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底,苏芬战争爆发。苏联先后投入了近百万大军,约3000辆坦克。而芬兰只有15个师10余万正规军,60辆坦克且严重缺乏反坦克火器。尽管苏军在实力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战争过程并未“一边倒”。芬兰军民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以小博大,屡屡重创强敌。尤其是芬军发明了一种被称为“莫洛托夫鸡尾酒”的土炸弹,他们把煤油、焦油和汽油按比例混合装进酒瓶,在瓶口塞入布条,作战中点燃布条,将酒瓶投向苏军坦克尾部,因为苏军坦克尾部备有额外的227升油箱,燃烧瓶极易引爆油箱烧毁坦克。用这种简陋,甚至原始的武器,芬军摧毁了对手1600余辆坦克。苏芬战争中,“莫洛托夫鸡尾酒”给苏军造成的杀伤比任何“高大上”装备取得的战果都不遑多让。
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告诉我们,武器装备是战争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实现暴力的基本物质手段,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不是物。因为枪自己是不会动的,需要由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去使用它们。历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军队的损失都远高于以色列。有人将其归咎为阿军装备的苏制武器性能逊于以军装备的西方武器,以军骄傲地回应:“即使互换手中武器,我们照样能打赢。”1976年,以色列空军为外国武官表演再出动能力。20架算不上先进的秃鹰飞机从第一组双机着陆,经加油、充气、挂10枚炸弹,到最后一组双机起飞,总共用时7分钟,将以军娴熟的技艺和高超的素养展示得淋漓尽致。连当时的埃及总统纳赛尔都惊呼:“以色列空军力量比其编制兵力大3倍以上!”
现代战争,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层出不穷,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装备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动态过程。随着装备更新换代的成本不断提高,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全面而频繁地更新武器装备,只能有针对性、有重点地逐步推进。这就决定了任何军队的装备都始终存在新老搭配、几代同堂的局面。高技术兵器尚未成熟或大量列装前,主战力量往往还是由老式或较老的武器装备构成,熟练掌握现役装备,用好主战力量,是克敌制胜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强调立足现有装备打仗,不是一种无奈,而是一种必然。英阿马岛战争,阿根廷虽然战败,但其空军敢打敢拼,重创强敌,举世瞩目。人们往往津津乐道阿军用价值20万美元的“飞鱼”导弹击沉了造价高达2亿美元的“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却不该忽略,英勇的阿根廷飞行员采取超低空掠海接敌、平桅轰炸的战法,用价值不足5000美元的MK-80普通炸弹和价值1.3万美元的激光制导炸弹取得了更辉煌的战果:先后炸沉英军“考文垂号”驱逐舰,“羚羊号”和“热心号”护卫舰以及“加拉哈德爵士号”登陆舰。即便被称为高技术武器试验场的海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美军用的也不都是新武器,仍有70%左右的装备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列装的,包括一些出尽风头的高技术装备,如“战斧”巡航导弹、F-117隐形战机等,也都服役了近十年,属于现役装备。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就是一部以劣胜优的光辉历史,无论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是抗美援朝战争,我们的装备都落后于对手。之所以能战胜强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创造性地用好了手中武器。神炮手赵章成操纵迫击炮,在没有瞄准具、炮架、座钣,只剩光溜溜炮筒的条件下,指哪打哪,甚至用迫击炮平射摧毁日寇碉堡;神枪手张桃芳凭借一支普通步骑枪,在32天内用436发子弹打死打伤214名敌人,创造了志愿军冷枪杀敌的最高纪录。可见,熟练掌握加上巧妙运用,一般武器甚至劣势装备也能成为破敌法宝。当然,作为唯物主义者,我们在反对“唯武器论”的同时也反对“唯意志论”,尤其信息化条件下,必须承认,武器装备先进的一方更容易打赢,装备劣势的一方取胜则困难得多。对国家而言,“打什么仗就要发展什么装备”,要积极设计研发高新武器装备,努力走在先进国家的行列;对部队而言,则是“有什么装备打什么仗”,要立足现有装备,练技术、练战术、练指挥、练协同,把手中武器的效能和潜力发挥到极致,不断提高打赢本领。
中国国防报 2014.12.16 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