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知识服务的提出最早产生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nowledge 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KIBS),被认为是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知识组织(Knowledge Organization,KO)和知识市场(Working Knowledge,WK)的结合, 其目的是帮助企业提升利润和竞争力。知识密集是与劳动密集、资源密集对应的一个专业术语,在国内相关研究成果中出现的频率很低。国外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知识密集服务(Knowledge Intensive Services,KIS)的相关研究,并产生了一系列成果。

20世纪90年代初期,部分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开始关注知识服务产业,知识服务的相关研究也随之成为国外学术界的热门。1995年,欧洲委员会将知识服务定义为基于专业知识背景,为其他组织提供知识密集型服务,认为其主要包括两种模式:T-KIBS(科技知识服务)和P-KIBS(传统知识服务)。 1997年,美国专业图书馆协会(SLA)在 Information Outlook 上开设专栏,对知识管理相关研究进行探讨。盖伊·圣克莱尔(Guy St. Clair)指出知识服务作为有效利用组织信息的新途径,可以帮助用户实现知识的快速获取、整合和创新。 知识服务此后逐步显现出如企业培训服务、技术创新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国内专家学者关于知识服务问题的研究与国外专家学者相比起步较晚,多数只关注于知识服务(Knowledge Service,KS),主要研究成果出现在2000年之后。戴光强认为技术服务发展的新模式即为知识服务模式, 这是首次提出知识服务的观点;任俊为首次将知识服务与图书情报学科相结合,认为知识服务是在文献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并以知识存储、知识整理及知识传递为目的的服务; 张晓林较早地提出知识服务的内涵,他认为知识服务是面向知识内容的,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准则的,贯穿用户整个知识获取、组织、分析、重组过程,并为其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活动提供有力支撑的服务。 至此,国内图书情报、信息管理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对知识服务问题的研究。

从文献中可以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于“知识服务”的定义不同。因为“知识服务”是由“信息服务(Information Service,IS)”演化而来,目前国内外尤其是国外学者在有些文献中依然把“知识服务”归为“信息服务”的范畴,将“知识服务”和“信息服务”合为一体进行研究。后来随着学术界对“知识服务”的研究增多,国外学者大多称其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目前国内外学者开展的有关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问题研究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服务内涵

国外学者如Miles等认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指运用某些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提供以知识为基础的中间产品和服务给社会和用户的企业或组织; Ebersberger认为知识密集型服务是以咨询企业、政府和私人研究机构为用户,将创新作为基础的企业开展的知识服务活动,该服务活动不仅可以在企业内部开展,还可以由外部企业或部门进行; Kuusisto等指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本质上是一些企业或组织,这些企业或组织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为客户提供能够影响客户知识流程的产品或服务; Kivisaari认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主要是指某领域的专家服务; Simard认为知识密集型服务是指针对用户的特定问题和需求,向其提供一些具有参考意义的方法和内容的过程; Yamamoto将传统的服务客户扩大到服务企业。

国内学者如张晓林认为知识服务是以专业知识和相应的知识获取、处理、分析的专业能力为基础,依据用户的要求为用户提供动态和连续的服务,解决用户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知识的应用和创新来实现价值; 姜永常 、尤如春 认为知识服务是为适应经济发展和知识创新的需要,经过信息的析取、重组、集成和创新而形成的为解决客户问题且符合客户需求的知识产品服务;孙成江指出知识服务不仅包括提供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服务,还应该提供例如网上技能培训、多媒体实习、专家系统等多种形式的体验式知识服务,为客户提供过程化和程序化的专业知识; 金雪军深入分析了知识服务的一般流程,即通过互联网,以信息化的形式提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专业方案; 李霞等将知识服务流程作为依据重新分类了知识服务形式,并定义了知识服务的主体和客体,指出服务主体即知识的提供者,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拥有强大的专家团队,服务客体即知识的接收者,通过掌握知识来满足需求、解决问题并进行知识创新; 徐孝婷通过文献综述认为企业知识服务是以用户为目标,面向用户需求,解决用户问题并使知识不断升值的服务。

二、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

国内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相关研究最早出现在2008年,随后研究成果逐渐增多。关于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主要有保障体系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两种思路。

