影响尚存。特别是现在有了科罗廖夫,斯大林不担心了,战争刚结束便派他到德国去考察V2导弹基地的情况,因为斯大林对德国造出的从远处直攻英国本土的“那有趣的玩意儿”印象颇深。战后的世界局势会如何发展呢?原来的同盟国很难再“同盟”下去,丘吉尔和杜鲁门那两个家伙看来是要“结盟”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苏联这个“老大哥”当然首当其冲。斯大林清楚地知道,不管“冷战”“热战”,重要的还是过硬的实力,一定要有自己的独门功夫才行,否则你就只能成为杜鲁门所言的“听话的乖孩子”。“冷战”与“热战”唯一不同的是:“热战”中的实力帮助赢得战争,“冷战”中的实力起到威慑对方的作用。如今,美国手握原子弹,世界已经见识了其威力,这玩意儿我们苏联当然也得有!所以,看起来,研制原子弹和洲际导弹是目前的当务之急啊!

弹道导弹的研制也最好从模仿现成的V2开始。好在苏联也俘获了一批这方面的德国专家,他们和科罗廖夫一起工作了一两年之后,终于把V2发射出来了。这时候,苏联领导觉得德国专家还留在这儿碍事。导弹火箭已经不需要他们帮忙了,这些人反而有里通外国、潜伏起来成为间谍的可能性,于是便将他们全数送回了德国。

却说在美国这边,根据原来的约定,冯·布劳恩等100多名研制V2导弹的专家们为美国工作1年之后便应该是来去自由,但实际上他们绝大多数都长期留了下来。美国本来就是移民国家,对有一技之长的专家学者,更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这批人感到在美国工作待遇不错,能用其所长,所以愿意长留,他们后来为美国航天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如此一来,苏联和美国都有了自己的火箭队伍及其领军主帅,促使那一段时间内(大约10年)对液体火箭的研究发展迅速,双方都很快重新试射了V2导弹,并在它的基础上研发成功了中程导弹。但是,令当时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感到很不爽的一点是,美国将中程导弹部署在欧洲国家,其射程可以到达苏联。但苏联却没有控制任何用中程导弹能打到美国的地区。这个差别激励苏联下决心尽快研发出洲际导弹。当时被任命为弹道式导弹总设计师的科罗廖夫不计前嫌,本着科学家热爱祖国的满腔热忱,不辞劳苦地与专家们一起日夜奋战,取得了一连串的丰硕成果。最后,苏联于1957年8月3日,宣布第一枚洲际导弹(P-7或R-7)发射成功。一年多之后,美国也很快跟上,成功发射了他们的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SM-65宇宙神”。不过,又有了洲际导弹安放于何处的问题,当然是离敌方越近越好。再者,赫鲁晓夫喜欢张扬,他不愿意将闷气憋在肚子里,有机会就要发泄,于是导致了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成为“冷战”的顶峰和转折点。

苏联的R-7和美国的宇宙神都是在纳粹的V2导弹基础上改进的,十几年的努力不会白费,推力和射程比起V2导弹大大增加了,见图4-1。

于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和美国都有了核武器,也有了能够将它们互相送到对方家里去的洲际导弹。北极熊和白头鹰谁也不怕谁了!虽然谁也不想首先挑起战争,但都有了能够威慑对方的武器作为资本握在手里,双方暂时相安无事。

图4-1 德国、苏联、美国早期导弹(火箭)技术比较

这种情形下,两方的科学家都不约而同地想起了他们儿时的梦想,也就是他们当年研发火箭的初衷:飞到太空去!实际上,不论是科罗廖夫,还是冯·布劳恩,由他们研制成功的火箭都已经飞上了太空的高度(100km),再做一些改进便可以将航天器送上天,而不是将核弹头送到地球某处去杀人。

那么,什么是最先考虑送上天的航天器?送到哪儿去呢?且听我们下回分解。 J7s0v9gWJPebM54ZUcGmIhKGUGztn7Bbt7uboKvlmdrYjtTZkyU3A4FJNvk/Q23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