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时期是青少年的自我意识迅猛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我们在心理上产生的最突出的变化,就是出现了“成人感”。已经开始意识到“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们希望父母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地对待自己,而不希望父母还把自己当做小孩子对待,也不愿再受到小孩子般的特殊照顾。
因此,我们在心理发展上出现了摆脱父母照顾的“心理上的断乳”过程,即要成为独立的“大人”的过程。然而,这种“心理上的断乳”如同幼儿的断奶一样,并非是一件容易事,所以,在心理上时常交织着渴望与现实的矛盾。
一方面我们想独立自主,可自己又不具备独立自主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一方面想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可自己又不具备充分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想让成人把自己当做大人看待,可自己的许多言行举止依然带有孩子气。以至于越是想摆脱父母,越是发现离不开父母的照料和帮助。
这种渴求独立和现实依赖的矛盾,使大家的心理上经常产生冲突、混乱和不安。为了消除这种矛盾冲突或求得心理上的平衡,我们常常以孩子气的行为方式对抗父母或成人,以显示自己不再是儿童。
例如,对父母的批评与责备,不管正确与否,通常都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反抗情绪;故意与父母或老师“唱反调”,提出相反的主张或按相反的方式行事;我们不理会父母或老师的劝导,自作主张,大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气概。当然,这种反抗,更多地是以潜在的形式出现,如对父母在生活和教育上的安排,采取不关心、不表态、无所谓的态度等。
当我们进入青春期后,尽管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但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露却开始失去了儿童的直爽、天真、单纯。不再像儿童那样经常向父母敞开自己心扉,而开始变得内向、闭锁起来。
虽然在生活上我们还依赖父母,但是我们倾吐知心话的对象已经不再是父母,也不是老师,而是同伴或者朋友了。在我们的心里,朋友似乎比父母更知心呢!
因此,当我们进入青春期以后,就希望有自己单独住的房间,希望有自己单独用的写字台、书柜或箱子,并且不愿意父母随便挪动自己的东西,还把自己的抽屉、箱子上加锁。用我们的话讲就是:“我的青春我做主。”
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高兴,因为自立意识是我们每个人进行自我成长的思想基础,缺乏自立意识就很难健康的成长。所以,我们要有意识的发展自己的自立意识。
自立意识的表现首先是有把握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也就是自立精神;其次是有把握自己的能力和方式,就是独立生活的能力。有了这种精神和能力,必然会在学习、思想品德、生活等各个方面自己把握好自己,管理好自己。
所以说,我的青春我做主并没有什么问题,只要我们能够在独立自主的过程中对家长和老师多一分理解和宽容,不要再把矛头指向他们,在他们的指导下,我们进行自我管理,就是我们成长的一大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