在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方面,专家学者主要关注知识服务保障体系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基础设施等的建设。如宋春智认为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平稳运行需要以高素质人才队伍、完善的基础硬件设施、先进的信息技术、完备的知识服务机制、丰富的网络知识资源、多样的宣传渠道和开放的国际交流环境等为保障; 陈钟彬认为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应以满足知识创新需求和信息服务发展要求为目标,并构建包括信息资源存储建设、知识服务模式建设和管理体系建设三个方面的高校图书馆知识保障体系; 唐金秀提出在高校图书馆面向中国大学慕课MOOC的知识服务过程中,应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完善知识资源保障体系、人力资源保障体系、技术保障体系、知识服务产品体系和组织管理保障体系,为MOOC用户的知识获取和知识应用活动提供保障; 黄长伟等认为高校图书馆参与智库信息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设应以馆藏特色资源库和高校机构知识库为基础,通过了解智库信息需求,提高图书馆信息分析与数据处理能力,构建信息保障协调创新机制和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智库,从而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和社会服务能力; 姚梅芳和宁宇基于复杂的网络视角,构建包括政府部门网络、图书情报机构网络和创新创业专业科研机构网络三个层面的高校创新创业知识保障体系复杂网络,并提出高校创新创业知识服务保障体系的实施,应从政府战略规划高度和各级各类图书情报机构两个层面分别开展; 刘巧英认为高校图书馆面向创新创业的知识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应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智慧服务为支撑,以价值共同体为核心,通过显性和隐性知识在横向和纵向的相互流通、相互作用,发挥高校图书馆创新创业知识服务保障体系的整体效能。

在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构建知识服务体系的关键要素及如何构建知识服务体系等方面。如黄思玉提出高校图书馆现有学科知识服务体系存在馆员制度不完善、资源建设不全面、服务推广不充分等问题,各高校需要重视学科化知识服务平台的建设,推动泛在化资源系统的创建,加强服务推广和信息反馈,从而构建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体系; 袁红军认为构建高校图书馆网上知识咨询服务体系首先应在充分调研兄弟院校知识咨询服务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知识咨询服务体系相关研究理论设计方案,然后联合同省市院校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协作网,实现高校联合知识咨询服务,最后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注意新技术、新模式的及时更新; 李艳等认为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的构建应基于“大数据+微服务”,以后端大数据平台和前端微应用服务的信息交互为支撑,推动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的创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需求; 沈洋等在对“双一流”背景下制约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发展的问题和障碍进行深入挖掘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先进经验,认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应积极融入“双一流”建设战略,找准学科服务发展定位,强化学科服务顶层设计,充分开发学科服务人力资源,创新学科服务高效运行机制,从而构建“双一流”战略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体系; 任萍萍将相关研究向前推进,提出要构建“双一流”驱动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能力体系模型框架,同时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能力体系的构建,应以一流学科科研用户的需求为中心,通过优化顶层设计,组建一流学科知识服务团队,建设学科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为学科科研用户提供嵌入式智慧服务; 顾佐佐等创新提出智慧图书馆全景式知识服务新模式,并提出应从智能知识服务层、知识发现层、数据处理层、支持层和数据资源层五个层面建设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云平台。

三、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影响因素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因此探索影响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关键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驱动因素、其相互关系及影响机理等方面。如翟莹昕认为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受到知识组织、知识开发、知识共享、知识服务和知识创新因素的影响; 武海东在系统品质、信息品质、服务品质之外对数字图书馆系统绩效影响因素进行扩展,认为主观规范和自我效能也是影响数字图书馆系统绩效的重要因素; 赵静提出特色信息资源库是图书馆知识服务核心能力的源泉,高素质人才是图书馆知识服务核心能力的后盾,知识内容是衡量图书馆知识服务核心能力的标杆; 夏丽君在充分梳理信息系统成功模型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图书馆微服务效果调研情况,认为改进的信息系统成功模型中影响高校图书馆微服务效果的六大因素为微内容质量、微平台系统质量、微服务质量、个体认知、持续使用意向和用户满意度; 康英认为双创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精准知识服务的影响因素包括高校图书馆、双创用户、知识、知识技术和知识环境五大维度,共计23个影响因素,然后根据解释结构模型将其划分为表象层、中间层和根本层,并对其相互影响关系和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 薛飞以信息系统成功模型为基础,对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系统构造、系统性能、信息质量、组织理念、受众需求和受众信任是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高质量知识服务平稳运行的保障; 尹达和杨海平认为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质量由图书馆内部和外部环境共同影响,其主要驱动力为技术驱动、需求驱动和数据驱动。

