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现代小说家、人民艺术家,山药蛋派创始人。赵树理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有小说、戏曲、诗歌、杂论等 200 余万字。他的小说,大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开创的“山药蛋派”,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代表作有《三里湾》《小二黑结婚》《李家庄的变迁》《李有才板话》等。
1906 年 9 月 24 日,赵树理出生在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过着被剥削被压迫的艰苦生活。他从小喜爱民歌、民谣、鼓词、评书和地方戏曲。1925 年,他在长治省立第四师范学习期间,从创造社、文学研究会创办的刊物中受到新文学的影响。
从 1930 年年底开始,赵树理一边流浪一边开始写作,在抗战前的几年间发表了《金字》《盘龙峪》等小说。1937 年,抗战爆发后,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1943 年 5 月,他完成了著名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这部小说主要描写了根据地一对青年男女小二黑和小芹敢于冲破封建婚姻制度,努力争取自由婚姻而进行不屈斗争,最终获得胜利。同年 10 月,他又创作了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这部作品是配合减租减息斗争的,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农村阶级斗争的错综复杂的形势,对没有工作经验的干部是一个很好的教育。
1945 年冬,赵树理创作了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主要描写了太行山区一个村庄从大革命失败后到抗战胜利近二十年间所发生的变化。这部小说揭露了旧社会地主集团对贫下中农种种剥削压迫,它是为了动员人民参加上党战役的。同时他还创作《田寡妇看瓜》《催粮差》《福贵》《邪不压正》等优秀中、短篇小说。
赵树理的小说在民族化、群众化上做出重大贡献;小说在结构上讲求情节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故事性比较强。他的作品雅俗共赏,善于把大众化和艺术化统一起来,在轻松幽默、妙趣横生之中,表现出人民群众的聪明机智和乐观主义精神。
赵树理是一个真正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以农民为对象,为农民说话的作家。周扬在 1962 年大连会议上说:“中国作家中真正熟悉农民、熟悉农村的,没有一个能超过赵树理。”称赞他是描写农民的“铁笔、圣手”。
1959 年赵树理给《红旗》杂志上“万言书”,表达自己对农村浮夸风气的看法,后来被批判与彭德怀是“一个腔调”。赵树理被誉为“人民作家”,因为很少有赵树理这样不管风云变幻,一直都坚持自己的文学理想和操守,坚持为农民写作痴心不改,对农村存在的问题“痛若切肤,为农民代言”的作家。
1966 年春,全国人民都在学习兰考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赵树理亲自到兰考体验生活,着手创作《焦裕禄》剧本,只写了三场,就被打成“黑帮”揪出来了。
1970 年 9 月 23 日,赵树理含冤逝世,终年 64 岁。作为与老舍、汪曾祺、孙犁齐名的“语言艺术大师”,赵树理的小说注重在人物语言的口语化、大众化和通俗化,为现代文学语言带来了新的革命,开创了文学语言新的时代,以塑造“地地道道的中国农民形象”而闻名于世。
我在一九二五年的前后,是一个酷爱文艺的人;那时,我是一个学生,自我卷入一九二七年的大革命的旋涡以后,便渐渐地和文艺界疏远了。最近几年,因为带(戴)着一顶囚犯的帽子,那简直和文艺界出版界可说是整个儿断绝关系。目前,我真是一个文艺界的艺盲。
现在我要来执笔批评《太行》,这真是胆大不识羞。不过看了《太行》的创刊号后,肚子里却有不少的话,想往外走。好在批评上还可以加批评,我便不管我是一个行里人还是一个门外汉,有话就说。
A 《太行》创刊号,全部十二篇文章中,形式上都很技巧很灵动很深刻。内容上,都抓紧了救亡,都捉住了现实,都很正确的(地)把握了目前的时代,并且都充满了战斗性,这真是中国文化界新起的一支生力军。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都应当人手一册,特别是《营救救亡的领袖出牢》 那首歌,目前那是应当作为救亡大众的口头歌。
B 《太行》的缺陷如下:(一)发刊词标题上的“集中”,文内说明的是集中“重心”。一个行动的口号,我觉得是应当具体明确,不应当这样空洞浮泛。“重心”二字是一个瓶子,里面装上酒固然好,可是装上醋也成。(二)体裁上和技术上还不能全部通俗化大众化,有的地方是没有脱退了洋八股的生硬,有的地方还是抄袭着官话文的那绅士腔调。(三)封面是单调乏味,不能引起美感。又里里外外,从头至尾,找不出“创刊号”三字来,这不能不说是编者的疏忽。(四)发行(得)太迟慢。同志们,《太行》是我们的枪炮子弹呵,你们以为是前线上平静无事吗,快快地不要再吊儿郎当了!你们迟慢一刻钟,我觉得都是你们的罪恶。你们应当严密地分工呵,你们应当是像河工们抢堵破堤那样的紧张工作呵!
