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章:

我们是银河之子

我们认为自己是汉人,生活在汉水流域,那汉水从哪儿来呢?中国人把天上的银河叫汉,有句诗读作“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所以我们是银河之子。作为炎黄子孙、伏羲子孙,我们应该把这种格局、视野、天人相应的感觉铭记在心。

现在,雾霾、城市光污染日益加重,导致我们抬起头看不见几颗星星。按照天文老师齐锐说的,他有一次看到银河灿烂的光芒,居然能在地上照出影子。所以古代是与星汉亲近的、有感应的年代,我们现在确实很难体会到在星光灿烂的照耀下,你作为一个渺小的人——但你又不渺小,因为你跟它们是一个整体。所以那种文明是这么被创造出来的,因此我一直说天文是一切学科的墓穴。

经文:

蛇身人首,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1.伏羲为什么是“蛇身人首”

“蛇身人首”

(1)学习中医,为什么会出现“低级红”或“高级黑”

很多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但学了一些历史文献后,就觉得很崩溃,就像很多人热爱中医,但学了一些中医典籍后,一个是因为自己不懂,再一个觉得记录得很荒诞,就出现了两个现在比较时兴的现象——一个叫“低级红”,一个叫“高级黑”。

“低级红”就是瞎解释,认为中国古人都是对的,所以想方设法去圆这个谎。就像以前有一段相声叫《扒马褂》,讲的是一个人为了借别人的马褂穿,拼命地替旁边的人圆谎的故事。那个人爱说大话,有一天他说:“昨天风太大了,把我们家的井吹到别人家去了。”这个谎要怎么圆?后来借马褂穿的人说:“风太大了,把他们家的篱笆墙吹过来,结果篱笆墙换了界线,吹到了井那边,就显得把井吹过去了……”

所以我们学中医,一定要实事求是,尽量客观、认真、严肃地对待古人的看法。再加上现在人们的功能退化,感和觉比古人差远了,我们的后天意识比较发达。所以在我们这种粗糙、浅薄的境界上,有人说:“这种东西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导致我们很难理解古人。”

(2)伏羲人首蛇身,是古代生殖崇拜的残留痕迹

所以伏羲人首蛇身这件事,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第一,殖民地思维,认为中国人做的事都是错的,外国人做的事都是对的。比如食物的调料——十三香,名字听起来很土鳖;可给它起个洋名——咖喱,一下子就显得高大上了。所以说人首蛇身好像显得很愚昧、很落后,但一提到埃及金字塔的狮身人面像就觉得很高大、很神圣。

第二,现在的人很难理解古人与天地、自然、动物的交流。我们经常说万物有灵,比如现在人们养宠物,跟宠物的感情深了,有了感应,可以互相交流,这是一个很小的例子。举个大点儿的例子,比如驯马、驯军犬,你让它反复做一件事,给它奖励或者惩罚,就形成了所谓的条件反射;这也是人和动物之间交流,也是意识层面的一种交流。

在古代不是这样的,我们讲“人得天地之全气”。人有神,而万物有灵;人和动物,甚至人和植物之间,在远古时代都是有交流的。

在伏羲生活的年代,人们从狩猎 (狩是人守在那儿,比如挖个陷阱,弄个绳套,等着野兽中埋伏,有点儿像守株待兔;猎是人追着野兽跑) 文明逐渐向驯养家畜的阶段过渡。所以在古代,人和动物的交流有另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令人匪夷所思,到现在还有残余。

比如蛇没有耳朵,与外界交流靠视觉和嗅觉,响尾蛇靠红外线的热感应感知世界。现在在南方一些蛇出没比较多的地方,比如湖南一带,这里的护林员、蛇医、赤脚医生还保留了古代巫医与蛇沟通的能力——他们进山之前,会在进山口的草上打个结,这样做,毒蛇就不会出来咬人。如果有人被蛇咬伤,蛇医或者护林员会进山找这条蛇,然后点上香,掐诀念咒,这条蛇就会衔着一根草过来。他们把这根草拿回去,拌上其他药物敷在被咬的伤口上,病人就能痊愈。还有一种疗法是把咬人的这条蛇招来,把它牙齿的蛇毒挤出来,然后拌在蛇药里,让受伤的人吃下去,也能痊愈。