四、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实践

(一)国内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实践

目前国内有关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实践研究的主要内容涉及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典型案例研究、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现状调研及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对比研究等方面。如张雨婷和胡昌平以高校数字图书馆社区为对象,对我国39所“985”高校的图书馆的学生用户进行了数字图书馆社区知识交流与交互服务用户满意度调查; 申峰选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六所“2015~2016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排名”前六的大学的图书馆和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四所河南高校的图书馆为调查对象,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和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探讨; 姜董勇采用网络调查、实地调研、案例分析等方法,探究美国和中国高校图书馆面向创新创业的服务实践现状,对比发现中美图书馆在服务的开发性、深度、广度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唐银和蒋雅竹对国内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创业的举措进行梳理,在对广西大学、广西科技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创新创业服务现状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广西高校图书馆双创服务提升策略; 汪青和赵惠婷通过文献调研和抽样调查方法分析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现状,并以三峡大学图书馆为例分析其学科知识服务实践模式及在信息环境、员工素养和协调合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实践

目前国内外学者也在积极开展针对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社会化知识服务、科研和教学支持服务、学科知识服务、学生学习和成材成长服务、特色资源库建设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

在有关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知识服务方面,贾米勤对英国、美国、日本三国高校图书馆参与社会服务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 封洁对英国高校图书馆政府信息服务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刘水探讨了美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实践问题,并得出了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启示; 李巨龙对美国高校图书馆社区服务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指出值得我国高校图书馆借鉴的有关经验; 廖璠和蒋芳芳对美国高校图书馆校友服务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同时总结了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启示; 刘倩雯和束漫对英国高校图书馆面向中小学服务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了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启示。

在有关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开展科研和教学服务支持服务方面,Corral Sheila等探讨了英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科研数据管理服务问题; Tenopir C.等探讨了英国学科馆员与科技数据管理服务问题; 张莎莎等研究了美国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问题; 钱国富以兰卡斯特大学为例,探讨了英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问题; 王岚霞探讨了面向科研成果转化的美国高校图书馆服务问题; 毛玉容和李庭波以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为例,探讨了国外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政策问题; 杜琪和高波分析了英国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现状及启示; 利君等探讨了英国“常春藤联盟”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实践与启示; 陈廉芳和常志卫探讨了美国一流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调查与启示; 成舒云对美国高校图书馆推动科研数据管理实践的有效途径问题进行了研究; 苏敏探讨了美国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服务的路径与启示; 金秋萍探讨了美国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的实践及启示。

在有关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知识服务方面,张毓晗等对英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章望英探讨了日本教学研究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态势及启示; 黄娜和谭亮对美国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特色进行了研究; 张诗博总结和归纳了美国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的特征及其启示; 侯茹对美国高校图书馆创业服务问题进行了研究; 鄂丽君和马兰探讨了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本科生研究支持服务问题。

在有关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支持学生学习和成才成长服务方面,刘倩雯和谈大军对英国高校图书馆支持学生健康服务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李琛以美国常春藤联盟和国内C9联盟高校图书馆为例,对基于能动学习的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问题进行了探讨。

在有关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库建设方面,曹琴仙和沈昊对日本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概况及启示进行了探讨; 赵婷对日本一流高校图书馆文化遗产特色馆藏建设与服务问题进行了研究。

在有关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周晓燕和尹亚丽对国外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服务人员知识结构进行了分析; 鄂丽君和王启云从高校图书馆招聘视角,对美国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职业能力进行了调查分析; 刘翠青对美国高校图书馆招聘学科馆员的能力需求进行了分析,并归纳了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启示; 张毓晗从招聘视角,对英国高校图书馆人才需求进行了分析; 张凤梅和吕斌从招聘信息的内容视角,对美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馆员知识结构进行了分析。

