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成为《时务报》的主笔

在清政府下令封闭强学会和《中外纪闻》被迫停刊后,梁启超失去了一个写文章的阵地。不过,几个月来,他写的文章文笔流畅,论理有力,早已经让他声名大噪。所以,在《中外纪闻》停刊后,在上海的强学会会员黄遵宪等人请梁启超到上海去,邀请他筹办《时务报》,并担任主笔。

在4月底,梁启超到了上海,住在跑马厅泥城桥西新马路梅福里,参加报刊的创办工作。他赶到上海后,经过8个月时间的筹备,终于创刊了《时务报》。

《时务报》为旬刊,10日1册,每册约20页,以石版印于纸上,开设了论说、谕折、京外近事、域外报译等栏目。在刚开办时,由于人手紧,他在文字方面做了七八人的工作,除了撰写论说外,凡是报刊文章的润色、编排、复核等,均由他一人负责。两年后,梁启超在谈到这一时期工作的繁忙情形时说:

每期报中论说四千余言,归其撰述;东西文各报二万众言归其润色;一切奏牍告白等项,归其编排;全本报章,归其复校。十日一册,每册三万字,经启超自撰及删改者几万字,其余亦字字经目经心。六月酷暑,洋蜡皆变流质,独居一小楼上,挥汗执笔,日不遑食,夜不遑息。记当时一人所任之事,自去年以来,分七八人始乃任之。

梁启超认真思考,埋头写作,在《时务报》上先后发表了《变法通议》《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古议院考》《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等文章。

梁启超在文章中有力地批驳了封建保守思想,系统地宣传了变法思想,对变法维新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变法通议》这篇文章中,梁启超认为中国封建制度必须改变。当时,保守的清王朝一直宣称,祖宗制定的法是不可以改变的。梁启超在文章中反驳说,当今的清政府自己也在不断改变法制,因此祖宗制定的法不是不可变的。

《变法通议》共分13个小节,自创刊号登起,一直到第43期止。在这篇长文中,梁启超系统地阐述了变法的合理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变法所应循的途径。

为使封建统治阶级接受他的变革主张,梁启超以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变化为例,说明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如果抗拒这个规律,当变不变,最后将被迫导致破坏性的变。

梁启超说:

要而论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阏制,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呜呼,则非吾之所敢言矣。

他用这种方式唤起人们变法图强的意识。梁启超认为,如果清政府不主动变法,国家就会遭到外国的瓜分,这样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梁启超主张变法宜从废科举、兴学校、培养人才做起。他的《变法通议》谈得最多的就是这方面的内容。

他觉得科举制相对于封建荫袭制,不失为古代选拔人才的一种好办法,但由于隋唐以来的科举制与学校分离,所立标准又不过一些“雕虫之技,兔园之业,狗曲之学,蛙鸣之文”,因而不但不能选拔国家有用人才,反而使士人丧失政治意识。尤其是明清以来采用的八股文,徒使有志之士,难以施展抱负,于国于人,贻害无穷。

在梁启超看来,改革科举制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供选择,或在科举考试课目中增加有关中外史学和声光化电方面的内容,或在传统考试科目之外,增开一些新的实用科目,如兵法科、技艺科、明医科等,而最上之策是彻底废除科举制,建立全国性的学校制度,“合科举于学校,自京师以讫州县”。

同时,梁启超看到不能指望那些保守的官僚来完成这项改革事业,他提出在变科举之前,首先要变革旧的官僚制度。

梁启超在《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一文中,指出变法的根本思路是:

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在其他一些文章中,梁启超则表现了民权思想。他认为,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上的新事物,它在中国一定要实现。根据西方国家的民权理论,他提出了人有自主之权的理论。

梁启超觉得一个人只要为国家尽了义务,就应该得到权利。民权是否能保证,是一个国家能否兴旺发达的关键。因为只有有了民权,才能够“合千百万人为一人为一心”,国家才能强盛起来。因此,政府不应该以“防弊”的理由,干涉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在提倡民权的同时,梁启超又批判了封建专制政体。他在文章中说,国家政权应该是国民公共的财产,而不应该是皇帝、宰相的财产。所以历史上实行专制、压制民权的帝王都是“民贼”。

在封建专制政权下,在封建思想控制下,梁启超能写出这样反封建的文章来,是十分了不起的。这些文章,确实起了打击封建专制统治、传播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作用,积极地推动了变法运动。

梁启超在《时务报》上所写的文章,力求通俗易懂,打破古文、时文、散文、骈文的框框界限,“纵笔所至,略不检束”,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报刊政论文体。它对扩大《时务报》在国内的影响起了重大作用。

《时务报》上的一些文章甚至被各地的维新派教员用作课堂的教材,或将《时务报》放在阅报处,供学生阅读。梁启超的文章思想新颖,能给人启发,而且写得很有说服力,文采也极好,所以当时的知识分子都很爱看。

在梁启超任主笔期间,《时务报》获得巨大成功,发行量扶摇直上,半年后即突破最初定下的4000份目标,增加至7000份,一年后达到1.3万份,最多时高达1.7万份。代销处多达109个,遍布全国70个县市。

《时务报》成为了当时中国发行量最大的一份刊物。由此也可以看出,梁启超文章的影响之大。

梁启超在上海除了主编《时务报》外,还编了一套介绍西方国家政治经济理论的书籍,叫《西政丛书》。

此后,梁启超又和康有为的弟弟一起,创办了大同译书局,出版了许多宣传改良主义的书籍。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就是这个译书局出版的。梁启超还和别的改良主义人士发起成立不缠足会,创办女学堂,为妇女解放做了不少开创性的工作。 WEbo1CvKdAk88KdfGQxAKW9gUYpxvRvTZkx7A6903Y7X6IUFQR3TVh6W4i1IXmS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