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019年度国考申论副省级卷,思路点拨与参考答案

(一)根据“指定资料1”,概括S市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的举措。(10分)

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150字。

【思路点拨】“举措”就是主要做法。读材料先要区分哪些是与做法有关的信息,哪些是与做法无关的信息,坚决将无关的背景、目的、效果等信息删掉。对有关信息要注意删节有度,保留必要的主要信息,删掉一些无关紧要的次要信息。

【参考答案】(150个字符)

①对村居建设作了整体部署。②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健全基层治理体系,选派村居第一书记,公开招考优秀大学生担任村干部,并推进基层党建下沉到村民小组。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④修缮和活化文化遗存,挖掘提炼村居历史文化特色,打造村居文化品牌活动。⑤加强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⑥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二)假如你是被派到Y县的调研组的一员,请根据“给定资料2”中的调研记录,就山岔村值得肯定的做法写一份调研报告提纲。(20分)

要求:(1)紧扣资料,要点完整;(2)内容具体,条理清晰;(3)不超过500字。

【思路点拨】

(1)“就山岔村值得肯定的做法”规定了答案主要写好的做法,按照调研报告的格式一般在开头简明扼要地介绍背景信息(基本村情),因此除基本村情和好做法外,其它内容就不要写进答案。

(2)“写一份调研报告提纲”规定了只要归纳概括出好做法的要点,不是写一份调研报告,而是列提纲。按照纲目结合的方式列出好做法的要点即可。

综上所述,本题实际上就是要考生归纳概括出山岔村的基本村情和好做法。

材料2.

有着良好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的Y县城关镇山岔村,多年来却受人多地少、农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等因素制约,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为3800元,约三成的人口处在贫困线下。在各方努力下,该村2013年实现了整村脱贫,2015年建成省级美丽乡村,2016年被评为市级卫生村,2017年列入小康村建设项目。日前,调研组对山岔村进行了调研,以下是调研记录:

【思路点拨】这一段是介绍基本村情,即调研背景信息。概括为:纲——基本村情,目——山岔村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良好。人多地少、农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在各方努力下,各项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村党支部书记L介绍说,为了彻底改变贫困面貌,2013年,村上联系帮扶单位省环保厅、相关银行,反映发展意见, 争取帮扶资金 。山岔村通过整合帮扶资金,建成了180平方米的文化宣传基地,安装太阳能路灯10盏,硬化村内道路3公里,硬化西环路至山岔村道路3.5公里,还积极争取财政、建设、文化、扶贫等部门资金,实施了清溪小学及幼儿园新建工程。

【思路点拨】“2013年,村上联系帮扶单位省环保厅、相关银行,反映发展意见,争取帮扶资金。”和“还积极争取财政、建设、文化、扶贫等部门资金”都属于争取上级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帮扶资金。“建成了180平方米的文化宣传基地,安装太阳能路灯10盏,硬化村内道路3公里,硬化西环路至山岔村道路3.5公里”和“实施了清溪小学及幼儿园新建工程。”都属于加强文化、交通、教育等基础设施。连贯起来概括为:纲——积极争资,目——争取上级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帮扶资金,加强文化、交通、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

该村还 积极鼓励农户成立合作社 ,通过土地流转,形成合作社式的劳作模式,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养殖业,并引导群众有计划地种植经济作物。杨自龙家以前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原本东奔西走做临时工的他,在村党支部的鼓励下,争取到帮扶贷款90万元以及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协会所注入的资金30万元,牵头成立了吉隆田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先后搭建起17座大棚种植草莓。因为绿色环保,来采摘的人很多,经济收入年年增长。

【思路点拨】第一句是中心句“积极鼓励农户成立合作社”,后面举出杨自龙成立了吉隆田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的例子。概括为:纲——办合作社,目——积极鼓励农户成立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形成合作社式的劳作模式,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养殖业,并引导群众有计划地种植经济作物。

据记载,山岔村以前有九盘水磨,它们在清朝同治年间被焚烧殆尽。清光绪初年,本村村民王生贵、王好存父子重新修建一盘水磨,用于解决老百姓无处磨面的问题,加工场面十分红火。 这盘具有传奇色彩的水磨保留到了今天 ,它不但让后人了解先辈生活,也激励了大家齐心奔小康的勇气,被Y县人民政府授为县 文物保护 单位。