五、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平台及模式构建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作为高校图书馆为高校师生提供知识服务的基础,是知识服务相关研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在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构建过程中,多关注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平台搭建及知识服务模式构建两部分。

在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平台中,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技术支撑。张兴旺等通过阐述云计算、物联网、人脸识别等新兴技术及可信应用设计方法在云图书馆平台构建过程中的应用契机,提出云图书馆知识服务平台的构建应依托服务感知与适配技术、资源虚拟化技术与云服务化技术、云服务业务管理技术、支持异构协同的云计算技术、可信服务机制设计技术和信息整合与决策研究技术等的实现; 赵帅通过分析大数据知识服务模式的特征,认为人机交互平台、大数据组织与分析和大数据处理等技术是构建大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的关键。 二是实现方式。常金玲和胡艳芳认为微信作为深受广大青年好评的社交媒体软件,可以帮助高校图书馆构建知识服务平台,从而为高校师生提供精准性、即时性的知识服务; 程卫萍等以浙江省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为例,论证了知识服务平台的实现方式; 罗铿提出高校图书馆应以网络问答社区知识服务模式为参考,建设自身网络问答社区平台; 刘惠和胡素敏认为目前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平台的构建主要有依托微信、微博等热门社交软件和自行开发移动图书馆应用软件两种实现方式。 三是平台特征。胡小丽认为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Lib Guides平台改进知识服务方式,提高用户体验满意度,并加强平台移动化服务功能,为用户提供泛在式学科化知识服务; 徐军玲和徐荣华提出图书馆开发平台的知识服务应具有专业化、泛在化、即时性和个性化特征。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个性化服务模式、学科交叉服务模式、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和科研服务模式等方面。如靳红等对高校图书馆现行知识服务模式进行总结,包括咨询台式服务模式、学科馆员式服务模式、门户网站式服务模式、知识库服务模式等; 覃凤兰提出了机读式信息服务模式、用户自我服务模式、参考咨询服务模式、专家知识服务模式等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 李玉梅认为面向用户的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包括用户自助服务、专业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三种模式; Cai等基于定制图书馆信息服务相关研究理论,提出图书馆网络环境个性化信息服务新模式; T.A. Bennett提出图书馆及工作人员应充分了解不同客户群的知识服务需求,针对不同用户群提供个性化的智慧知识服务; 刘雪飞和张芳宁认为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应包括个性化服务模式、学科化服务模式、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模式、知识管理服务模式和自主性服务模式,并提出移动便携模式、数字设备模式、智能交互模式的泛在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将成为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 罗博创新提出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的微博应用模式; 石艳霞和刘丹丹基于价值共创视角,提出图书馆知识服务价值共创模型; 魏思廷通过分析替代计量学在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的功能,提出融合替代计量指标的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新模式; 程刚等以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探索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服务模式 以及知识创新的知识服务模式 ;于永丽依据微信公众平台功能特性,结合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特征提出面向科研的高校图书馆微信知识服务模式应包括资源推送型、任务驱动型和即时交互型三种服务模式; 吴娣妹从高校智库视角研究其知识服务模式; 安肖肖基于高校跨学科活动服务理念,提出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应以多学科知识整合、跨学科知识交流、跨学科协调创新为核心,构建包括个性化服务模式、“场”引导服务模式和团队嵌入服务模式在内的跨学科知识服务实践模式; Lian以医学专业证书的现状为基础,分析知识服务在取得医学专业证书过程中的作用,并提出医学图书馆专业知识服务创新发展路径。

