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1984年底,我作为懂波兰语的干部,由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派往驻波兰大使馆文化处工作。那是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中断了十几年后终于得到恢复的时候,我劲头十足。除努力完成日常工作外,还挤时间钻研对外文化交流所涉及的各门类艺术。次年秋天,我妻子姚曼华也来馆,正好赶上第十一届华沙国际肖邦钢琴比赛开幕。接待和照顾我国参赛选手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也得以亲临比赛现场,增长知识和享受音乐。这些对自幼喜爱古典音乐、还学过几年钢琴的妻子来说,真是正中下怀!此后,对待文化处的事务,凡是涉及音乐领域的,她都格外热心。例如,给赫瑟-布科夫斯卡教授转交邀请她担任北京国际钢琴比赛评委的公函,本来十多分钟就能办完,她却向对方请教起肖邦玛祖卡舞曲的问题来。她不懂波兰语,翻译的任务也就自然地落在了我肩上。……就这样,我一半自觉,一半被妻子拽着,竟也一步步深入地了解起肖邦和他的音乐,乃至深入到波兰音乐和其他音乐家的生活中去。我们甚至开始收集有用的资料(包括用录像机录下波兰电视台播放的相关素材),试着写起小文章来了。

在这个中波文化交流的岗位上,我们一直很愉快地先后工作了两任近12年,直到1996年退休。而退休后,肖邦依然是我们的“不了情”。1999年我们发表了长文《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受到专家的好评,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和支持。在2000年第十四届华沙国际肖邦钢琴比赛上,李云迪获得金奖,陈萨名列第四,轰动了我国音乐界,并推动了中波两国钢琴界关系的发展。原来不易请动的波兰肖邦协会也派代表团来访了,双方业务机构之间很快就签订了合作协议,从而迎来了两国间音乐文化交流的一个新高潮。我们也有幸参与其中。之后,我除了陪团做口译外,就是从事笔译。我们一共翻译出版了8部有关肖邦和波兰音乐家的书籍。为了加强翻译力量,也由于翻译语种的需要,我们把儿子梁镝也拉了进来,让他挑起重担。此外,我们还在《钢琴艺术》《人民音乐》等杂志上发表了数十篇编译和撰写的相关文章……

岁月流逝,人生易老。如今,我们退休生活中的这首“安慰曲”已近尾声。接受一位老友的建议,盘点散见于几种刊物上的文章,我们决定结集成册。一些读者对我们的文章所给予的鼓励,也促使我们下此决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理,终于完成了这个文集的选编。

这本文集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肖邦的文章。对已刊登过的文章,我们进行了少许的修正和补充。少数几篇是专为这个集子补写的,目的是让肖邦的形象在读者心中更加完整和丰满。所选文章中,我们保留了4篇译文。其中两篇是原肖邦协会的两位负责人专门为访华撰写的演讲稿,都写得全面而概括,我们直接采用了现成的译稿;另外两篇的作者是波兰著名女钢琴家和教育家雷吉娜·斯门江卡,如今这位可敬的肖邦专家已作古,选登她的文章是难得的纪念。第二部分是关于华沙国际肖邦钢琴比赛的文章。除斯门江卡的一篇感想外,其余都是根据我们多年驻波工作期间收集的材料和第十四届肖邦赛期间波兰报刊的大量评论写成,对有兴趣于此的钢琴师生来说,可能会有所助益。第三部分是关于波兰其他几位大音乐家的文章。写帕德雷夫斯基和希曼诺夫斯基的各一篇,力图概括他们的一生;写齐迈曼的文章,主要是介绍他富有教益而有趣的成长经历。我们所用的写作素材是在波兰通过各种渠道一点一滴收集起来的,创作时为了核对某些细节,我们那架可怜的录像机就不断地“播放”“快退”,再“播放”……至于钢琴大师鲁宾斯坦,他是一位在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都具备渊博的知识、极富生活情趣和幽默感的人物,加上他活到了95岁的高龄,长达百万字的两本回忆录内容丰富、文字生动,这在迄今为止的钢琴大师中绝无仅有;因此,我们选用了9篇有关他的文章,希望能较多地介绍他不平凡的人生。

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了波兰国家版《肖邦钢琴作品全集》,此次确定出版这位伟大的波兰音乐家相关文集,以进一步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事业,我们为此感到欣慰。

梁全炳
2014年11月
北京 //SEOtf9KO/+iV5tq7jfS33JeWKaUcUsL43nlGa3bWtBjmPhxGT203DMSCwYTMT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