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平和,本源于《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的一段话:“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我们要“恬淡虚无”,也就是要清静,不要有太多的欲望,心态要平和,不要贪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出发点。《黄帝内经》还说了一句:“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一个人只要心态清静了,疾病、外邪就难以侵入他的体内了,身体也就健康了。
《黄帝内经》还有两句话:“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
如果有人问你:“你现在忙不忙?”希望你的回答是不忙,我很“闲”。要说一个“闲”字,这就是《黄帝内经》中说的“志闲而少欲”,闲就是休闲,是一种悠然的状态。同时“闲”字是“门”里有一个“木”字,原本是用木头把门闩住,这样外面的欲望、诱惑就被挡在门外了。我们做的事情可以很多,工作可以很忙,但心态一定要闲,要有闲情逸致,要以出世的心做人世的事。
这个“闲”就是“恬淡虚无”,这个“闲”就是少欲,不要有太多的欲望。
这一点在《老子》里说得也很多。
“少则得,多则惑。”就是说拥有越少你实际越有收获,越贪多你实际越迷惑。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说:“现代人都不是饿死的,都是撑死的。”说得十分深刻!现代人的一切心灵困惑不都是因为贪多造成的吗?越贪多越困惑,越困惑就越贪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所以《老子》就告诉我们一个字叫“少”,越多越困惑,越少越简单,越简单反而越快乐。
所以我们说:幸福不在得到的多,而在计较的少。清静少欲,那么你心态就平和了;心态平和了,你就快乐了。
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多的困惑?就是因为可以选择的东西太多了。一多了就迷失了,迷茫了,就不知道选什么了,也就困惑了,困惑了还能快乐吗?人只有在一种恬淡虚无的状态下才能把心闲下来,心态才能平和。
我们生命的法则也要和万物一样,要安静平和。这是规律、大法则,谁也改变不了。
人的心胸要开阔,不要计较于眼前利益,不要局限于自我,或者说一个家庭。这一点对于心理的调节,对于养神是非常重要的。
在安徽省桐城县,有一个着名的人文景点——六尺巷。这里面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在清代,相城有一位大学士,叫张英,有一天他接到一封家书,说的是家里盖房子,邻居家也要盖房子,并且把墙砌得挨着自家房子了,希望张英动用他的权力,让这户人家往后让。张英看了这封千里迢迢寄来的家书,心里不是滋味,就回了一封信,这封信上就写了一首诗: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我们大家都知道万里长城现在还巍然耸立,可是当年修建长城的秦始皇却早就灰飞烟灭了。意思就是说何必要为了这一堵墙来拼命呢?让他三尺又何妨?
他家里的人接到这封书信之后,非常惭愧,也醒悟过来了,就主动向后让了三尺。隔壁那户人家也受感动了,也主动地让了三尺。这样两家之间就有了六尺宽的巷子,后人把它叫做“六尺巷”。
要达到心胸开阔的境界,首先就是要能忍让,能宽容。有一副对联:“让三分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还有一副对联:“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
在安徽黄山市一处纳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房子,当年修建时为了让路,墙角主动往后切掉一块,并在上面刻了五个字:“作退一步想”。
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不会为小事斤斤计较,不会为私利蝇营狗苟,他的精神是快乐的,身体是健康的。
心态要平和,心情要快乐,心地要善良,心胸要开阔,是养生的关键,也是现代心理学所强调的心态平衡的四大要素——淡泊、快乐、善良、宽容。做到了这四个“心”,我们的神就会安宁下来,就不会郁闷、不会困惑了,这样对我们的健康、长寿都十分有利。
不论是苦难还是芬芳,不论是烦恼还是快乐,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我们都无法回避,只能心胸开阔一些对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美好滋味。
生活中有许多人悲叹生命的有限和生活的艰辛,只有少数人能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自己的快乐。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放纵一下自己,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平时想做却没有做的事情,为自己的快乐而活呢?
快乐是一种情绪。懂得了控制情绪的方法,你就已经站在了快乐的一方,看到鲜花时,你就会咧嘴微笑;看到流水,就会心旷神怡;看到青草,就会感到自己回归了大自然。人生在世,要为快乐而活。
一位富商花费巨资收藏了许多珍贵的古董、字画以及各种珍珠、翡翠等,为防失窃,他安装了严密的保安系统,平日里很少进去欣赏,只当成个人财富的一部分用来炫耀。
有一天,富商忽然心血来潮,决定让大厦清洁工进去开开眼界。
清洁工进去后,并未流露出艳羡之色,只是慢慢地逐一浏览,细细地欣赏。
待步出厚厚的铁门时,富商忍不住地炫耀说:“怎么样?看了这么多的好东西,不枉此生了吧?”
那个清洁工说:“是啊,我现在感觉与你一样富有,而且比你更快乐。”
“怎么可能?”富商摇着头说道。
那个清洁工笑着答道:“你所有的宝贝我都看过了,不就是与你一样富有了吗?而且我又不必为那些东西担心这担心那的,岂不比你更快乐?”
快乐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感觉如何。生活的乐趣是对生命的热情,丧失这种热情,即使能像故事中的富商一样拥有很多的财富,也不一定能享受到生命的乐趣。
为自己的快乐而活,但不可自私。快乐是无私的,为别人带来一份快乐的同时,自己也能得到同样的快乐;而带给别人烦恼的同时,自己也会得到一样的烦恼。
为自己的快乐而活,是一种洒脱,是一种境界,是最为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