六、面向企业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

目前,国内针对高校图书馆面向企业开展知识(信息)服务的研究成果不少,主要以探讨高校图书馆面向企业信息服务为主,涉及高校图书馆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内容、方式方法、问题及对策、竞争情报服务、专利信息服务、查新服务等。如孙安指出高校图书馆可以作为区域智库为区域企业的发展提供信息服务,同时提出图书馆与院系合作共同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策略等; 冯璐、宋居静选取国内23所“985”高校图书馆,对其服务企业的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服务主体、内容和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分析了高校图书馆面向企业信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赵德美以云南财经大学图书馆为例,探索了财经高校图书馆面向地方企业提供知识服务的实践; 皇甫晶对国外高校图书馆服务企业实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启示; 耿哲和杨眉对面向企业科技创新的高校图书馆竞争情报服务策略问题进行了研究; 朱振宁结合中原工学院图书馆的具体实践,基于科技创新的关键要素,构建了“图书馆+”“1+1+1”的协同供给服务模式,即“图书馆+科研团队+小微企业”的技术协同模式、“学科专家+图书馆员+产业人员”的人才主体协同模式、“图书馆+创客空间+产业基地”的空间资源协同模式; 邢飞等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需求,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提供精准化信息服务问题,构建了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高校图书馆精准化信息服务框架; 院蕾以河南省为例,探索了基于查新站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模式; 王婉等探讨了基于企业创新发展需求的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问题; 张善杰等探讨了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问题。

真正探讨面向企业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如下:尚博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目前信息服务状况,根据企业信息服务需求,提出了新的知识服务模式; 张秀华和曹平阐述了天津外国语大学图书馆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优势和内容; 周宇和廖思琴分析了高校图书馆面向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信息服务的需求、优势以及劣势,并提出了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的对策; 王明等以滨海新区为例,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为滨海新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 王晓丽提出了高校图书馆面向企业开展知识服务的内容以及开展知识推送服务的建议; 程刚和郁文景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需求,构建了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 杨春静对高校图书馆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知识服务问题进行了SWOT分析; 黄宇探讨了高校图书馆面向企业提供知识服务的信息服务平台构建问题。

七、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评价

国内外学者对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评价的研究也是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知识服务模式评价、质量评价、绩效评价和能力评价四个方面。

在知识服务模式评价方面,冉小波在总结当前高校图书馆主要知识服务模式的基础上,构建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利用效率、开展效果、图书馆发展和成本投入四个方面,然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图书馆主要知识服务模式进行综合评价; 丁晓燕在探讨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评价模式的基础上,选取10位专家学者基于20项评价指标对某市理工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力进行调研打分,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该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进行评估。

在知识服务质量评价方面,徐军华借鉴“LIBQUAL+”研究计划,认为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信息服务工作者、现代化技术手段、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用户满意度和效益五个维度; 周佳骏从网站的设计与链接、访问技术与安全、灵活性、可靠性、个性化支持、通信与交流、用户关系、独立操作、情绪感知、功能感知、知识服务的实现手段、服务内容、应用和反馈十四个维度构建三维二阶分层递进的图书馆2.0知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LKSQE 2.0),并采用因子分析法测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三所“一本”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质量; 刘洪等借鉴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y,ARL)的LibQUAL+TM与ClimateQUALTM评价工具,从用户和馆员两个视角分别建立学科知识服务用户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和学科馆员知识服务组织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质量进行评价; 宋雪雁和张祥青运用SERVQUAL模型,从安全性、易获取性、精准性、有用性、整合性、规范性、创新性、特色性、续航性和前瞻性10个方面构建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知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MUSA模型和标杆管理对吉林大学、重庆大学与国防科技大学的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质量进行测度。

在知识服务绩效评价方面,孙小鸥运用平衡计分卡理论,从投入与产出维度、内部业务流程维度、用户维度和学习与成长维度构建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问卷调查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求得评价值,进而对山东大学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进行评估。 邱裕在充分参考国内外知识共享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头脑风暴法构建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馆舍建设、知识贮存效果、人员分配协调情况等20个指标,然后基于问卷调研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绩效评价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Amirhosein Mardani和Saghi Nikoosokhan运用基于偏最小二乘法(PLS)的结构方程模型(SEM),基于伊朗电力财团120家公司的数据,验证知识创造和知识整合因素对知识管理绩效的正向影响。 唐毅和高燕将知识网格技术引入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领域,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CCR模型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10所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效率进行测算。

