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皇,历史上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法是把伏羲以前的燧人氏,加上伏羲女娲兄妹(算一个),最后加上神农氏,称为三皇;还有的说法把伏羲、女娲、神农氏称为三皇;还有一种说法是把伏羲女娲(算一个)、祝融、神农氏称为三皇。
但不管怎么分,“三皇”都是对上古时期中华文明的领袖或者领导人的一个称号。
我们先破一下题——《三皇本纪》,先说一下“皇”( )字。很多人随口说:“皇就是皇帝。”皇帝的本义是什么呢?“皇”,上面是一个“白”( ),下面是一个“王”( )。
皇的上面是“白”字,是什么意思?一句话就能解释清楚。
故宫太和殿有一幅横匾,上面写着“正大光明”,雍正之后的传位诏书都放在横匾的后面。“白”的意思就是正大光明,或者我们现在说的光明正大。
“王”字有一种解释是三横代表天、人、地,所以沟通天、人、地的人就是王。这是一种解释,也有道理。还有人说:“老虎是百兽之王,脑门上就刻着这么个字,所以中国人用这个字指统治部落、统治国家的人。”这种解释就庸俗化了。
“王”字真正的意思,是古代权力的象征。有一个祭祀用的礼器叫斧钺(yuè),其实就是一把大斧子,下面开刃,上面有把手,斧子的形象简化了就是“王”( )字,这代表了一种权力。当然,古代的很多礼器都是从兵器演变而来的,用以沟通天地。所以“王”字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作为名词,指君王;另一个是作为动词,意思是统治,所以叫“王(wàng)天下”。再引申出王道或者霸道。
“皇”字的本义是光明正大地统治国家。什么意思?就是不玩阴的,不玩见不得人的,不玩鬼鬼祟祟的,光明正大地统治国家。
举个例子,有部电视剧叫《雍正王朝》,其中有这么一个情节:康熙临终前,在畅春园传位给雍正。雍正得到传位诏书后,把园子里的事料理了一下,就赶紧回到自个儿家里——因为有两件事要处理:一是通知家人,自己得到大位了;再一个就是家里有位师爷叫邬思道,其实雍正回家的第一件事是向邬思道请教怎么马上稳定局势。邬先生就给他一个建议——马上拿着金牌令箭去宗人府把十三爷胤祥放出来,让他拿着金牌令箭到丰台大营把部队控制住,就能保证继承王位这件事得以顺利进行。第二件事最重要——雍正要“卸磨杀驴”了,因为他回到家里时眼神中充满了杀机,邬思道是什么样的人,还看不出来,觉不出来?所以当时雍正的诱饵是:“我已经得到大位,你为我上位出了很多力,我肯定要重用你。”结果邬先生很委婉地说了四点,表示自己不可用。说的是哪四点呢?
“第一,我是前朝的罪犯,你继位以后马上重用被你老爹当政时判处的罪犯当顾命大臣,那就是大逆不道。”邬思道在康熙时期因为类似文字狱的东西进过监狱。这是第一不可用。
第二不可用是什么呢?邬思道说:“我身上有残疾。”——在电视剧中邬思道是瘸子。在古代,是非常讲究仪表、讲究官仪官威的,所以长得歪瓜裂枣、身体有残疾的人,一般都不能入世做官,这是第二个理由。
第三个理由非常重要,讲的是治国之道,也是本篇点题的重点。邬先生说:“以前,您是王子,是亲王,是储君的候选人,我们一起谋划如何继承皇位,这玩的都是阴谋,拿不上台面。而您现在坐到大位上,统治国家需要用阳谋。您做的任何决定、任何事情,您任命的人、推行的事,都是要拿到桌面上的,让官员,让您的兄弟,让老百姓看得见,而且心服口服。这是统治国家的方法,这个方法其实就是皇道,或者是王道,不能再玩阴的了。而我是以前帮您筹划这些事的人,我是一个玩阴谋的人,所以不能坐到这个位置。您治理国家要用人才,中国不缺人才,而且中国有非常好的选拔人才的制度,文官有科举,武官也有科举,您只要推行公开、公正、透明的选举制度,就不愁选不上比我还优秀的人帮您一起治理国家。而且这种制度会给大家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家都沿这条路走,然后得到高官厚禄,这是正道。如果师爷出身的我之后当了大臣,掌握了大权,将来大家都会走歪门邪道,都不去参加科举了,而去投靠达官贵人,做师爷然后得以晋升。”第三条就是邬先生讲的治国之道。
第四个理由,邬先生说:“我老了,以前鞠躬尽瘁,现在也想休息一下了。但我休息时如果离开了您 (雍正) 的视野,您肯定对我不放心。” (你想这么聪明的人,辅佐谁都能成点儿事;成不了事,也能给人添乱。) 邬先生接着说:“所以我想告老还乡,但告老还乡不是自己跑了,而是继续留在您手下。您手下有一个特别信任的官叫李卫,我到李卫那里养老,您给我点儿钱。这样做,我仍然在您的监视、控制之下,您对我放心,我对您也放心。”这是邬先生保全自己的做法。
说完这四点,雍正眼里的杀机立马就收回去了。
关于三皇,历史上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法是把伏羲以前的燧(suì)人氏,加上伏羲女娲兄妹 (算一个) ,最后加上神农氏,称为三皇;还有的说法把伏羲、女娲、神农氏称为三皇;还有一种说法是把伏羲女娲 (算一个) 、祝融、神农氏称为三皇。
但不管怎么分,“三皇”都是对上古时期中华文明的领袖或者领导人的一个称号。
本纪是一种历史文献的记录形式,或者说一种格式、一种级别待遇,什么意思呢?只有帝王,或者相当于帝王的人,才够得上被写成本纪。能上历史书就不容易了,而且能上这么高规格的书,肯定对历史的进程有重大影响、重大贡献。
这种体例以前就有,司马迁把它做到了极致。司马迁写了很多本纪,同时他把没有当过皇帝,但贡献相当于皇帝的人,也都写进了本纪。比如他很尊敬项羽,所以写了《项羽本纪》;吕后虽然篡位夺权,但并没有像武则天那样当皇帝,他还是写进了本纪。
本纪以下叫世家,世家写的是名门望族,记录的是一个族群或者是大家族的代表人物对历史的贡献。在《史记》里,司马迁把造反的陈涉、吴广也写进了世家,我们上中学的时候都学过《陈涉世家》的古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苟富贵,无相忘”……这都是里面脍炙人口的名句。
比世家低一个级别的叫列传——普通人物的传记,往后我要讲的是《史记》里的《扁鹊仓公列传》,是司马迁在史书上很正式地为两位医生做的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