A 写作通俗化 中国救亡阵线的主力军,我们知道他们多是文盲呵,他们也正是都缺短着文艺的食料呵。我们的作品,怎样才能到了工厂和农村,战友们,“通俗化”,这是一把开那锁子的钥匙呀。你们做弹词小调短短的小说,俗俗的歌……吧!一字一句都应当注意大众们能不能懂的。我希望你们实践你们“深入于工农兵的群中”的口号!
B 题材新闻化 这五个字合在一起,也许是很生疏少见,我的意思是:第一,文艺军,是一种战斗的组织,是政治军的别动队。要圆满地达到这战斗的使命,那只有抓紧目前的现实,目前活生生的现实,这是含有新闻性的。第二,我们走上了救亡阵线上的战友,都是忙乱紧张,没有多的闲空;一般的学生,多是给读经救国主义者们捆绑得紧紧的一点功夫也没有;工民们是给资产阶级做十二点钟以上的工,吃饭睡觉的时间都常成问题;农民们就是天阴下雨都是有活做。我们要让这些人来看我们的作品,我觉得只有拿“题材新闻化”了的作品,才能引动他们,而且对于他们才是最有用的和最需要的。
C 联络读者组织读者 过去一般的文人,是把作文一事来当作消遣,灵感,或者以制造版权为目的,至于谁看他的文章,他不管。这种情形是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合拍的,资本家把商品搬出厂外,他便不管闲事了,谁用谁不用,在他们看来是扯淡。现在我们的文艺军是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先锋队,作家和读者的关系自然是应当紧密地联系起来。虽然这物质的基础还不怎样具备,但我们也应当在可能的范围里面来做。我建议:1.优待集体买书。2.征求学生工人农民兵士推销员。3.刊内辟读者园地。4.访问读者。5.征求长期订户。
D 组织集团创作组 集团创作的历史性和经济基础,和前面作家和读者中间的关系问题,完全相同。农民式的手工业式的单人生产方法,跟托拉斯工业和集体农场的生产方法一比,那显而易见的是后者比前者要优越到一千倍。反对文艺上集团创作的人,我觉得和那乡下的年纪老点的农民反对集体农场是一样的可笑可怜。文艺军的战友们,在我们最初学习集体创作的时候,一定是有困难,一定是不会收获很美满的成品,这和最初进了工厂的工人,不会做出好货色来是一样的。我们不必灰心,努力练习吧,过几天便成了一个熟手了。
E Zenggia Latiuxua Layn Sh dungfang Weidadi Geming,Ieshgiuwang yndung Limiandi i zh Shengtigyn, womn meiigo Zo Wenxuagungzo di Xhen, Du ingdang cangia Layn; Meiigo Wenji Kanwu,Du ingdang dengzai Latinxuasin Wenz。
一九三七,六,二十六夜
“鼓词”是一种大众化的中国文艺形式,它是由“词话” 发展而成的。其中“说”的部分是叙事,同于词话中的“话说……”;“唱”的部分是对这故事中的特殊的时、地、情、景等值得特殊描写的部分所加的吟咏,同于词话中所插的形容时、地、情、景等的诗、词、骈文之类,但把它通俗化了(虽然有些人常常会把这种界限弄乱,但有创造性的作品仍未失其本意)。
抗战以来,有些做宣传工作的同志,为了便于宣传,有时也巧妙地借鼓词的形式去说大道理。这个动机固堪钦佩,可惜鼓词本身在说理上不是一种利器,用它说理,一弄不好,则往往会成为干部已不需读而大众仍不能懂且不感兴趣的作品,我觉得这倒是颇值得商讨的地方。
利用鼓词,尚能不失鼓词的本色,通过故事,把大道理溶(融)化到人物生活中,则效力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