【思路点拨】“这盘具有传奇色彩的水磨”属于文物;“保留到了今天”“被Y县人民政府授为县文物保护单位”即保护好文物。“它不但让后人了解先辈生活,也激励了大家齐心奔小康的勇气”体现出:发挥文物的教育功能,激励村民的干劲。概括为:纲——保护文物,目——保护文物,发挥文物的教育功能,激励村民的干劲。

“我们确立了‘一心多景、一轴三廊、四片联动’发展格局。”城关镇党委书记X如是说。他介绍,山岔村2014年被 纳入了市级美丽乡村建设行列 ,城关镇抓住这一机遇,积极为该村出良策,确定以“传承九磨文化、做足山水文章”为主线,因地制宜 发展乡村旅游业 。该村下决心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带动全村致富的一个新举措,依托自然资源,发挥山岔村天然水源的优势,彰显历史印记,融合文化元素,做活水的文章,打造避暑休闲的美丽村庄。

【思路点拨】“山岔村2014年被纳入了市级美丽乡村建设行列”和后面的“打造避暑休闲的美丽村庄。”“我们村已通过省、市美丽乡村建设验收”体现出“搞好美丽乡村建设”。概括为:纲——扮美乡村,目——建设美丽乡村,打造避暑休闲的美丽村庄,并已通过省、市美丽乡村建设验收。

“确定以传承九磨文化、做足山水文章为主线,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业。该村下决心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带动全村致富的一个新举措…”主要做法“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业”。概括为:纲——发展旅游,目——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业。

L书记说,该村2014年修建了占地650平方米的 老年文化活动广场 ,2015年利用省市县三级配套资金打造了占地7800平方米的 水磨文化广场 ,2016年建成了2000平方米的人造草坪 球场 并精心打造了400米长的 历史文化艺术墙 。这些设施不仅 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而且 使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社会风气也越来越好

【思路点拨】修建“老年文化活动广场、水磨文化广场、球场、历史文化艺术墙”都属于修建文化活动基础设施。概括为:纲——完善文化设施,目——完善文化活动基础设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使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社会风气也越来越好。

山岔村古时就因县八景之一的“烽火夕照”而负盛名。夕阳将落未落之时,晚霞赤红如血,涂遍半边天空,如一幅色彩溢漾的油画。置身此处,山川河流尽收眼底,其景象在夏日最为艳丽壮观。据此,山岔村2016年 建成烽火夕照长城墙、山神庙观景平台和小游园,同时恢复了重阳民俗文化活动。

“我们村已通过省、市美丽乡村建设验收, 打造 了一个不要门票的 乡村旅游景点 。到这里来,能品野菜、听蛙声、忆水磨、体验农耕文化,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L书记高兴地告诉我们。

【思路点拨】“建成烽火夕照长城墙、山神庙观景平台和小游园”属于自然景观;“同时恢复了重阳民俗文化活动”属于人文景观。“打造了一个不要门票的乡村旅游景点”概括为“打造乡村旅游景点”。总体上概括为:纲——打造景观,目——打造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依托美丽乡村建设, 部分村民办起了农家乐 。周云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2014年市级美丽乡村建设时,他看到了商机,有效利用自家宅院,开办“农家乐”。“道路全部硬化,环境干净整洁,景观美丽还有故事,这吸引来了不少游客,生意一天比一天好,1个月纯利润有1万多元。”周云笑呵呵地说。

【思路点拨】“部分村民办起了农家乐”属于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一种方式。概括为:纲——发展旅游,目——发展乡村旅游业,开办农家乐。

L书记介绍说:“周云的农家乐开办为山岔村的乡村旅游业发展开了个好头,好多村民纷纷效仿,家庭收入开始增长,生活条件明显好转了。可是新的问题出现了,男人们一闲下来就喝酒,女人们一闲下来就传闲话。镇、村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 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我们全面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指示,大力倡导文明树新风 。”他指着一些农家大门边墙说:“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一步就是 从每一家找家训、立家规,然后制作成漂亮的牌子挂在门口,时时提醒着进出的每一个人。 ”他强调,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邻里亲近,做任何事都容易。

山岔村把家训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在全村范围内从家谱村史、牌匾楹联、经典家训中 广泛征集好家训,使该村成为户户挂家训、家家立家规的“家训村”,以文明家风推动良好社会风气形成。 周云家的大门口贴的是“家庭和谐、邻里相亲”,对于周云来说,好的家训是他家庭和睦、创业致富的根本。周云说:“自从挂上了家训牌,全村的人就开始讨论张家或者李家的家风,不但监督别人,而且反观自己、要求自己、教育孩子。大家和睦相处,邻里亲近。”

