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卫风)

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 ,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 ,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 ,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 ,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 ,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 ,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 [1]

士也罔极 ,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 ,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 ,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讲评】

这是一首离异诗。女主人公在自由恋爱中执着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但她又不得已而离开了那个家。其中叙述了种种曲折,种种纠葛,细致地表现了她极其复杂的情感体验。

诗中叙述的实际上是一出家庭悲剧。自《诗序》提出“男女无别,遂相奔诱;华落色衰,复相背弃”之后,唐宋以来的治诗者,多遵而不疑。朱熹说:“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辅广《诗童子问》则更明确指出此为“弃妇”之辞。今人多从之。但从氓与女子不同的身份与社会地位,被抛弃者实是氓而非女子。

《卫风·氓》中的男主人公,是一位“野人”,是一位穷困潦倒者。尽管他“抱布贸丝”,生活仍还是没有着落,女到其家之后,竟至于“三岁食贫”。这则是此家庭破裂的一个因素。其次,从女主人公的家庭出身来看,她家的附近有商业市场,她的居地有高墙环绕,到她家还须经过关卡,自然她是一位“城市小姐”了。她的家庭无疑是“国人”阶级的。在周代,“国人”与“野人”虽同为自由民,而他们却是隶属于两个不同阶级的。“野人”是受压迫阶级,而“国人”则属于统治阶级,他们的经济地位、政治权力都有显著的不同。吴荣曾《周代的农村公社》总结为四个方面:①野人的租税、徭役都比国人为重;②国人有服兵役的义务,野人则无资格当兵;③国人有被选拔为官吏的权利,野人则无;④国人有参与谋“国迁”“立君”的权利,野人则无权参加。这里还应该加一条:国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如《周礼·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注意乡字)……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而野人则没有资格。所以郑玄说:“氓犹懵懵无知貌。”国人与野人阶级地位、政治权力、经济状况的差别,正是诗篇中男女主人公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宋黄震《黄氏日抄》四云:“‘以我贿迁’,则女有资财;‘三岁食贫’,则男家无以养之。此女子一时为其所诱,已既不堪,遂反目而相弃。”这是很有见地的。女子因过不惯男家的穷日,更受不了男子暴躁的性格,故弃而自去,悔及当初。非氓有意弃妇。

概观全文,首章言初恋之时。写出男子诡秘踪迹,女子脉脉深情。文笔曲折,一回责望,一回安慰,情事曲尽,极顿宕扬抑之致。二章言出嫁。思之深,望之切,情之挚,全在一忧一喜中显出。三章言自悔。此章宕接,以缓文势,使文气生动而有余味。应转笔而不急转,却从远处提起,迂曲迟回,增得多少悲悔!四章怨男。“矣”字黯然魂销。涉淇而来,涉淇而去,景物依然,人事全非,正伤心独至处。“食贫”不堪受,“士贰”不能忍,此正家庭破裂缘由。五章写自伤。自身辛苦,换得“氓”一个“暴”字。本已可伤,又赢来兄弟一个“笑”字,更是可伤。“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呻吟低徊,回肠欲绝。凭许多悠长“矣”字,便也使人魂销。末章言断缘。“总角之宴”,勾起多少往事!“亦已焉哉”,了却多少心事!一拈一甩,跌宕有致。

我们说,人类任何一把理性之剑从任何一个角度插入,都将伤害到不应该伤害的地方。《氓》提供的东西,不但指示着过去人类曾经存在的事实,也指向人类遥远的将来必定仍然存在而无法解决的问题。一部《氓》的阐释史,很具备中国理性精神确立后的婚姻史观的价值,具有宝贵的文学观念演变史的价值。

【问题讨论】
1.关于“氓”