在知识服务能力评价方面,知识服务能力评价是指采用一种或综合多种评价方法,对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要素(如知识服务基础设施、知识资源、专业技术人员、服务流程、服务方式、服务成效和管理制度等)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定性和定量等一系列复合分析,从而确定知识服务的能力、绩效、满意度水平的判断过程。目前,已经有一些关于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评价的研究成果,如张展从知识服务意识、专业基础知识和知识服务技能三个方面构建了图书馆员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白娟将探索性分析法引入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评价研究中,基于“两个空间”内的探索空间构建多层次能力指标体系和多分辨率模型体系“两个体系”,然后通过实体模型分析、中间模型分析、评估模型分析“三层分析”得出结果,进而实现对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评估的探索性分析; 燕珊基于知识服务相关理论,构建了包括知识服务资源、人员能力、方式、质量和结果五个维度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测度了H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 郁文景以“211”高校为例,探讨了高校知识服务绩效评价问题; 周莹等从知识获取过程、知识组织过程、知识开发过程、服务提供过程等方面构建了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 付永华从知识服务资源、知识服务人员能力、知识服务方式、知识服务质量、知识服务结果等方面构建了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杨春静从知识服务资源、知识服务人员、知识服务方式方法、知识服务技术平台、知识服务内容、知识服务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知识服务效果等方面构建了科技情报机构知识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齐晓丹在信息资源能力、技术资源能力、人力资源能力、结构组织能力、文化构成能力等方面探讨了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评价问题; 孙雨生和廖盼探讨了国内知识服务评价应用进展问题; 齐晓丹在信息资源能力、技术资源能力、人力资源能力、结构组织能力、文化构成能力等方面探讨了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评价问题; 孙波等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背景下,结合疫情防控特殊需求,从时效性、移情性、易用性、全面性、特色性、交互性、精准性和吸引性八个维度建立高校图书馆应急信息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40所一流高校图书馆疫情期间应急信息服务能力进行评价。

八、研究评述

通过上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梳理,可以看出目前学术界关于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研究在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步入平稳发展阶段,研究力量较为集中,研究成果较为丰硕。其内容主要涉及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内涵、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构建、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影响因素、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实践、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平台及模式构建、面向企业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以及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评价等方面,为本书研究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高校图书馆作为为高校师生、科研人员和社会人士提供知识服务的重要场所,其知识服务模式的构建需要结合当前社会宏观形势的发展及知识服务领域的演变路径进行动态调整和积极探索,当前对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研究可能存在以下局限性:

第一,现有文献对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和知识服务模式构建的研究尚不全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的提升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现有研究在讨论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和知识服务模式构建问题时,大多基于传统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的视角,较少考虑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和国家最新政策动向对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环境、知识服务平台、知识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服务组织结构等的影响。因此,本书将通过分析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用户需求,以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关键影响因素为基础,科学构建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和知识服务模式。

第二,通过对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文献的分析可发现,现有文献对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所提出的研究观点和论断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多为思辨性的定性论点,论据不够充分,部分观点缺乏客观性和实证性数据的支撑,缺乏从实证层面对影响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的因素进行探究。因此,本书运用群组决策特征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筛选,构建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影响因素体系,然后基于DEMATEL定量识别方法,对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影响因素体系中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识别,从而针对关键影响因素建立有效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和科学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评价体系。

第三,目前对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实践和面向企业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研究相对集中,主要侧重于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且以调查研究、对比研究、总结归纳为主,但真正在篇名中体现知识服务的成果并不多见。而且,对知识服务平台建设、知识资源库建设、知识服务模式、知识服务能力评价、面向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提供知识服务的研究成果还较少。所以,对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了解,总结经验和教训,可以为提高我国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和水平提供参考和启示。因此,本书将结合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知识服务,进行系统深入探讨分析,以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第四,在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评价方面,国内外学者虽然已经围绕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评价相关问题展开研究,但针对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评价问题进行研究的成果还很少,且已有研究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等主观赋权法对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赋权,但层次分析法在构造判断矩阵时,易因评价指标数目较多导致权重系数排序出现错乱,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而群组序关系法(群组G1法)无须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可以有效解决层次分析法的缺陷。因此,本书将结合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构建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新形势下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群组G1法对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进行评价,以期为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和依据。 Gd8oCbWIu1X4gSwAUvVgOxb96YHKqTeCBQlFzcOxs5EXpNCj410eQvtKvGBpBbH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