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法国国家债券的套保

有一些套保交易的原因是两种同一类型的股票的差价过大或者过小。我有时在大套保交易上赚过钱,更多的时候是赔钱。但毋庸置疑,这些交易丰富了我的经验。

这里我想谈谈一次类似的证券交易。那发生在战前的巴黎股票交易所,我的很多同事都参与了那次交易。20世纪30年代,在巴黎有很多人做法国国家债券的投机生意。

大小股票商都在集中精力炒国债,国债行情的涨落和股票一样。那时有不同系列的债券——票息有3%、4%、4.5%的,还有其他一些。

交易者买来卖去,从中获得一点小利。其中的思路很简单:由于所有的债券都一样(同样的债权人、同样的币种、同样的担保),人们只需要计算一下,哪一种债券和其他债券相比价格过低或过高。那是套保交易的天堂:人们购买便宜的债券,而将价格过高的债券卖空,这就叫“套保”。

20世纪30年代末出现了一种非常引人注目的情况:票息4.5%的债券价格为80,票息3%的债券价格为70。相比之下后者的价格过高了。每一个学生都知道这在数学上是无稽之谈。有一点是明确的:要么一种债券价格过高,要么另一种价格过低。

所有的人都不愿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人们必须买入4.5%的债券并卖空3%的债券,即套保。和往常一样,一种会上涨,而另一种会下跌。这个“安全的”的投机又是怎样结束的呢?结局是个巨大的灾难:4.5%的债券降得更低,到了70;3%的债券上涨到不可想象的90。

事态的发展与这场不成功的投机的初衷一样合乎逻辑。票息为4.5%的债券发行量很大,源于不久前的一次兑付,所以还不断发行上市;债息为3%的债券是1825年法国最早的国债,债券持有者几乎都已过世了。市面上没有该债券流通,那些卖空者只好以越来越高的价格,把它们重新买回来。

损失是惨重的。这桩套保交易看起来如此安全,以至于行家也投入了大笔金额。“万无一失”的套保会以什么结果而告终,这正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股市上精心策划的投机也会失败,原因不在于它包含了一个合乎逻辑的错误,而在于股市技术方面的逻辑,有时会战胜基本数据的逻辑。

即便是最先进的电脑也无法预先算出这样的情况。 TttQ1Xjj4nVU5L5TfbCiQvabwZ+jdwMZT94T2C9M4Fw7d3QfhmPgAs9kfEuMX0+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