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文学引起精神的不安

文学还常常构成对作家自己的挑战。当热爱文学的人全身心投入到文学创作中时,他们的生活是不安宁的,他们永远找不到存放自己灵魂的地点。比如托尔斯泰,他的文学成就极高,但晚年离家出走,因为他不愿再过寄生似的地主生活,结果严寒的天气让他感染了肺炎,最后死在一个荒凉的小车站里。有评论家说他的出走与夫妻不和有关,这个考证有一定道理,但我宁愿想象托尔斯泰是由于内心的煎熬,由于道德上自我完成的需要而选择了出走,选择了死亡。

美国有不少著名作家也选择了自杀,比如杰克·伦敦 ,他说他从小希望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现在他做到了;他从小希望能有很多的钱,现在他也做到了;两件事都做到了,再没有别的事情可做,所以他死了。海明威也选择自杀,因为他自认失去了创作的能力。日本的自杀率则更高,这就是作家对自己的挑战。

另外,作家还常常挑战常识和规则,这很要命,但我们却束手无策。比如常识表明人应该受教育,可高尔基却一天学也没有上过;比如作家一般写东西应从短篇写起,可苏联作家肖洛霍夫 16岁便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有人说《静静的顿河》是肖洛霍夫剽窃他参加布琼尼骑兵师时一个战友的手稿,我完全不信,因为这不合乎逻辑。他如果留下手稿,不可能一下留下4部之多;4部,将近150万字,肖洛霍夫花了20年时间才完成。

现今文坛也是如此,尽管我们对低龄写作的文学价值抱怀疑态度,但他们在市场上的成功却是事实。我甚至听说有5岁的幼儿园小孩出诗集的;还有人在被本单位开除后,变成了非常著名的作家,于是该单位也就不再提他被开除的那段,而提他是从他们那儿出去的。

由此看来,文学常常引起我们的波动与不安,这种挑战性使我们在精神生活上不至于停留于某一点,但它也带来风险与负面效果的可能。 JA8xteT9o058pCeGFZ0nVrvHrVbfTkWWQvdh5U1hxQ7eKw/tKI1hijQIKMD4vEn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