因此,伏羲是蛇身人首这件事,我认为是在伏羲生活的年代,人们对蛇有驯养、召唤、驱使的特殊能力所致。

我最怕蛇,看到蛇没有胳膊、腿在那儿游来穿去,看到它的眼睛、眼神,还有身上的花纹,就感到惊骇和恐惧。但古今中外,人们都把蛇当作智慧的象征,所以古人会把类似有蛇的特征的人,附会、比喻成人的一种另类特征。也就是说,在伏羲那个年代,伏羲有这种特殊的本领,这是第一种解释。

伏羲女娲交尾图

第二种解释,以前我说过《伏羲女娲交尾图》,图中下半身是蛇身,两条蛇缠在一起;上半身是人,这是一种隐喻的方式。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蛇交尾的场面,它们的生殖器官在后面。和鸡一样——粪道、尿道和生殖道三个是合在一起的,叫泄殖孔。交尾时,雄蛇跟雌蛇缠绕在一起,跟《伏羲女娲交尾图》中是一样的。雌蛇受精以后,会排出受精卵孵化小蛇。所以伏羲人首蛇身,是古代生殖崇拜的残留痕迹,你总不能把伏羲、女娲画成两个裸体的男女在那儿交合,那就成一幅春宫画了,所以蛇身的另一个隐喻是繁殖交合的意思。

在古代传说中,伏羲跟女娲是兄妹,我认为有可能在某个特殊的年代,遭受自然灾害,或者部落被他人入侵,几乎灭绝的时候,兄妹会结合繁衍后代。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伏羲跟女娲是兄妹这种说法是误解,比如人们说少典之子或者华胥之子、华胥之女,其实是后代的意思,并不是说他们是兄妹关系,所以蛇身交尾是一种生殖符号或者图腾。

延伸阅读 │ 惟妙惟肖:华夏民族使用生肖,是因为发现了一种规律——在某年出生的人,带有某种动物特征

这个话题可以引申一下,十二生肖为什么选了那十二种动物呢?我觉得跟古人和动物沟通的种类有关。

我们经常说形似叫肖,神似叫妙,有个成语叫惟妙惟肖。华夏民族使用生肖的概念,是因为发现了一种规律——在某年出生的人,会带有某种动物特征,包括面貌、形态、举止、思维方式……

生肖我们一般都从立春开始算,假如一个人从立春开始受孕,经历十月怀胎,生在年末,这叫完全肖 (形似) 这个动物,所以射手座和摩羯座的人,都是全肖——全像当年的生肖。因此,我个人认为伏羲人首蛇身这件事,如果有第三种解释,可能是说他是一个属蛇的人。

我还看到一种解释——伏羲、女娲交尾的状态,就像DAN脱氧核糖核酸的双螺旋状,说明古人几千年前就认识到了DAN。 (这种说法有点儿“高级黑”的意味,扯得有点儿远了。其实,我怕的是“低级红”,这些人表面上信中医、宣传中医、推广中医,其实是把中医低俗化、庸俗化,甚至曲解了。比如古代记载造字圣人仓颉是重瞳。重瞳是什么意思呢?普通人的瞳孔是一个圆圈。有些人生理变异,瞳孔不是一个圆圈,而是一个大圆圈套了一个小圆圈,像小葫芦的形状。古人看到这种情况,起名叫重瞳 —— 两个瞳孔叠在一起。而且古人把瞳孔叫目,眼是眼,目是目。人有两个瞳孔,重瞳的人一只眼睛有两个瞳孔,两只眼睛就是四个瞳孔,所以古人说仓颉是重瞳四目。一帮“低级红”看到这个后,解释成仓颉有四只眼,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仓颉的肖像,会发现仓颉的两只眉毛底下各两只眼。乍一看,我觉得自己眼花了,还说:“仓颉怎么会长这样?”人家还有依据地说:“仓颉四目。”这种行为就属于“低级红”,完全扭曲了原意。中医不能这样,一定要有理有据,言之有物 。)