【思路点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指示,大力倡导文明树新风。…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一步就是从每一家找家训、立家规,然后制作成漂亮的牌子挂在门口,时时提醒着进出的每一个人。”“广泛征集好家训,使该村成为户户挂家训、家家立家规的“家训村”,以文明家风推动良好社会风气形成。”体现出好做法。概括为:纲——精神文明,目——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户户挂家训、家家立家规,把该村打造成“家训村”,以文明家风推动良好社会风气形成。

【参考答案】(402个字符)

调研报告提纲:

①基本村情:山岔村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良好。人多地少、农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在各方努力下,各项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②积极争资: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帮扶资金,加强文化、交通、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

③办合作社:积极鼓励农户成立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形成合作社式的劳作模式,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养殖业,并引导群众有计划地种植经济作物。

④保护文物:保护文物,发挥文物的教育功能,激励村民的干劲。

⑤扮美乡村:建设美丽乡村,打造避暑休闲的美丽村庄,并已通过省、市美丽乡村建设验收。

⑥发展旅游: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业,开办农家乐。

⑦完善文化设施:完善文化活动基础设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使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社会风气也越来越好。

⑧打造景观:打造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打造乡村旅游景点。

⑨精神文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户户挂家训、家家立家规,把该村打造成“家训村”,以文明家风推动良好社会风气形成。

(三)某省政府举办了一个农村发展战略研习班,其中一项研习内容是“卢作孚的乡村建设构想”。假如你是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3”,围绕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念及其现实意义,写一份导学材料,以指导学员更好地学习。(20分)

要求:(1)内容全面、准确;(2)层次清楚,分条作答;(3)不超过600字。

【思路点拨】

(1)导学材料是什么?导学材料是导学案的核心部分“重点难点、知识结构、热点聚焦”。通俗地说来,就是学生要学习的知识点,要掌握的重点、难点、考点、精要。

如何编写导学材料?导学材料一般采用问题化策略,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用问题来引导学习进程,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讨论、研究,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和提升能力的过程,学生思考问题、搜集资料、讨论、整理资料、归纳概括、形成答案的过程就是头脑中构建知识体系掌握知识的过程。因此,导学材料最好采用问答式结构,一个问题就是一个知识点。

因为,根据《公务员考试大纲》的规定,主要是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而不像教师资格证考试和教师招聘考试着重考察教研能力,并且公务员考试题目对答案进行严格的字数限制,没有那么多格子给考生写一份完整的导学案。因此,在公务员考试中,题目要求写导学材料,考生不必写成导学案,只要采用问题化策略写出“学生要学习的知识点,要掌握的重点难点考点精要”即可。

(2)“围绕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念及其现实意义”指明了答案主要内容是两方面:①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念,②对当今政府开展乡村建设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实际上,材料中提供了这两部分内容,需要考生归纳概括出: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念知识点和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570个字符)

一、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念: ①卢作孚何时何地开展乡村建设实验?1927年,在嘉陵江三峡开展乡村建设实验。②卢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中国的现代化,基础在乡村现代化。③卢认为城市与乡村发展的关系是怎样的?乡村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城市繁荣稳定和发展。一是如果乡村教育不发达,会导致农村人口素质低,大量低素质农民进城又会制约城市发展。因此,乡村教育不仅是乡村问题,也会变成城市问题。二是如果乡村经济落后于城市,必引起城市原料的恐慌,并且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更会造成城市病。④卢的乡村现代化的含义?“村现代化既是一个奋斗目标,更规定了推动乡村运动的范围与方法。卢作孚的乡村现代化是一个全面现代化的概念,并不局限为物质的建设,而追求乡村政治、经济、文教、社会、环境的全方位的改革。⑤卢如何着手乡村现代化?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当集中一切力量于经济建设。⑥他的乡村建设思想最核心的思想是什么?训练人,提高人的素质。⑦他提出以“人人都能自立,人人都能立人”为乡村建设的根本目标。⑧卢的发展模式是什么?以工辅农,工(工商业)农(乡村建设)互动。

二、现实意义: ①卢关于城市与乡村发展的关系的思想对当今有何借鉴意义?要统筹城乡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教育和经济,这既是解决乡村问题也是解决城市问题。②卢的发展模式对当今有何借鉴意义?工业反哺农业,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根据“给定资料4”,谈谈你对“作为精神资源的乡村文化”的理解。(1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50字。