“氓”现在学者都释为民,而且认为氓是一个喜新厌旧、品格鄙劣的男子。其实这是没有根据的。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对“氓”的身份进行分析。首先从氓的阶级地位上说,他是被压在社会最下层的“野人”。先秦时代,氓与民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如《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云:“发粟于民,据四十里之氓。”《孟子·公孙丑上》:“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民与氓对举,亦可见其一斑。根据《周礼》记载,周时有“乡”“遂”制度。当时把邦土分为国和野两大区域。“国”、“野”的分界处——即相交处名叫“郊”。郊以内为“国”,也叫“乡”。郊以外为“野”,又叫“遂”。在国的叫“国人”,在野者就叫“野人”。野人的特殊称谓就叫“氓”,《周礼·遂人》说:“凡治野,以下剂致氓,以田瑞安氓,以乐昏扰氓,以土宜教氓稼穑……”郑玄注说:“变民言氓,异外内也。氓犹懵懵无知貌。”氓的队伍,可以说是一群外来户,这从《周礼》中也可以看出来。明杨慎说:“若是本国之氓,已授田矣,又何必以田安之;已安土矣,又何必以土宜教之乎?”故《说文》段注说:“自他归往之民,则谓之氓,故字从民从亡。”这些外来户,最初有一些是战争俘虏。《左传·宣公十二年》说:“其俘诸江南,以实海宾”,即是战俘充实荒野的例证。当然也还有一些获免的奴隶和一些逃亡的平民。由此可知,氓的阶级地位,是仅高于奴隶的自由民。统治者一方面对他们进行力役剥削,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氓个人的具体农业收入,进行实物剥削。由于“力役”与“实物”的双重剥削,这样就使得野人的生活极端贫困,有时不得不搞副业——经商来维持生活,即《酒浩》所云:“肇牵牛运服贾,用孝养厥父母。”

2.关于“垝垣”

《毛传》说:“垝,毁也。”郑笺根据《毛传》则释为“毁垣”,后人便据此以为指倒塌的墙,或以为指墙的缺口。但无论是倒塌的墙,还是墙的缺口处,要望得很远,都是不容易的。这是由一般乡村间“爬上墙头向外看”的习惯而推想出来的。虽说也讲得通,但其意不佳。如果我们结合以下的“复关”看,便会发现,“垝垣”应该指的是高大的城墙。明冯复京《六家诗名物疏》卷十七说:“《庄子》云:‘鹊上城之垝。’司马彪曰:‘垝,最高危限之处。’《释名》云:‘垣,援也,人所依阻以为援卫者也。’”冯氏把垝和垣分为二,认为垝指城上高处,垣指城垣。这个解释似比旧说要好些。我们认为“垝”通“危”。《庄子·缮性》篇释文:“危,崔本作垝。”是二字相通之证。危当训高。《礼记·缁衣》“则民言不危行,而行不危言矣”注:“危犹高也。”《庄子·盗跖》篇“去其危冠”,释文引李云:“危,高也。”危垣指高墙,即城垣或郭墙。《墨子·备城门》:“百步一亭,高垣丈四尺,厚四尺。”只有登上城墙,才能瞭望见远方男子的行踪。

3.关于“复关”

《毛传》说:“复关,君子所近也。”朱熹说复关是“男子之所居”,因“不敢显言其人,故托言之耳”。王应麟《诗地理考》、冯复京《六家诗名物疏》等皆引《太平寰宇记》“澶州临河县复关城,在南黄河北阜也。复关堤在南三百步,自黎阳下入清丰县界”,以说明复关是地名。王先谦又以为即重关,高亨则以“关”为车厢,“复关”指回车。其实如果与上文的危垣联系起来,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复即反回的意思,即《说文》所说:“复,行故道也。”徐锴引《周易》“七日来复”语以说明其意,这是很对的。“关”则指郊关。卫国当时有近关,有远关。《毛传》所谓“君子所近”,指的是近关。《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太叔仪从近关出,就指的是此地。郊关内为国,郊关外为野。郊关是乡下人进城必须经过的关口,也是在城垣上可以看得见的地方(参陈奂说)。此二句是说登城墙,以望男子再进城来。

[1] 贰:改变。一说“ ”之讹,与“爽”同训。 k7+dOLU+U9aURmGunv7xP1RzLIHM5Lu6yMKyu0OcRR2MCS32B/eUTvRXinO1zzi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