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3 现有血压的监测方法和价值

(1)诊室血压监测

在早期很长一段时间内,诊室测量是血压监测的最主要途径,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医务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规范进行。诊室血压即为在医疗场所测定的血压。诊室血压测量是目前诊断高血压、进行血压水平分级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常用方法。

1)器材和方法

诊室血压测量采用水银血压计或电子血压计。由于水银的毒性,一些发达国家已经逐渐限制了水银血压计的使用,但在我国仍广泛应用于各级临床医疗单位。电子血压计应选择符合国际标准组织(ISO)、欧洲高血压学会(ESH)、英国高血压学会(BHS)及美国医疗器械促进协会(AAMI)认证的国际标准方案,相关认证结果可在相应的网站进行查询。血压计应配备合适的袖带,袖带气囊应包裹 80%以上的上臂,其标准为长 22 ~ 26 cm、宽12 cm(国内标准为 22 cm×12 cm);对于大臂围或肥胖者应使用大规格的(≥ 32 cm)袖带,而儿童或婴幼儿应使用小规格的或婴幼儿专用的袖带。血压测量时,应嘱受测者取坐位或卧位安静休息至少 5 min以上,测量前应先排空膀胱,30 min内杜绝烟草、茶、咖啡等物质的摄入或剧烈活动;测量过程中,受测者保持安静。袖带应置于受测者裸露或薄层无弹性衣物之上,松紧以能容 1 指为宜,下缘于肘窝上 2 cm处(约 2 横指)。受测者通常取坐位,对于卧床患者可取卧位。取坐位时,靠背椅,上臂与心脏处在同一水平;取卧位时,面朝上平卧,上臂平放在身体两侧;对于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应同时测量立位血压,上臂保持自然下垂状态测量,站立位血压在卧位改为站立位后 1 min和 3 min时测量。首测者应同时测量左、右双侧上臂的血压值,并取较高值记录。如使用听诊器和水银血压计进行血压测量,听诊器膜片听筒置于肱动脉搏动处,气囊充气使桡动脉搏动消失,并使水银柱再升高约 30 mmHg,再缓慢放气(2 mmHg/s),直至听诊第 1 音(即柯氏音第 1 时相)出现则为收缩压读数,待听诊音消失(即柯氏音第 5 时相)则读取舒张压。对于 12 岁以下儿童、妊娠妇女及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患者则可出现柯氏音不消失,则读取柯氏音第 4 时相(即变音)为舒张压。获得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至零。使用汞柱血压计读取测量值时,读取值应精确到 2 mmHg,末位数值只能为 0、2、4、6、8,不能出现 1、3、5、7、9,并应注意避免末位数习惯留取偏好。心房纤颤患者测量血压时,往往有较长时间的柯氏音听诊间隙,需要多次测量取均值。

2)诊室血压监测的价值

在我国,现仍认为诊室血压是诊断高血压、进行血压水平分级及观察降压疗效的最常用方法。包括《中国高血压指南(2010 年修订版)》在内的大部分高血压指南仍建议以非同日 3 次测量血压作为评价血压是否增高、是否诊断为高血压的依据。但 3 次非同日并无严格定义,在一天当中测量血压的时间也无明确要求。由于诊室血压测量的次数较少,血压又具有明显波动性,需要数周内多次测量来判断血压升高情况,尤其对于 1 级、2 级高血压患者更甚。因此,以诊室血压诊断高血压在可操作性上仍存在一些问题。此外,尽管诊室由规范化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基本上可保证操作的正确性。但由于部分患者在医院环境面对医务人员存在紧张或焦虑的神经精神因素,可能存在“白大衣效应”,表现为诊室血压值较自测血压值高。有研究显示,未经治疗的“白大衣高血压”患者患心脏病风险增加 36%,导致死亡的风险增加 33%,因心脏病而死亡的风险增加 109%。因此,临床医务人员和研究者普遍认为,使用诊室自动血压测量(automatic office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AOBP)可部分或完全消除“白大衣效应”。AOBP采用简单易操作的电子血压设备,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由患者本人自己测量,所测血压值普遍低于传统诊室血压,但其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可能因此与传统的诊室血压测量有所不同,仍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此外,动态血压监测(arteria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和家庭血压监测(home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HBPM)较诊室血压测量也有独特优势。

(2)动态血压监测

ABPM是指利用自动血压测量仪器,间断、定时、多次、自动地测量受测者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情况,包括人体的静息状态、睡眠状态以及不同体力活动下的血压情况,避免了测量者误差和“白大衣效应”,更准确和全面地反映了一个人的血压总体情况。

1)器材和方法

ABPM采用动态血压计测量,与一般电子血压计一样,同样应符合国际标准方案(ISO、ESH、BHS及AAMI)认证,并通过独立临床试验验证,相关资料可通过网站查询,并需定期校准。测量袖带的尺寸和佩戴位置与诊室血压测量相同,应选择适合臂围尺寸的,并佩戴于较高血压侧或非优势上臂。在动态血压监测期间,患者应正常活动,避免剧烈活动;袖带充、放气时应保持袖带佩戴手臂静止。此外,受测者应在监测期间填写相应的日记卡,记录进食、睡眠、服药等相关情况以及与血压相关的症状和事件,如活动情况、心悸、头晕等相关情况。监测时间应在 24 h以上。一般来说,白天每 15 ~ 20 min测量 1 次,晚上睡眠状态每 30 min测量 1 次,至少保证每小时有≥ 1 个的血压读数;有效读数应占设定读数的 70%以上,其中,白天有效读数应≥ 20 个,夜间有效读数应≥ 7 个,如不能达到上述结果,需重新监测。