【思路点拨】

(1)如何理解?申论考试答题,考生熟悉、知道材料的内容不等于真正的理解。真正的理解是遵循张氏五段论思考,通过分析,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明白对象(或问题)是什么(属于什么);弄明白为什么;弄明白有什么用;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为未来行动提供指导。进一步明白该怎么办?欲达到何目的(起到何效果)。

(2)答题思路:一是化抽象为具体,对抽象的句子进行具体阐释。二是对比喻句抽象出喻义。三是按张氏五段论思路阐释“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用、该怎么办、预期目的”(答案不一定这五个点的内容都有,考生根据题意和材料选取一个点或几个点的内容进行组合,形成答案)。

(3)张氏五段论定性分析:材料的原文是“‘作为精神资源的乡村文化’对人类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其中“重要意义”表明了性质上属于张氏五段论中的“有什么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乡村文化这一种资源对人们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这道题目,虽然题目是要求考生谈谈你对“作为精神资源的乡村文化”的理解,但是根据材料原文的意思,仅仅是谈“意义(即有什么用)”这一个点的内容。并不需要“是什么、为什么、该怎么办、预期目的”。

(4)读材料,因为材料列举了几个名人关于乡村文化有什么用的观点。考生要抓主体,紧扣各个主体概括出每个主体的观点。

材料4.

关于如何重新认识乡村生活的意义,有学者撰文指出:

美国作家梭罗曾经倡导一种简朴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精神生活,他28岁时只身一人来到家乡城外的瓦尔登湖,自建小木屋,自耕自食两年有余,“过一种经过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可以说,梭罗在乡村生活中重新发现了我们在城市的现代文明中过分重视物质资源而失去的东西,进而启发我们思考“作为精神资源的乡村文化”对人类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思路点拨1】最后一句“作为精神资源的乡村文化”对人类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其中“重要意义”表明了性质上属于“有什么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乡村文化这一种资源对人们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人在乡村中,最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熏陶。“人在自然中”,真正地“脚踏大地,仰望星空”,这本身就是一个最基本、最重要、最理想的生存状态,同时也是最基本、最重要、最理想的教育状态。别的不说,单是在乡居生活中能够每天“按时看日出”(这是作家福楼拜提出的一个著名的生命命题),就足以使我们感悟生命的意义,尽享生命的欢乐了。梭罗曾因看早晨的阳光,而产生“黎明的感觉”,即每天都以新的眼光,以一种新鲜感去重新观察、重新发现已经司空见惯的生活,从而获得新生。作家M说,在大自然中,“体验阳光,体验美,体验幸福,体验纯净,体验温馨,体验柔情,体验思念和怀想,这样的精神生活,这样的心理空间,实在太有魅力”。正是在大自然中,我们成为一个“精神明亮的人”,这才是一个健康的人。

【思路点拨2】梭罗的观点1:“人在乡村中,最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熏陶。‘人在自然中’,真正地‘脚踏大地,仰望星空’,这本身就是一个最基本、最重要、最理想的生存状态,同时也是最基本、最重要、最理想的教育状态。”体现出:乡村文化具有的自然环境本身就具有熏陶人、教育人的作用。

梭罗的观点2:“梭罗曾因看早晨的阳光,而产生‘黎明的感觉’,即每天都以新的眼光,以一种新鲜感去重新观察、重新发现已经司空见惯的生活,从而获得新生。”体现出:乡村文化有助于人们树立阳光心态,丰富精神生活,维护心理健康。

作家M的观点:“在大自然中,‘体验阳光,体验美,体验幸福,体验纯净,体验温馨,体验柔情,体验思念和怀想,这样的精神生活,这样的心理空间,实在太有魅力’。正是在大自然中,我们成为一个‘精神明亮的人’,这才是一个健康的人。”体现出:乡村文化有助于人们树立阳光心态,丰富精神生活,维护心理健康。

梭罗的观点2和作家M的观点,意思相同,应当合并。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书写的“地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希腊神话里的英雄安泰,他在失败之时总是投向大地,从母亲那里获得力量。鲁迅对故乡民间世界的依恋也颇类似于此。民间文化伴随着童年记忆构成他回忆中极具温情的人生体验,他对民间风俗的津津乐道,对民间人物不无温情的回顾都表现出民间文化对他的吸引力。 鲁迅正是在他家乡的民俗、民间文化的熏陶下被培育出来的。

