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文学充满爱的和解

文学也并非一味的挑战,它还是人精神生活中的一个和解因素。首先,从文学的内容来说,文学作品几乎无法回避人类的美好感情,哪怕作品是以极端的、不良的情绪和心态来表现的;哪怕作品中充满了对命运的咒骂,对人间虚伪的揭露,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失望直至绝望,但在这些东西背后,仍然有一种价值,有一种愿望。为什么憎恨虚伪?因为期待真诚。为什么批评冷漠?因为追求温暖。为什么诅咒命运?因为有崇高的希冀。

当然也有很多作家从正面表达对人生的美好心情,比如印度作家泰戈尔,在他的《吉檀迦利》《飞鸟集》等作品中,充满了对于母爱、对于男女之情、对于山川大地、对于日月星河乃至鸟兽虫鱼草木的爱,充满了对人间美好关系的憧憬,这本身就是一种和解。

其次,文学是一种文明。文学的本性拒绝粗鄙,拒绝暴力,拒绝冷血,它希望人类用更文明的方式度过一生,用更文明的方式彼此相处。这是所有文学作品背后响起的共同声音,哪怕作品里牢骚满腹,哪怕作品里有神经性的抽搐。

再次,文学为人类提供了宽阔的精神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你总会有满足,总会有寄托,某一方面的失败并不影响你另一方面的获得。比如你爱情失败了,但事业成功了;或者你爱情失败了,事业也失败了,但你在游山玩水上成功了。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中国的士人素有一生好慕名山游的传统,我在朝廷做不成事,至少还可以游山玩水,怡情养志,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也是一种满足。

比如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表现的是孤独,但他并不直白地说孤独,而是托物言志用以怡情精神;若说“我太孤独了,我不想活了”,那只是精神上的乞丐。又比如王维,他晚年的创作多为表达静穆、和谐、超然状态的田园诗歌,在悲哀和失望之中,他总有办法安慰自己,安慰别人。再比如苏东坡写月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最后他表达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其实人类的生命和情感都不可能长久,但是他表达了一种“抱明月而长终” 愿景,使人得到安慰。

文学的和解不仅表现在精神世界的开拓与寄托上,它还表现为一种智慧和幽默,尤其表现在自我嘲讽上。许多文学家都善于自嘲,我最佩服启功 老师,他嘲讽自己的“三字经”堪称一绝,“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很少有作家能够拿自己这么开玩笑,这说明他没有自恋倾向,也不会自我膨胀,更不会自我爆炸,这是和解的一种表现。

和解的幽默既包含了尖锐的嘲讽,又包含了智者的超凡。你觉得很了不起的事情,我觉得很可笑;你觉得很倒霉的事情,我觉得也是一个笑料。所以文学中的幽默、智慧与自嘲,有助于平衡人的心理。

比如陶渊明,他也有所谓“金刚怒目”式的作品,但更多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之作。“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写得太棒了,他把种豆的农业生产行为审美化了。如果辛勤种豆,应该是“豆盛杂草稀”,但陶公居然能够做到“草盛豆苗稀”,而且把它写进诗里,这说明他不是一个好农民,但确实是一位伟大诗人,他超出了功利。

从文学的功能上来说,文学的抒情与表达带有一种虚拟性质,而非操作性或指令性。比如歌德的著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曾引起德国许多读者模仿维特的着装,甚至在失恋后模仿他的自杀方式,但歌德本人并没自杀,而且生活得很好,一直到80岁还和一个18岁的姑娘发生了风流的美好故事。所以如果看到一部绝望的作品,千万别以为作家即将自杀,很可能作家写完后心情稍微舒服点儿就到一边钓鱼去了,结果剩一帮看书的傻小子自杀了。

从心理上来说,虚拟的实现是一种宣泄,这对心理的健康有好处,就看你怎么吸收它。如果走火入魔,你很可能变得疯疯癫癫,成了傻子;但如果健康吸收,文学作品能够对社会起到限压阀门的作用。社会里憋气太多,从文学作品里吱吱吱冒点气,压力反倒小了,这也是一种和解的作用。 9lvfr/Sykcu1x7HmLVuF0md1sUcQsF23/lifvcz4FfVe3smQgQYuDwK5YtQKPMJ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