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我们的观察有盲点的话,说明不是你的视力有问题,而是你的思维有问题。因为,陷入思维定势的人,是观察不好事物发展规律的。
观察事物不只是用眼睛,更重要的还是用脑子。这是一个人眼睛敏锐与否的关键。具备扎实、渊博的知识和灵敏、深刻的思维能力的人,再加上适当的观察训练就会有一双具有穿透力的眼睛。
摆脱已有理论定势的束缚。观察需要扎实、渊博的知识,更需要摆脱已有知识的干扰,使观察“纯洁化”,把观察到的东西同夹杂在其中的先入为主的解释分开。若总是把观察到的东西用既有的理论和观念去“套”着解释,不仅不能通过观察导致发现,反而会弄出笑话来。
比如,著名德国科学家海克尔声称,他用显微镜在经酒精处理过的深海软泥中发现了原生质构成的原始生命有机体“单虫”。10年后才证明这个发现是虚假的,所谓“原生态生命”其实是包含在海水中的硫酸钙在酒精作用下生成的胶体悬浮液。
这位著名科学家闹出这样的笑话,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完全让“生命自然发生论”和“通用进化论”的理论支配着自己在观察中的知觉。
我们很多人都很容易习惯既有的环境,认为世界自来如此,不去想、不知道还有其他的世界,其他的可能,甚至会对此排斥、嘲笑。大家还记得这个笑话吗?
一位程序员教老板用电脑,说Ctrl+C然后再Ctrl+V就可以复制粘贴,隔天老板怒气冲冲质问:“为什么我在家里按Ctrl+C,到办公室按Ctrl+V不行?”
我们使用传统电脑的时候,鼠标是必不可少的,可是新上市的平板电脑,就从触摸屏中找到了灵感,让鼠标退出了平板电脑的领域。
如果人们长期处在思维定势的束缚中,就算是把这些显而易见的东西摆在你眼前,你也会视而不见的。因为思维定势让你的视觉出现了盲点。
还有一个故事,可以让我们感受更为深刻:
有一位很有名气的逃脱大师,他被邀请到一个小镇去表演。演出非常成功,台下所有的观众都被他精彩的表演吸引住了。等演出全部结束以后,小镇的居民意犹未尽,于是给他出了一个节目,大师欣然答应。
小镇里的居民拿来了一个铁皮制成的大箱子,只有一扇门,里面锁了一把锁。箱子顶上有个洞,刚好够一个人进出。居民要大师从上面的洞钻进去,然后打开锁,从那个铁箱子里走出来。
大师先认真地观察了那把锁,那是极其普通的锁,比他以往任何时候对付过的锁都要简单得多。他自信地笑了笑,钻进了箱子,准备开始他精彩的表演。
大师先用了一些平常他最常用的方法试图把那把锁打开,但没有奏效。接着他又试了另一种方法,但锁似乎有意跟他作对,依然纹丝不动。大师只好定下心来,换了一个又一个方法试着打开那把锁。过了好大一会儿,箱子还是没有动静,大师的方法已经差不多用尽了,绝招也试过了,还是不行。
急得他额头上都出汗了,手也开始发抖了:“见鬼,怎么还是没打开!”大师一下子瘫倒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望着那把锁。
他的脚在这个时候刚好碰到了铁箱子的门,“吱”的一声,门竟然开了,一束亮光射了进来。原来门根本就没有上锁!这整个事情都是小镇居民和他开的一个善意的玩笑。
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心里何尝不是一把锁?有的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就如同那扇门,只要轻轻地用脚一碰,门就会开了。
门没有上锁,自然也就无法开锁,大师的失败就在于他太专注这把具有象征意义的锁了。究其原因,是他那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式和那先入为主的概念害了他。
他以为,只要是锁,就一定是锁上的,因此,他的目标在不知不觉中从“逃生”转换成了“开锁”,其实不是门上了锁,而是他的心理上了锁。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锁都是自己给自己安上去的,有时你明明知道那是把会捆住自己的锁,可还是会选择把它安上去。
生活中处处有墙有门,处处有锁,这把为了安全而设的有形之锁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心里的那把无形锁,它能锁住一个人的智慧,将我们那无穷的想象力给扼杀掉,成为心灵的枷锁。正因为这把锁,才使得我们因循守旧,不敢创新,难以挑战自我,结果往往一事无成。
所以说,朋友们要摆脱思维的定势,不要迷信自身的经验,增强新的刺激,如果想要减少思维定势不利的一面,那需要你多增加经验,经验增多,人的视野会更加开放和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