【思路点拨3】抓住鲁迅这个典型,从“鲁迅正是在他家乡的民俗、民间文化的熏陶下被培育出来的。”概括出:民俗、民间文化能熏陶人培育人,能为创作提供灵感和素材。

抓住安泰这个典型,从“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希腊神话里的英雄安泰,他在失败之时总是投向大地,从母亲那里获得力量。”概括出:乡村文化能为人们提供精神寄托,能激励人、鼓舞人。

在中国,有一位当代作家H,他也在农村建屋,自由游走、生活在城市与乡村之间。H认为,人们对乡村的“投奔”,实质上是在投奔乡村所呈现的“文明意义”,这种“文明意义”有三:其一是 自然造化的 “没有一片叶子是完全相同”的“ 个异性 ”,而这样的个异性在 严格雷同 的“技术高精度”和大量重复的“规模经济”中已经被完全屏除。其二是“ 永恒 ”的感觉,“除了不老的青山、不废的江河、不灭的太阳,还有什么东西更能 构建与不朽精神相对应的物质 形式”。其三是“ 共有共享 ”的理想,“大自然无比高远和辽阔的主体,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无法被任何人专享与收藏,只可能处于人类共有和共享的状态”。

【思路点拨4】作家H的观点1:乡村文化的自然造化的多样性、个异性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感受到世界的丰富多彩。

作家H的观点2:乡村文化给人永恒的感觉,有助于培育人的不朽精神。

作家H的观点3:有助于人们树立共有共享的理想。

【参考答案】(234个字符)

“作为精神资源的乡村文化”指的是乡村文化这一种资源对人们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具体作用有:①乡村文化的自然环境本身就具有熏陶人、教育人的作用。②乡村文化有助于人们树立阳光心态,丰富精神生活,维护心理健康。③民俗、民间文化能熏陶人培育人,能为创作提供灵感和素材。④乡村文化能为人们提供精神寄托,能激励人、鼓舞人。⑤乡村文化的自然造化的多样性、个异性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感受到世界的丰富多彩。⑥乡村文化给人永恒的感觉,有助于培育不朽精神。⑦有助于树立共有共享的理想。

(五)“给定资料5”结尾写道:“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都是应该而且可以互补的;理想的生活状态可能还是在城、乡之间自由游走。”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自选角度,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字数1000~1200字。

【思路点拨】

(1)遵循张氏五段论审题:题目要求“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考生要遵循张氏五段论对题目中这句话进行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既要看个性也要看共性。“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各有不同点,这是个性,但都属于“文明”,这是共性,概括为“各种文明”。“都是应该而且可以互补的”意味着虽然各有不同,但要功能互补、和谐共生,概括为“和而不同”。“理想的生活状态可能还是在城、乡之间自由游走”意味着既享受城市文明,又享受乡村文明,前提仍然是各种文明有机协调,和谐共生。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文明观的表述是“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综上所述,题目这句话的核心要义就可以概括为“各种文明要和而不同兼收并蓄”,这就把专家的观点概括出来了,很明显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文明观。

(2)读材料。题目要求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材料中提供了官员和专家说的关于城乡关系的观点和问题,都是围绕十九大报告中“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这一文明观展开的。

(3)自选角度:题目要求考生在理解名言名句的基础上写文章,按照化龙池审题的要领和题型分类,属于“观点开路”的题目。考生所要做的就是代圣人(专家)立言,即解读和落实专家的文明观。因此,各种文明要和而不同兼收并蓄,就是写作本文的主旨(中心思想)。

(4)自拟标题:要树立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观

(5)创设写作情境,立意、酝酿构思,遵循张氏五段论列出问题清单:①我是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各种文明这可是顶层设计的大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职能分工归一把手亲自管理。那么,虚拟作者的身份角色是*大大。②读者是谁?特定读者群是操持各种文明建设重任,急需树立正确文明观的各省部级大员。③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写作目的是通过深度解读专家这句话,引导各省部级大员树立正确的文明观。具体来说,包括解读文明观涉及的三个关键问题:是什么(“不同”“和”“和而不同兼收并蓄”分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为什么要“和而不同兼收并蓄”?)→该怎么办(如何落实这一文明观?)。这就是文章的行文脉络。当然,观点开路与问题导向是相辅相成的,考生要善于从材料中找与观点对应的问题,或按照题目要求联系实际找与观点对应的问题。观点与对应的问题,列表如下。

【参考答案】

要树立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观

有专家指出,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都是应该而且可以互补的;理想的生活状态可能还是在城、乡之间自由游走。这句话的核心要义是各种文明要和而不同兼收并蓄。这一文明观对当今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具有指导意义。下面具体谈谈。