2. 古人夜观星象,寻求的是一种天人感应

“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

这句话最关键,是对伏羲的高度评价。

这句话在《兰亭集序》里又得到了重现,王羲之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看来,古代的文化传承是连绵不断的。

(1)“象”是用心去感悟和体会宇宙背后的真相,而非肉眼看到的相

“仰则观象于天” ,注意一下“象”字。以前我在很多场合都不停地强调,单立人加一个“象”( )是“像”( )。有个成语叫相由心生,被很多“低级红”解释成:“你的心灵有多美,长得就有多好看。”换句话说:“你长得难看,就是因为你的心灵不美。”完全胡说八道。相由心生,是说人要用心去感悟和体会宇宙背后的真相,而不是肉眼看到的像。

古代的天文学就是抬起头看天,寻求一种天人感应。所以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与其说是天文学,不如说是人文学。为什么?因为它把存在于中国大地上的人类社会,包括生活制度各个方面附会、比类成天上的星星,比如把北斗说成是天子巡游的车;天上有厨房,有祭祀的地方,还有埋葬死人的坟墓……所以在中国观天象完全是天人感应的行为,跟国外的星象学或者是天文学有很大的区别。

现在人们除了用肉眼观测以外,还会借助望远镜——普通望远镜,天文望远镜,还有发射到地球之外的哈勃望远镜。我们看到了什么?遥远的星系、星云,甚至超新星和黑洞。这些都是象。那你感觉到了什么?你感到什么取决于你是什么,你的内心是否丰富,你是否敏感,是否有觉有感有悟。

我讲过一个例子,一张X光片是象,但不同的人看了后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为什么人们把一张片子从县医院拿到省医院,给省医院的医生看了后还不放心,又拿到北京让北京的专家解读?因为面对同一张X光片,内心不同的人,阅历层次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换句话说,即便你不观测天上的星星,就观测地上的人,即使面对同一个人——有胳膊、有腿,有肌肉、有经脉,有肉、有皮、有骨,有血液、有体液,有内脏、有骨髓、有脊髓……不同的医生看到的可能都有差别。

(2)星汉灿烂

所以伏羲不是自己凭空创造出的 “观象于天” ,他也是继承了燧人氏的观点 (燧人氏那会儿观察大火星,发现立春那天它会跟太阳同时升起)。 而且在古代,人们观星是一项特权,不是随随便便都能观,而是有传承,可能一家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都在观星。而且观星以后得出的结论,让我们用到了中国世俗生活中,比如出现日食、月食,各种行星的变化,皇帝都要做相应的政策调整。有时出现了自然灾害,他就要下罪己诏——因为人们认为星象的变化和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是息息相关的。这也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特点。

延伸阅读 │ 中国人把天上的银河叫汉

我们认为自己是汉人,生活在汉水流域,那汉水从哪儿来呢?中国人把天上的银河叫汉,星汉灿烂,“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所以我们是银河之子。作为炎黄子孙、伏羲子孙,我们应该把这种格局、视野、天人相应的感觉铭记在心。

现在,雾霾、城市光污染日益加重,导致我们抬起头看不见几颗星星。按照天文老师齐锐说的,他有一次看到银河灿烂的光芒,居然能在地上照出影子。所以古代是与星汉亲近的、有感应的年代,我们现在确实很难体会到在星光灿烂的照耀下,你作为一个渺小的人——但你又不渺小,因为你跟它们是一个整体。所以那种文明是这么被创造出来的,因此我一直说天文是一切学科的墓穴。

3.何谓先天八卦、后天八卦

“俯则观法于地”

(1)天文星象的变化,会导致四季、五运六气的变化

“观法”就是根据天文星象的变化来历法。因为天文星象的变化会导致四季、五运六气的变化。

我们都知道伏羲创造了先天八卦,先天八卦看起来很神秘,其实就是《黄帝内经》里讲的“和于术数”的术数的起源,它是认识自然最简捷的方法。也就是说把物质、能量背后的东西以符的形式呈现出来,比如用阳爻“—”表示阳,用阴爻“--”表示阴,就像要确定冬至和夏至,用阳爻和阴爻表示很简单,冬至用阴爻表示,夏至用阳爻表示。哪天日影最短,哪天日影最长,就是先立两极。

