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陶、瓷都是烧出来的

无论是制作陶器还是瓷器,在湿坯成型之后都要经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烧制 ,烧制可不仅仅是将湿坯中的水分烧干那么简单,这里面包含了很多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最终赋予了陶瓷致密的物质结构,以及坚硬、耐热、耐腐蚀的理化性质。

陶瓷的湿坯在烧制之前都是多孔、疏松的结构,随着温度升高,孔隙中的水分首先被蒸发出来;当温度升到一定程度,陶瓷坯的原子就会重排,进而发生晶相转变,例如氧化铝会向它最致密、热稳定性最好的晶体结构—— 莫来石晶体 转变,当晶相转变完成后,陶瓷坯的体积会发生收缩,从而密度增大;当温度继续升高,陶瓷坯中的微晶颗粒将会部分融合,进一步缩小微晶之间的孔隙,当然,陶瓷内部还有一部分物质会彻底熔融为液体,流入并填充微晶之间的空隙,从而使得陶瓷密度进一步增大,并最终形成致密结构。

虽然陶和瓷都是烧制出来的,但是两者的烧制温度相差很大, 陶器的烧制温度一般在800—1000℃,而瓷器则在1200—1400℃。

有些小朋友可能会问,如果把陶放在更高的温度下烧制,陶会变成瓷吗?

答案是否定的。

前面讲到了,陶器的原料——陶土成分较为杂乱,既含有熔点较高的物质,也含有熔点较低的物质。当烧制温度过高,陶不但不会变为瓷,而且会发生熔融坍塌,最终我们得到的只是一堆碎砖烂瓦而已。而瓷器的主要原料为高岭土,组成成分较为单一,高岭土的熔点高达1780℃,在1200—1400℃的温度下完全不会熔融,所以瓷可以耐受更高的烧制温度。

宋代钧窑玫瑰紫釉花盆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宋代官窑粉青釉海棠式套盒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宋代定窑白釉印花双鱼纹盘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北宋汝窑青釉洗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由于烧制温度的差异,陶器结构较为疏松,表面也较为粗糙,有一些传统陶器甚至在露天的环境中就可以实现烧制。而瓷器则结构致密,表面更加光滑,烧制瓷器必须在专用的窑炉中进行。瓷器品质与烧制瓷器的窑炉息息相关,所以那些能够烧出精品瓷器的窑炉也就逐渐名扬天下,例如 钧窑、官窑、哥窑、汝窑、定窑 ,这是我国历史上的 五大名窑

宋代哥窑葵口盘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QQzm0U51IotsPZmU85Ur8h2R2vRkOKYre1OzgsNS7JjW11vbB1PCsQcDr2qOxpa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