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有大志向的神童

童年的梁启超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天才,他四五岁就读完了“四书”,6岁在父亲的教导下读完了“五经”;8岁时,除经学外,他还读了《史记》《汉书》《纲鉴易知录》《古文辞类纂》等典籍;在9岁时,他就能做千言的文章;在12岁,他便考中了首榜,中得了秀才,被乡人称为“神童”。

在童年的时光里,小启超一直在等待机会证明自己。有一天,小启超爬上竹梯玩耍。祖父怕他有危险,急叫:“快下来,快下来!会跌死你的……”

小启超看见祖父急成那个样子,竟然又往上再攀了一级,还冲口念出两句:“有人在平地,看我上云梯。”

祖父不由得开心大笑,感到孙子非比寻常啊!在祖父和父母的悉心教诲下,小启超的成长是惊人的。

在小启超8岁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这一天,有位朋友造访梁宝瑛,小启超侍立在旁。客人见启超年纪虽小,但仪态端方,应对有礼,很是惊奇,便有意要考考他,于是先出了一句上联:“饮茶龙上水。”这是一句新会俗语,客人是要小启超对下联。

只见小启超略加思索,便脱口而道:“写字狗扒田。”同样是一句新会俗语。

客人更加惊奇,又出一联:“东篱客采陶潜菊。”

小启超面不改色,随口应道:“南国人思召伯棠。”

这哪里像一个只有8岁孺子所能拥有的才华啊!客人真的是叹服了,起身向小启超的父亲拱了拱手说:“莲涧兄有如此可造之子,可喜可贺!”

梁宝瑛起身还礼。其实,他心里很清楚,在经过这几年的悉心培养,应对这样的题目,儿子已是非常得心应手。就在前几天,小启超跟着梁宝瑛入城,夜里住在秀才李兆镜家。李家正厅对面有个杏花园,小启超第二天早晨起来便走到杏花园玩耍,但见朵朵带露杏花争奇斗艳,十分可爱,便偷偷地折下一枝,遮掩在宽阔的袖筒里。

忽然,小启超听到脚步声由远而近,原来自己这一微末之举,恰恰被教子甚严的父亲和他的朋友看在眼里。小启超急忙将杏花藏于袖里,但仍被父亲看见了。

父亲不好意思在朋友面前责怪儿子,便以对对联的形式来处罚他。父亲吟上联:“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

小启超仰头凝思,瞥见对面厅檐挂着的“挡煞”大镜,即念出下联:“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

李兆镜拍掌叫绝,于是道:“让老夫也来考一考贤侄,‘推车出小陌’,怎样?”

小启超立刻对上:“策马入长安。”

对句是何其工整啊!气魄是何其宏大啊!梁宝瑛顿时为儿子感到骄傲。“策马入长安”,这是年轻的心已在渴望去更加广阔的天空翱翔啊!

“好!好!”李兆镜连声称赞。在欢悦的气氛中,父亲原谅了小启超的过错。

小启超也常常通过作诗来表达自己的这份渴望。有一天,他登上村里的凌云塔,看着漫山绿色,听着远处传来的阵阵涛声,又一次浮想联翩,诗潮喷涌。回到家里,他一气呵成,写下了一首责问苍天的诗:

朝登凌云塔,引领望四极。

暮登凌云塔,天地渐昏黑。

日月有晦明,四时寒暑易。

为何多变幻,此理无人识。

我欲问苍天,苍天长默默。

我欲问孔子,孔子难解释。

搔首独徘徊,此理终难得。

这首诗写得调皮而又大胆,爷爷梁维清后来无意中发现此诗很是生气。这位正统的老先生,将小启超召来训斥了一番,说:“你敢冒犯苍天,冒犯孔圣人,真是大逆不道啊!”

但是,梁维清还是从这首诗中隐隐感觉到了孙子的不同凡响。是时候了,该让他出去闯荡闯荡了,看看外面的世界了。

1882年,就在小启超9岁那年,梁维清便催着孙儿去广州考秀才。小启超有点兴奋,但又有点胆怯,毕竟自己才9岁。古人要十年寒窗,自己9岁就考秀才,能行吗?

梁维清看出了孙子心中的疑惑,便拉着小启超说:“走,我们登凌云塔去!”

小启超更加糊涂了,但爬山登塔总是件令人高兴的事。金秋的熊子山,漫山遍野挂的都是黄澄澄的柑橘。海风由南而来,带着几分咸味,吸入鼻中,有点儿苦涩。祖孙二人,在山路上一前一后,小启超跑在前面,不时停下来等等爷爷。

梁维清毕竟年岁大了,不一会儿就气喘吁吁了。一路上,他给小启超讲了一个故事,故事说的是秦代甘罗12岁拜相的事情。

听完故事,小启超豪气顿生。他说:“甘罗12岁拜相,我虽然才9岁,为什么不能考秀才呢?”