我们经常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人们听到这句话觉得特神秘,其实并非如此,只是后人把简单的事复杂化了。所以“太极”先生“两仪” —— 先确立冬至和夏至。

“四象”是什么呢?有两个阴阳昼夜均分的节气,一个叫春分,一个叫秋分。这时阴爻、阳爻就不够用了,所以需要把两个阳爻摞在一起表示夏至,把两个阴爻摞在一块表示冬至。那么春分、秋分就是阴阳各半,春分的顺序是一个阳在上,一个阴在下;秋分的顺序是一个阴在上,一个阳在下,这就确立了四象。

再复杂点儿,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确立了,还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就变成了八个。这时两道杠又不够用了,就发明了三道杠——用三个阳爻表示夏至 (这就是乾卦) ,用三个阴爻表示冬至 (这就是坤卦) ,用两个阳爻和一个阴爻表示坎离——春分和秋分,离中虚是两阳一阴,坎中满是两阴一阳。其他的四个卦代表了四立,四立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八卦中的兑卦、震卦、巽卦和艮卦。

说白了,伏羲创造了用符号代表阴阳的方法和用符号表示阴阳能量转化的八卦,这就是伏羲创造先天八卦的本意。

如果再细分的话,阴阳的消长可以用六十四卦表示。比如春分、秋分阴阳各半,你用两阳一阴或者两阴一阳来表示阴阳各半就显得很勉强,这时就需要用更多的阴阳符号来表达——得用泰卦和辟卦来表示阴阳平分的状态,所以用六十四卦把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均分了,这就叫伏羲的六十四消息卦 (所谓消息就是能量的减少、停止、复苏这么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

伏羲先天八卦

(2)“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什么叫时间概念,什么叫空间概念

“俯则观法于地”, 还有一种解释是把时空对应起来。什么叫把时空对应起来?就是说人的感受完全用空间来表达,比如你问:“现在几点了?”我抬头看了一下太阳,就知道几点了。太阳正当中,就是中午;太阳落山了,就是晚上。还有我们戴的表,是用针走的位置表示时间。这都是用空间来表示时间的行为。但真正的时间背后是什么?时间是人类创造的概念,它的背后其实是一种能量,一种速度。

有的道家老师训练学生,不是靠空间来表示时间。比如晚上在那儿打坐,老师问:“现在几点了?”或者问:“现在月亮在哪儿?”这就是用先天赋予你的感觉来描述时间。

所以伏羲的先天八卦本来是表达时间能量的概念,后来被广泛运用于对空间的描述,这就衍生出了一个名字——后天八卦。有人说后天八卦是文王创立的,其实就是把八种卦相分配到了不同方位。

文王后天八卦

我们现在说的《易经》是《周易》,其实在《周易》之前,伏羲就创造了八卦——用符号来表示我们生活的时间和空间下能量的状态,这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说起时间和空间,首先说一个词——宇宙 (宇是空间概念,宙是时间概念,合在一起我们称之为宇宙) ,翻译成英文是universe。

前面讲过,宇宙的背后是能量,换句话说,强大的能量可以改变时间和空间。比如你身上有一个伤口,这是一个空间概念;它什么时候愈合,这是一个时间概念。如果你的正气足,或者在医生调养下,给你用了药物、针刺、艾灸,调动起你的能量,或者给你补充了能量,伤口愈合的时间可能就变短了。

很多时候,当你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的时候,就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当你分心、分神,或者不乐意做一件事的时候,就觉得时间过得很慢。

时空对应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这个空间向阳的和背阴的花木得到的能量就不一样,靠东和靠西得到的能量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古人另一个重大的贡献,就是把天的能量赋予地势,用于表示逐渐冷、逐渐寒的能量概念,也就是把八卦放到了地上,于是就出现了后天八卦,其卦相是以中国的中原为中这个方位来确定的。 Q3BqeEwWs3KnsXdM1k0BWfZsSTII6eqN2uQwqb/enWGYqwMNaU0w/KswLI5ljhL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