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谨以此书献给每个时代的新青年们

愿得此身长报国
——《太平门》自序

2018年,我很荣幸地当选重庆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兼青年委员会会长、中国致公党重庆市大渡口区支部主委,为更好履职,也为更多了解重庆侨海报国和留学人员的光荣历史,我习惯性地到档案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在浩如烟海的故纸堆中,我看到一个年轻海归的故事。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内忧外患,兵戈四起,整个中华大地都在风雨飘摇之中。重庆江津一名叫王培菁的十八岁青年,为求真理东渡日本,在日本士官学校留学期间认识了重庆老乡邹容,并受其革命思想启蒙加入了同盟会。

1908年,邹容牺牲三年后,同盟会重庆支部负责人杨庶堪创办重庆体育学堂,邀请王培菁回国到学堂担任教员,发展革命青年。杨庶堪又名杨沧白,少年时期便与邹容是同窗好友,后人为纪念他们而命名的沧白路和邹容路相隔不到一公里,至今都是重庆繁华的中心主干道。

王培菁在杨沧白的引荐下,与张培爵、张伯祥、邹杰、淡春谷、梁渡、席成元、张威、罗绳彦、周国琛、程仲汉、张启善、任鸿年、熊兆飞、吴楚等十四名重庆革命党人成为莫逆之交。他们大部分都是留学归来,正值青春年少,拯救国家命运的共同愿望,让他们毅然放弃了优越生活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11年,成都爆发保路运动,四川同盟会成立保路同志军,重庆成立了保路协会,在各地发动武装起义,王培菁参与并负责江津保路同志分会工作。一时间川渝大地革命形势风起云涌,干柴之中火星飞溅。

为镇压保路运动,清廷急命端方率湖北新军西进入川,武汉三镇防卫为之一空。10月10日,武昌新军发动辛亥革命,南方各省陆续独立。11月22日,重庆体育学堂、府中学堂两校师生联合革命党人以及部分新军起义,宣告重庆独立,成立蜀军政府。张培爵任蜀军政府都督,王培菁任南路军司令。

清帝退位后,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为扫除称帝的障碍,袁世凯利用北洋军铲除异己。1913年,袁世凯许诺王培菁为重庆镇守使,妄图以高官厚禄让其背叛革命,被拒绝后下令将其杀害,时年二十九岁。截至1916年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王培菁的十四名好友也都陆续牺牲在历次讨袁战争中,无一幸存,重庆鹅岭公园内仍然屹立着其中十人的纪念碑。

在这些不畏牺牲的革命青年的影响和感召下,重庆迅速掀起了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为让更多的年轻人到西方去寻找救国之路。1919年,重庆商会会长汪云松与温友松等人筹办留法勤工俭学重庆分会,联系帮助包括聂荣臻在内的三十五名重庆学子赴法勤工俭学。接着又由巴县教育局长温少鹤号召商会集资,开设了重庆留法预备学校,一百一十名寻找革命道路和真理的年轻人从各地来到这里读书,其中就包括来自四川广安的邓希贤(即邓小平)。

1920年7月19日,重庆留法预备学校首批毕业生结业,十六岁的邓希贤和他的远房叔父邓绍圣,以及周贡植、胡明德、冉钧、戴坤忠、傅汝霖、谢承常、胡大智、熊济平、熊禹九、江克明、唐世丞等在内的八十三名同学通过考核。8月27日,他们在重庆太平门码头乘坐“吉庆”号客轮顺江东下,到上海后又转乘法国邮轮“盎特莱蓬”号赴法勤工俭学。转过年的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南湖一只小船上成立,自此中国革命如火如荼,面貌焕然一新。

这些革命先辈背后还有无数的无名英雄,他们只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投身于革命事业的留学生中的代表。一百多年过去了,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知道他们在中华民族危亡存续时期作过的牺牲。他们的名字和故事被尘封在档案纸袋里和冰冷的墓碑上,还有更多的人甚至连名字都没来得及留下,就殒灭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如从来没有来过这个世界一样。

这些冰冷名字的背后都是一个个卓尔不群、有血有肉的年轻人,都曾鲜衣怒马、凌云飞纱,都是父疼母爱,灼灼其华。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本来可以有安定的生活和幸福的家庭,却最终都选择了海外求真理,回国闹革命,义无反顾地把生命定格在青春年华。因为他们都坚信,这世上总有些事情要比生命更重要。

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去做四件事:设计一个重庆留学发展史纪念墙,撰写一本以留学报国寻找革命之路为主题的长篇小说,拍摄一部以小说为剧本的电影,筹建一座重庆海归历史博物馆。我希望让更多人看到他们的名字,知道他们的故事,传承他们的精神。