有志不在年高,梁维清看看孙子那张稚气的脸,欣慰地笑了。

带着亲人的期望,带着自信和对未来的憧憬,梁启超起程了。一批去广州应试的新会学子,合伙买了一条船,沿西江而上。

11月的西江,两岸依然是苍翠欲滴,清澈的江水,倒映着蔚蓝色的天空。云影、山影、棹影,梁启超真是陶醉其中了。第一次出远门的他,显得非常兴奋。他想起了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还想起了一句“棹影轻于水底云”,却记不起这是谁的诗句了。紧张,激动,觉得有许多诗句涌在喉中,他也想作诗一首。

从新会到广州,坐船需要三天的时间,一路上,满船学子吟诗作赋,倒也风雅。

这天中午,舟中午餐,吃的是米饭加咸鱼,有人便提议以咸鱼为题作诗。咸鱼虽是广州名菜,但以之入诗,终属不雅。以俗题做雅诗,难度很大。满船学子一时都停箸沉吟。这时,却见梁启超不紧不慢地夹起一块咸鱼,高声诵道:

太公垂钓后,胶鬲举盐初。

稚嫩的声音一落,震惊了四座。大家惊叹一个小小9岁孩童,竟能够吟出这样典雅的好句。于是神童之名不胫而走。

应试放榜之后,小启超却是名落孙山。但是,他似乎并没有感到多大的挫折。初从偏远乡村来到繁华的都市,他对一切都充满着好奇。

这个时候的广州,鸦片战争的硝烟还没有散尽,虎门之战的隆隆炮声仿佛还常常回响在人们的耳边。在大街上,到处是烟馆,到处都是高鼻子、蓝眼睛和黄头发的洋人。

虽然第一年应试因为经验不足而落榜,但是这个神童,第一次看见了外面的世界。他从闭塞的熊子乡茶坑村走了出来,来到了繁华的省城广州,开阔了眼界,还结识了一些朋友。城市的万千气象也给少年梁启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心底似乎有了一股冲动:这里将是自己施展抱负的大舞台!

梁启超回乡便拜了周惺吾先生为师,从此发奋治学。他从广州买回来许多新书,如饥似渴地研读。这些新书比起八股文来,实用并且具有新意,让他感觉仿佛置身于另一个天地,渐渐进入了另一种境界。

1884年,11周岁的梁启超再次赴广州应学院试。这次,功夫不负有心人,梁启超没有辜负全家人的期望,中得了秀才,补博士弟子员。

祖父和父亲两代人在科考之路上摸爬滚打,都止于秀才,仅仅11岁的梁启超便已求取成功。家人感到无限欣慰和自豪!担任主考的三品大员、广东学政叶大焯,得知广东出了这么一个神童,再细细阅读了梁启超的试卷,大为赞赏,便专门召见梁启超和其他几个年龄稍小的秀才面试一番,和他们谈论经学、诗词文章等。

被接见的新科秀才一个个进去之后很快就退出,唯独梁启超竟然对答如流。叶大焯十分高兴,对梁启超大加赞赏。

聪明的梁启超见到这种情况,马上长跪于地上请求说:“学政大人啊!我的祖父今年已经是七十高龄了,他的生辰为农历十一月二十一日,弟子很快就要回家乡看望他老人家,如果在我为祖父祝寿时,能得到您所写的寿言,一定会使我祖父延年益寿,而且还能慰劳叔父和父亲的孝顺之心,也能使我们的族人感到无比荣光呢!”

叶大焯感到十分惊异:这个小孩子,为得一文,一时竟说出了这么多掷地有声的理由!小子不但胆识不凡,而且才思尤为敏捷。同时,叶大焯也深深为他的拳拳孝心所感动,于是便接受了梁启超的请求,欣然提笔,为梁老先生写了寿文。

得到了三品大员的赞许,梁启超自然是满心欢喜。祝寿文章拿回家后,被装裱了起来,端端正正地挂在墙上,梁家顿时满堂生辉。消息传开后,十里八村的人都慕名赶来领略三品学政大人的文采,一睹神童的风采,获取教子有方的宝典真经。

梁启超中得秀才,梁维清七十大寿,叶大焯写祝寿文,可谓是三喜临门。因此,梁维清的祝寿礼出奇地隆重热闹,浓浓的喜气挤出厅堂,飘荡洋溢在小山村的上空。

小小的茶坑村一下子成了欢乐的海洋,各方人士纷纷前来祝贺,梁启超走在贺喜的人群之中,尽情享受大家的赞誉,品味着有生以来最大的一桩美事,可谓春风得意,对未来的大好前途充满了无限的信心。

其实,梁启超11岁中秀才,这仅仅只是个开始。 ZGYpgkKrYFatD6g7c1OMesUpnRLw1OS1aLb9poMGwTKRGr+ELggREa5wkQ/5Veo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