文明根据地理空间划分为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根据成因划分为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人造文明是来源于人力创造的文明,自然文明是来源于自然生成的文明。当然城市文明包含了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只是人造文明占绝大多数,自然文明占少数。乡村文明也包含了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只是人造文明占少数,自然文明占多数。各种文明的特质不同,功能定位不同,对人类的价值不同,但都有各自的价值。这就是“不同”的含义。

而,“和”指的是:各种文明要统筹兼顾,互为补充,有机协调,和谐共生,相映成趣,相得益彰。那么,“和而不同兼收并蓄”是什么意思呢?“和”和“不同”两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和”是建立在“不同”基础上的“和”。“不同”是“和”统领下的“不同”。“兼收并蓄”是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保存好、发展好各种不同的文明。综合起来,“和而不同兼收并蓄”就是要求我们尊重和保持各种文明的特质,明确各自的功能定位,发挥各自的价值,保存好、发展好各种不同的文明,从而使各种文明互为补充,有机协调,和谐共生,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为什么要“和而不同兼收并蓄”呢?试想,如果两种文明不和,以一种文明去侵袭破坏另一种文明会有什么后果?历史上黄河本是清河,由于沿岸人类活动加剧,过度开垦,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清河变了黄河。这就是人造文明侵袭破坏自然文明的表现。于是三年两缺口,黄河变黄祸。这就是自然文明报复人造文明的表现。于是,党和政府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坚决遏制人造文明对自然文明的侵袭破坏,保护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此,我们不能以一种文明去侵袭破坏另一种文明,而要让各种文明和谐共生。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要落实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观,就是要让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功能互补,让人造文明与自然文明和谐共生,让各种文明有机协调,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不能给乡村文明贴上落后、没落、愚昧的标签,也不能搞农村与城市一样化,更不能打着城镇化的旗号干着消灭乡村文明的蠢事。当务之急是要狠抓生态环境保护,坚决遏制人造文明侵袭破坏自然文明。要让各种文明百花齐放,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让中国美如画,让人在画中游。

总之,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观要求我们对待各种文明,要用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而不能用一把刀去砍另一把刀。这就是我们要树立和落实的正确的文明观。

(作者:张金海。化龙池教育,版权所有。1090个字符)

【思路点拨】

(1)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设问,例如,第3段:那么,“和而不同兼收并蓄”是什么意思呢?第4段:为什么要“和而不同兼收并蓄”呢?试想,如果两种文明不和,以一种文明去侵袭破坏另一种文明会有什么后果?

②比喻,例如,结尾:对待各种文明,要用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而不能用一把刀去砍另一把刀。使文章结尾形象生动,起到“余音绕梁味无穷”的效果。

(2)文中运用的矛盾分析法:第4段:“和”和“不同”两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和”是建立在“不同”基础上的“和”。“不同”是“和”统领下的“不同”。

(3)文中运用的逻辑方法:

①第1段:“有专家指出,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都是应该而且可以互补的;理想的生活状态可能还是在城、乡之间自由游走。这句话的核心要义是各种文明要和而不同兼收并蓄。”运用了抽象概括的逻辑方法,揭示专家观点的本质,一语破的,使文章观点鲜明,思想深刻。

②第2、3段:“人造文明是来源于人力创造的文明,自然文明是来源于自然生成的文明。”运用了属加种差定义法给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下定义。还运用了规定性定义法分别给“不同”“和”“和而不同兼收并蓄”下定义。通过界定概念外延和内涵,使文章的思想明确,观点鲜明。

③第2段:“文明根据地理空间划分为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根据成因划分为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运用了划分的方法明确“文明”这个概念的外延,使概念明确,使文章的思想明确,观点鲜明。

④第4段:“历史上黄河本是清河,由于沿岸人类活动加剧,过度开垦,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清河变了黄河。这就是人造文明侵袭破坏自然文明的表现。于是三年两缺口,黄河变黄祸。这就是自然文明报复人造文明的表现。于是,党和政府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坚决遏制人造文明对自然文明的侵袭破坏,保护生态环境,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此,不能以一种文明去侵袭破坏另一种文明,而要让各种文明和谐共生。”运用了归纳说理法(解剖麻雀法),解剖黄河这个典型,得出一般结论,使文章论证有力。 MV5PhxObw43JDBNvXqlMSD5uSdJnGQiTzXKJqxKnm5nvI833wmawiO0czH7VMwY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