2)动态血压监测的价值

动态血压监测丰富了高血压的诊断方法,其高血压诊断标准为:24 h平均SBP/DBP ≥ 130/80 mmHg;白天≥ 135/85 mmHg;夜间≥ 120/70 mmHg。由于具有连续多次测量的作用,动态血压监测对于鉴别白大衣高血压、监测隐匿性高血压和诊断单纯性夜间高血压具有独特的优势。将动态血压与诊室血压对比,如果诊室血压升高,但动态血压正常,则可诊断白大衣高血压;相反,如果诊室血压正常,但动态血压升高(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则可诊断隐匿性高血压。此外,动态血压监测还广泛用于对药物效果的评价;适用于确诊高血压并已接受 3 种药物降压治疗仍未达标者;确诊高血压并已接受降压治疗并且达标,但仍出现脑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腔隙性脑梗死等心脑血管并发症或靶器官损伤的高血压患者。同时,依据动态血压监测获得的血压曲线可判断患者为杓型或非杓型,明确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的下降幅度、清晨血压的升高情况、相邻血压读数之间的变异情况及动态的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等指标,具有重要的高血压风险评估和预测价值。

(3)家庭血压监测

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提高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通过血压的长期监测,有利于了解每个个体的血压水平和管理策略,有利于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的掌握和预后的判断。家庭血压监测是长期血压监测的最主要和最重要手段。

1)器材和方法

家庭血压监测的实施主体是高血压患者或患者家庭成员等社会大众。由于使用听诊法水银血压计及听诊法模拟台式水银柱或气压表式血压计听诊柯氏音第 1 时相及柯氏音第 5时相需要专门训练才能分辨清楚,同时,含水银的血压计存在环境污染和汞中毒的危险,因此不建议在家庭血压监测中使用。按照《2019 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的建议,上臂式及腕式全自动示波法电子血压计是作为家庭血压监测的推荐器材。上臂式全自动示波法电子血压计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均较好,临床研究证据较多,测量方法易于掌握,但应注意选择符合受测者上臂周径大小的袖带。腕式全自动示波法电子血压计测血压时不需暴露上臂,适用于寒冷地区或脱衣服不方便者(如残疾人)使用。其体积更小,易于携带。不同厂家的产品在前臂放置的位置存在差异,应按照相应厂家提供的说明书进行操作。选购时应在相关网站查询,选择符合ISO、ESH、BHS、AAMI标准化方案临床验证的设备,并定期校准。由于手指式全自动示波法电子血压计与传统上臂血压计测值有较大差别并存在变异,现有指南尚不推荐使用。

各国的指南对家庭血压监测的频次和时间做了相应推荐(表 2.4)。我国《2019 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 1 次血压,晨起血压应在起床后 1 h内进行,并在服药降压药物、早餐和剧烈活动之前,晚上血压测量应在晚饭后入睡前进行;每次测量前应坐位休息 5 min,每次测量应重复 2 ~ 3 次,间隔 1 min,取平均值;测血压前应排空膀胱。初诊、治疗早期或虽经治疗但血压未达标者,应在就诊前连续测量 5 ~ 7 d;血压控制良好者,每周至少测 1 d。普通人每年至少测量 1 次血压;血压水平较高但未达高血压诊断标准者,每月至少测量 1 次血压。如血压计没有相应的记忆功能,血压数据应记录于笔记本上,并同时详细记录测量血压者姓名、测量日期与时间、收缩压、舒张压和脉搏以及起床、上床睡觉时间,三餐时间和服药时间。伴有精神焦虑、抑郁或擅自改变治疗方案的患者不建议进行家庭血压监测。

表 2.4 各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概要

续表

2)家庭血压监测的价值

各国指南定义的家庭血压正常值略有不同。欧洲高血压学会建议正常值为小于130/80 mmHg;日本高血压学会建议小于 125/80 mmHg为正常,小于 125/75 mmHg为完全正常。我国《2019 中国家庭血压监测指南》建议家庭血压均值≥ 135/85 mmHg可确认高血压或血压未达标。

家庭血压监测对于高血压知晓率和控制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显示,家庭血压计拥有率与高血压知晓率和控制率呈正比,家庭拥有血压计的比例较高,高血压的知晓率与控制率也较高。定期、有规律地进行家庭血压监测有利于及早发现和诊断高血压,有利于评估高血压的控制效果,有利于高血压心、脑、肾等并发症和靶器官损伤的预防和控制。此外,家庭血压监测是对高血压诊断的重要补充:当诊室血压≥ 140/90 mmHg,而家庭血压监测达标时,可诊断为“白大衣高血压”或“白大衣性未控制高血压”;反之,当诊室血压<140/90 mmHg,而家庭血压≥ 135/85 mmHg时,可诊断为“隐蔽性高血压”或“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此外,通过家庭血压监测,可分别评估清晨和晚间血压,诊断清晨高血压与晚间高血压;在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中,判断清晨与晚间血压是否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jbnO7d7nm0M4btp5AAGnM0lsaYDnRGJ3TfJR/yAJddl8SCT2bnpHBvi/mL78Bam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