中共重庆市委统战部、中国致公党重庆市委员会、重庆欧美同学会、大渡口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们听到我的想法后非常支持,专程带我到太平门遗址和留法预备学校旧址调研,并多次与我深度沟通,专门组织座谈会,最后建议我把四件事情按照先易后难顺序,逐步实现。可以从修建纪念墙开始,并通过各种渠道帮我找到相关文史档案,完善了纪念墙的设计细节和落地流程。

2019年的五四青年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拥有三万字和上百张珍贵历史图片的重庆留学发展史纪念墙在大渡口区落地并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纪念墙详细记录了从1890年重庆开埠至今一百余年来,有关重庆留学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纪念墙作为重庆市统战工作示范点,落成以来接待了全国各地的青年大学生和新一代海归留学生们,让大家更了解了那段历史,知道了留学生群体对重庆近现代历史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和牺牲。

纪念墙落地的过程中,我得以寻找到了更多的相关资料,内容也越来越充实,于是写书的计划开始提上日程,但是资料越多却发现压力越大,生怕自己的文笔拙劣而无法描述出先烈们的伟大事迹。

要特别感谢我的好友,同为山东老乡的张龙龙,我期望他能够在初稿的基础上帮我完成后期修改和历史背景的充实、完善,他二话没说便投入到修改和补充工作中。那时的他被派往外地挂职,工作繁重,但几乎每天都要帮我修改完善书稿到凌晨两三点钟,然后第二天一大早又要顶着熊猫眼上班。熬了大半年,几乎等同再造,终于杀青。

这本书讲述了从1910年川汉铁路筹建到1920年重庆留法预备学校首批毕业生赴法国勤工俭学,这十年间川渝人民寻找革命道路的故事。档案馆里我曾看到的那些冰冷的名字终于在书中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物。为了纪念那八十三名远赴重洋寻找救国真理的革命少年,不忘太平门外寻太平的那段百年记忆,故这本书取名为《太平门》。

《太平门》里所描述的每个人物都是一个群体的化身,也是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最真实的画像,他们身份不同、阶层不同、性格不同,但在乱世之下,他们都坚守着初心,并找到了自己的使命。这也是为什么我去很多高校做讲座时,经常会问当代大学生两个问题:何为初心?何为使命?

何为初心?“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是快意人生的初心;“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是建功立业的初心;“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是壮志报国的初心。

何为使命?“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是卫戍边疆的使命;“师夷长技以制夷”是知耻后勇的使命;“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保家卫国的使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建设祖国的使命。

这本书如今终于完成,接下来就该去为实现另外两个愿望而努力奋斗了。我深知难度更大,需要帮助和支持的地方更多,但胜利永远属于那些信仰坚定、永不动摇的人。心中有誓深如海,愿得此身长报国。所以不管有多困难,需要多久的时间,我都会安下心,扎下根,奋斗路上献青春。

我们的祖国曾经文昌武盛、四海来朝;也曾经饱受欺凌、任人宰割。她很年长,拥有五千多年浩瀚的文明;她也很年轻,人民当家作主不过七十余年。无数先辈在寻找光明的道路上前仆后继,牺牲了一批又一批,尝试了君主立宪制、军政府制、共和制、议会制、责任内阁制、联省自治、多党制、总统制、五院制、执政制、委员会制、大元帅制等各种政治模式,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历史最后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中国人民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蹚过泥泞,穿过黑暗,找到光明,选择了最适合这个国家的伟大道路。

我们这代人是幸运的,不用和先辈们一样,出国读书需要冒着抛头颅洒热血的风险,也不用担心受到歧视和压迫,更不必担忧吃不饱饭。正是因为当年有无数如书中一样的年轻人,深知民族已到存亡之际,唯有奋不顾身,远赴重洋甚至献出生命,以挽救民族危亡,今天的我们才得以身处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代,拥有前所未有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

写这本书的日日夜夜里,我时常会听那首《祖国不会忘记》,书中的人物如幻灯片般从我脑海中掠过,娓娓道来的歌词就像是他们在跟我对话:

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祖国的江河,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我。

我想对那些先辈说:

祖国从未忘记你们,人民从未忘记你们。

这也正是这本书的意义。

徐鹏
2021年7月1日于重庆太平门 2dWt+4bbze9GJnn0gdfEQgXhuiQ5Nn8IcMXj2ozCQ9Z5nWiGc+DnorUXNZ5vuXP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